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120节

盛唐余烬-第120节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孝儿,让母亲担忧了。”

    五十多的儿子在母亲的眼里,依然是孩童,不等他礼毕就赶紧叫起,哥舒翰依足规矩,做足了礼数,方才站起身,大刀金刀地坐在左首边的胡凳上,拿眼睛撇着堂上唯一个不曾动弹过的人。

    “莫看我,看我做甚,你们这一来二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汉人高门、诗礼传家,瞧瞧这规矩,你这节度使衙呀,往后也是无趣之极。”

    年青男子被他鹰狼一般的眼神盯着坐不住,无奈地从凳子上溜下来,执手作了一礼。

    “毗沙都督府留后尉迟曜,参见哥舒大帅。”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愕然,老妇人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与之前的惫懒判若两人,偏偏眼睛一转一转地,哪里还不知道,这小子又在作怪了,不由得开怀大笑,已经重新站到她跟前的小女孩也是忍俊不住,捂住了自己的嘴,眼中笑意盎然。

    哥舒翰无奈地指着他:“你呀,你还知道自己是督府留后,你长兄带兵出征,实是指望你能撑起国中那一摊子,这可倒好,他前脚刚走,你后脚就溜了,还带着阿罗跑这么远,也不提前知会一声,须知咱们正和吐蕃人交战,这一路上谁知道会不会有吐蕃人的探子,哨骑?”

    尉迟曜作完怪,马上就回复了之前的那个样子,毫无形象地坐回凳子上,拿起一粒葡萄,看也不看地扔进嘴里。

    “看吧,要么数月不归,一归来不是吹胡子就是瞪眼睛,得亏我是你小弟,要是你儿子,这会子只怕已经上了军棍了,我们这一路走的全是通瞿大道,不到夜里就会宿在城中,连城外的驿站都不曾住过,哪来的什么吐蕃巡骑,就算有,他敢吗?”

    “就于阗国那点子事,军务上有镇守使府管着,民政上有一帮子皓首老臣,你弟弟我,当个摆设也就罢了,人家还嫌你碍事,好不容易跑出来躲几天清静吧,你又不待见,既然如此,阿罗,咱们走,回家绣枕头去。”

    他说走就走,站起身,装模作样地去拖女孩的手,女孩哪里肯依,一下子又躲到了老妇人的怀里。

    “要回你只管回,我要在阿婆这里耍的。”

    哥舒翰也笑了:“看看,看看,我就说他一句,一百句在后头等着,要不是你老子娘死得早,我老娘对你比对自家儿子还亲,我才懒得管你,你算说对了,要是我那几个臭小子敢这般胡闹,一早就军棍上去了,浪费我唾沫。”

    听他说到了死去的爹娘,尉迟曜停止了打闹,一声不吭地坐回去,老妇人见他突然正经起来,当下便叹了一口气,岁数上,自己的孙儿都比这个侄儿要大,可那是弟弟留下的最小的骨血,同样是血脉之亲,又是自小便丧了亲,性子就算是顽劣了些,怎能不多宠溺多点。

    “你呀,本来我们在这里说得热闹,你一来就摆什么大帅架子,要发威回你的节堂去,在这里老身可是不依的。”

    哥舒翰做出一付就知道你会偏心的表情,赶紧上前告了个罪,赔着脸笑道。

    “就是听得母亲这里热闹,儿才腆着脸过来凑凑,方才远远地就听到‘五郎’之名,可是龟兹城中,与阿曜齐名的那一个?”

    “哎,好容易哄住了阿罗,你又提起做甚?”老妇人一把将女孩抱紧,生怕她又想不开,谁知女孩听到阿舅提到,一双大眼睛溜溜地直转,连耳朵都悄然竖起,想要一听究竟。

    “母亲恕罪,非是儿有意,盖因前方军报,提到了他的名字,这才顺嘴说一说,既然阿罗不喜,那就罢了。”

    女孩一听,立马急急地分辩道:“谁说我急了。。。。。。”

    话还没说完,只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人人都是似笑非笑的表情,窘得她面红耳赤,忙不迭地钻进了阿婆的怀里。

    “好了好了,有什么事快说,你们多大了,逗一个孩子。”老妇人哪能不知儿子心性,不过是想让自己开心而已。

    “谨尊母亲之命。”哥舒翰拿了一个腔调,见女孩偷偷地露出耳朵,不慌不忙地说道。

    “之前接到安西镇捷报,他们顺利拿下了吐蕃人的勃律之地,先锋刘稷,一连立下奇兵、跳荡、夺城、俘将四项大功,已经具名奏上朝廷,封赏指日可待。”

    他的话音刚落,女孩固然心驰神往,满眼放光,坐在一旁的尉迟曜干脆一下子跳了起来,脸上充满了疑惑。

    “什么?他,一个只知道动拳头的蛮夫,封瘸子不会又贪他人之功了吧。”

    “阿曜慎言。”哥舒翰面色变得严厉之极,顿时又恢复了两镇统帅的威仪:“他如今是安西四镇之主,你就算不为自己,好歹想想你的兄长,为了你们的前程,这会子还在拼命呢。”

    “那么凶做甚,安西镇谁不是这么叫的。”尉迟曜嘀咕了一句,却也不敢再多说。

    “谁叫你也不能这么叫,之前他只是个留后,不得不忍受那些嘲讽,如今已经接了节度,眼见着马上就有加封,只怕与你阿兄平起平坐,也是应有之义,你再如此口无遮拦,难保不被人忌恨,到时候真有什么,某家也护不得。”

    “省得了,当真是那刘五郎的首尾,听着怎么那么不像呢。”

    哥舒翰对他也有些无奈,可话只能说到这份上,毕竟只是表亲,又不是什么长辈,若不是知道他的性子,不会放在心上,就连这些话,也是不肯说的。

    “是与不是,写到奏书里,交到朝廷的,就是事实,此次叙功,他怎么也得升上一、两阶实职,未必还会留在安西,这样也好,省得惦记。”

    说着话,他的目光撇向母亲怀里的小女孩,女孩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咬着嘴唇一声不吭,眼神亮得,有如天上的星星。

第二百三十四章 震惊() 
    让哥舒翰没有想到的是,他将此事当成逗趣,还不到两天的功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将他震惊得无以复加。

    准确的说,是一个人。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才十月份,就已经感到了寒意,节度使衙的大堂上,升起了鲜红的地龙,红红的火光,既能取暖,又有照明的作用,倒是一举两得。

    因为事关机密,足以容纳数百将校参见的节堂空空如也,就连那些牙兵,都退到了大门外,堂上一共站着六个人,除了哥舒翰,来人,同来的论诚信,护送的李晟、高适,还有一个中官,监军使王廷芳。

    任何机密,都是不能瞒天子的。

    “你便是末凌替?”

    来人从头到脚裹着一件大袍,把脸面遮得严严实实,只是进了这节堂,才自行解下,露出一张高原特有的脸面。

    “尊敬的大帅,苏毗部的首领,大帅最可信的朋友,大唐最忠实的仆人,末凌替,向你致意。”

    末凌替以手抚胸,深深地弯下腰去,哥舒翰一看就知道,这是觐见吐蕃赞普的礼节,老小子,憋着坏呢。

    他不动声色地挪了一步,避过了当面:“如果你是真的,就请去往长安,面见天子时,再说这番话,也不迟。”

    见被人一眼看穿,末凌替讪讪地抬起头,露出一个笑脸。

    “荒野小民,哪里敢欺瞒大帅,若不是真的,也进不到这里来,我说得对么?”

    “姑且如此吧。”哥舒翰对此人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油滑、不可靠。

    “你说有天大的要事要面见本官,现在可以说了么?”

    事情,负责联络事宜的论诚信自然一早就与他说过了,可过程也是免不了的,他必须要亲口听到,这个苏毗的大首领的说辞,再自行加以判断,倒底是什么情况,使得他们急急地表态。

    对此,末凌替自是心知肚明,他再次弯下腰去,只行了半礼。

    “小的末凌替,愿以苏毗部三万余帐、万骑、七万五千部众、一百二十万余各色牲畜,归附天可汗帐下,世世代代,永为驱驰。”

    饶是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骤然听到其本人的话语,哥舒翰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下意识地与中官王廷芳对视了一眼,后者更是难掩激动之色。

    因为这后头除了人口、牲畜,还有苏毗部所掌握的大片土地,一战未打,将一个万骑部落收入国中,这是何等的功绩?并不亚于收复九曲、大破吐蕃本部啊。

    哥舒翰深吸了一口气,上前将末凌替扶起,口中温言抚慰,这是他做为一个边臣的职责所在。

    “大首领心慕天朝,率部来归,功德可昭日月,本官代表天子,表示嘉勉,他日面圣,还有封赏,请起。”

    “谢大帅。”末凌替顺势站起,哥舒翰已经恢复了肃穆的神色。

    他在等着对方的解释,没有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这种大事,是不可能三言两语就决定的,焉知不是诓骗之计?

    走完了过场,末凌替也轻松了许多,这才有心情打量一下,眼前这位凶名著于吐蕃,能止小儿啼哭的猛人。

    旁的倒也罢了,那双眼睛里透出的凌厉,让人心下有些不舒服,就像是一把利刃,直直地插进去,凉意到了头顶,鲜血才刚刚流出来。

    他赶紧避开,稍稍一低头说道:“不瞒大帅,苏毗部曾为吐蕃人所遣,与大唐多有交战,实是情非得已,如今吐蕃人势穷,我部便再也没有同上国作过对,这一点,论将军可以为我作证。”

    “此事,本官亦有所闻,定当如实回奏朝廷。”哥舒翰言语平平地说道。

    “前些日,吐蕃兵败青海,要从本部领地经过,我们本来想趁势袭击,一举歼灭其余部,怎奈他们早有警觉,以部落老幼为挟,要求我们提供粮草补给,小人无奈,只能应允,今日见了大帅,自当如实回报,还望见谅。”

    “当时,各为其主,本官不计较。”哥舒翰的语气依然不变。

    “多谢大帅体恤。”末凌替感谢地说道:“自那之后,我一直在打听吐蕃人的形势,以便为大帅提供消息。”

    “五日之前,我的人从逻些城回报,大唐兵马,联合象雄、尼婆罗国等人,一举突破臧河防线,连下数城,就连,吐蕃人的都城,都被拿下,故此。。。。。。”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堂上就响起了一阵阵的惊呼,不光哥舒翰,就连在一旁始终一言未发的李晟、高适、论诚信也是脱口而出,而一个尖利的嗓音,显得犹其刺耳。

    “什么!”

    “小人是说,大唐已经攻占了吐蕃人的都城。。。。。。逻些!”末凌替不慌不忙地说道,对于他们的反应,一点也不意外。

    他的人要比任何人都早得到消息,在刘稷率人破城之时,就已经飞马回报,至于城中那些留质的苏毗人,会受到什么样的遭遇,哪还顾得上。

    逻些城一破,苏毗部就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被两路唐军夹在当中,在他看来,唐人迟早会将消息传过来,与其那时候不得已再来归降,还不如早做一步,先行投靠,为部落争取一个更好的待遇。

    哥舒翰再也没想到,会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那可是吐蕃人的都城,他在青海打了那么大一个胜仗,也从来没有奢望过,能一战而定敌国。

    要知道,早些年的国朝,也曾有大举征发,冠以“逻些道行军”的战事,可结果呢?数十万将士折损在这高原之上,尸骨至今还在草丛中找得到。

    以他河陇两镇十五万兵马,尚且不敢作此想,更何况其他各镇。

    他们如何肯信,如何敢信?

    末凌替没有想到,自己以为珍贵的消息,带来的是对方对于他投效的怀疑,这一切,看起来实在太像一个圈套了。

    当然,在查明究竟之前,哥舒翰还是依足了礼数,将他安排在城中的驿馆住下,并马上派人前往苏毗部和更远一些的地方打探,他不得不谨慎再三,如果这个圈套,是以苏毗部大首领本人为饵,其野心只怕针对的,就是自己的河陇两镇。

    然而,没等他的人飞骑出关,从那边过来的唐人信使便已经到了西平郡。

    当看到加盖了安西、北庭两镇的印鉴,封常清、程千里以及朝廷钦命的会盟主使张博济的署名一个不缺,恳请他发兵,一举攻灭这个大唐最强邻邦的书信时。

    哥舒翰的心中五味杂陈,任是谁也没有想到,只派出了区区一万兵马,加上北庭的那几千骑,这伙人竟然占据了大半个吐蕃,还将象雄、尼婆罗等国收入囊中,与此相比。

    自己收复九曲故地,歼敌数万的所谓大胜,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因为他的节度牙兵,都差不多到了这个数目。

    而在这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中,他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枭五郎,枭五郎。”

    哥舒翰一连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