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隋风飞扬 >

第172节

隋风飞扬-第172节

小说: 隋风飞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州至并州一千多里的路程,杨广率领骠骑营三百将士策马一路疾驰,仅有了三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并州。

    杨谅和启民可汗染干一同将杨广迎入并州总管府议事厅,二人详细向杨广介绍了东突厥国内政变的经过。

    杨素虽在云中草原以攻对攻,将达头可汗率领的突厥主力部队逼回了西突厥,但老谋深算的达头派出的另一支军队则从漠北绕道东进,悄悄进入了东突厥境内,并与俟利、俟斤兄弟取得了联络。俟利二兄弟既得到了外援的支持,遂趁启民可汗离开突厥可汗牙帐所在地都斤山,前往白道州与杨谅定期会晤的机会,悍然发动了政变,在西突厥援军的呼应下,俟利兄弟率领三千叛军一举攻占了白道州,等到染干省悟过来朝中发生政变时,白道州已控制在了俟利兄弟手中,染干无奈,只得仓皇逃到雁门关,向汉王杨谅求救,企图借助隋军的帮助重新夺回白道州,迅速平定国内叛乱。

    可是,就在杨谅接到染干的求救,准备率领兵马出关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河北道治下十多座粮仓同时起火被焚的消息,不得不亲自赶往定州等地主持救火,因此便错过了发兵帮助染干平定国内叛乱的最佳时机。

    “粮仓被焚,目前确知的损失有多大?”杨广深知朝廷费数年之功在河北道治下兴建的这十几座粮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当着启民可汗染干的面儿就向杨谅问道。

    “十多座粮仓被焚毁的程度不一,其中尤以定州境内的两座粮仓受损最大,储存在这两座粮仓内的粮食几乎被全部烧掉了。”

    “薛世雄现在人在哪里?”杨广不便直接指责杨谅,遂沉着脸问道。

    “薛尚书目前正在幽州主持追查粮仓被焚事件。”年仅二十岁的杨谅怯生生地答道。

    “如今关外的情形如何?俟利兄弟是否已控制了突厥国内的形势?”杨广接着问道。

    “我前几天才从定州回来,回到并州后遂派出两万兵马出关对白道州发起了猛攻,但却未能攻破城池,据斥候报回的消息,俟利兄弟已返回了都斤山,白道州城内的守军很可能换成了西突厥派来增援的人马,所以才有如此强的战力。”

    “西突厥的援军?可汗,据你判断,俟利兄弟急于返回都斤山,意欲何为?”杨广对杨谅所说的白道州城内守军换成了西突厥增援兵马略感意外,转向染干问道。

    染干四十出头的年纪,白面长须,面目和善,倒有几分儒生的气质,他与杨广两人是老相识了,听杨广向他问及目前国内形势的判断,便径直答道:“俟利、俟斤兄弟早有不臣之心,这在朝中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本汗因念及他兄弟二人也是先汗的手足,沙钵略可汗的血脉,故而才隐忍他兄弟二人至今。料想他兄弟二人对此也应有自知之明,所以才会在发动叛乱后急于返回都斤山稳定朝局。据此,也可推断出朝中众臣多数或许还不了解白道州发生的一切。”

    “嗯,据可汗所言,能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暂时俟利兄弟还不敢冒险公开发动叛乱,已将可汗逐出国境的消息,换而言之,他们尚没有把握说服众朝臣接受叛乱的事实?”杨广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

    “应当如此。”

    “阿谅,你有何打算?”

    “二哥既受父皇信任,自云州赶来主持处置北境事务,小弟愿听从二哥号令行事。”杨谅话里话外似乎透露出对杨广从云州赶来会同他一并处置东突厥国内发生的变故多有不满,冲杨广拱了拱手,说道。

    杨广对此并不介意,遂以钦使、太尉的身分对杨谅说道:“如此,就请你拔给我两万兵马,明日本王当亲率兵马出关迎敌。同时,关于粮仓被焚事件,还望你亲自主持,尽早查清出系何人所为,将纵火嫌犯缉拿到案。”

    杨谅听杨广如此部署,分明将自己排除在了平定东突厥国内叛乱以外,虽心怀不满,但也知道,扶持已逃亡在外的启民可汗重新回国执政是件极难做到的大事,凭自己之能为,只怕很难做到,倒不如将这一难题甩给杨广,自己还可减少些责任,所以便没再提出异议,点头答应了。

    当晚,杨广又单独会晤了启民可汗,十分详尽地向他询问了东突厥朝野的形势,特别是了解了突厥国内有多少军队可能倒向俟利兄弟等情况,直到天近三更时分,在送走启民之后,才悄悄唤过郭衍,向他吩咐道:“与李靖取得联络,命他从速赶到白道州城外来见本王。”

第354章 晋王的威名() 
待到次日,杨谅早早地就调来了两万兵马,列队于并州北门外,准备跟随杨广出关收复白道州。

    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南陈朝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前文书提到过的萧颖儿的父亲萧摩诃,时任汉王府司马,兼并州总管府兵曹参军。

    说起这位萧摩诃将军的过往经历,咱们还要再啰嗦两句:

    早在开皇九年间,隋高祖杨坚决意伐陈,任皇次子,晋王杨广为帅,尚书左仆射高颖为元帅长史,分兵三路,共发大军五十余万渡江攻陈。

    偏偏在这个当口,南陈后主陈叔宝看中了萧摩诃的夫人顾姿儿,并在贺若弼、韩擒虎率领的两路伐陈先锋已突破大江天险,攻至大江南岸这一天,瞒着萧摩诃悄悄将顾姿儿接入宫中同宿。结果导致萧摩诃临阵闹起了情绪,早早地便在建康城外的蒋山做了隋军的俘虏,很快归降了隋朝。

    后来,顾姿儿虽在逃回浙东老家后不久,就被“雁巢”首任关自在(对“雁巢”名义上的副首领,实际上的大首领的特定称谓)高青莲基于报复曾出卖“雁巢”五千兄弟的继任关自在顾盼儿的目的,指认为了他的继承人,并由此导致了顾盼儿自尽身亡。顾姿儿本人也在不久后被李靖从海上生擒,自江南押送回长安受审,最终被处以了斩刑。

    然而,萧摩诃在归降隋朝后,却是竭忠尽智报效朝廷,先后为隋朝平定江南叛乱、抚绥江南出了不少好主意,他本人因此也和周罗喉等南陈降将一道受到了重用,早在数年前就调到汉王杨谅府上担任了司马一职。

    杨谅之所以指派萧摩诃带队跟随杨广出关收复白道州,实则是有他个人考虑的:杨广果能率军收复白道州,迅速平定东突厥国内叛乱,萧摩诃既是他汉王府中的司马,又做为领军大将,自然到时也少不了他汉王杨谅的一份功劳:万一事若不成,他也可将责任全部推到二哥杨广身上,确保自己不会受到父皇的责罚。

    杨广倒是对杨谅指派萧摩诃担任领军大将,随自己出关迎敌十分满意,认为杨谅毕竟年幼,虽和大哥杨勇感情颇深,但在国是、公务上面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没有给自己暗中下绊子,遂在率军出关的一路上与萧摩诃会商了收复白道州的具体战法,于当晚即率军抵达了白道州城外,安下了营寨。

    在杨广的授意下,隋军在抵达白道州城外,安下营寨后,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接连三天向城内发射了数千箭枝。

    白道州城内的百姓在街头巷尾捡起隋军射到城里的箭枝,才发现这些箭枝箭头都已被拔去,只在箭枝顶端绑着一束绢帛。须知,在隋时,绢帛可是比官铸“开皇五株”还要流行的硬通货。于是,凡是捡到隋军射到城里箭枝的百姓们皆舍不得丢弃绑在箭上的绢帛,纷纷把绢帛解了下来,带回家中准备当做钱来花。

    其中有一些识文断字的百姓将这些绢帛带回家后展开一瞧,才发现绢帛上写有几行字:“白道州现为大隋镇北藩王与突厥大可汗举行定期会晤之地,日前沦为叛匪之手。大隋晋王奉天子诏命,亲统大军前来收复此城,城中百姓自接此通告之日起,再有向叛匪提供饮食等便利,概以通敌论处”

    短短的几行字在白道州城中一传十,十传百,不过一两天就传遍了几乎每家每户。

    白道州城中稍微上些年纪的百姓大多对十几年前晋王杨广镇守河北时力压突厥大可汗摄图,逼其于白道州签订城下之盟,臣服大隋的往事记忆犹新,今日得知晋王杨广已经亲率大军兵临白道州城下,并向城内百姓发出通告,严禁向城内叛军提供一切便利,否则概以通敌、谋逆论处,谁还敢不遵号令行事?

    于是,凡是家中挖有水井的白道州百姓都悄悄蓄满了足够一家人十天半个月饮用的清水,尔后往自己家中水井里投入牛羊粪便等污物,弄脏了水源,来避免再向驻守城内的叛军提供饮用水源,更有甚者,还有不少百姓趁夜跑到了叛军住宿的院子里,悄悄往供叛军日常饮水的井里也投入了大量污物,切断了叛军的水源。

    不说别的,单单这一举动,就使得城内叛军饥渴难耐,整天都忙于在城内四处寻找水源,而无心抵御隋军的进攻了。

    三天后,杨广推断城内的叛军失去了白道州百姓为他们提供的诸种便利,战力已大不如前,遂派萧摩诃率领兵马,对白道州发起了轮番猛攻。

    驻守白道州城内的大多是西突厥赶来增援俟利兄弟的人马,尽管作战十分顽强,可一连几天都处于断水的边缘,这些彪悍的突厥军士打起仗也未免有点头晕眼花,浑身乏力,战力自然大打折扣,被萧摩诃率领两万隋军仅攻了一天一夜就攻破了城池,杀进城来。

    城池既破,叛军更无心恋战,三五成群、狼狈不堪地撤出了白道州,待到了城外,一见到草原上哪怕只是一个小水坑,都迫不及待地趴倒在地,将头深埋在水下,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杨广率军收复白道州后,并没有给俟利兄弟任何喘息之机,立即派人从并州接来了启民可汗染干,并以染干的名义诏告东突厥朝野,发出了对俟利兄弟的讨伐令。

    其时,俟利兄弟刚刚回到都斤山,向突厥朝中众臣诈称启民可汗在白道州身染急病暴亡,临终留下遗命,传位于俟利,意欲待俟利继承汗位后,造成既成事实,再设法威逼朝中众臣臣服于他们。

    他们却没想到,杨广如此迅速地率军便收复了白道州,并接回启民可汗,以他的名义发出了诏告。谎言既被揭穿,俟利兄弟再也难在都斤山立足,只得带领着家人、仆从、护卫与撤出白道州的部分西突厥兵马会合,一同仓皇取道漠北,逃往了西突厥。

    自杨广与萧摩诃率军出关,至俟利兄弟出逃,前后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北境的叛乱,扶助启民可汗染干回国重新执掌了政权。

第355章 皇后病重() 
东突厥朝中两位宰辅俟利、俟斤串连西突厥达头可汗发起的这场叛乱虽然很快在隋朝出兵干预下得以了平定,但却给启民可汗染干的心里留下了一层阴影。他返回都斤山执政后不久,就向杨广、杨谅提出请求,希望能把大可汗牙帐南迁回距白道州不足百里的紫河镇,并以他的可贺敦、隋朝和亲公主——义城公主已病亡多年为理由,向隋朝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欲借此进一步密切与隋朝的友好关系,寻求隋朝的庇护。

    杨广经与杨谅商议,以迁移大可汗牙帐本属突厥内政,别国不宜置喙为由,回复启民可汗,请他自便,同时,答应代他向父皇杨坚转达求取隋室公主的请求。

    至此,杨广作为灵朔道行军元帅,奉诏平定北境变故的使命业已完成。不过,由于尚未能与之前派往北境侦伺张仲坚等“雁巢”残部活动情况的李靖取得联系,加之杨谅主持清查河北境内十多座粮仓被焚一案还没有取得进展,杨广暂时留在并州,准备等与李靖见过面,了解了北境“雁巢”残部的最新动向后再回朝向父皇杨坚复命。

    杨广迅速平定东突厥叛乱,安宁北境的捷报传回长安之时,皇后独狐伽罗的病情已变得日渐沉重起来,以至于连平常主持宫内事务的精神和气力都没了,一天之中倒有一多半的时间只能在病榻上度过。

    唯一守在父母身边的太子杨勇得知母后病重的消息后,大半出于讨好独狐伽罗的考虑,便交待自己宠爱的偏妃云氏带着两个孩儿每天早晚都要到正阳宫给独孤伽罗请安、问候,却没想到反而惹得独孤伽罗想起了一件久悬心中的一桩心事,便趁一天杨坚来正阳宫探病的机会,向他提了出来。

    “皇上,臣妾只怕来日无多了,心中唯有一事依然放不下,想和皇上再念叨念叨。”

    杨坚自从在仁寿宫因独孤伽罗当场绞杀宫女尉迟芳林之后,这大半年来一直在与皇后闹生分,今日见与自己患难与共二十载的发妻形容憔悴地半躺在病榻之上,气息微弱地向自己说到还有一个心愿未了,似有托孤之意,也不免动了真情,忙坐到榻边,拉着独孤伽罗的手,深情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