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宰三国 >

第84节

宰三国-第84节

小说: 宰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不确定,他的这条臂膀,能不能保住。李儒更加不确定,他的这条命,还能活多久。

    “陈平的小儿死,我李儒必死。并且是被千刀万剐而死。”

    陈平的话,让李儒陷入了恐惧和彷徨中。

    现在的李儒,只能祈祷上天,让陈平的小儿活过来。

    当到了敖仓,看到杀气滚滚的曹操后,李儒知道,他必死无疑。

    在洛阳城,李儒可是亲自写通缉文书,追杀过曹操。

    李儒与曹操的仇恨,较之陈平,不相上下也。

    “李儒,可认得曹某,今日我曹操,必杀你。”

    再次见到李儒,让曹操双目血红。

    从洛阳逃出,成为丧家之犬的日子里,曹操最痛恨的两人,一是董卓,二是李儒。

    曹操咬牙切齿,抽出宝剑,就要砍下李儒的头颅。

    看着冲来的曹操,李儒仰天长叹,心存死志,闭上了双目。

    “孟德且慢,请听老夫一言。”

    熟悉又苍老的声音,让李儒内心一动。

    李儒睁开双目,寻声而望,看着眼前的将领,眼中全是诧异。

    “皇甫将军,汝为何不庇佑皇上,跟随相国去长安,留在敖仓,相助曹操是何道理。”

    闻李儒的质问,皇甫将军满脸怒色,对着李儒大声道。

    “当年,老夫与董卓一事相约。”

    “倘若董卓以盛德辅佐朝廷,老夫将率领兵马,投靠董卓,迎大德祥庆。”

    “然董卓焚帝宫,烧洛阳,德行俱损。我皇甫嵩,真是老眼昏花,看错了董卓。”

    “先帝啊,老臣皇甫嵩,愧对与你啊。”

    皇甫嵩说到这里,痛哭流涕,对着洛阳城的方向,一拜再拜。

    (备注,皇甫嵩,极为复杂的人。本想略过,不想写,但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要写一写。)

    备注,皇甫嵩,极为复杂的人。本想略过,不想写,但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要写一写。

    (本章完)

第152章 张蝉的选择() 
皇甫嵩,何许人也。

    皇甫嵩,字义真,东汉末的名将。或许是东汉末,最后一员名将。

    皇甫嵩身处将门世家,其叔父,父亲,祖父,均为军旅出身。

    皇甫嵩的辉煌鼎盛时期,当为黄巾之乱。

    张角广发太平道,在冀州,与兄弟张梁,张宝发动黄巾起义。

    皇甫嵩受汉灵帝之令,从洛阳南下宛城,打败南部黄巾。

    紧接着挥师北上,攻打豫州,并州,兖州,冀州之黄巾。一路连战连捷,大获全胜。

    地公将军张梁,人公将军张宝,皆死于皇甫嵩之手。

    太平道首领,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的首级,亦是被皇甫嵩带回京都。

    皇甫嵩之名,让黄巾恐惧。

    对于天下的黄巾来说,最大的仇人,第一为汉灵帝,第二,当为皇甫嵩。

    黄巾之乱,让皇甫嵩,成为最耀眼的那颗将星。

    因战功卓越,皇甫嵩当过冀州牧,被汉灵帝封为槐里侯。

    在汉灵帝眼中,皇甫嵩,当为镇国神器。

    每当外族犯境,汉灵帝第一想到的,就是皇甫嵩。第二想到的,才是董卓。

    至于皇甫嵩与董卓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怨。而恩怨的源头,当为汉灵帝。

    在灵帝眼中,皇甫嵩,为扶汉的能臣。董卓,为乱汉的贼臣。

    灵帝身死之前,皇甫嵩,无论是官位还是兵力,都要强于董卓。

    汉灵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皇甫嵩,限制董卓。

    然而,汉灵帝看错了人。被其看重的皇甫嵩,并没有限制董卓。反而输给了董卓。

    董卓兵发京都,其侄儿皇甫郦,曾劝说过皇甫嵩,阻拦董卓入京。

    皇甫郦言。

    “董卓面善心狠,乃豺狼凶虎也,入得京师,将后患无穷。”

    “今之天下,能抗衡董卓者,只有将军一人尔。董卓深恐之人,亦是将军也。”

    “望将军阻止董卓进京,护卫皇都。”

    皇甫郦之言,让皇甫嵩辗转反侧。

    想起与董卓共同征战戍边,抵抗外族,皇甫嵩并没有出兵,阻拦董卓。

    皇甫嵩决定,与董卓约定一事。

    约定之言。

    “倘若董卓以盛德辅佐朝廷,皇甫嵩将率领兵马,投靠董卓,迎大德祥庆。”

    当皇甫嵩拜与董卓时,想必死去的灵帝,难安在天之灵。

    下拜的皇甫嵩,其心中之情,不可为外人道也。

    要知灵帝未亡时,董卓,还当过皇甫嵩的副将。

    统领身拜副将,皇甫嵩的内心所想,无人可以猜透。

    皇甫嵩征战黄巾,解救了大汉王朝。然皇甫嵩拜董卓,又将大汉王朝,拉下了无底深渊。

    名将乎,愚臣乎,皇甫嵩这一生,属实难以定论。

    陈平见到皇甫嵩时,对皇甫嵩的印象,又是另一种看法。

    皇甫嵩,身高七尺有余,背部微驼,偏瘦,头上的丝丝白发,显得沧桑和些许蹉跎。

    在陈平眼中,皇甫嵩并不是一位将军,而是一位文人。皇甫嵩的身上,皆是文人之气。

    皇甫嵩对陈平说的第一句话,让陈平很不服气。

    皇甫嵩言。

    “陈将军,汝杀气过重,敖山山路驱赶洛阳百姓,此作战之法,不可再用。”

    陈平看着皇甫嵩,反驳道。

    “平一直以为,战场之上,当为无情,如能取胜,可用任何方法。”

    “敖山山路一战,依那时之况,只有让百姓成为先锋,才能突出重围,取得胜利。”

    陈平的话,让皇甫嵩大怒。皇甫嵩大声道。

    “战场之上,取胜之道无穷。汝一汉朝之臣,对大汉子民,怎能如此无情。”

    “陈平,圣人之言,难道汝忘了么。”

    “儒家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爱民之将,才是真正之良将。”

    皇甫嵩喋喋不休,摆出一副文人模样,一副长辈教训晚辈的做派,让陈平极为厌恶。

    陈平很想发怒,但不知皇甫嵩兵马几何,曹操亦在其身旁,不好得罪。

    陈平决定,忍上一时。

    失血过多的陈平,虚弱的从榻上爬起,然后躬身拜与皇甫嵩,道。

    “老将军之言,发人深省啊。百姓之死,平罪孽深重。”

    “洛阳之百姓死,我陈平当还命也。然董贼不除,平不能就此身死。”

    “今割发代首,祭奠死去的亡灵。”

    陈平说完,解开冠缨,将头发打散。然后抽出太阿宝剑,将一缕最长的头发割下。

    “文远听令。”

    陈平唤来张辽,又道。

    “文远,洛阳百姓之死,全在我陈平。”

    “文远率兵去敖山山路,带上我之头发,奉上祭品祭酒,祭奠死去的亡灵。”

    陈平泪眼摩挲,满脸悔恨之色,这让皇甫嵩,曹操,张辽,皆感动也。

    需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陈平割发代首,众人怎能不感动。

    皇甫嵩满脸感慨道。

    “陈将军有此意,老夫幸甚,但老夫还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陈平看着皇甫嵩,道。

    “老将军有何话皆可说,如平能办到,定会完成。”

    皇甫嵩闻陈平之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

    “陈将军,李儒曾言,汝之妾,名张蝉者,乃张角之女,被黄巾称为少主。”

    “将军为了大汉王朝,此女,当杀之。”

    “将军需知,太平道之危害,后患无穷。太平道乃邪道也。儒家之道,方为正道。”

    皇甫嵩的这句话,除了让陈平更加愤怒外,陈平对皇甫嵩,又有了新的认识。

    陈平发现,皇甫嵩,被儒家思想深深的洗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太平道乃邪道,儒家之道为正道。

    皇甫嵩说的每一句话,都在维护着儒家的崇高地位。

    陈平绝不相信,一代名将皇甫嵩,爱民如子的皇甫嵩,容不下一女子。

    也只有儒家思想,左右了皇甫嵩的思想。

    怪不得董卓进京,你皇甫嵩无动于衷,更是屈身下拜董卓,与其达成约定。

    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但在这乱世之中,还要正确处之为佳。

    皇甫嵩张口儒家,闭口儒家,可称为儒将。

    儒将,有学识,风度儒雅,当得文武双全。这种将领,陈平是非常崇拜的。

    然皇甫嵩这种儒将,在陈平眼中,却是个悲剧。

    看透了皇甫嵩后,陈平以找到了应对之法。陈平看着皇甫嵩,满脸疑惑道。

    “吾之妾张蝉,跟平青梅竹马,从没学过太平道。”

    “在徐州琅邪时,更是跟随陈平,讨伐黄巾,张蝉,绝不是黄巾的少主。”

    “老将军,汝爱民如子,不要听信李儒之言。如错杀好人,老将军岂不遗憾终生。”

    陈平的话,让皇甫嵩面色一紧,连忙命人叫来李儒,当面对峙。

    看着被兵卒押来的李儒,陈平的嘴角微微上扬,李儒啊李儒,死到临头还在害我。

    (本章完)

第153章 老夫卸甲() 
“大儒曾言,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老将军需知,一人之言不可信,众人之言方为真。”

    陈平引后世大儒之言,以儒家之德,说与皇甫嵩。

    皇甫嵩双眼紧闭,悉心聆听陈平之言,对于李儒说的话,充耳不闻。

    “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好,说得好。大儒之言语,发人深醒。。”

    “陈将军,不知道大儒为何人,现身在何处,如老夫与之相见,真乃三生有幸。”

    陈平看着皇甫嵩,道。

    “平与大儒无有缘分,亦不知名讳,只从家师蔡邕口中得知,大儒唤为宜山先生。”

    “家师蔡邕言,宜山先生行踪不定,游荡于名川大山,要想再次相见,需要机缘才是。”

    陈平的话,让皇甫嵩双目一亮。皇甫嵩没想到,陈平,竟然是蔡邕蔡大家的弟子。

    如见到蔡大家,亦会得知宜山先生。皇甫嵩想到这里,心情舒畅起来。

    看着眼前的陈平,皇甫嵩愈加满意。

    陈平割发代首,亦是大儒蔡邕的弟子,与我皇甫嵩可算一脉也。

    有了蔡邕这层关系,皇甫嵩对陈平好感大增。一时间,两人聊得十分融洽。

    为了让皇甫嵩消除顾虑,陈平亲自将张蝉请了出来,拜见皇甫嵩。

    看着彬彬有礼的张蝉,皇甫嵩彻底打消了刚刚的想法。

    “此女容貌,与张角大相径庭。礼道有加,双眉之间亦有慈悲之色,是一贤内助也。”

    “如此祥和之女,定不是黄巾少主。陈平,汝倒是有福气啊。”

    皇甫嵩的话,让陈平内心大笑,陈平知道,他现在,可以完全放下心来。

    陈平安心了,成为俘虏的李儒,内心则惶恐不已。

    李儒准备借皇甫嵩的刀,杀了陈平。然后找个机会,脱离险境。

    此借刀杀人法,看来现在,已被陈平完全破解。

    先是割发代首,再借着大儒弟子的身份,交好皇甫嵩,陈平的手段,当真了得。

    李儒有些惶恐,此时的皇甫嵩,想必不会相信他了。

    本想凭借皇甫嵩,逃离陈平,现在看来,机会不大啊。

    但李儒还想拼上一把,因为李儒,相信皇甫嵩能解救与他。

    李儒想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李儒的笑声,吸引了陈平,曹操,皇甫嵩。

    “李儒,为何无故发笑。”

    看着发笑的李儒,陈平目露凶光,难道这李儒,还是不死心么。

    李儒闻陈平之言,摇了摇头,看着皇甫嵩道。

    “皇甫将军,我李儒与你同守戍边,共抗外族。整整三年啊。”

    “虽主公乃董卓,但我李儒可是一心一意,帮助与你。此等情谊,还抵不过大儒之言么。”

    “皇甫将军,汝一定要相信我李儒啊。”

    闻李儒之话,陈平杀气迸发,而皇甫嵩,则满脸大怒。

    “李儒,你我之情义,老夫当然记得。孟德要杀你,亦是老夫阻拦。”

    “但此次,老夫不会为你求情。大儒之言,当然要高过你李儒之言。”

    皇甫嵩的话,让李儒彻底死了心。此时的李儒,对皇甫嵩愤恨起来。

    “皇甫嵩,汝张嘴儒家,闭口儒家,你皇甫嵩,深被儒家所害也。”

    “不听袍泽之言,不顾袍泽之情,我李儒,耻与你皇甫嵩为伍。”

    闻李儒之话,皇甫嵩火冒三丈,拔出佩剑,就要砍向李儒。

    “皇甫将军,且慢,李儒杀我小儿,李儒之命,当交给我陈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