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318节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318节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人生不如意,果真十有八九。但真看,也是欲望作祟。倘若投生为一个乞丐,倒是整日想念一餐果腹。若为普通百姓,自然又想念衣食无忧。不劳动何来衣食,不出力何来安稳……以前整日担忧这性命不保,但却从来没有想过,也正是因为那一身恶疾,才得以空闲偷生十余年。现在病体得治,却又烦恼那本该承受的责任……”

    “该来的,迟早会来。不该来的,因为我的出现,也定然不少……诸侯混战,这是必然之事,看袁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插手州郡事物,可见一斑,手却已经伸到了河内兵家重地。明眼人,似乎都看出了汉室将倾的预兆。”“

    “袁绍现在似乎已经成了袁家铁定中的代言人了,而杨家要出头,势必也要推出一个人选。杨彪虽然身居高位,在于朝堂,却不便行事,那在外,却最好推出的人选自然便该是杨奉了。可惜,同样是比肩的最大家族,杨袁两家在这汉末三国初,便见了眼光的强弱,一方死守朝堂,依旧对汉室抱有莫大寄望,另一方却早早的谋好退路,割据一方……”

    卫宁抿了几口葫芦里的佳酿,微微摇了摇头,不经意间,将葫芦中的酒倾洒在池塘之中,带着黄浊的液体,却在清澈的池水上积淀出片片水花,惹得鱼儿竞向惊走。

    “而柳家昨日所谈,便该是借联姻此事,以期联合卫家,更甚至有我关系,与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之一杨氏搭上关系,借此,便想在这暗流之中,谋取一块利益……”

    “政治婚姻啊……唉,看那柳媛模样,也该是大家淑媛,温润贤惠,势必也无法违逆他父亲的意思。这样一个时代,女子终究还是利益的交换品罢了……却没想到,我毕竟与蔡琰订婚在先,柳胜该是知道此事,却依旧要与父亲订下这场婚事。看他那模样似乎,连名分也没有多少在意,为了利益,连自己女儿的幸福也不顾,这个社会……”卫宁叹了口气,颇为同情的想道。

    他该庆幸自己的男人身份,即便再如何,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始终还是没有受到太多伤害。

    只是昨晚与自己老父一谈,那不容置疑的声音却还是让他心有芥蒂,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一生都操纵在别人的手中,即便那是你的至亲。

    在大堂酒宴中,卫宁虽然不喜欢那种气氛,但他也知道,应酬交际是必要的东西,加上他在河东便有过的好酒之名,偏偏引来了无数人的劝酒,退出大堂之中,也告罪称的是不胜酒力。

    头脑还是微微有些迷蒙,心里多愁虑,自然越饮越觉得昏沉。

    卫宁忽而发现,刚才滴洒出去的几液美酒却引来了不少鲤鱼徘徊脚下,微微一笑,他觉得自己真的很羡慕这些不知忧愁的生物,只要一方清水,便可以活得心满意足。

    向着池内再滴了几许酒水,卫宁将葫口对嘴抿了几口,有些惋惜道,“可惜,要是出来大堂的时候,再带点菜肴,举盏望月,有此良景,也算是一件美事……恩,若是有一曲清音,那便真能一扫心中烦俗了……”

    “公……公子,为何在此独酌?”不知过了多久,便在卫宁木然的望着池中那若隐若现的弯月时,一声细语呢喃忽而从他的耳边响起。

    卫宁脑袋难得陷入平静,却被这声音蓦然惊醒,险些跌落水池。手中握住的葫芦一个不稳,滑落池塘之内,黄浊美酿倾泻而出,随着月光点缀,仿佛金光散散。

    池中鱼儿,越发欢腾,纷纷向着那葫芦飘起的地方聚起,似乎像一个个酒鬼般,贪婪的张开鱼唇,喷吐着泡沫。

    卫宁看着在池中漂浮着的葫芦,一阵苦笑,回过头来,却见出言女子,脑袋低埋,似乎借着月光还能看到那脸颊的羞红。

    在卫宁记忆中,这正该是古时女子面对陌生男人该有的表现。那俏丽娇美的面容,我见尤怜的娇羞,无一不是世家女子优良的修养。

    事实上,每一个男人都对一些楚楚可怜的女子多了一份怜惜,柳媛所表现出来的模样正足够让卫宁心动。

    卫宁见是柳媛,慌乱的站起身来,淡笑道,“呵呵,我自幼多病,不习喧闹,所以才借故告罪独自出来。柳小姐切不要告诉柳伯父哦……”

    “媛儿明白……呵呵,媛儿却也不习这般热闹气氛,自然知道公子所想。我刚才在庭内走动,见公子一人独自发呆,自饮自酌。便特地却取了一些膳食送与公子……还望公子不要嫌隙……”

    柳媛乖巧的点了点头,忽而想起什么,慌忙将手中的食盒递了出来,一边低声细语,在卫宁耳中,却越发低不可闻。再看时,柳媛脸上却已经是满脸羞红。

    “公子先行用膳,媛儿这就告退了……”柳媛脑袋似乎快埋进胸口,那莺声低喃,一扭头,飞快的便跑开了。

    卫宁看着石台上那三碟精致小菜,目瞪口呆。

    半晌,看着佳人远去的方向,忽而心里泛起一丝奇怪的念头,“莫非她对这桩亲事似乎并不厌恶?……”

    光和七年,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一年。

    上到帝王,下到百姓,仿佛一夜间惊讶的发现,原来自以为稳固的铁桶江山,那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汉荣耀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矣。

    面对黄巾初起时,那包含了几乎所有平民百姓对阶级上层的愤怨,摧枯拉朽般,一道道飞马流星的急报匆匆向着大汉京畿传去。每一日,都会收到最少一座城池陷落的噩耗,短短一月,几乎整个大汉半壁江山都盘踞着黄巾的身影。

    所有人都恐慌了,即便是那个以昏庸闻达天下的汉灵帝,也破天荒的震撼在黄巾沸沸扬扬的威势之下。

    一道道调兵的皇命飞速下达,不仅是贼众的偌大声势,州郡各地似乎也隐隐有不轨的迹象,面对皇权颠覆的可能,即便再昏聩的皇帝也是无法坐视不理的。

    相对于贼军百万大军的滔滔大势,曾经北驱匈奴,扬大汉国威的铁军,却显得那么弱小。整合三河骑士,京畿五校,加上仓促募集而来的剿贼壮丁,却也不过区区数万人马。

    这似乎是一剂响亮的警钟,敲打着依旧醉生梦死的贵族与皇帝,破天荒般,自东汉复辟之始一直不曾断过的官,宦相斗也达成了默契,同御外敌。

    但这难得出现的中央安宁,却似乎象征着地方的不安,众州郡郡守无一不是趁着这黄巾之乱的开始,而暗中扩充军力,招兵买马,甚至中央军的平叛,却也为保全实力,不愿出兵相助。

    就在所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那三名大汉宿将的身上时,长社之困,似乎便将所有人的心脏敲打出了一丝丝脆弱的裂缝。

    (本章完)

第566章 授之话柄以安其心(二)() 
大汉最为精锐的军队,也是目前唯一掌控在皇室手中的军队,却被数十万贼寇,围困在长社区区弹丸之地。

    就在许多人万念俱灰的时候,却突然横生生杀出来一个卓绝之将。杨奉,在此前不过是弘农杨氏一个不得重视的旁支子弟,即便能当上平叛都尉,也不过是沾了那点家族的光。

    而在此前,无论是各方面,他都只表现出了平平之才,但也就是此人,一举解救了长社被困的官兵,甚至,凭借那区区几千人马,不可思议的扭转了整个战局。

    无论是火烧长社,还是南下阳翟,甚至是后来的水淹淯川,波才数十万大军,张曼成数十万大军,便是这两人率领的麾下反军,已经让汉军吃够了苦头。

    但在杨奉的横空出世,却似乎那么不堪一击,偏偏那数千人马好像有无穷的战力,连番破敌,区区一个月余,葬送在他手中的反军何止数十万人。

    事实上,河东一地靠近京畿,有壶关,箕关加上黄河主干为天险,这些叛乱的事情根本不是那些整日图个温饱的升斗小民所能判断的东西,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够回归平静,什么时候皇上要大赦天下,减低赋税,而什么时候,这年年旱灾才能平息。

    远离战火,自然不能知道其中的血火心酸,唯一能够让他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便是这一场战争,又出来了哪几位英雄。

    自然杨奉这个名字也成了所有人耳熟能详,而让河东百姓最为兴奋的便是,听说杨奉手下有一大将,善使大斧,猛不可挡,便是出自河东。

    乱世中,人命如同草芥,尤其汉末年年旱灾,人与人竞相食,早已经造成了底层穷苦百姓精神上的麻木。是以,才会有太平道的盛行,也才会有那一呼百应的声势。

    相对与其他州郡来说,河东百姓还算是幸运,这里有一个温和的豪门世家,而这里又因为靠近京畿,地利环境的优渥而不似其余州郡那浑如人间炼狱。但也仅止于此,幸运毕竟也是相对而言,人们麻木的思想只是寄托在一个精神上的崇拜当中,例如战场上的勇士,自然便是人们精神上追逐向往的目标。

    但就在所有人津津乐道那个河东勇士徐晃的时候,朝廷的王命却突然而来。

    黄巾覆灭了,贼首张角临阵抱病而亡,被汉军主将皇甫嵩戮尸枭首,其余兵将或四处逃散,或被汉军擒获坑杀!

    整个天下似乎终于太平了……

    张角的败亡在有识之士眼中,自然觉得是理所当然,但在底层穷苦百姓眼中却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席卷天下之势的百万黄巾军,前段时间还将官兵围困,现在却突然说败就败了呢。

    大汉的余威毕竟还在,所有百姓在低声谈论之中,也还是觉得,皇上毕竟是皇上,不是旁人所能随意触犯的。

    这些在百姓眼中并不关温饱的事情还是翻不起太大的风浪,甚至许多人还暗中为大贤良师不能推翻皇帝暴政而有些可惜,但紧接而来却是一个又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

    当第二匹手持皇命进入安邑城门的时候,所有人感觉,原来战争结束,对于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和七年,张角起义,史称黄巾之乱,这在另外一个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却因为某个外来户的偶然插手,爆发得突然,同时也结束的仓促。

    张角临阵病发,猝死广宗,中郎将皇甫嵩戮尸枭首,宣告黄巾起义的彻底失败。

    便在大军回师洛阳之后,作为一场重大的胜利,群臣集体上谏,请帝改元,大赦天下。

    贼灭,帝心喜,欣然准允,改元中平。

    紧接着自然是百姓关心的大赦天下,减赋一年,虽然实限很短,但至少,让所有人觉得那要命的日子似乎可以微微松上一点。

    有毕竟比没有好……尤其在年年苛捐杂税不堪的时候,能够减赋一年已经是所有人不敢奢望的事情了。

    当第三道皇命下达的时候,使得河东再一次欢腾起来。

    在识字的人口中竞相传颂,这些百姓终于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尊敬的河东卫家小公子竟然也是这场平叛战争中,出力甚大的英雄。

    所有河东百姓,人人在这时候倒觉得理所当然。卫宁在河东,虽然深居简出,但每每外出喝酒时,也趁着救济了不少百姓,留下的善名却不少。

    而同时,似乎是为了卫宁的身体而向上天祈福,卫家主母,也时常做些善事。早有穷苦百姓对卫宁乃至于卫家是发自内心的尊崇,而卫宁那行为举止投手间,也是偏偏有礼而带有书卷气息,这是文人该有的骄傲,所有人自然也把卫宁当做学腹满车的才子。

    前段时间听闻卫宁出外游学,而此刻听闻,原来那个和善而饱读诗书的公子竟然在军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大功。

    现在连皇上都亲自诰命下来,好似得了封赏的是他们一般,人人奔走欢告,倒忘记了前段时日一直议论不停的杨奉和徐晃。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平定天下,自然便轮到了论功行赏。在黄巾之乱,作为最高统帅的两人,皇甫嵩和朱隽官阶上升自然是理所当然。

    左中郎将,汉都乡侯皇甫嵩,领军平贼有功,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加封槐里侯,食邑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

    右中郎将,汉西乡侯朱隽,同为有功,封右车骑将军,领河南尹,加封钱塘候,增食邑五千。

    皇甫嵩,朱隽又联名表奏卢植有功无过,是以卢植官复原职。而其余人等,如曹操,孙坚,杨奉等人,也得皇甫嵩,朱隽表奏。黄巾平定,灵帝自然也松了一口气,对于两名大汉功臣的表奏自然是一概应允。曹操除济南相,孙坚任别郡司马,而最后,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杨奉自然封赏优渥,尤其在杨氏这块招牌之下灵帝对其大加赞赏。

    (本章完)

第567章 杨奉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