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魏武曹操 >

第150节

三国之魏武曹操-第150节

小说: 三国之魏武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

    ”不得喧哗,走,不要打扰他们。”

    回头瞪着了一眼身后的士卒,曹操带着笑意的向着里面继续走去,在路过了热火朝天的兵工厂之后,曹操接下来来到的一个地方,却是人声鼎沸。

    一个个年龄各不相同,但是确同样的浑身衣衫凌乱,披头散发的工匠们,此时正一个个眼红耳赤的正在不断大声的争吵着什么,而争吵结束之后,他们又能够快速的平心静气,将那些争吵出来的东西,投入实验之中,但是和之前那个兵工坊一样,这一做工坊之中的人,同样根本没有注意到曹操。

    “君上,臣不知道君上来此,有失远迎,还请君上恕罪!”

    得到曹军士卒禀报,而急匆匆赶来的刘晔在看见站在门外,而没有任何人迎接的曹操的时候,脸上一下子留下了汗水,充满来到了曹操的身旁行礼。

    刘晔那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疑的大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了过来,在看到向着曹操行礼的刘晔的时候,这些沉浸在自己世界之中的工匠们先是一愣,随即一些脑子转动的快的工匠,显然是明白了过来,慌张的跪倒高呼道:“参见魏公!”

    “魏公?参,参见魏公!”

    看着一下子全部跪倒在地的工匠,曹操笑着摆了摆手道:“都起来吧,孤今日说来,不过是看看,你等不必顾忌孤,该做什么还是去做什么吧。”

    看着在场的工匠人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奉命,刘晔心中有些焦急了起来,就害怕曹操恼羞成怒之下,要了他们的性命,大怒的吼道:“还不快谢过君上,然后快快下去!”

    “多谢君上,臣(小的)等告退!”

    由于曹操最开始发布的政策,给予杰出的工匠颁布一些名誉上的官职,因此这些告退声,可谓显得无比的复杂。

    “子杨,你有些太过担忧了,好了,不多说了,孤想你应该明白,孤今日说来是为何事,带孤去看看吧。”

    感觉到曹操那似笑非笑的目光移开,刘晔擦了擦额头之上的汗水,恭敬的向着曹操行礼道:“是,还请君上跟随臣来。”

    跟着刘晔的脚步,兜兜转转不知道多少遍过后,曹操来到了一个显得有些昏暗的地方,刘晔上前一步,对着守卫在大门两旁的曹军士卒道:“本官乃工部尚书,今日奉君上之命,带领君上前来此地,速速开门!”

    “是!”

    守卫在大门之前的曹军士卒,早在一开始就看到了刘晔身后的曹操,因此闻听此话之后,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之色,就让开了身影,同时打开了大门。

    “君上,请!”

    “恩,走吧。”

    曹操点头,跟在刘晔的身后不如了房间之中,只见房间之内,此时正有十数名工匠,正在聚精会神的不知道干着什么,好奇的曹操,上前一步,看了过去。

    “好,好啊,子杨,你还有你们,确实没有让孤失望,好啊!”

    看到那些工匠们聚精会神所做出来的,那一个个呈现方格,其上标注着一个个不同的汉字,既可以排放在一起,又可以打乱,重新排序在一起的东西,曹操目露精光,喜色袭上脸庞,连声大喊了起来。

    华夏古代的四大发明,每一个都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好比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印刷术。

    要是没有印刷术,那么即使人类制造出了纸张,要想把知识留存下来,也十分的不容易,而同样的,没有足够多的知识底蕴,人类社会的进步,却是空中阁楼,根本不可能出现。

    可以说,华夏的四大发明,其中对整个世界,对整个人类文明影响最大的,不是指南针,不是造纸术,更不是火药,而是印刷术!

第三百一十一章 灿烂辉煌() 
印刷术可以说是是古代华夏汉人最杰出,并且对世界上的其他所有文明都产生了推进作用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最终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西征,被欧洲人惊恐的称之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传至了欧洲,由于是因为毕昇才出现了活字印刷,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

    华夏的印刷术可以说是人类近代甚至是现代文明的先导,它的出现,为各民族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华夏发明的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各个地区,可以说,但时的印刷术,只要是整个已知的文明世界,都有华夏流传而来的印刷术的影子。

    而毕昇所发明出来的活字印刷术可以说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相比于最初的雕版印刷,可以说是要先进的多。

    华夏的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然而手抄不但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古代华夏的印刷术在初期一共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整个世界之上的各民族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印刷术的特点相比最早时候的印章和石刻来说,不但方便灵活、更是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华夏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与其他的四大发明一起,可以说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汉文化的诞生萌芽,随汉文化的发展演进。

    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华夏民族的先祖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

    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华夏的先祖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蔽日,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

    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直到印刷术的发明。

    而不单单如此,印刷术的发明不但给了整个世界所有民族的进化安装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在华夏本土,更是凭借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强强联手,最终瓦解了长达千余年的世家政治时期,使着那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话,最终彻底成为了绝唱。

    身怀着后世记忆的曹操,当然不可能将这个大杀器给放过,早在一开始,就吩咐那些被自己举起起来的工匠们,开始全力的研究其了印刷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数年的刻苦研究、实验之中,时至今日,这个华夏民族,最为伟大,世界之上,最为伟大的发明,终于在建安五年的八月,彻底的呈现了出来。

    印刷术的活字印刷,可以说是经历了数个阶段,分别是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软版印刷这五个阶段,曹操虽然有着后世的记忆,但是他不说神,同样没有那些显然超过了现实的金手指,即使有了他的建议之下,数年的时机,这些工匠们发明出来的印刷术还是处于第一阶段,那就是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

    其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等等,虽然是活字印刷的第一个阶段,但是曹操还是很满足了。

    不说有了这个之后,他心中的那些想法都能够开始组建的实施,而且就算是在前世,不还是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而某些想要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的情况之下使用的同样也是凸版印刷,由此可见,虽然是活字印刷的第一个阶段,但是其实用性和成功性是不明而喻的。

    “好,好啊,你等十五人,从今日起,脱去民身,孤正式授予你等等同于五品官员之职的五级工匠之职位,孤希望汝等日后,能够再接再厉,继续发明出更加震撼世人的东西,汝等今日之所发明的事物,必将留与青史,汝等之名,必将为后人所知!”

    “臣等多谢君上,君上万岁!”

    在场的十五名工匠,听到曹操的赏赐或者说曹操话中的名留青史的意思,纷纷大喜的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五级工匠这个职位的出现,显然除曹操这个始作俑者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解释了。

    为了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是激发那些工匠们的斗志,曹操早在很早之前就分发了工匠等级,按照古人思想之中的九为数之极的想法,曹操划分的工匠等级,就因此而来。

    最低级的工匠就是没品的,这样的工匠,曹操将其划分为学徒,顾名思义,这样的工匠,还只是一个学徒而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制造甚至发明的工匠。

    而学徒之上的就是九级和副九级工匠,这一类已然被授予了品级的工匠其对应的正是官员之中的正从九品,八级对应的则是八品,七级对应的是七品,以此类推,最高级的就是正一级的,而为了体现出正一级工匠的地位,同时更为为了激励那些工匠们,曹操给这一级的工匠另外加了一个封号,称其为大师。

    曹军武器的发展和日益精进,可以说曹操的这一个政策,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汉人之中从来就不缺乏发明的创意和创造力,缺少的仅仅是看到,并将其用起来的君王,而又了曹操这个从后世而来的人,可以知道,这一关时空之中的华夏,其从绽放出来的文明光辉,必然更加的灿烂辉煌。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万年之声() 
感谢随风飘流の壹叶小舟兄弟的打赏和投的一张月票!

    从工坊之中出来,直至到达魏公府正殿的路途之上,曹操的心情无疑是十分的愉悦和良好,印刷术的成功发明,虽然只是活字印刷术之中最初期最初期的胶泥活字印刷。

    胶泥活字印刷的做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而按照曹操参照后世记忆而提出的建议来做,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而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同时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而曹操同时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吩咐工匠们,制作出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而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曹操提出的两个建议,当时可谓是震撼了整个工坊之中的所有工匠,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曹操不但政治、军事之上的才能名震天下,竟然就连此时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甚至将其遗忘的技艺方面,还有如此之高的造诣。

    一想到当初那些可以称之为最早期的科学家的工匠们那宛如看待神人一般的眼神,曹操不禁轻轻的笑了一声,没有讥讽,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

    安安稳稳的回到了魏公府,一路之上并没有狗血的出现什么拦轿告状的狗血情节,这一点让曹操心中稍微有些失望之余,更多的还是欣慰。

    回到后院,快速的换上了一声轻松透气的黑色便装的曹操,刚走出了房门,就见一声戎装的典韦大踏步而来,抱拳道:“回禀君上,群臣以及在前方正殿之中等待着君上。”

    “恩,走吧!”

    魏公府大殿,虽然身穿着不同衣色的服饰,然而人人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严肃,那种昂扬的斗志,相比于汉朝堂,可谓是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魏公驾到,群臣恭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