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87节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87节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

    豪将军轻松占领几乎没有美军驻守的费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不过很快美利坚人便发现敌人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挥师插入敌阵,英军顿时大乱,眼看敌军即将崩溃,恰巧英军左翼驰兵来救,才防止了英军全面败势。

    美军前线指挥官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上司盖茨不愿发兵,美军不能获得更大战果。

    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

    祸不单行,接着,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

    在十月份,伯戈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1

    接着,英军放弃费城,退守更加靠近海边的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但是,新任英军统帅克林顿并不甘心失败,决定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

    1778年初,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但是,这也仅仅是回光返照,毕竟英军已经丧失了制海权,后继乏力了。

    南方战场的美军在法军的支援下,围攻萨凡纳。与历史不同,并没有耗费太久时间,在新华夏暗中支援的火炮协助下,联军以优势火力攻破萨凡纳。

    英军不得已向北撤军。

    随着美军接连取胜,南部各州大部获得解放。康华利等人率英军分别占领美国东部数个港口,切萨皮克湾成为英军后勤补给的重要入口。英海军西印度群岛分舰队全力控制这一海域,以维持英军海上补给线。

    1778年底,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7000余人,由罗尚博伯爵指挥),在格拉斯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配合下包围纽约,迫使英军投降。

    纽约围攻战的失利导致英国的诺斯勋爵内阁不稳。

    诺斯自知能力不足,无法掌控大局,向国王建议让老谋深算的老皮特担任首相,以使英国渡过难关。

    但是乔治三世显然还是不喜欢老皮特,拒绝了老皮特担任首相的建议,并要求老皮特入阁协助诺斯处理政事。

    但是,老皮特显然也对目前的状况感觉到绝望,又或者是对于自己不被国王看重感觉不爽,老皮特拒绝了国王的命令。

    国内的保守势力都要求国王撤兵,以免得陷入战争的泥潭。

    其实除了国王,恐怕没有任何英国人愿意保留北美十三州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原因很简单,维持殖民地,英国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的经济收益,甚至还因为驻军的费用导致英国人在北美的付出更多,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内部早就有放弃十三州,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建议。

    此时,海战与陆战都面临战败,让放弃十三州的意见甚嚣尘上,即使诺斯等人也持有这个意见。

    但是,国王显然不这么想。即使战场失利,乔治依然向保留十三州,以显示国王的威严与英国的骄傲。

    国王的顽固结果导致内阁内的古尔勋爵和韦茅斯勋爵等等都不愿为这场战争有伤尊严而纷纷辞职,诺斯内阁摇摇欲坠。

    面对不利的形势,亨利后来打消了继续增兵镇压美国的念头,然而,他仍然下决心永不承认美国独立,并发誓般的说道,要永恒地以永无休止的持久战争惩罚美利坚人的坚不服从。国王的计划是要派驻三万名士兵驻防于纽约、罗德岛、加拿大及佛罗里达的,其余另有部队则负责攻击活跃于西印度的法国及西班牙军队。甚至为了惩罚美国人,他又计划要破坏他们的沿海商港、炸毁他们的码头、劫掠与焚烧他们的沿海城镇以及解除对印第安人的管制,让他们袭击殖民地边区的平民。乔治还相信这些行动可有效地鼓动当地的保皇党、分裂大陆会议、和“持续地使造反者感到烦扰、不安和困乏,终有一日,更将不满和失望自然及无可避免地转化为忏悔和自责”,从而乞求由他重新作出管治。

    在大臣们看来,国王简直是疯癫了,为了填补十三州这个无底洞,还要让大英帝国永无止境的流血。

    此时,即使最顺从的诺斯勋爵也坚决的抵制国王的命令,因为,英国人还没从七年战争的创伤中完全恢复过来,这也是他们要对十三州加税的原因。结果,狐狸没逮到,反惹一身骚,直接逼反了美利坚。英国人懊悔的心理,难以言表。

    不过,这些都顾不上了,还是顾一下眼前吧。战争继续的后果,显然英国也是不想继续承受的,毕竟距离本土太远,战争耗费太高了。而美利坚有法国与西班牙甚至新华夏的支持,甚至更加有能力坚持抗战下去。

    乔治三世毕竟不是昏君,权衡利弊之下同意了内阁的和谈要求,英国在1779年5月23日与美国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英美的巴黎和约主要内容是:

    英国确认美利坚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主权国家;美国的疆域范围西至密西西比河,北至五大湖区,南至弗罗里达北界;英国从美国所有港口撤出所有军舰与军队;双方永享和平。

    美国人轻松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其原因不外乎美国的存在,威胁了五大湖区的多伦多。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英国人十分看重。但是多伦多位置比较尴尬,处于五大湖区,直面美国人的威胁,而且还有一点,美利坚人数众多,早已经有向西面发展的意愿与能力。而英国由于战争失利,其实已经没有阻止的能力。既然如此,不如以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交换多伦多。相对于人口稠密的多伦多,地广人稀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就是不毛之地,自然比不上多伦多所在的五大湖区。

    因此,美加双方共分了休伦湖、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与历史上的边界吻合。

    另一方面,美国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美国人那种粗放经营模式,早就有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的计划。现在,美国人直接获得了相当于北美十三州面积的土地。这样广阔的土地足够美国人拓殖一段时间了。

    因此,对于这个交换结果,英国人与美国人其实相当满意。

    美国独立战争,在新华夏的暗中干预下,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取得了胜利。崖山人有一种吃亏的感觉,使力使大发了,还得罪了英国人。虽然新华夏的实力已经不用担心英国人,但是得了个强大的对手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人独立后,并没有如同前世那样,放弃了军队,也没有很快建立的统一的联邦政府。因为,此时北美情势,并不如历史上美利坚刚建立时那么简单,只有美利坚一个国家,不仅有苏族,还有新华夏,更有英国人支持的加拿大。

    在新华夏的启发下,新生的美国明白,世界并不美好,世界也不太平,他们还需要用武力来保护来之不易的独立与自由,甚至他们内心中,应该还会想到西方有苏族人建立的北美印第安联合酋长国,以及更强大、先进的新华夏,从自保的角度考虑,他们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武力。因此,美利坚早早就建立了联邦政府,虽然权利没有新华夏中央那么大,但是总归是有了一个核心。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美利坚想要真正立国,自然首先要获得近邻的确认。而且,疆域问题也要与邻国确认,才能与邻国长久相处下去。

    为此,华盛顿提前几年就当上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在宣誓就任后的第九天,华盛顿就率领庞大的美国代表团访问新华夏,顺便访问北美印第安联合酋长国。

    林航在华京举办盛大的宴会招待华盛顿一行。

    第二天。林航与华盛顿举行会谈。两国首脑举行的会谈注定了只是确定大体方向,却不会过多涉及具体内容的。在新华夏提出的求同存异思想的指导下,双方很快确定了一个大体原则:

    双方明确各自的边界;签订一个为期五年的互助友好条约,以对抗西方世界的压力;

    大体原则确定后就没有两位总统什么事了,具体时间交给张柏林与亚当斯等人协商解决。不过,在双方都有维持良好关系的意愿,会谈气氛不会太激烈。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远亲不如近邻() 
至于华盛顿,则被林航带到了自己的农庄参观,正如同后世美国总统为了显示亲密关系,总是愿意将别国的总统带到自己的农庄一样。

    华盛顿身材高大,接近一米九,相貌英俊,四十几岁的年纪,正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一面听着林航有些怪异的英语,还能一直保持微笑。但是其实他对于林航所谓的农庄其实不太感冒。因为华盛顿自身就是南方的一名大种植园主,有大量土地,对于农事并不陌生,自然对农庄就更加熟悉了。

    只是,刚见到林航农庄的大门,就被震撼住了。

    崖山人已经脱离了从农业中刨食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将农庄当成自己的休闲娱乐场所,林航也不例外。

    林航的这片农庄占地足有上千亩,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种植的苜蓿草,用于放牧,只有中间靠近水源的地方,开垦了不到百亩的土地。一眼望去,碧绿一片,微风袭来,一片绿色波浪远远的传去,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而且,几乎所有的崖山人牧场都有一定的规划,功能齐全,最关键的道路设施齐备,更有路灯布置两旁,显得十分整齐,点缀在农庄中央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小别墅更是其中的亮点。

    干净整洁且设施齐全便利的别墅让客人很满意,赞赏有加,华盛顿甚至放弃了住国宾馆的计划,向林航提出在别墅居住。作为主人的林航心中自然适意,十分愉悦的接受了华盛顿的要求。于是两位总统就在林航的农庄住了下来。

    随后的几天,两个总统就在华京周边四处闲逛,华盛顿甚至很有兴致的再次乘坐一番火车,就是为了感受火车迅速、承载大、运行平稳的优越性。对于火车赞不绝口。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更是明白火车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有了火车,就能更加强有力的掌控一个国家,尤其是广袤无垠的国家。

    1904年初,日俄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竣工,只剩下了环贝加尔湖100多公里长的一段,日本人判断,如果铁路竣工,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劣势将得到根本扭转。于是在军部首脑山县有朋等人的极力坚持下,日军于1904年2月8日以偷袭的方式向俄国不宣而战。而战事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战争开始后,准备充分、拥有地理优势的日军果然取得了主动,连败俄军。俄方只好拼命赶工随后强行开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后来,深深体会到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的苏联又进一步对其改造和完善,并在1945年的对日作战中再次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而加拿大西部地区之所以愿意加入后来的加拿大,也是因为加拿大抛出了贯穿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计划。

    华盛顿试探性的提出是否能够将火车出口到美国?林航思考了一下,也就答应了。因为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扩散,火车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并且在新华夏的刺激下,时间不会太晚,估计,英国还是最有可能最先制造出火车的国家。既然如此,不如将火车成品出口,一方面赚取资金,另一方面还能稍微阻碍他们的技术发展,买来的技术绝对没有自己发展的技术可靠而稳定,并切实促进自己的发展。

    两位总统的朋友关系进展很快。林航有一次突然想到后世一个关于华盛顿的故事,还进入了中国的小学课本,那就是华盛顿砍倒樱桃树,故事的大意是:

    华盛顿小时候的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崭新崭新的,小巧锋利,小华盛顿很高兴。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

    小华盛顿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结果就是,樱桃树倒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