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102节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102节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世纪,曾经是荷兰人的世纪,自从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荷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就开始迅速发展。说起来,真是真实的悖论。一般来说,应该是国家资源丰富,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富裕。但是,现实中,许多富国,却是资源贫乏国。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因此,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于是荷兰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荷兰人的发家,可以说是源于自身的商业冒险精神。17世纪,许多西方国家的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因为他们要防备遍布世界各大洋的海盗。但是也因此,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还需要犀利的武器,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靠着这样的冒险精神,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当然,不仅是便宜,荷兰人的诚信也是成功最重要的法宝。

    荷兰有一个有名最著名的船长巴伦支,他试图找到一条最近的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北冰洋的寒冷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俄罗斯一个岛屿三文雅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第二年,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目的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英国人虽然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掉了荷兰人的海上霸权,但是,此时最富裕的国家还是荷兰。因为他们是此时欧洲的高利贷主,阿姆斯特丹也是此时欧洲的金融中心。相比较繁荣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就成了乡下的小渔村。

    自从英国崛起后,与荷兰的战争从来没有停过;光是规模较大的战争,历史上就先后发动了四次,在此前已经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英荷战争,通过了英国人的航海条例,因此英国人将自己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都交给自己国家的船只,排除了荷兰的影响。

    第二次英荷战争的起因同样是因为英国人实行了更加严格的航海条例,并且占领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后来的纽约。战后双方基本平分秋色,荷兰稍胜一筹。

    第三次英荷战争不仅有英国与荷兰参加,还有陆军强国法国也参与了对荷作战。结果是,虽然荷兰最终获得海战与陆战的胜利,但是柜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势大不如前,开始走下坡路。

    第四次英荷战争原本应该早几年发生的,但是,可能是新华夏存在的蝴蝶效应,英国人鉴于在北美的海战中损失较重,海军实力需要回复,因此并没有很快展开对荷兰的军事行动。

    终于,1784年4月,英国以荷兰支持北美独立战争为由,片面废除当初威廉三世所主导英荷同盟的各种条约,并发动了第四次英荷战争。

    荷兰人很有哔了狗的感觉,“尼玛,宣布支持美利坚独立的不只是我们,法国与西班牙才是主力,而且,我们只是口头上支持了一下,法国与西班牙可是真刀真枪的与英国人干上一场,他们你不找,你找我们干嘛?难道我们是软柿子吗?”

    答案确实“是”。

    荷兰自从第三次英荷战争过后,为了发展经济,或者是害怕战争,主动削减了海军规模,自废武功,希望就此换得英法两大强国对自己解除戒备心理,让弱小的荷兰能够生存下去。也因为缩减了军备,荷兰的经济再次发展,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没有之一。而且,阿姆斯特丹还是欧洲的金融中心,荷兰的大资本家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贷款,给英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普鲁士人。结果就是,荷兰的资金繁荣了别人,并强大了对手,唯独自己成了欧洲的寄生虫,靠着金融的利息存活下去,再也没有祖辈巴伦支船长们的那股吃苦耐劳与正直善良的优秀品格。

    英国靠着优势的海军,把军备废弛的荷兰彻底打垮,并掠夺荷兰丰厚的商队物资与殖民地。英国通过这次海上作战,终于彻底击垮了荷兰,让荷兰人也只能仰英国人鼻息。荷兰可以说是作为失去北美十三州的巨大补偿。比如,原本在一百年内向荷兰人借贷的巨额国债,也以战争为借口而免付利息,并在战后以低价向荷兰商人收购国债。甚至英国人还直接获得了大量荷兰上传,商船总数量与总吨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更糟糕的是,由于荷兰战败,国家信用大跌,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战后被伦敦取代了金融地位;而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亦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最后在1799年宣布破产解散。当初在17世纪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与殖民帝国,随着这场战争而崩溃衰落。

    英国人通过此次战争获得大量好处,终于有充足的资金与物力展开新型铁甲舰的建设,海军实力必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至于法国人与西班牙人就艰难了许多,西班牙倒也罢了,至少获得了战前被英国人占领的佛罗里达;当地的种植园还能为西班牙提供一些税收。但是,对于法国来说,除了表面上的国家的荣光,但是一点实质性的好处都没有得到,还直接拖垮了国内的财政,使得赤字递增大增,已经没有什么余力制造铁甲舰了。

    但是,法国人怎能让此事歇菜呢?

    于是,新华夏的谈判代表,外长林航就来到了巴黎,这个欧洲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法方负责谈判的是奥尔良公爵,一个外表显得很是阴柔或者说是女性化的优雅男人,这也可以说是此时法国贵族的典型代表了。

    林航对于这样明显女性化的小男人很是眼晕,很是不适应,但是为了大局,还是只能撑下去。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安分的阿帕奇人() 
林航此行的目的自然是很简单,那就是向法国人推销大型蒸汽机,这其实已经是新华夏落后的产品了。这几年在新华夏动力研究院成员的努力下,终于攻克了蒸汽轮机的种种难题,研发并制造出了一万三千马力的大型蒸汽轮机,用于安装在新型铁甲舰上,对于这些往复式蒸汽机已经看不上了,自然不用保密,还不如用来换钱。

    因此林航在一番客套后,首先进入正题,提出,“公爵阁下,据传,英国人此时在研发大型蒸汽机用于巨型铁甲舰上,作为英国最大的对手,贵国想必有所对策吧。”

    奥尔良公爵有些无奈;“没有钱,所有对策都是无用的”,当然,不能明着说出来,“我们已经有不少对策,但是正在研讨,不方便透露”。

    林航暗笑,“公爵阁下,贵国作为欧陆第一大国,对付英国人的办法自然是数不胜数。不过,我们新华夏作为旁观者,也提供一个方案,打算以技术扩散为代价,向贵国出售5000马力蒸汽机。”

    “五千马力蒸汽机?”奥尔良公爵虽然不通军事,但是也知道大型蒸汽机对于铁甲舰的重要性,只是,法国人此时没钱啊。奥尔良公爵说道,“你们的大型蒸汽机我们确实有这个需要,但是我们经历了几次对外战争,政府债台高筑,恐怕已经无力采购这些动力。当然,如果你们如果能够以贷款的形式向我们提供蒸汽机,我们将感激不尽,必然换来法兰西最珍贵的友谊。”

    奥尔良公爵说完这番话,脸色微红,毕竟,这一番空手套白狼、流氓般的话语,实在不是自己的说话风格。可是,法国此时是真没钱呢,自己也只能当回无赖。

    林航装作沉思了一会,“我们也知道,法兰西家大业大,财政收入虽大,但是也花销不少。我们新华夏也确实珍惜与法兰西的友谊,既然这样,我们愿意提供给法兰西贷款,不过,法兰西必须保证专款专用,这笔贷款只能用于采购我们新华夏的蒸汽机或者其余产品。”

    奥尔良公爵一喜,新华夏人如此好说话?因此疑惑的问道,“难道就这个条件?”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然是不可能,谁都知道法兰西的财政已经破产,谁还傻兮兮的指望法兰西还款?但是,林航显然还是有备而来的,提出了一个比较苛刻但是法兰西最终也会接受的条件,那就是放开法兰西市场,让新华夏的纺织品以及玻璃、瓷器等商品能够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法国。

    法国此时也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只是生产规模不大,且都是手工作坊,这也不奇怪。即使是此时的英国,最多的也是手工作坊,能够用上水力的作坊已经是高大上的极少数了。

    法国人显然也想到了本国工商业,在遭遇了新华夏的低价倾销商品会有怎样的遭遇,但是国内经济一团糟,导致税收下降,产生了更大的赤字。此时的法国,已经采取了包税制来维持一定的税收。所谓包税制,就是商人缴纳一定的金钱,作为某地的税收。然后商人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当地进行收税,具体金额自然是商人说了算。商人贪利,自然会加重税收以获得利益,自然导致对底层人民的剥削更重。

    法国都如此情形了,对于国内市场保护自然也就没那么看中了。法国人还是开放了自己的市场,同时也获得了一千万华元的首笔贷款,用于购买新华夏的蒸汽机,并制造大型铁甲舰。这些贷款以新华夏的进口关税作为抵押。后续资金也将逐步到位。

    不过,作为监督,新华夏派驻人员到法兰西海关,以监督新华夏商品关税的收取,并将商税用于还贷。

    这*裸的就是法兰西版的总税务司啊。在一向骄傲的法兰西人看来,无疑是严重有辱国体的事情。但是,整天为财政来源犯愁的路易十六已经迫不及待了同意了新华夏人的要求。只要有钱,只要能够与英国人对抗,有辱国体算什么?

    林航在解决了法国的问题后,就来到了西班牙。

    这一次来西班牙,与上一次就不一样了。现在,与西班牙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好,但是毕竟也是准盟友的关系,又有法国人牵线搭桥,双方的气氛也算融洽,至少没有恶言相向。

    对于新华夏推销的蒸汽机,西班牙人表现出的兴趣甚至超过了法国人,与法国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强国不同,西班牙的扩张靠的就是海军。

    但是,英国人的意外崛起,将西班牙人的骄傲狠狠的打落凡尘。只是,西班牙人怎能够甘心?要知道,此时的西班牙在美洲依然有最大量的殖民地,是西班牙人维持国运的输血通道。但是,在英国人的威胁下,还是放开了拉美市场,让英国的商品得以在拉美销售,还能够廉价的获得拉美的原料,并借此控制了当地额经济命脉,却让实力更弱的西班牙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支持北美独立战争正是西班牙人愤怒的表现。

    最后,西班牙人通过谈判,以德克萨斯州北部的一些土地为代价,换得了新华夏的48台大型蒸汽机,用于装备12艘5000吨级铁甲舰,算是为与英国人继续对抗增加筹码。

    新华夏以48台蒸汽机的“高代价”换来德克萨斯北部这样一个面积不足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表面上看,是一个吃亏的生意,至少西班牙人是这样认为的。

    确实,这么点小地方,几乎没什么资源,遍地荒草,甚至还有小片沙漠存在,不要说农业无法发展,就是矿产也几乎没有,西班牙人根本就猜不透新华夏人到底在想什么。

    新华夏人自然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新华夏的铁路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国土,使得新华夏对于维护自身的安全有了更大的信心。按照新华夏的铁路规划,在南部边境应该还有一条铁路线,并且是分支铁路,起点是罗成,在凤凰城开始分道,一路向北,经由伯克城、俄克拉荷马抵达孟菲斯,一路向南,经由埃尔帕索、圣安东尼奥、休斯顿抵达新奥尔良。只要将这两段铁路修建完成,新华夏的铁路网就可以对国境进行全覆盖。尤其是,对于新奥尔良的掌控将大大加强,也有利于军队或者物资什么的快速的从新华夏最发达的西部沿海向新奥尔良转移,确保新奥尔良的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