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

第407节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407节

小说: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这些各旗出征的人马,是绝对不会把缴获的全部财物都交到公中去。

    在后金的军队里面,私藏战利品,私底下瓜分缴获,这已经是一个显规则了,八旗上上下下全部都参与到了其中。

    起规模之庞大,利益牵涉之广,甚至就连以前致力于革除后金军队各种弊端的黄太吉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管的太过。

    别的几旗人马都跪着多尔衮跑到蒙古和大明发财去了,但留在后金国内的他们这部分兵马,却要在这里和华夏军打硬仗,

    而且,他们留在国内后方的家属们,甚至还要倒贴粮食补充前线的兵马,这几旗的人马自然会有意见了。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受得了这种区别待遇。

    更何况,粮草还不是交上去就完事的,后方距离前线那么远,一路之上粮草还必须要由复州和盖州之间的各墩堡间,进行接力式的护送。

    这护送粮食的人员,还要他们这些在前线和华夏军对峙的几个旗来出,因为,按照后金的规矩,就是各旗管各旗。而闹事的几个旗都不想护送。

    如果黄太吉没有被陈信收拾了,那按照此人向来的做派,还有死前所做出的军事改革方面的安排来看,这种弊端应该已经属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了。

    可惜,没有如果,黄太吉死了,死在了冰天雪地的无名之地一座马棚里,在他死后,四大议政贝勒谁都不服谁,迟迟确定不下新任后金汗的人选,而之前黄太吉改革所作出的努力,也立刻被利益受损者所摒弃。现在,后金没有丝毫改变的的粮草政策,就引发了这么一场风波,让华夏军钻了空子。

    辽东原来还在大明手中的时候,大明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军堡体系。

    这个体系之下,辽东各地大约形成了十里一堡、六十里一驿站的规制。

    后来,努尔哈赤起兵造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杀人狂,把整个辽东地区的传递体系给毁坏一空,搞的这边的正常邮递系统彻底崩塌。

    黄太吉上台之后,开始着手恢复混乱的驿站体系,也是按照大明当初那十里一堡的规制来做的。

    在之前复州北面不远处的驿站遭遇了一次突然袭击之后,后金就只能增加各墩堡里面的驻军,这样一来,原本在多铎岳托等人看来就不够驻守复州的人马,又被摊薄了不少。索性华夏军没有乘着冬季进攻复州城,才让他们没那么担心。

    可是,就算是这么防备着运输线上的袭击,运粮队还是不断遭遇到华夏军的遇袭,虽然冬天道路行走不便的缘故,华夏军很少执行大部队袭击的行动。

    可是,哪怕大部队行动变少了,后金军运输和巡逻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为他们开始遭遇到大量地雷的埋伏了。

    在华夏军中,使用地雷作战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了。

    当然,这个很长,是按照华夏军的历史来算的,毕竟哪怕从煊军之前在后金军中做先锋时候算起,华夏军也才经历了不到8年而已。

    而华夏军使用地雷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军的第三年。可以说,地雷是跟随着华夏军一起成长的。

    最早时候,华夏军使用的是陈信仿制自后世“阔剑”反步兵雷的型号,后来,在发现这种武器对于防御作战有着极好的效果之后,军械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了各种型号的地雷以便让前线部队试用、优化。

    现在,被华夏军用来对付复州附近运粮队和巡逻队的地雷,就是一种大威力的,专门同来对付运输车辆的地雷。

    这种地雷在被击发之后,其爆炸所产生的能量,能把一辆装满了粮食的爬犁,极拉动爬犁的牲口一起炸翻在地,顺便,还能炸翻周围几个护送爬犁的后金军士兵。

    华夏陆军第一混成旅,为了能够抽调精锐人员,专门用来在后金后方进行袭扰站,在总参的支持下,成立了一支远距离侦察巡逻队。

    远距离侦察巡逻队就是在华夏陆军之中优中选优,专门组建起来的一支,用于在敌后进行破交作战,以及进行战略侦查巡逻的一直部队。

    远距离侦察巡逻队在使用这种新式压发地雷的时候,通常是乘着黑夜的掩护,偷偷的摸上后金方面的官道,埋设好地雷之后再盖上一层雪作为遮蔽,从表面上很难看出这里动过手脚。

    他们会在埋设了地雷之后,在详尽的作战地图上标注好地雷埋设的方位。这样一来,下次再执行埋设地雷任务的时候,或者未来华夏军大部队打过来的时候,就不会让自己人遭殃了。

    而对于后金方面的运粮队和斥候们来说,这种触发式的地雷,可真的是害人不浅,刚开始几次爆炸就搞的后金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都不敢再继续执行压粮任务了。

    后来,还是上头以军法处置了几个不愿意再走下去的甲兵之后,才恢复了运粮行动。

    不过,从那以后,后金军走在道路上,都要祈祷神仙保佑,并且把每辆粮车前后拉开至少30米远的距离,以免触发一枚地雷会殃及到多辆运粮车。

    后来,在发现地雷是压发爆炸,而非人员拉动导火索之后,他们每次都要派出几个包衣驾着车走运粮队伍的最前面去趟地雷。

    直到最后,天气越来越冷,大雪覆盖下的雪层也越来越厚了,华夏军远距离侦察巡逻队的成员们在野外生存慢慢变的艰难起来之后,埋设地雷的行动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在外行动了半个冬天的华夏军陆军总参直属,暂时归第一混成旅指挥的远距离侦察巡逻队,才逐渐的撤回了金州防线。

    此时,时间也已经到了腊月末了,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更勿论是汉人,所有人都是要准备过年的。

第五百五十七章 小炮和棋子() 
    腊月末就在华夏陆军远距离侦查巡逻部队,终于撤回了金州防线之后,多尔衮也总算是忙活完了此次出征回来后的利益分配相关的事情。

    这一天,他带着一批后金的大臣贝勒,一起来到了位于沈阳城北面的火炮厂。

    随行的,有济尔哈朗等一系列在黄太吉死后,立刻投靠向了他的女真贝勒,以及石廷柱等原本被黄太吉用来牵制女真八旗兵马,而在黄太吉死后遭受到了凶狠压制的汉军八旗军官。

    在火炮厂里面直接负责铸炮的,是一位在当初后金入寇大明时候投降后金的工匠头目。

    虽然大凌河战役后期,后金军被突如其来渡海而来的陈信重炮部队给轰的赶了鸭子。

    可是,在那之前的大凌河前期战役,对付大明祖大寿所属军队,以及前来大凌河救援祖大寿的大明援军的时候,后金乌真超哈的炮队表现的很是不错。

    而乌真超哈所使用的火炮,除了以前缴获自明军的小炮之外,大口径的重炮几乎全部都是此人监督打造出来的。

    哪怕黄太吉死了,可多尔衮等活着的人是不会忘记当时乌真超哈炮队表现的,更何况,他们还需要让这人更加努力的造炮,以应对让他们力不从心的华夏军呢。

    所以,这名姓王的工匠头目,因铸炮有功,而被提升为了副将衔,成为了乌真超哈中的高层军官之一。

    王姓工匠头目跪拜见礼之后,领着多位滚和诸位贝勒大臣们一起进入了专门用来陈列铸造好的火炮的一个院子。

    多尔衮在进入期间之后,对一侧新铸造成的几门巨型铁炮完全是视而不见一般,略带焦急神色的径自走向了另外一边,站到了两门小口径的火炮面前。

    自从金州战役以来,多尔衮、多铎、岳托、代善这四大议政贝勒,以及大批经历过那之后几战的后金军将领们,就都开始留意起了华夏军的武备情况。

    在陈信跟随阿敏一起反叛的时候,陈信所建立的煊军的武备情况,和后金方面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都是那一套东西。要不是陈信仗着鸭绿江天险,以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几艘战船,区区陈信早就被他们给抓起来砍了脑袋了。

    后来,黄太吉暗中策划了安插在阿敏身边安不撸的“拨乱反正”行动,杀掉了阿敏,夺取了阿敏所建立的所谓韩国的大部分军权。

    自那以后,黄太吉和后金的所有人就不再视陈信为对手,而是积极的向草原方向进行扩张,和林丹汗争夺起了蒙古各部的领导权。

    再后来,就有了袁崇焕私自斩杀毛文龙的事情发生。黄太吉抓住了那个东江镇混乱无法再对后金后方进行袭扰的有利时机,绕过山海关直扑大明京畿地区,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大大的缓解了当年被努尔哈赤搞乱的后金经济实力。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后金那可是完完全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进去,再也无暇顾及南边的陈信一伙人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太了解这几年陈信所部发展情况。

    后金方面只是通过苏克萨哈等人的汇报,大致知道陈信所部的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枪、火炮。

    可是,在后金方面看来,他们的乌真超哈不也是全火器部队嘛,就连从大明逃亡而来的孔有德所部,也是大规模列装了火器。陈信所部的动作,根本没被后金方面放在眼力。

    直到后金和大明在大凌河地区的战役结束之后,陈信突如其来的渡海而来,发动了那一次猛烈的攻击,才让后金惊觉,陈信居然这么强大,已经有了反攻辽东的能力了。

    而金州战役的时候,华夏军居然直接摆出了强大的阵列骑兵和那种能够连续发射的火枪和手铳。

    到了后来的复州战役,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地雷和轻便却威力不俗的小炮。

    到了这个时候,后金的这些个人终于开始在心中嘀咕起来了,不知道下一次和华夏军相遇,会碰到什么威力巨大的武器,或者是新式的战术。

    华夏军这种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还有不断革新的新式战术,给后金朝堂上的人,还有广大前线军官们,带来了一种未知的恐惧。

    因为这种恐惧的缘故,多尔衮、多铎、岳托、代善,甚至是后金方面势力稍微大些的奴隶主和军官们,都已经忍耐不住的派出了间谍,前往华夏进行刺探。

    王姓工匠头目只是个总负责人而已,实际上,亲手指导铸炮的工匠,还另有他人。

    此刻,两个第一线的工匠就跪倒在两门小炮的两侧,恭敬的迎接着诸位“主子”的到来。

    “贝勒爷,您请看,这便是那两门小炮,可射三斤重的炮子儿,可以用炮车推着走,算上炮架全重850斤。

    原本这炮是没有望斗的,还是贝勒爷命令奴才去了天佑军观摩,得那孔总兵麾下炮手的建言,才加上了望斗。奴才谢过贝勒爷指点。”

    多尔衮用手轻轻的摸着两门小口径的火炮,然后,回头看向了跟着他一起来的石廷柱,对着他点了点头,示意他上来仔细的看一看这两门小炮和华夏军的小炮有什么不同。

    石廷柱自从黄太吉死后,日子很不好过,因为他们这些后来扩充起来的汉军旗人马,就是黄太吉同来牵制女真八旗的,现在他们的支持者死了,他们这些小喽啰那里还能有好日子呢。

    也幸好,黄太吉死了,其中意的继承人豪格,早在几年前就在鸭绿江边上,被陈信给弄死了,留下的其他儿子年龄都太小了,根本无法和其他的贝勒们争权。

    而其他的贝勒们,这几年也在黄太吉的压制下,势力被不断的平衡着,根本无法脱颖而出继承汗位。

    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他们这些场外的力量,原本不被看重的汉军旗,又重新进入了八旗权贵们的眼中。

    石廷柱本人,也在视线投过来的第一时间,投靠了有着聪明王称号的多尔衮。成为了多尔衮手下,争夺后金汗位的一颗强力的棋子。

第五百五十八章 看炮() 
    石廷柱以极快的速度投靠多尔衮,就是因为他早已听说多尔衮的名声,也知道他以前的主子黄太吉,在早期最为忌惮的人就是区区十几岁,甚至都还没有成年的多尔衮。

    虽然不清楚黄太吉到底在忌惮多尔衮什么,可是,作为黄太吉的奴才,他非常清楚黄太吉的手段,能够被他所忌惮的人,一定不会那么简单。

    所以,在领会到了诸位贝勒投过来的“好意”之后,他以最快的速度选择了多尔衮,并兢兢业业的为多尔衮服务着。

    现在,石廷柱看到了多尔衮的动作,立刻会意,小跑着过来,围着眼前两门小炮转着看了一圈。

    眼前这两门小炮,就是后金方面在总结复州战役经验教训的时候,很多人提出来,建议仿制的一种华夏军所使用步兵炮的一种武器。

    当初华夏军使用那种叫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