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

第343节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343节

小说: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火药燃烧后发出的烟雾,使得双方交战的地方弥漫着一团浓重的烟,一时间,双方的视线都模糊了起来。

    但是,就算是这样,双方也没有一方撤退,因为,他们都有着不能撤退的理由。

    拐子根据军中老兵们所教授的方法,尽可能的张大着嘴巴,努力的消除着耳鸣的症状。

    同时,他还继续使劲儿的把手中的军刀往前面胡乱的刺着,隐约间,他感觉自己的军刀似乎是连连刺中了东西,只是,也不知道到底刺中的是人,还是盾牌。

    不过,马上他就知道了,只听得对面的后金军士兵,发出一声声完全听不懂的惨叫和怒喝声,紧接着又是一股大力撞上了他的盾牌。

    拐子发现自己的盾牌,被人使劲儿的往下压了一下,接着,就是肩膀位置上一阵剧痛。

    拐子被肩膀的疼痛一刺激,之前被己方的手枪贴着耳朵发射时候震到的脑子顿时清醒一点,眼角的余光看到了一把后金制式的短刀,正在从他的盾牌边缘往回收着。

    这一刀,要是再往旁边偏上两寸,那就是他的脖子了,拐子这时候也被疼痛和后怕激起了心中的凶性。

    “我次奥,你给够X的!”咆哮一声的同时,拐子用力扬起了自己的盾牌,把那柄回收中的短刀往上一荡,眼前猛然就是一空,视线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他看见之前和他对冲的那名生女真此时已经丢了盾牌正满身是血面目狰狞的重新挥刀向着他砍来。

    拐子手中军刀早就做好了发力的姿势,并且,他的军刀长度长于对方的短刀,所以,在这抢时间的关键时刻,拐子用一招直刺,抢先刺中了那名生女真。

    不过,生女真不愧是在后金享有凶悍的名声,这时候,被刺中了一刀,居然凶狠到了如此地步,他竟然用空手抓住军刀,手中的短刀依然向着拐子方向砍了过来。

    拐子用盾牌顺手一顶,就格挡住了对手的短刀,而他脚下也不闲着,一脚狠狠的就朝着对方的要害部位踹了过去。

    这个要害部位,说的并不是男人下面的重点部位,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所使用的盔甲,除了一部分国家和士兵本人实在太穷(或者是腐败)没办法装备大面积防护的盔甲之外,大多数人,都会在腰腹下面,再接上一片儿护片。

    这护片,材质各不相同,全看装备本人的财力和习惯。

    不过,大多数都采用的是皮甲、锁子甲的形式,少部分采用了扎甲、板甲的样式。

    而拐子面前的生女真,穿着锁子甲,下摆位置,也附上了一圈护卫裆部和大腿上面一层的锁子甲。

    所以,拐子踢出一脚,目标并不是对方那有着锁子甲防护的裆部,那是在做无用功,他的目标是敌人的腿。

    无论是小腿还是膝盖,或者甚至是大腿位置,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没有人指望能一脚解决敌人,这一脚,只是下意识的发力做出的下意识动作而已。

    拐子在踹出一脚的同时发力,顺势抽出了自己插在对方身上,并且兵敌人用手抓住的军刀。

    不过,这一脚似乎是有所收获,那名生女真居然真的被踹中了膝盖位置,一个踉跄,终于动作变得迟钝了下来。

    拐子毫不停息的对着那名抱腿惨嚎的生女真连连挥舞军刀,精良制作的厚背军刀(仿后世我军65式骑兵刀)顺利的破开了生女真身上的锁子甲。

    对方肩膀位置上的锁子甲,就仿佛是破棉絮一般,被一段段的砍成了破烂,敌人的肩膀一片血肉模糊。

    拐子被鲜血刺激的几乎要发狂了,他已经被迷住了心智,左手盾牌挡着那生女真呆滞而无力的砍劈,右手连连挥刀就是不去砍对方的脑袋,而是一直对着敌人的肩膀不停的进行着劈砍。

    精良的钢刀沾满了红色的血迹,一下下的劈砍中被敌人身上的锁子甲给崩出了好几个缺口。

    军刀的刀身舞动着空中的硝烟,在头顶上划出了一道道的图案。

    而生女真肩膀上面的伤口,也在这诡异的气氛中一节节的深入着,在血肉模糊不清的肩头,隐约的已经可可见到白色的骨头了。

    终于,随着“嚓”的一声清脆的响动,那名被砍了十几刀的生女真,整个左胳膊都被砍了下来,掉落在了地上。

    此刻,敌人全身血流如注,拐子则像是终于醒过神来了一样,向侧面狠狠一刀刺出,小半个刀身直接刺进了生女真心口,从敌人的身后透了出来。

    拐子脚步连续挪动,军刀狠狠的在敌人的胸膛搅了两圈之后,随着那名生女真软软倒下去的动作,抽出了自己的军刀。

    不过,这个时候拐子也没有时间平复自己狂暴的内心,甚至于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匀了,就得继续作战。

    因为,他的面前又一名生女真,挥动着战刀就冲了上来,拐子肩膀受了一点伤,知道不能硬拼,于是,就开始节节败退起来。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临危受命() 
华夏军和后金军双方,一度在复州河北面渡口处拼死搏杀,狭小的渡口岸边上双方的尸体都堆了满满一地。

    到了后来的时候,敌我互相间差不多都是踩着尸体在拼杀,足以见证这一场小规模的厮杀有多么的惨烈了。

    不过,随着后续的华夏军侦察营、骑马步兵营的队伍,一队一队不停的填进这段血肉墨坊,最后,那些防守此地的后金军终于因为损失惨重而坚持不住了。

    后金军剩余的不到一半人马,在一阵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一哄而散,逃向了多铎大部队所在的方向。

    后续的华夏军蜂拥着度过了复州河水上了河岸,追着那些后金军就是一阵急速的砍杀。

    因为是在河岸边上进行阻击战,所以,后金军把战马留在了后面的安全位置,这会儿,忙着逃命了,很多后金军士兵,居然连战马都来不及去牵,慌不择路的就往南面逃去。

    复州河对面战马上停驻查看战况的扎克丹一看渡口已经被打通了,一挥手,传令兵立刻会意。

    不一会儿,侦察营剩余人员就牵上了之前作战时候拴在这边树上的战马,拖着马匹就开始过河。

    然后各营指挥官和政工人员迅速的带领大部队骑兵开始涉水渡河。

    人数一多,就容易出现各种状况,在部队上岸的时候,又因为河床高度的原因,产生一些混乱。

    侦察营和骑马步兵营的战马大多数都是蒙古马,各自比较矮小,有些时候一时间上不去岸上,战士们只能从战马上下来,连拖带拽的想要把马匹弄上去。

    他们停住了,而后续的其他的马匹,却又在不断的从对岸下河,向着这边过来。

    于是,就在渡口位置上形成了交通拥堵状况。

    华夏军第一混成旅右翼部队的阵形,也因此而变的混乱不堪。

    而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南边的道路上烟尘弥漫,很明显,是正在往复州城回撤中的后金军多铎所部,正在拼命的往这边渡口位置赶来。

    扎克丹看了看最靠近己方的烟尘所在位置,皱着眉头对后面的副官催促着说道“让各营加快整队的速度。同时,通知骑马步兵营,让他们把马匹交给后勤部门看管,以步兵行军状态渡河,然后在靠复州河的一侧列阵,准备迎敌。”

    ······

    “营部直属连特务排优先过河,然后是直属连的几个步兵炮组。

    “其他各连在最后序列,以各自的番号为顺序过河。直属连其他辅助单位,排位顺序为最后。”

    “步兵炮组做好发射准备,优先采用榴霰弹。”

    骑马步兵营的营长看到前面骑兵部队渡河上岸的时候有些混乱,立即对着传令兵咆哮了起来。

    传令兵手执营旗迅速的跑出去传达命令了,营长还是不放心,又加派了一名传令兵,第二次传达自己的命令。

    他都不需要望远镜,就已经能够看到远处骑兵奔驰时候弄出来的烟尘了。

    后金鞑子的前锋骑兵部队已经遥遥在望了,从时间和之前战况通报得知的消息进行推算,后金防敏后续的大部队应该也已经开拔了。

    时间不等人,后金军前锋骑兵全力奔驰之下,很快就会到达己方所在的位置,现在已经没有充裕的时间给他营渡河了。

    使用泵动式步枪的直属连特务排可是他的心肝宝贝,这种装备泵动式步枪的精锐作战单位,在每个营都有一个排的编制,还不到50个人。

    虽然人数极其的稀少,可是,这个排,既能提供超出其他步枪兵射程、精度、射速的火力支援,又有一定的单独作战能力,可以说是一支万精油式的精锐队伍了。

    并且,在华夏陆军当中,这个排的指挥官,是由直属连的一名副连长兼任的,这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排级的编制了,足可以见到上级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了。

    本来,应该是由那个带队的副连长来指挥特务排作战的,但是,这次,骑步营长决定亲自带领特务排渡河布防特务排行动向来迅速,接到命令立刻就来到了营部所在的位置,列队完毕,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骑步营营长不顾营副的反对,坚持按照条例把营部的指挥权移交给了营副,然后,他就亲自带领着特务排的战士们,来到了前面排队等待道路畅通中的骑兵队伍的尾巴位置。

    骑兵营已经接到了旅部的命令,正在一个连一个连的向两侧位置移动,准备腾出渡口给后面骑马步兵营的人渡河。

    骑步营长带领着特务排顺着渡口过河后,就立刻向着南面移动了一段距离,这就是在给后续的部队让开渡口,以防止随后战斗时候,堵塞道路,使得后续部队无法登陆。

    选好了列阵地形以后,特务排4个班的战士们,迅速的排成了左右两个阵列。

    得益于华夏军中严格的训练和战术条例,他们的列阵速度十分迅速,并检查弹药,开始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了。

    这时候,后金军的前锋骑兵部队,已经到了距离特务排不到1000米的位置了。

    这支后金前锋骑兵,大约有一个牛录300多人的样子,最前面带头的打出的旗帜,是正白旗旗主多铎亲兵巴牙喇中一名甲喇额真的旗子。

    看样子,这一队前锋部队的统领就是一名甲喇额真了。

    并且,从后金军行军中还保持着基本的阵形就能看出来,这一队人马,铁定是黄太吉改革军制时候跳出来的所谓护军了。

    这些骑兵十分凶悍老练,奔驰中看到这边的华夏军,除了一队步兵做好了战斗准备意外,其他的骑兵还没有组成完整的阵列,就知道有机可乘了。

    立刻,这300多名后金前锋骑兵毫不犹豫的,呼啸着就向华夏军这边冲锋了过来。

    在前面警戒并顺便驱赶敌人斥候的小几十个侦察营骑兵们早就在刚才的战斗中打空了转轮手枪弹膛里面的弹药,那玩意重新装填可是极其麻烦的。

    没有了防身利器,再加上人数上的显著差距,侦察营的战士们根本无法抵挡如此众多的敌军骑兵,只能无奈的纷纷往侧翼退开。

第四百二十四章 迎战() 
后金前锋骑兵部队丝毫没有停顿看一看战场局势的意思,直接排成战斗队形,向着侦察营一部分还没有提起速度的战士队列冲击而来。

    骑步营长一看敌人这个架势,就知道对方的想法,是想要让己方部队陷入混战之中,然后,借着暂时性的人数优势,优先击溃威胁最大的侦察营骑兵。

    看来,对方丝毫没有把自己带领的这个特务排放在眼里面啊。

    骑步营长冷哼一声,立即跳下了战马,走到队伍的前排中央位置,对着两侧的四个班组成的两个阵地,大声的咆哮道“子弹上膛,准备作战。”

    “那边侦察营的,跑什么跑,赶快过来,在我们前面组成拒马。”

    他把自己的嗓门儿,开到了最大的一档,命令在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中,也传达的清清楚楚,让周围的人听的明明白白。

    在这个没有优良通讯器材的时代,华夏军从百姓、士官、士兵当中选拔中、低级军官的时候,除了看军功、成绩等东西之外,还要考察嗓门的音量。

    新进讲武堂的准军官们,在学习如何在华夏军的体系之下指挥作战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锻炼嗓子,培养出一副好嗓门。

    因为,在乱哄哄的战场上,没有一副大嗓门,喊出的命令无法传达到周边作战人员耳朵里面的话,很容易失去先机。

    就像是这会儿,敌人的骑兵已经开始冲刺了,如果还是等待传令兵用旗帜和号声传达命令的话,很可能等到命令传达完毕,敌人就已经冲到面前了。

    当然,并不是说嗓门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