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争重 >

第67节

大争重-第67节

小说: 大争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外之战,毋丘俭大发神威连续击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刘宽不计伤亡,全力攻城,两月下来死伤无数。

    袁绍谋士许攸,因为家人在邺城犯法,被审配逮捕,怀恨在心,一夜带领家丁、护院联合几个将领,打开信都大门迎接刘宽大军入城,刘宽经过三日苦战占领信都,袁绍忧惧病死于信都,袁绍长子袁谭带领队伍、家眷外逃,被幽州军围堵追杀,袁绍三子袁谭、袁熙、袁尚均死于乱军之中。

    刘宽派韩当、阎柔率部进攻乐平,打败张扬,正在向并州全境进发。刘宽又命令韩当、阎柔务必一举清剿盘踞并州多年,与张扬大战无数的黑山军,命令鲜于辅、毋丘俭、臧霸清扫冀州全境。

    信都大战,刘宽俘虏冀州军4万余人外,冀州军几乎全军覆灭,幽州军则损失了八万余众。可谓惨不忍睹。

    曹操见蓟城防守力量越打越多,又被太史慈搅和的焦头烂额,得知袁绍战败,幽州军进发并州,在辽东大军到后,交战几次,就率兵往徐州而去,准备投奔陶谦,却被孙观阻击,伤亡惨重,逃至徐州时兵马不足两万。

    曹操经过琅琊,接走了避难隐居在此的父亲曹嵩、叔父曹德及家小,经陶谦安置,屯兵于下邳。

    却说袁术,见大势已去,又得知孙策不再听从自己号令,已经攻取江东自立,担心受到刘宽、孙策的两面夹击,只得收兵。

    历时半年的信都大战最终以幽州惨胜而结束。刘虞父子几乎全部掌控了北方五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及已经打败张扬正在全境征伐的并州。

    刘宽接到刘风报信后,带着众谋士及袁绍降将和俘虏赶到蓟城,带领家人、部属将刘虞以三公之礼下葬。

    刘虞葬礼后,朝廷使者在荀彧的劝说下,改拜刘宽为骠骑将军,邺候,总督幽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并州六州。骠骑将军乃是三公级将军。荀攸、陈群等人逼迫段训宣布刘宽领录尚书事。段训不久就回朝复旨去了。

    不日后,韩当、阎柔率军回蓟城,随同而来还有归降的张燕、眭固等人。却说张燕见刘宽打败袁绍、曹操等联军,自感不投降将毫无出路,幽州军一到,立即就投降了。韩当、阎柔整合裁减黑山军,得精兵五万。

    荀彧、荀攸建议,现在五州已定,应当全面部属几州政务和军务,北方经历大战,临淄方略已经实现,各州糜烂不堪,不宜再轻易开启战端,休养生息为要。

    刘宽也知道刘虞埋怨自己穷兵黩武,下面已经有不少人对自己常年征战不满。从这次诸侯结盟对付自己来说,幽州太过咄咄逼人,长此以往,必将一改天下对自己父子的观感,成为天下公敌,枉费了刘虞几十年攒下的良好声名。

    刘宽采纳了建议,想想也该利用守孝之期,好好整顿政务、改革军事、壮大自己才是。

    一月余后,刘宽宣布成立总督府,治所定于冀州邺城,自任北方总督。

    成立总督府军机处,荀攸为秘书长,荀彧、荀攸、张昭、沮授、田丰为五成员,称军机别驾。军机处议决一切政事、军务,为最高决策机构。

    经过军机处多日协商,刘宽聚集部属、众将,宣布了各项任命。

    刘宽首先将后世东北三省整合称为辽州,原辽西、辽东诸郡归属辽州,治所设于长春。丘力居为辽州刺史,公孙度为辽州将军。将辽州之外北方草原设为蒙州,轲比能为蒙州刺史,阎柔为蒙州将军。北方各州不再设州牧,刺史只管民政,军务为州将军统制。

    刘宽继续宣布,刘和为幽州刺史,步度根为幽州将军。田豫为并州刺史兼并州将军。桥羽为兖州刺史,臧霸为兖州将军。鲜于辅为青州刺史兼青州将军。

    众人听到此时,无不心想,渔阳学派与刘宽理念一致,田豫、鲜于辅等刘宽老部下果然最受器重,不但掌管一州,还兼理政务、军事,荣宠无比!甚至超过刘宽兄长刘和。

    齐周为冀州刺史,张燕为冀州将军。

    公孙度为抚军大将军、韩当为中军大将军、田豫为上军大将军、阎柔为镇军大将军、鲜于辅为镇国大将军、毋丘俭为南中大将军。

    丘力居为征东将军、赵云为征南将军、轲比能为征西将军、步度根为征北将军、简位居为平北将军。

    臧霸为镇东将军、张燕为镇南将军、孙观为镇西将军、张颌为镇北将军。

    潘凤为安东将军、武安国为安南将军、牵招为安西将军、太史慈为安北将军。

    典韦为领军将军,近卫统领,刘桥为武卫将军,副之。其余武将,原韩馥手下赵浮、程涣等,降将高览、吕旷、吕翔、眭固等,及幽州将领蹋顿、尹礼、凉茂、卑衍、阳仪、刘北等均有任命。

    让人不解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牵招被任命为安西将军,众人纷纷打听牵招是谁?各种猜测顿起。

    刘宽宣布北方总督府成立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任命荀彧为吏部尚书,程绪为侍郎,负责管理文职官员,掌品制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类似于后世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任命张昭为户部尚书,闵纯为侍郎,掌疆土、田地、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类似于后世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任命孔融为礼部尚书,孙乾为侍郎,掌典礼、学校、科考之事及外交。类似于后世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任命沮授为兵部尚书,毛玠为侍郎,掌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类似于后世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

    任命满宠为刑部尚书,审配为侍郎,掌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类似于后世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任命陈群为工部尚书,鲜于银为侍郎,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另明确兼掌煤炭、盐田、冶铁等诸事。类似于后世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等部门。

    徐庶为总督府长史,相当于刘宽的秘书长。另田畴、辛评、辛毗、荀谌、许攸、赵浮、万潜、耿武、尾敦、公孙康等人均被任命为郡守不等。

第108章 苍龙法典() 
一路任命下来,有人欢喜,有人失落。

    总体而言,渔阳学派田豫、鲜于辅、鲜于银等,刘宽家族刘和、阎柔、刘桥,刘宽师兄弟田豫、毋丘俭、赵云,幽州老臣齐周、韩当、公孙度等,北方部族丘力居、步度根、轲比能、蹋顿,颍川名士荀攸、荀彧、陈群、满宠、毛玠,其他州代表及归降之人张昭、孔融、臧霸、孙观、万潜、沮授、田丰、张颌、牵招等人连同黑山军降将张燕等人均被重用。

    刘宽总体上做到了兼顾各方势力,考量功绩,量才是用,略有倾斜。诸方势力均能接受。

    田豫、鲜于辅、张昭、荀彧、沮授等人则是权倾朝野,可见刘宽对几人的倚重。而荀攸、徐庶则是跟刘宽形影不离,均被视为刘宽智囊心腹。

    唯一引起震动的是刘宽的政务体制及文武官员任免,明显已经将朝廷体制置之不理,另行其事了。

    各种说辞、情绪在北方纷起。有不少反对、诅骂之声。而多数部属、将领则热血沸腾,期盼着跟着刘宽征战天下,开始了自己的王侯将相之野望。

    刘宽名义上领北方六州,但徐州还在陶谦手中,另外设立了蒙州、辽州,实际掌握了北方七州。不久后又有一系列政令经军机处发布。

    先是成立了国学院,以孔融为院长,招收教授学子,各州相继成立了分院,不但研习诸子百家学说,数学、工学等也在教授之内。

    同时正式成立了医学院,华佗为院长,整合了幽州原有医学馆,在各州也设立了分院。

    其次对草原牧业进行改革,在草原继续建筑城池,划分郡县,划分牧场,继续允许放牧、农耕自由选择。

    再次允许商户从官营盐田批发食盐,官方指导定价、特许经营,允许商户参股煤矿、铁矿、牧场。同时降低所有州郡商户税率及田租税率,实行汉初三十税一旧制,真正做到了低税赋。

    由于新作物产量的提高,及盐田的开办、煤矿、铁矿的开采、商业的全面放开,北方税率极低,赋税总量却极为可观。

    军机处给大家带来更大冲击的是,宣布北方总督府将进行全面的军制改革。北方军队统称大汉国民军,旗帜为苍龙红帜,旗帜红色,龙纹深青色。

    大汉国民军设五大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公孙度,下设四军,军长分别为公孙度、步度根、太史慈、简位居,每军一万五千人屯于辽州、幽州,镇守幽、辽,监视三韩及刘备。

    第三集团军司令阎柔,下设四军,军长分别为阎柔、张颌、张燕、尹礼,每军一万五千人,屯兵蒙州西部,经略雍州、凉州,防守匈奴。

    第四集团军司令鲜于辅,下设四军,军长分别为鲜于辅、武安国、臧霸、蹋顿,每军一万五千人,屯兵于青州,经略徐州。第五集团军司令田豫,军长分别为田豫、孙观、牵招、潘凤,每军一万五千人,屯兵于并州,经略司隶、豫州。

    第一集团军司令韩当,军长分别为韩当、毋丘俭、典韦、刘桥,毋丘俭兼任邺城将军,负责总督治所邺城防务、治安,韩当、毋丘俭各领军两万五千人,典韦、刘桥各领虎豹营一万五千骑,第一集团军屯于冀州,为刘宽亲军。

    每军下设旅长,每旅五千人,旅下依次设营、队、班,每营一千人,每队一百人,每班十人。

    北方七州,除每郡县尉兵、后备役外,共设有正轨军编制三十二万。第一集团军骑兵三万,其余每集团军骑兵一万五千,共有骑兵八万。每集团军均设有陌刀营、强弩营,骑兵皆配备了马镫、马鞍及部分陌刀、强弩。改制后北方七州军力日益强盛。

    邺城扩建后,刘宽将总督府搬迁至邺城,在邺城设立讲武堂,自任讲武堂总教官,安排队以上军官到讲武堂轮训。

    一年后,在刘宽亲自参与下,经过军机处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订,总督府公布大汉《国民律》。其总纲领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即大汉各民族一律平等,朝廷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大汉境内或已归附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朝廷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是大汉朝不可分割的部分,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有迁徙、居住、通婚、从军、科举、职业选择等自由,各族人民权利、义务平等。

    “民权”即大汉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人身自由;享有对朝廷及官员的监督权及取得赔偿的权利;享有社会经济权;享有教育、迁徙、职业、文化等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老人、婚姻、家庭受朝廷特殊保护。

    “民生”即朝廷有义务分配土地、牧场给国民,有义务安置国民就业,朝廷不得增加赋税,除俘虏、罪犯外,实行有偿徭役,除非自愿,每人每年徭役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废除一切肉刑。确立五刑,死刑只保留斩、绞两种;流刑为流放草原北和流放边塞、流放三韩三种;徒刑为一年至五年八等,每半年为差;役刑为一年至三年五等,每半年为差;杖刑为十杖至五十杖五等,每十杖为差。刑法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量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刑;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罪犯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责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朝廷实行盐田、煤矿、铁矿专营,国民取得专营许可证书后,可以经营食盐、煤炭、冶铁等行业,除专营行业外,国民经商自由。

    无论从军、耕种、放牧、工匠、医者、教师,成绩显著获有功绩者均可依法荣获爵位及相关田地、牧场、钱物之奖励。爵位暂定为候、伯、子、男四等,每个爵位分四等,如男爵分为四等男爵、三等男爵、二等男爵、一等男爵。有爵位者见官不跪。

    教育实行朝廷公办学堂和私立学堂并行制度,每县至少设立公立学堂一所,朝廷对私立学堂实行补贴,所有学堂老师免除一切税收和徭役,见官不跪。

    朝廷实行科举和举孝廉、茂才制度,每州郡主官可以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