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争重 >

第126节

大争重-第126节

小说: 大争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城,不然还真和中原区别不大。

    阎柔直接去了府衙,毕竟好多事情要处理,尤其是关于呼厨泉等人的安排问题。

    “端儿,你带大河他们去见婶婶!”阎柔见龙端儿点头,便下马向府衙走去。

    龙端儿像主人一般,骑着马快马继续往西而去。几百米之后,跳下马来。

    “端儿!”

    刘通这时看见一个贵妇身后跟着四个小孩站在一个豪华府邸门前,小孩三男一女,最大的男孩十一岁左右,刘通仔细打量,依稀还能认出公孙秧的样子,只是比以前胖了很多。

    哎,每天吃牛羊肉,这大家闺秀身材也走形了。

    “婶娘,您看谁来了?”

    龙端儿跳步上了台阶,抓着公孙秧的手晃荡着,小脸有点微红。公孙秧仔细打量刘通,又扭头看见端儿微微发红的小脸,虽然说刘通长得不像刘宽、刘虞,已经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但看见端儿神态,心中了然。

    “这还会是谁,肯定是我那调皮捣蛋的侄儿舍不得端儿了,千里迢迢来相会呗。”

    龙端儿听着便将公孙越的手甩开了,“婶娘,你——”

    刘通见公孙秧慈爱地向自己招手,赶忙紧步上前,行起了大礼,“国藩见过婶婶!”

    公孙秧爽朗地笑了起来,拉起刘通,“大河,几年不见,长这么大了,嗯,应该成婚了。”

    说着另一只手拉着龙端儿要往里走,这时发现红鲤、骆铁、刘巳等人也追了过来,下马站在一旁,便又止住了步伐。

    “哟,好俊俏的姑娘!”公孙秧放开刘通两人,迎来过来,“这位是红鲤姑娘吧?”

    “见过夫人!”红鲤不曾想到公孙秧也知道自己,赶紧行礼。

    刘通想,这龙端儿还真是可以啊,竟然将这些事情也告诉了公孙秧了。不然阎柔和公孙秧不可能一眼就能认出红鲤来。

    “大哥!”刘通见几个小孩正好奇地打量自己,便伸手去摸他们的脑袋,那个大些的小孩便对着刘通喊道。

    公孙秧见几个小孩对刘通亲近,很是高兴。

    “阎盛、阎吉你们几个快快见过你们大哥和骆姑姑。”

    几个小孩便纷纷给刘通和红鲤见礼,像模像样的。

    “快进屋休息吧,今晚婶婶给你们做烤全羊,这做法还是二哥教会你三叔的呢。”

    刘通并不奇怪,刘宽和阎柔年轻的时候在一起是无话不谈的,教他后世烤全羊的做法,也不奇怪,不过一想到有烤全羊吃,刘通不禁口水流了下来,这么些日子吃军粮,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进屋休息一会后,公孙秧带着众人到后宅安排了刘通、红鲤、骆铁的房间。吃饭的时候,直接上了两只烤全羊和一些其他的特色菜品,主要是牛肉、牛羊杂各种做法,还有一些本地的特色蔬菜和野菜。

    吃饭时没有等阎柔就直接开席了。

    “婶婶,三叔怎么不回来吃饭啊?”

    刘通觉得有点缺憾,毕竟这是到盛乐的第一次家宴。

    “刚才你三叔派人来说,匈奴的使者、右贤王去卑已经过来了,他陪右贤王一起用餐了。”

    “啊?”

    刘通很是惊讶,这右贤王刚和我们交战,一路往北逃命,我们刚进城,他就来见阎柔了,看来他是早一步进的盛乐啊。

    不过,也好理解,他们本来就是往北逃,估计发现呼厨泉被俘虏了,毕竟是自己的单于,还是厚着脸皮来谈判了。

    据了解,这右贤王是呼厨泉的侄子,呼厨泉哥哥于夫罗的次子,当年单于于夫罗因为自己的儿子年纪小就把汗位传给了呼厨泉,而没有传给自己的长子豹,或者次子去卑。据说去卑很是贤良,在匈奴人中威望很高,不然,历史上曹操也不会让他为尊,代管匈奴事务。

    刘通想着去卑兄弟俩,想到了左贤王豹,突然想起来,那汉族著名的女文学家蔡琰蔡文姬应该是被他劫掠走了,被迫嫁给了匈奴人。

    刘通顿时想起来,却有此事。历史上曹操得知此事后,是用一千黄金将蔡文姬赎回来的。

    蔡文姬是我汉族的骄傲,也是蔡邕的女儿,怎么能任由匈奴人作践!

第203章 心系蔡文姬() 
蔡邕(yōng)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乃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精通音律,又精于书法,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蔡文姬无疑是我汉文化的瑰宝,怎可明珠暗投?刘通起身就走。

    “大河,你火急火燎地干什么?”

    “婶婶,我找匈奴人说点事情。”

    “回来,成何体统,有什么事情明天跟你三叔商量之后再说。”

    刘通一听,也是,刚才自己的确是有点心急了。便冲公孙秧憨笑一下,又老老实实地坐回了自己的位子,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公孙秧看看刘通,笑道:“大河,你是不是有个叫伍汲的伴当?”

    “是啊,婶婶,您怎么知道?”

    “他已经来了盛乐,带来了二嫂的书信,我本来打算留你们多住些日子的,但二嫂来信让你和端儿早些回去,说是今年春节后就要给你完婚了。”

    公孙秧说着就冲低头红脸的端儿笑了起来。

    “端儿有什么好脸红的,婶婶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生了阎盛了。”

    刘通尴尬一笑,故意扯开话题问道:“伍汲人呢?”

    “我安排他住在客馆了。要不要让他搬来跟你一起住?”

    “谢谢婶婶。”刘通心想就让伍汲和骆铁一个房吧。毕竟伍汲和刘巳他们还是不一样的。

    端儿听说要回去结婚了,在宴席上显得格外安静,红鲤、骆铁也各有心思,刘通也顿时觉得无话好说,于是宴席在一种安静的氛围中结束了。

    饭后伍汲搬来之后,刘通问了些洛阳的情况。董小楠深得武兴和李岚的喜爱,荀飞的情况则让刘通大吃一惊,华钧等人一见荀飞顿时喜形如色,不但精心治疗,还让他拜在了五行门下。

    伍汲不了解,刘通如何不知道,想必这荀飞是五行纯火之人,正是华钧等人苦苦寻访的杨博弟子人选!

    刘通暗暗高兴,有了荀飞顶缸,自己就不用被五行观盯着了。苦修灵气,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不出意外,华钧等人肯定极力督促他们修炼,希望最好在几个老的有生之年能够渡劫,毕竟师祖赵升如今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这可是他们滋滋眷顾的事情。

    刘通虽然不了解其中的种种,但也知道几个老人的心愿,至于渡劫和赵升有什么关联刘通就更不懂了,难道是让弟子成仙去救赵升?想想就觉得不可能,这比登天还难!

    至于刘宽之前跟自己讲的,成就大德,这也可能是五行门一厢情愿的事情,毕竟张道陵并没有当面清楚地说过五行门成就大德,就赦免赵升,而且怎样才算成就大德呢?

    如果华钧看病、王冰推广作物、张历搞水利也算的话,他们应该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刘宽建功立业,有大功于华夏社稷,救万民于水火,他也做得不错,不出意外,经过自己父子的努力,说不定能一统山河,那么这一功劳对五行门而言,也是很大很大了。

    刘通知道刘宽对师门之恩很看重,不管是为自己、为社稷,还是为五行门,他做得已经很好了。但,赵升的问题,显然不是由凡人能决定的,一切还是看张道陵的意思。

    不过刘通可不敢对刘宽或者华钧他们这样说。自己这样说,一是会摧毁他们的精神支撑,二是会招来一顿斥责甚至是一顿毒打!

    第二天一大早,刘通洗漱完毕便去找阎柔,见阎柔正在和公孙秧、端儿、红鲤等人吃早饭。

    “怎么这么晚才起来?”阎柔严肃地说道。

    “大河也累了,哪像我们觉少,你就不要骂他了。”公孙秧说着叫丫鬟给刘通盛饭。

    刘通看着红鲤,却见她低头不敢看自己。想必阎柔的批评让她也内疚了,毕竟服侍刘通起床一直是自己的事情。

    红鲤这时也有点委屈,心道,公子,我是要去叫你的,可是婶婶不让啊,说你一路辛苦了,让你多睡会儿的。

    “哦,对了,三叔,蔡中郎蔡邕的女儿蔡琰是不是在匈奴那里,蔡邕,不用我说,三叔也知道吧,那蔡琰乃是我大汉才女,可要将她迎接回来啊!”

    “大河也知道蔡琰?”

    “嗯。”

    那是,我怎么不知道蔡琰蔡文姬啊,后世但凡读过书的,有几人不知道蔡大才女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数来数去,就数她和李清照最有名了!

    “二哥早几年跟我提到过蔡琰,让我用心寻访,看来你们父子对蔡琰都很看重啊。”

    “嗯”,刘通不曾想刘宽早就吩咐阎柔关注这个事情了。看来不用自己出面跟去卑去谈了,难道阎柔早跟去卑谈过了?

    阎柔看见刘通期待的眼神,说道:“之前我也派人打听了,蔡琰的确在匈奴人那里,昨天我跟去卑谈过了,他也爽快地答应近日就把她送来!”

    “太好了!他们要多少黄金?一千金也是值得的,三叔可不要舍不得啊。”

    “什么一千金?他们这么多首领和将领在我们手上,还能开口向我们要钱?”

    咳咳,刘通不好意思地掩饰了一下。

    也是,情况发生了变化了,之前是我们单纯要人,按匈奴人习俗,需要交纳赎金。如今情况有变,不用我们出这赎金了,阎柔一开口,去卑还不得屁颠屁颠去出钱赎人?

    只是文姬归汉的时间提前了,她这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生小孩,历史上她好像为匈奴人生了两个小孩。

    另外让刘通担忧或者说感到可惜的是,她那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可能就要夭折了。

    想比于尽早结束蔡琰的痛苦,即使这千古绝唱夭折也是值得的。

    被匈奴人掳掠,是蔡琰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历史上她被强留匈奴十二年,在生活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首先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异域殊俗的生活与她格格不入,毛皮做的衣服,肉奶腥膻难闻,临时住着干牛羊粪垒成的房子,还得忍受恶劣的气候。

    在精神上还得忍受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是匈奴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胡人!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蔡琰是个大家闺秀,是个骄傲的文人,这些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对刘通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刘通很坚定,也很期待蔡琰的归来。

第204章 夫妻() 
之后的日子很是平静。阎柔和去卑代表团的谈判在有序地进行着,而去卑的效率也很高,不久就将蔡琰送了过来。

    在此之前,考虑到蔡琰应该有小孩,蔡琰的丈夫也不可能让蔡琰将小孩带走,考虑到小孩的生活问题,主要是为了减少蔡琰对小孩生活的顾虑,刘通还是让人给去卑送去了一千金,也就是汉朝的一千斤黄金,这个时代的黄金其实指的是铜,也就是送去铜千金。

    见到蔡琰的时候,刘通很是吃惊,因为据公孙秧说,蔡琰和她同是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生人,今年也就是二十六岁,但从外表看却像是三四十岁了,皮肤干裂而黑黄,比张与娘、锦秀看着都大不少。

    不过精神还是很矍铄,依然保持着一份高贵,衣着整洁,举止优雅。

    “国藩见过蔡姑姑!”刘通心中凄然,躬身向蔡琰行礼。爷爷刘虞和蔡邕乃是好友,刘通叫她姑姑当是妥当。

    蔡琰眼睛黝黑,光芒锃亮,扶着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