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糊涂三国 >

第69节

糊涂三国-第69节

小说: 糊涂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父,诸葛玄去世,孔明无处可去,正打算移居南阳。

    陈诚派去的人也算的上机灵,在城中听说了这个叫做孔明的孩子好学,所以就谎称是长安太学里特令招生,选天下聪明的士子前往,长安城的教育这段时间里确实做得不错,洛阳方面的十三经的刻本也仅在长安展受,年轻好学的孔明竟然没有起疑惑,就跟着来到了长安城。

    是真的没有疑惑么?陈诚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这个年轻人见到自己时,第一句说的就是:“大将军为天下乎还是为自己乎?”想来年轻的孔明来到这里也是有着自己打算的。

    陈诚很是认真的回答了孔明的问题,“为天下。”

    “是为将军的天下,还是汉朝的天下?”

    “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若是为天下百姓,何故到处引热战火?殊不知兴亡百姓苦?大将军言不由衷,实在愧为大丈夫。”小小的年纪,倒是将脸上的表情做的很是到位,一脸的嫌弃模样。

    “呵呵,孔明多此一问了,我听说孔明才来几日,太学里面的都知道来了天才,难道连这些事情都不明白么?难道我不打,他们就不会乱么?孔明来长安也有几日了,我长安城还能否撑得上太平?试问天下间还有哪座城市如我这般?”

    “将军的话犹如张仪为秦辩护,实在是不堪一击,于西凉反复,在洛阳变节,离间袁绍父子兄弟,与贾诩相互委以虚蛇,种种暗地之事,这样看来,您的那些话只是为了自己一己之力的借口罢了。”

    “呵呵,想要与狐狸交手,就要先变成狐狸才行,不过是以战制战罢了。孔明应是看的明白,否则也不配千里迢迢的来到这太学,孔明啊,我这个人对于摸不准的事情都喜欢直接问的,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一番话过后,孔明倒是不说话了,陈诚顿了一会说道:“是我有些油嘴滑舌了,只不过我对于天下的心绝非是私心,私心于天下者,人能容,天不容。今天我陈诚所讲的绝无半点虚言,君看长安洛阳西凉河西便知,为天下百姓,自当尽心尽力。”

    孔明听完此话之后,还是没有言语,只是把头给低了下去,沉默良久之后,说道:“亮父母都是死于战乱之中,两位兄长早年已经入仕,家中唯有我与幼弟,如今叔父逝去,而叔母仍在,但身体早有不适,不易奔波,我生于荆州之地,眼看战火将临,上不能保护家乡,下不能护得亲人周全,心中着实惭愧。”

    听到这话,陈诚倒是愣住了,难道这诸葛亮还有过愤青的时代?不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么?难道历史上有误?还是说这日后孔明的心思有所改变?

    陈诚正在思索,孔明却又看口说道:“亮今日见到大将军,但无所求,只是希望大将军能够保荆州十年和平。”

    听到这里陈诚实在是有些惊奇了,没想到诸葛亮竟然是这样的人物,不过转念一想,当初诸葛亮能够因为刘备三顾之礼而竭尽全力,自然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对于自己恩重的叔母还有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请求也不是这么难以理解之事。毕竟诸葛亮现在年幼,虽然聪明而有才华,但是现在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恩师水镜先生,故而还没有那般的超凡脱俗吧。

    “好!”陈诚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下来,这倒是让诸葛亮有些奇怪。

    “大将军可是当真?”“为何不当真?孔明你一片孝心,自当成全才是!”

    “可是大将军这十年的和平可想来不易。”“完全的和平是没有办法的,尽力不让荆州受到动荡,如此而已,孔明你可满意?”

    诸葛亮顿了一下,点点头,说道:“亮愚钝,可请大将军告知为什么这样轻易的答应?”

    “哈哈,这个可不能说,说了或许就不灵了。”

    “哦,亮听说曹操现在就要进攻洛阳,能否带我一同前行?”孔明的眼睛亮亮的,闪烁着满是智慧的光辉。

    “曹孟德以为能够瞒得过天下人,没想到我这里竟然有个学生看穿了他!”

    回忆就此打住,陈诚将这些故事在细细的咀嚼一番,却是苦笑不已,果然人不欺年少。看来自己是一开始就落入了这孔明的圈套之中,他能够看穿曹操真正的战略意图,又怎么会想不到自己现在根本无意荆州,而是只想把这趟水搅得混一些?终究是年少而心软,温文而善良。来之前怕是已经算计好了,用言语拖住自己不去荆州,再让自己拖住曹操,让荆州百姓免受战乱。

    想来这样的计策对他来说,也只是个小儿科么?陈诚看着那个人的背影,感叹道,果然是神一般的人物。

    不过想来这孔明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恐怕他也是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让自己答应他的这个计策,不过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么快的答应了他,这里面的原因,可是一辈子也想不明白的。

    你将来会是个站在绝顶的人,有你这样的人在自己身边,荆州十年,曹操的性命又算的了什么?

    想到这里,陈诚也不再犹豫,抬腿走了上去。

    预知陈诚与诸葛亮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且听下回分解。

第123章 诸葛亮借琴说陈诚() 
第123章诸葛亮借琴说陈诚

    诸葛亮借琴说陈诚陈言忠放走神孔明

    上回说到,陈诚回洛阳之后,来到一座小楼之上,见到一人,却是那年幼的诸葛孔明,而陈诚这几日与曹操所达成的协议正是由于与孔明的约定。却说这陈诚在楼梯之上站了一会,想起这见到孔明的中种种,越发的看不透这背对这自己的少年,到底该如何处置他,心中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不觉有些懊恼,竟然不知不觉的就叹了一口气。

    那端坐在楼中的少年却是听到了陈诚的叹息声,转过身来,看到我们陈大将军正站在走廊之上,当下开口道:“大将军既然来了,为什么不上来?何故在亮身后站着?”

    陈诚见诸葛亮已经看到了自己,也就不在这后面想入非非了。当下走了上来,孔明给陈诚拿了一个席子,陈诚随手接过就做了下来。

    只听得孔明说道:“这洛阳之围已经解了,大将军何故还是一副愁眉不解的样子?”

    陈诚听这话一愣,“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了?”

    “哈哈,”孔明看着陈诚疑惑的样子大笑起来,“没有,只是大将军既然出现在这里,而且洛阳城的天这么蓝,鸡狗没有乱飞乱叫,你我也是如此的轻松,虽然大将军你皱着眉头,但恐怕不是因为曹操。”

    陈诚听完这番话,心里面不禁是苦笑了一下,分明还是个少年,却是做出一副老成的样子,说的话却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而且和这样聪明的人讲话,陈诚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点也不自在,仿佛什么东西也藏不住。

    “呵呵,孔明倒是看得透彻。”陈诚打了个哈哈,就把这事情给糊弄过去了。

    “不知道大将军打算怎么处置我?”正当陈诚松一口气的时候,诸葛亮的一句话倒是着实吓了一惊。

    少年不要我想什么你都知道好吗?会吓死人的。

    “嘿嘿。”陈诚笑了两声,“孔明这是哪里的话,你来长安洛阳乃是求学,我听说最近蔡琰教了你很多东西,可有长进?”

    “蔡先生多才,亮受之不尽。”孔明说着,倒是看了一眼放在身旁的琴。

    陈诚的眼睛也随即看了过去,只见此琴琴身修长,丝弦雪白,琴头简单打了个转,琴尾随意束了一下脚,看上去确实古朴简单,只是这琴身的颜色却是有些奇怪,仿佛是被烧过一样。

    “哦哦,蔡琰给你的啊,那好好守着,想必也不是凡品。”陈诚心中装着事情,也就随口说道,却突然间反应了过来,“蔡琰给你的?这难道就是焦尾琴?”

    “哦,原来大将军也知道焦尾琴啊。”孔明有些意外,“可未听说大将军也是个风雅之人,大将军也会弹琴?”

    “这个真不会,只是此琴名声在外令人不得不向往。”

    “那大将军能否给我讲一下这其中的故事。”

    陈诚摸不准孔明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得开口道:“相传,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个爱琴成痴的人,一日里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说道此处,陈诚顿了顿,开口道:“凡是世间的事情做的了极致都会有那么几段可以流传的事情,蔡御史这个事情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

    “大将军果然博闻强记,”孔明笑着说了一声,只是这个夸奖总是让陈诚感到怪怪的,仿佛是掉进了某个圈套之中。

    “那大将军知道者焦尾琴是什么木材么?”夸奖完了陈诚,孔明开口询问道。

    “这个,我确实不知。”陈诚摸摸鼻子,不知道这个东西应该不算什么吧,毕竟自己也不会弹琴。

    “此物乃是梧桐木,梧桐木做出来的琴则弦音清脆,袅袅绕梁。而譬如山上的哪些干枯的树枝却只能够送去烧火的人那里,看来木头的命运也是有所不同的呢。”孔明对于陈诚的答话很是满意,此时脸上挂着笑眯眯的神态。

    “是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如物,物也如人。”陈诚开始跟着孔明感叹了起来。

    “那么若是强拿那些人生烧火的枯枝烂叶非要做成琴的话,恐怕是令人很难接受了。”孔明笑眯眯的说道。

    “孔明你的意思是?”陈诚听到这里之后,有些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了。

    “孔明无心于官场,只想寄情于山水之间,做一个闲云野鹤,不想管这人间之事,还希望大将军能够成全。”诸葛亮拱拱手,一脸的恬淡。

    听到这里陈诚心中暗暗摇头,看来还是被看透了,孔明还是那个孔明,看穿了世间的一切,所以才想着超脱于世外。

    “好,我答应你,”在这样的人面前,做不出什么计策,还不如坦然的一些,结下一个善缘。“明天我着人送你回去。”

    “那就多谢了大将军了。”

    “嗯,你在这里歇息,我还有事,回去了。”说完这话之后,陈诚显得有些落寞,自己走了下去。

    “大人,孔明是个人才,难道就这样放他走了么?”刚走出去之后,却是有人在身边开口,定睛一看,却是蔡琰。

    “总是有理由的不是吗?”

    预知陈诚说出什么理由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124章 庆功会法孝直要钱() 
第124章庆功会法孝直要钱

    庆功会法孝直要钱伤离别陈言忠不甘

    上回说到,陈诚在小楼之上再次见到了年仅十七岁的孔明,却是被孔明以焦尾琴为喻,说出只想归隐田间,不愿出仕的心意,陈诚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孔明的要求,正当陈诚出了小楼之后,却是遇见了在外面等待的蔡琰。

    “事情总是会有个理由的。”陈诚虽然是在与蔡琰交谈,但是眼神已经飘向了远方,“孔明现在年幼,就算是天生的聪颖,我们现在强留下他,恐怕是毁了这样一个绝世的天才啊。”

    “那既然如此,大人不妨在将孔明留在我这里,一是能够教导,二来这样孔明也算是大人的属下了。”

    “不,雄鹰只有在蓝天上翱翔之后,才算得上是雄鹰,若是把这雄鹰圈在屋子里面,就算是长大了,也是飞不高的。”说这话的陈诚,脸上很是庄重,蔡琰看到这幅模样,知道自己主公的心意已决,自已在说下去,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便先行退下了。

    而我们的陈同学还站着那里望向远处,嘴角微微的抖动着,走进了才能听到,我们的陈同学一直嘟囔着一句话,“小树不修不直溜啊。”果然还是不死心么。

    诸葛孔明要走也不是一时之事,相对于闲云野鹤的他来说,陈诚大将军真的可以算得上是日理万机。刚刚从孔明那里回来,就看到法正并马超等一班文武都走了进来。

    “主公,”“主公。”

    众人进来纷纷见礼,陈诚抬头看向众人,只见大家一个个的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