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159节

汉朝旧事-第159节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骜此时的心理也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非常希望早有皇嗣,一方面又不敢违拗赵氏姐妹的意思,他甚至还成为她们的帮凶,帮着她们杀死自己的后代,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但赵氏姐妹始终不孕,国家总不能没有储君,香火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个大问题。

    元延四年(前9年),刘骜和大臣们看到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这一年,定陶王刘欣,中山王刘兴同时来朝。

    随同定陶王刘欣来的有定陶国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还有他的祖母傅太后。傅太后乃元帝的婕妤,生子刘康,刘康本来很有希望当上皇帝的,却还是棋差一招,而刘康死后,他的儿子刘欣继承了王位。

    傅太后自从跟随儿子到达封国后,就一直心有不甘。

    如今她跟随着孙子回到长安,绝不是来旅游观光的。

    她带来了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目的就是为孙子争取那个悬空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之位。

    而反观同时而来的中山王刘兴,却真是来观光旅游的,他只带了个太傅过来。刘兴是刘骜的弟弟,刘兴的母亲正是当年为元帝挡巨熊的冯婕妤。

    刘欣今年16岁,而刘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当他们两同时站在刘骜面前时,刘骜就发现,别看侄子刘欣年纪小,却比刘兴老练许多了。

    刘骜笑问刘欣:“你为何要带那么多官员来长安呢?”

    刘欣从容地回道:“按律,诸侯王入朝,二千石都得随行,臣想国相,中尉等皆是二千石,因此命他们同来。”

    刘骜点点头,心想这小子年纪虽小,却还挺懂朝廷的礼仪的。“不错,不错”,心中对刘欣又高看了几分。

    “你平时都学什么经书?”

    “回陛下,臣学诗经。”

    “那好,朕来考考你。”

    刘欣自信地点点头。

    刘骜虽说是个懒政的君主,不过,对于经史子集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便信手拈来地考着刘欣,没想到刘欣都能对答如流。

    见着刘骜与刘欣相谈甚欢,一旁的中山王刘兴心中感到无趣,只能一个人喝闷酒,而刘骜至始至终都没怎么正眼瞧他。

    “想当年,他母亲冯昭仪可是有名的才女,没想到生了个这么个儿子。”当刘骜目送两人的身影退下的时候如是说。

    两王刚走,刘欣的祖母定陶傅太后便入宫求见。

    刘骜本来就心情不错,当下便召见了定陶傅太后,刚见面,刘骜就在定陶傅太后面前对刘欣赞不绝口。

    定陶傅太后大喜过望,一阵马屁上去,拍得刘骜更是脚底生花。

    见完刘骜,定陶傅太后又去后宫拜见了赵氏姐妹,并送上了大礼。

    聪明人,话不用说得太明白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她们姐妹正为着将来担心着,现在定陶傅太后又无事献殷勤,明眼人一想便知她是为了什么。

    两姐妹事后一合计,觉得帮刘欣一把也不失一个办法。一旦刘欣嗣位成功,这份恩情他是要记得。

    定陶傅太后把朝中能说话的大臣都打点了一遍,为刘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件事情其实说到底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皇上无子,官员们总要为将来做好打算,如果等到皇上驾崩后再来考虑依附哪个新皇上的问题,那黄花菜都凉了。

    如今,定陶的人这么一活动,官员们心里立马明白这是个机会。关键是有消息称连皇后昭仪,大司马王根都有意助刘欣一臂之力,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盘桓了一段时间后,定陶傅太后,刘欣极其随从官员都满怀着期望离开了。

    “长安,我们终要回来的。”傅太后眺望着长安城墙说道。

    绥和元年(前8年),刘骜经过长达一年的考虑,正式召集重臣入宫商议储君之事。

    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硃博,大司马王根等重臣俨然有两种意见,一个便是中山王刘兴,一个便是名声极好的刘欣。

    除孔光外,其他人都认为定陶王刘欣更为合适,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代孙,他20岁为郎,熬了近四十年骜成了御史大夫,他为官坚持原则,严守秘密,性格刚正,却又有些迂腐。

    在立储这件事上,他之所以认为中山王更合适,是因为他认为中山王跟刘骜的血缘更近,为了说服众人还特地引用《尚书》中兄终弟及的故事。

    孔光嘴上这样说,心里其实也对刘欣更为推崇,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让朝廷有不同的声音,所谓兼听则明,这才是孔光的目的,并非是真的要推荐中山王。

    谁都知道,刘骜自己也是更倾向于定陶王,定陶王是他的下一辈,过继过来跟他的儿子是一样的。

    一个月后,事情正式有了定论,刘骜下旨封刘欣为太子,即可赴长安。

    孔光因为此事被降职为廷尉,以示警告,继任者为原廷尉何武。

第246章 王莽的手段() 
太子一定,人心大定。

    刘骜也有点荣光焕发,愁了多年的问题,没想到解决起来竟是这么快,一点波澜都没有,说句难听的话,真他娘的太顺利了。

    刘骜可以放心尽情地享受他的温柔乡了。

    绥和元年(前8年),十月,王根因身体不适病免。

    朝廷一把手的位置又空了出来,这让不少人跃跃欲试。

    大司马之职从设置到现在,基本上都是由皇亲国戚把持着,一般的三公九卿很难有这个机会。

    因此大司马人选数来数去,还是能看出点苗头的。

    王根一辈,再无人选。

    王根下一辈,王莽算个人才,不过向来位卑言轻,不像个能震住场子的人物,倒不如他的几个堂兄弟般,早已是狐朋狗友遍及朝野。

    另外一个不是王家人,但却是太后皇帝皇后跟前的红人,他叫淳于长。淳于长老爹算不是什么人物,但他的老娘却是王太后的妹妹。他跟刘骜是表兄弟。

    这种身份摆在那里,不会比王家差。

    最为关键的是淳于长脑子灵活,当年王凤病重,有两个年轻人侍候的最为勤快,其一是王莽,其二便是淳于长。

    王凤死前向刘骜吹了一阵风,外甥淳于长得以获得校尉职位,而侄子王莽却只获得黄门郎职位。

    淳于长后来为赵飞燕立后出了一把力,深得刘骜及赵氏姐妹的欢心。因此,赵飞燕一成为皇后,淳于长就获得了水衡都尉的肥缺,算是对他出力的报答。淳于长因反对修昌陵让邑民返乡一事,受到刘骜的嘉奖,获封关内侯。

    到王根病免时,淳于长已经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卫尉,可谓位高权重。

    与王莽的刻意低调相比,淳于长在长安城可谓是呼风唤雨,八面玲珑的人物。而且,淳于长的交游甚广,丞相翟方进与其称兄道弟,长安的权贵,外郡的诸侯,刺史都与他结交。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淳于长会是大司马呼声最高的人选。

    而反观王莽,虽然承袭了新都侯的爵位,如今也混到了侍中,光禄大夫的职位,但是他名望虽好,结交的都是读书人,他与奢侈的长安显贵格格不入,所以是空有名声,没有实力,因此对淳于长而言,他几乎没有威胁。

    淳于长真正在乎的是舅舅王立。王立过去是犯了贩卖耕地的罪,这么多年过去了,兴许刘骜早忘了这件陈谷烂芝麻的往事。

    同样地,在王立看来,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当他看到淳于长继任大司马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当年自己与大司马之职失之交臂,可能有淳于长在背后捅刀子的嫌疑。

    王莽与王立一样,机会都比较渺茫,但他们却抑制不住对于大司马之职的渴望。

    王莽又与王立不一样,王立身上毕竟背着污点,这是他比不上王莽的。

    王莽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局。

    淳于长劣迹斑斑,要搜集他的罪证不难。

    王莽调查到,他与长定贵人(废后许氏)姐姐私通,长定贵人姐姐是龙雒思侯夫人,丈夫早死,成了寡妇。淳于长不但与其私通,而且还秘密地娶了她做小妾。他以为长定贵人争取左皇后为名,骗取长定贵人的钱财,而且还经常用书信调戏许氏,长定贵人为了重获圣宠,一直忍受着。这是其一,其他如贪污受贿的事情,淳于长干过得就已经数不胜数。

    有了淳于长的罪证在手,王莽以探病为名,面见王根,准备咬淳于长一口。

    “淳于长见叔父卧病,非常欢喜,他自以为会代叔父辅政,甚至已经向他人封官许愿了。”

    王根知道眼前的这个侄子是个老实人,从来不主动说人坏话,所以一听这话,就信了,他大怒道:“如此,你为何不早说?”

    “不知叔父心中想法,侄儿不敢说!”王莽一脸真诚,看不出任何做作。

    “快去禀告太后。”

    “是。”

    王莽得到王根的应允,立马跑到东宫求见太后。

    见到太后后,王莽也不客气,特意添油加醋地把淳于长说了一番。

    王太后由怒转叹,道:“这孩子放肆成如此地步了!你快去禀告皇上吧!”

    “是。”

    刘骜听了王莽的举报,同样很生气。不过,考虑到淳于长是自己的表兄,当年立皇后有功,也不忍治罪,就下了道旨意。

    这道旨意一下即宣告了淳于长失去了竞争大司马的资格。

    “圣旨到,淳于长接旨!”

    “淳于长,免官,遣就国!钦此!”

    淳于长一时愣住了,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前个时辰还在跟别人吹牛将来当了大司马如何如何,现在就被赶出了长安。

    他千不甘万不愿地接过了圣旨,大骂了一声:“他娘的,是谁在老子背后捅刀子!要让老子查到了,老子扒了他的皮。”

    见着宣旨的公公从淳于长府中出来,不远处阴暗的角落处站着的一个人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他,正是王莽。

第247章 意外() 
“表哥!”

    淳于长正在府门外轻点着自己的行囊,只见身后窜出一人,仔细一看,是王融。

    王融是王立的长子,淳于长对于这个表弟,并无过多的交集,况且自从成为皇上皇后跟前的红人后,一直是鼻孔朝天,连大司马都不看在眼里,何况这个人老爹不是大司马。

    “真他娘的奇了怪了,自己遭了殃,那群成天跟他称兄道弟的人一个鬼影没见着,现在王融却是来了,世道真是他娘的坏了。”淳于长在心中骂道。

    “原来是王融表弟啊,你是来送哥哥的吧?”淳于长微眯着双眼苦笑道。

    王融飘到淳于长跟前,额头上还微微沁着汗珠,向他作了个揖,直起身子道:“弟弟送哥哥那是自然的,不过…。”王融边说边瞟着打包的器具。

    淳于长见王融一双贼眼,心中暗骂:“原来是跟那些王八蛋一个货色,他是看上老淳我的家伙拾了啊!不过,这样也好,他收了老子的东西,让他替老子向皇上说说情,说不定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淳于长笑道:“那就谢谢兄弟了。”

    王融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道:“表哥,其实,弟弟过来还有件事。”

    “什么事?”淳于长皮笑肉不笑地道,边说边转过身去,大骂家仆办事利落点。

    “还不是我家那老头子,念叨你那些好多车驾马匹,老头子知道你都带不走那么多,扔了又可惜,所以命小子来跟哥哥讨来。”

    “他娘的,还真是落井下石啊!”淳于长心中暗骂,嘴上却说:“这事好说,不过,哥哥这些都是好东西,可没那么轻易给人的,哪怕是六舅来,哥哥我也舍不得。”

    “那…”王融一时语塞,他没想到淳于长现在还敢拒绝自己,虽说老头子不是大司马,但是说的话,还是有点分量的。

    淳于长见王融愣在那里,连忙拉着他借一步说话。

    等淳于长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王融点了点头。

    淳于长于是召来管家,指着府前一座装满东西的车驾说:“你,把这一车东西送到红阳侯(王立)府上去。”

    王融看着满满一车,心中大喜,估摸着金银珍宝不会少。

    他兴冲冲地跟着车后面,临走时向淳于长表示尽可放心。

    王立看着这拉回来的一车东西,两眼顿时放了精光,心想:“淳于长这兔崽子从哪弄这么多好货,他难道不知道我好这一口么?”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他连忙进宫,面见刘骜。

    在刘骜面前,为淳于长好话说尽。

    在众多的舅舅面前,刘骜最不待见的就是这个七舅,贪点污受点贿也就算了,他刘骜可以睁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