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223节

宁州江山-第223节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七叫道:“胖子,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没钱干嘛不早说,大哥跟我是缺钱的人吗?”

    说着从袋子里掏出两根小金条一把银元拍在桌上,气鼓鼓地说:“你这人穷死活该。”二胖不好意思地说:“小白脾气大,说咱们日子苦点,不要去麻烦你们。”

    小七就踢了他一脚,不依不饶道:“蠢材,结婚娶了媳妇就忘了兄弟,你真是天下第一号的蠢材。”说罢对李默说:“把这厮带上,不然早晚被娘们给毁了。”

    李默拍拍李道成的肩膀,对他如今的境遇也表达了不满,自打娶了白雪霜,李道成跟他们来往就少了,兄弟情分生疏了不少。

    “还犹豫个啥,一辈子守着老婆孩子窝在兵部当个六品小吏,出息吗,能耐吗?”

    二胖一拍桌子,叫道:“这可是你叫我去的,话说了你可别后悔。”

    这一来倒让二人吃了一惊,敢情这二胖在用计诳他俩呢,一个不留神就被他坑了。

    兵部、吏部这样的核心机构被御书房架空是早晚的事,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既然已成既定事实,李默只得去找御书房兵科郎中苏泽茂。

    按李默的意思,是要把事情写成奏折,直接递上去让宁是勤批一下,然后一步到位,李道成劝他不要这么做,现今兵部被御书房架空,大伙有事都去找御书房兵科,规矩是皇帝定的,大伙跟着玩好了,没必要再去坏这个规矩。

    李默听从了李道成的建议,按照时下的规矩来办。

    出征潞州是皇帝钦点的大事,兵部也好,御书房也好,谁也不敢怠慢,兵科郎中苏泽茂接到行文后专门来了趟卫国公府,当着李默的面把事情办了。

    回去循例将公文递送给办事大臣、勤政殿学士韩帧。

    韩帧复核后,奏请宁是勤恩准,宁是勤把苏泽茂叫过去,问了始末,心里高兴,李默没来直接找他,而是按他定下的规矩来办事,这很好。

    (本章完)

第354章 机会来了() 
卫国公府。

    汪竹韵一早去栖凤厅给宁樱请安,这是李府的规矩,虽然姐妹们情深,相处融洽,但礼数上还是不敢或缺。一个家大了,哪能没个规矩约束,否则乱糟糟的岂不让人笑话?

    趁着姜鸢和文芫还没来,汪竹韵转述了李默要纳商小青和银铃为妾的话。

    宁樱听完大喜,连忙叫人催促姜鸢、文芫、李仙儿快来商量。

    姜鸢和文芫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听说李默要纳商小青和银铃为妾。

    姜鸢咬着嘴唇道:“这个老不休,早年就图谋了我们桃儿和小红,至今也不给个名分,倒让银铃那小蹄子后发先至,夫人,你说句公道话。”

    宁樱道:“你别说那没章法的事,我们桃儿什么时候遭他的毒手了。”

    姜鸢道:“您还不知道这事?桃儿,你自己来说说。”

    桃儿一时吓得面色发白,跪在宁樱面前叩头认罪,承认初夏的一个午后,她奉命给李默送茶,被李默兽性大发给收用了。

    宁樱默了一阵,问:“那你为何不早说?”

    桃儿道:“老爷吩咐我说我若敢说出去就打断我的腿,撵我出去。我不敢。”

    姜鸢对宁樱说:“这孩子被他的话禁住,心里害怕,又怕瞒着你落个不忠不义,伤心的在后园哭。是我嘱咐她暂时瞒着,等有机会由我来说。”

    宁樱就对桃儿说:“你起来吧。”

    桃儿拭了眼泪,端了碗茶递给宁樱算是赔罪。

    文芫道:“他是欺负我们桃儿老实,但我的小翠又有多冤。当着我的面强占了她的便宜,却也没个下文,我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说罢就叹了口气,抽出手绢来擦眼睛。

    小翠却有些紧张,李默何曾收用过她,她自己怎么都不知道,这样当众撒谎好吗,不过文芫这么说也是为了她好,李默能给银铃一个交代,就能给桃儿一个交代,那凭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交代?论模样自己比她俩可长的好看,轮机敏聪慧,她小翠也是第一。

    宁樱看了眼众人,叹了口气说:“你们说的都很委屈,但这样一个家,哪能事事都如意,今日我若遂了你们的心愿,把她们都纳了,他必然要凶我。不如今日把话说在这,桃儿、小红、翠儿、银铃还有四娘跟前的箠青,你们五人谁个能为他诞下一男半女,我便在这屋里为她摆一把椅子,大家一起做姐妹。如若不能,那也只能怪自己福浅命薄,到了还是丫头的命。你们意下如何。”

    姜鸢、文芫、李仙儿、汪竹韵连忙起身答应。

    宁樱又道:“至于小青,这是一早就定好的,年底她满十八岁,不过依我看也没必要非抠这个字眼,她虽不满十八,可你们看她的身子骨,多结实!竹韵十六岁进门,你们都说她吃不消,如今怎样,竹韵你自己说。”

    汪竹韵羞的面红耳赤。

    姜鸢道:“大姐姐说的是,竹韵行她为何不行,我看就在他走之前把事办了。”

    文芫惊奇地问:“他要走?去哪?”

    姜鸢便疑惑地望着宁樱。

    宁樱却问汪竹韵:“不是说要去宁州巡视吗?”

    汪竹韵忙道:“我只听了一嗓子,也说不准的。”

    文芫奇道:“他如今去了五军都督府,又不干军器监的事了,去宁州作甚?”

    姜鸢道:“嗨,他是个闲不住的,总能找个理由出去闲逛,说不得明天拔脚就走了,还是早日定下来的好。”

    宁樱点头,便道:“那事情就这么定了,烦劳二妹妹三妹妹即刻着手筹办,四妹妹身子弱就算了,得空和五妹妹一道去劝劝她。”

    姜鸢笑道:“劝什么劝,主要是教教她,别在洞房时抓瞎。”

    众人就一起笑了起来。

    姜鸢跟文芫素来不大对付,宁樱担心两个人要闹矛盾,便给二人分了工,姜鸢负责筹备宴席,文芫负责迎送来客。

    姜鸢刚回桂花厅坐定,茶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宁士吉就赶了过来,询问纳娶商小青用什么样的仪式。

    姜鸢笑道:“老总管,你这可把我难住了,纳妾用什么仪式您不比我清楚吗?”

    宁士吉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小青姑娘跟芙蓉院、小竹院那边毕竟不同。”姜鸢喝了口茶,放下茶碗,以商量的口吻说:“我的意思,六妹妹的规格不妨稍稍高些,人家十三岁就跟进府里,心甘情愿这么多年,又任劳任怨,毕竟不同外人。”

    宁士吉道:“再高也要有个规矩,否则日后一个个攀比起来怎么得了。”

    姜鸢道:“你有何见解?”

    宁士吉道:“我看仪式上就不要拔高了,倒是这压腰的款子可以给的丰厚一些,使唤丫头也可以多拨几个。”

    姜鸢道:“款子的事先不论,藏在箱子里谁也看不到。丫头还是算了,你三个,他两个,还不得怨死你。”想了想忽道:“前日,他说内宅的丫头多了,一个院里留一个贴身的,两个洒扫的,其余粗做的都可以共享,你们为什么不听?还搞叠梁架屋那一套,到头来他不满意,又把火撒到我的头上。”

    宁士吉道:“是是是,这件事我疏忽了。可咱们现在是国公府,其他的国公府,不要说国公府,就是一般的侯府,哪个院里没有十个八个,二三十个也不新鲜,咱们这边若是太少了,总是有些难堪。”姜鸢道:“你呀,别光顾着体面,也要为我想想,他提倡节俭,连湖西的荒地都要开垦来种菜,谁敢说个‘不’字。就按他的意思办,其实说起来一个院子里三个人也足够了,一个贴身的,两个洒扫的,外面的粗活找人干就是了,何必安排一堆在他面前碍眼。”

    宁士吉明白了,姜鸢是担心鲜花嫩草们太多,晃了李默的眼。

    便道:“听您的,我回去就把人撤了。”

    姜鸢又道:“现如今生意上的账由汪家大舅管着,咱们都是坐吃现成的,但这钱白放着也不是个事,虽不至于发霉,但总是贬值的,倒不如出去买点田庄,置办一些产业,这件事可得抓紧了,咱内宅的钱库马上就要填满了。”

    大户人家都有专门收存财物的钱库,卫国公府有两个钱库,而且规模很大,但因李默持家有方,收入丰厚,所以仍显得不大够用。

    (本章完)

第355章 得按新规矩来() 
大夏的币值改革终于尘埃落定,规定以铜钱为基本支付单位,杂用金银,换句话说朝廷终于承认金银为法定货币了。

    这一法令公布后,朝廷就开始铸造金锭、金条、银锭、银元,与铜钱一起流通。

    朝廷规定一两银子折价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一两金折算十两银。

    但受币制改革的影响,加上实力商户的哄抬,金银价格暴涨,市场上一两银涨到一千三百枚铜币,金价则涨的更高。为了稳定币值,朝廷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者,又下严令官民之家不得私藏金银,过去拥有的金条、银币必须按照官方汇价予以兑换,否则便是重罪。

    李默此前囤积了数百万枚银元,折算成官银超过一百万两,只因他先知先觉,在朝廷禁令出台之前已经将九成五以上的银币抛售了,加上此前金银价格被有计划的打压,这一进一出,获利超过五成。

    所得的铜币除了用于汇通和振武制造局,以及大量投资田庄、地产和城市房屋、地皮外,还有数目巨大的铜钱屯在了家里。

    铜钱显然比银币更占地方,所以原来的钱库立即被塞的满满当当。

    不久之前,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李默又叫姜鸢陆续兑换了一部分银币,换回来大堆黄澄澄的铜钱,这一来钱是真的没地放了。

    这个情况宁士吉当然知道,最近一直在留心投资的项目,见姜鸢问起,便答道:“我已经谈了几个买卖,有些眉目,回头我把人带来请夫人把把关。”姜鸢道:“我就不问了,这是外事,你看着办,看准了过去跟他说就是。”宁士吉道:“我明白了,回头就请国公爷过目,一旦定下来,就过来运钱,那些啷当货的确是占地方。”

    姜鸢道:“对了,说了半天,倒把正事忘了,六娘的规格到底怎么定呢?你倒是拿个主意啊。”宁士吉道:“若不然就比着五娘的来吧,压腰钱多给三成,毕竟六娘小家小户的没什么私房钱。”姜鸢道:“你这样考虑很周全,还有,那日收的礼品你拿给老爷过目,请他点头,能给的也都给她,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日子难熬啊。”

    姜鸢刚刚端起茶碗,忽然想到一事就问宁士吉:“吕家兄弟那边定了没有,两个小伙子干事为何磨磨唧唧的。”

    宁士吉笑道:“正应了那句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二人就一起笑了起来。

    姜鸢端茶,宁士吉告辞。

    吕本吕石兄弟费心费力搞了一个草案,觉得漏洞百出,就去找朋友帮着参谋,朋友也不大懂就找他的朋友帮忙,找来找去却找到了国子监博士于鹤鸣头上。于鹤鸣号称当世大儒,给前朝哀太子萧纯做过师傅,名闻天下。

    老头听说李默要在家里办学,收容将士遗孤,觉得是个大好事就给嚷了出去。

    一时惊动了曹皇后,皇后对此事大为赞赏,专门到卫国公府去了一趟,实地查勘了场地,将新学堂命名为千秋学社,鼓励学生们刻苦用功,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保大夏朝千秋万代。

    李默请皇后题写校名,曹皇后推辞了让给于鹤鸣来写,于鹤鸣字写的极好,又号舞文弄墨,不仅为学堂题了匾牌,还撰文以纪念。

    并承诺将来会亲自来此讲学。

    有皇后和国立中央大学的国宝级教授站台捧场,千秋学社一时声名大噪。

    李默一面应付着学堂的事,一面悄没声息地把幕府班子搭建了起来。这件事进行的还算顺利,李默旧部本来就多,加上这一战势在必得,各部门自然是全力以赴。仅仅三天时间,幕府的架构就起来了,在京人员陆续赶来报道,京外人员也在向指定地点集结。兵部(御书房兵科)和吏部通力合作,李默所要的人都开了绿灯,一路放行。

    下一步是调兵遣将,准备粮饷。

    调兵遣将的活由萧震川去对接,准备粮草军械的活由孙大牙去兵部对接。

    孙大牙刚由彭城县令升任华州司马,听到李默的召唤就来了。

    除了核心要害的几个人,幕府奉命秘密出京,先去绛州,

    李默却还要留在京城,给王皇帝的探子们演两场戏

    一场是千秋学社的奠基仪式,这学堂是卫国公首倡,得到皇后娘娘的关怀和指导,又有国子监站台,这声势就小不了,卫国公府为此张灯结彩,着实热闹了两天。

    这事办完,李默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