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第89节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89节

小说: 大唐战将王玄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些年吐蕃翻天覆地的变化,松赞干布自是欣慰这个媳妇没有取错。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日趋深厚。自此以后,松赞干布更是对文成公主言听计从。

    还记得,以前的吐蕃人喜欢用一种赭石的色彩涂面,说什么可以驱鬼辟邪,虽然是一种风俗,但是这种风俗让人面目可憎,看起来很不舒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一个大唐的上国公主,故而她就再次建议松赞干布,下令全国停止使用赭石涂面,赞布也答应了他的建议。

    日常生活中,公主喜欢穿着汉人轻质的纨绮服装,松赞干布也放仿效公主,于是乎脱掉传统的藏民皮褥毡裘,身着丝绸服饰,甚为清爽。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突然出现的人,看在眼中。他就是泥婆罗当今的国王纳伦德拉德瓦国王,曾经的沙阿王子,唐朝人也称呼他为那陵提婆。

    自从父王去世之后,和王玄策一行人,从丞相那不提手中重新夺回王位,荣登大宝之后。这些年秉承父王之遗愿,将泥婆罗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民安然。

    这些日子,闲来无事,不仅甚是想念这个远在吐蕃的表哥,也甚是怀念曾经一起的策马奔腾,一起的走南闯北。故而就想再次追求曾经的味道,看一看这个表哥,游历一番吐蕃的盛景。

    于是,连一个招呼就不打,安顿好国内的一切之后,就带着侍从策马北上,来到这逻些城外。

    在他的记忆之中,吐蕃应该还是以前的样子;但是这一路而来突然间发现吐蕃变化甚大:不仅有了自己的文字,还有了规划合理的田地,同时也有了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食材,以及别具特色的唐朝建筑。

    而这所有变化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之上,那充满无尽笑容的面孔,已经没了曾经的赭石涂面。故而心中,不由自主的就充满了甚多的疑惑……

    而此时,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正在这逻些城外的农场上,实验带过来的茶树种子。看着表哥将国家治理的如此之好,瞬间就有了这无尽的羡慕之情。游玩的心情也随之远去……

    当看到这个多年未见的表弟亲至国都,顿时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夫妇颇为惊喜,赶忙放下手中的事物,回到布达拉宫,设宴款待这个远道而来的国王。

    因为二人从小就彼此熟悉,故而这次宴会不仅别具一格,更充满了浓浓的家宴味道。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这次宴会,没有什么丰盛的肉食,清一色的全是从大唐,引进到吐蕃试种成功蔬菜;而这些蔬菜也是德瓦国王以前不曾见到的。

    只见这松赞干布,笑意盈盈的开口了:“快尝尝,这都是我和你表嫂亲手种的”。

    面对如此精致的美食,这一说不打紧,瞬间就让德瓦国王,狼吞虎咽的啖了起来。随着美味的入口,也让他止不住的直夸味道的不错,口感的甚好。

    看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乐呵呵的直笑。“慢点吃,别噎着了”文成公主也关切的说到。

    酒足饭饱之后,德瓦国王就说起了吐蕃这些年的变化。当他弄明白,这一切均是因为大唐而改变的时候,随即就陷入了沉思之中。待其一番思索之后,就抬起头对他们说道:“表哥,我也想向大唐学习,你感觉怎么样?”

    “这是好事呀,应该!”

    “可是我不知道送什么贺礼合适?”

    于是他们二人,顿时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德瓦国王会送什么呢?请看下回……

    小知识:七世纪的盛唐文化是异常灿烂的,不仅仅值得我们现在回味,更让当时的所有异国的人都为之向往。还记得余光中先生,有过这样的诗句: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虽然说得是李白,但足以感受到盛唐的气象,盛唐的豪放……

    (本章完)

第113章 两国遣使朝大唐 世民当庭布译经(上)() 
    对两人来说,甚为头疼的问题;可是对文成公主来说,则是小菜一碟。但见她乐呵呵一笑,就对他们说道:“你呀,什么都不用送,金银财宝,锦衣玉食大唐并不缺少。不论贵贱,你只需要送一些大唐没有的东西就可以了。”

    听文臣公主这番话语,这德瓦国王随即就深明其意,一个构思甚久的想法,就这样映衬在了脑海之中。看着吐蕃如此之大的变化,他自然是没有了游玩之意。在他的咱三恳求之下,原本想从吐蕃带回一些大唐的匠人;可是松赞干布,将这看成了宝贝一样,丝毫不肯相让。

    惹得德瓦国王无奈的一笑。不过,经过文成公主的首肯,他可以派遣心灵手巧之人,前来吐蕃学习。于是,这德瓦国王带着欣喜之意,就快马加鞭的又返回到了,这泥婆罗的帕坦城。

    回到这帕坦城后,立刻就让甚为灵活机瑾的大臣热尔曼,不仅带着满满的诚意,更带着大唐没有的东西,出使大唐。

    话再说回来,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在年前,所以当迦摩缕波国使臣夏尔马,到达长安两日之后。这泥婆罗的使臣热尔曼,也带着十几人的使团,到了这大唐的长安城。

    这热尔曼,自打在泥婆罗出生之后,就未曾跨过这雪域高原。至如今,看到大唐的这番繁华气象,真的有了一种老太太进了大宅门的感觉,左看看又盼盼。

    依照往例,在兵士的带领之下,他们也到了这鸿胪寺典客署报了道。鸿胪寺卿随即就将此事,上报给了李世民。听闻又来了一国使臣,且是以前派遣王玄策出使过的泥婆罗国,故而也满是欢喜。于是就就当场拍板:决定在十五日的大朝会上接见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来到了这正月十五日。这不仅是贞观二十一年,第一个处理国家政务之大朝会,更是按照惯例,在京的九品以上所有官员都需要参加的朝会。

    这次朝会的一个重头戏,自然就是接见这两国的使臣。因为玄奘法师曾经游历过这两个国家,故而也被李世民特意嘱咐,前来参加。

    于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唐王朝,带着他的自信与从容;在新年伊始,就开始迎接着,来自两个番外国家的尊贵客人。

    只听一小黄门高声传唱到:“着迦摩缕波国使臣夏尔马,着泥婆罗国使臣热尔曼觐见”。

    随着传唱一声声传递下去,两位使臣在小黄门的引领之下,沿着台阶步入这大兴宫太极殿。面对如此盛大,庄严,肃穆的场景,两国使臣也被这大国气象所所深深的折服。

    按照应有之礼节,行完礼之后。李世民就关切的问到:“两国使臣至我大唐,这些日子不知吃住可否习惯?”

    面对颇具威严,高高在上的大唐帝国的皇帝。两国使臣,听闻如此贴心之问候,均甚为感动。故而回复到:“大唐物产之丰,实在是我国所不能及;吃住甚好,多谢陛下之关心”。

    于是这李世民又面带笑意的继续问道:“不知你们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这时候,只听这迦摩缕波国使臣夏尔马率先回到:“我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自从与玄奘法师熟知之后;听闻法师对大唐之讲述,甚为向往;故而特派遣外臣出使大唐,以修两国之好。”

    谈话之间,但见这夏尔马大手一挥,其侍从就将火珠、郁金香、菩提树以及若干珍奇文玩,端端正正的安放在大殿之上,随即他又接着说道:“这是我拘摩罗王,呈送给陛下您的礼物,一方面恭贺陛下您登基二十年,另一方面乞求陛下万寿无疆,福如东海。”

    李世民瞄了一眼这朝贡的礼物,再听着他的这番贺词,也很是受用。故而带着灿烂的微笑,点了点头道:替朕谢谢贵国的大王,这些礼物朕都收下了;同时,也请你,给你们大王带去朕相同的问候”。

    看着李世民如此欣喜之情,这夏尔马接着又奏到:“外臣还有两件事情想奏请陛下”。

    “既如此,那就一同说来朕听”。

    “我拘摩罗王,自从玄奘法师传法至我国之后,全国信奉佛教。可惜的则是,天竺圣僧马鸣所著的《大乘起信论》已在天竺失传,我王寻觅甚久,终未寻获。听闻此书已传至大唐,如若却有其书,我王万望陛下可以帮忙将其译成梵文,以求再流回天竺。另一件事情,则是我王往听闻玄奘法师说起,贵国流传甚广之《道德经》,特也有心习之,也希望可以译唐为梵,流传我迦摩缕波国!”。

    听闻这迦摩缕波国使臣的一番话语,李世民随即就向玄奘法师问到:“不知这《大乘起信论》咱们大唐可有否?”

    “有,这本经书自从真谛法师翻译成汉文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咱们大唐能够找到。”玄奘法师肯定的回复到。

    于是,李世民随即就当庭宣:“着弘福寺译经院,翻译《大乘起信论》和《道德经》为梵文,特令阎立本做老子画像十副,等译经完成之后,一并传之迦摩缕波国。”

    这夏尔马听闻李世民如此之爽快答应,立即倒头就拜,连连感谢大唐皇帝陛下的盛情。

    望着这,这夏尔马请求李世民之事,大唐皇帝悉数同意,且进贡的珍宝也被尽数收下。这泥婆罗的使臣热尔曼不仅多了甚多的羡慕,更有了浓厚的自卑之感。

    其实,这德瓦国王当时已在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商量好了这进贡之物。这些物品不仅吐蕃没有,大唐也没有。尽管德瓦国王当时也有很多的疑惑?这真的可以吗?

    但是凭借着文成公主对陛下的了解,执意让他进贡这些物品就可以了。看着如此坚定的文成公主。德瓦国王回国之后,就着手安排去了。

    尽管他挑选的热尔曼甚是灵活机瑾,但是面对如此之大国气象,以及迦摩缕波国如此奢华的进贡之物,再加上他并没有理解德瓦国王的良苦用心,因此就不由自主的,感到了甚多的寒酸。

    面对在泥婆罗如此普通,如此寻常之物,真能得到大唐皇帝陛下的欢心吗?于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映衬在他的心头……

    泥婆罗到底进贡的是什么东西,竟然让他自己的使臣都有这样的感觉呢?请看下节……

    小知识:据新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一年春,泥婆罗国,迦摩缕波国均派遣使臣前往大唐。可惜的则是使臣的名字均未有明确记载。

    (本章完)

第114章 两国遣使朝大唐 世民当庭布译经(下)() 
    纵观现代社会,也许只有中国人,能把美食变幻出万千花样;同时也将吃,当成了头等大事。更甚者有外国的历史学家,将中国文化归为吃的文化,而将西方文化归为情爱的文化。殊不知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我们儒家宗派的开创者,孔子就提出这样的论据:“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这两者中国文化早已具备。

    虽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中国的食物细加工历史,才刚刚开启;无论食材、烹饪手法还是口味都十分单调。但是随着文化的进步,政治的平稳;一代代凿空西域,开拓西域的使节们,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与必然因素,将各地的食材带往中国,生根发芽,所以才有了今日之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纵览中国的食物进化史,在八九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驯化了粟(小米)、黍(黄米)、水稻。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驯化了小麦,自此中国的基本食材就此展现。不管怎么说,谷物让人们告别了朝不保夕的狩猎生活,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随着烹饪技法的改进,进而就发明了各种水煮起,各种烧烤器,各种蒸馏器。虽说早已有了水稻,可是一直到了南朝末年,随着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以及农具的改进,耕作方法的提高;到了隋朝,稻米才取代粟和黍,成为继小麦之后的重大粮食作物。

    尽管有了基本的粮食食材,但是蔬菜却相对匮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对中国人丰富餐桌文化,贡献最大的人,就是凿空西域之张骞。是他沿着丝绸之路带回了:苜蓿、胡豆(蚕豆)、胡葱、大蒜、胡荽(香菜)等作物。而这第二次的巨大改变,就是这泥婆罗国今日所进攻的物品……

    随着这夏尔马的觐见完毕,李世民就望向了这泥婆罗国使臣热尔曼。看着李世民望向自己,于是他就壮着胆子说道:“泥婆罗国使臣,热尔曼拜见陛下,泥婆罗国纳伦德拉德瓦国王向陛下问安,乞求陛下福寿安康!”

    “带朕致谢你们国王,朕躬安”

    紧接着,这热尔曼又一股脑的说道:“我泥婆罗国,自上次贵国派遣使节王玄策出使之后,深为大唐的天威所感动;更能为陛下之使节秉承正义,而欣慰;故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