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第85节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85节

小说: 大唐战将王玄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倒是有这几分丑陋。不过这份丑陋之中却带着几分正直与聪慧。

    随着李畋的引路,众人就来到了这爆竹的制作工坊。只见制作引线的匠人,将黑火药细细放入薄如蝉翼的细纸之中,不仅细细的搓撵,且动作极慢极匀称。

    而制作黑火药的匠人,则将木炭、硝石、硫磺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石碾之上,细细的碾压。随着细小粉末的呈现,这黑火药于是乎就这样诞生了。

    而制作爆竹的匠人,首先是用钎子,将毛竹的关节打通,然后再在侧面钻一个小孔,以便安放引线。随后细心的将这黑火药放入,然后再压实。当然这仅仅只是制作正常爆竹的过程……

    而“不正常”的爆竹,则是用桑皮纸包裹起来的。这种爆竹也是李畋经过多次改进与实验之后,才研制出来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他还发现这种制作方法,在填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威力要远大于用竹子装填的爆竹。不过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提前安放引线,所以存储起来很不方便。

    待李畋将他这火药工坊做了一番详细的解说之后,却见这大大咧咧的周曾,随手就拿起了身旁放着的一个连排的竹筒,向他问到:“这是何物?”

    “这个唤做“连排爆”。因为多个爆竹捆绑在一起,所以威力甚是强大。这每个竹筒之间都是想通的,而他们的关联,则是通过中间的引线;并且通过引线的长短,可以控制爆炸的间隔时间,故而取名连排爆。”李畋耐心的向他解说到。

    随着他的这番解说之后,李畋又主动的向他们讲解了这“子母爆”,“长筒爆”,“开石爆”等等刚研发出来的火药品种。这一幕幕,也着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其实,纵观李畋研制出来的各种火药品种,正是因为装填药量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威力;同时为了保证燃放的安全,引线都是做的很长很长。

    虽说这些火药品种都很是粗糙与简陋,并且在火药的应用史上仅仅只是一小步。但是纵观人类任何器物的发明创造史,则不得不说李畋走出的这一步,是很大很大的一步。

    请记住这一步,是一个唐朝初年的牛人,李畋走出来的;这一步不仅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自豪;因为他是第一个将火药真实应用的人。

    听完李畋的解说,众人也都对这个古老发明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当然,因为这一次交流,双方互有了解,再加上李淳风之关系,他们之间的感情自然是增进了一份。

    分别之时,但见这李淳风在司砲监的门口对王玄策语重心长的说到:“这些东西,一定要好好掌握,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掌握,方可以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帮你化险为夷!”说完飘然而去。

    面对着又一次打着哑谜的师叔,引得三人,在这门口又是一个直愣愣的发呆。虽说王玄策等人今日不曾体会到李淳风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在两年之后,却深深的体验到了师叔的用意……

    经过这小半日的观摩,针对这黑火药的制作与研发,他们也自然明白,并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学会的。虽说王玄策与陈茂材都很感兴趣,但是却没有再多留一点心思。

    不过,这件事情,却深深的吸引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以及精力,他就是周曾。别看其平时大大咧咧,但是在此事上却别有一番想法。

    风和丽日正当时,花开五月任芳菲。

    这些日子,每当陈茂材前去寻找周曾对弈之时,却总是寻不到其人。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却听守门的门子这样说道:“周校尉,这段时间总是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不过每次回来总是灰头土脸的”。

    这一些话语弄的陈茂材也很是奇怪,这家伙到底干啥去了……

    要想知道这周曾干啥去了,请看下回……

    李淳风:贞观年间的一个牛人,犹如现代人穿越到大唐一般,不仅料事如神,更晓知未来。与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一书,更是中国第一奇书……

    (本章完)

第105章 周曾拜师爆竹祖 玄奘译出新经书(上)() 
但见这一日,天刚蒙蒙亮,陈茂材已经早早的起来了,为的就是弄清楚周曾这些日子,到底是在干什么。可是不曾想,他早他亦早,在这陈茂材刚出了这门口,就与这周曾撞了个满怀。

    周曾一看是他,就准备夺路而走。结果却被陈茂材给拦住了:“站住,你小子又干啥去,为啥这段时间都见不到你人呢?”

    “你管我呢,快让开,别打扰我”周曾显得急切,且强硬的回到。

    “唉……你这臭小子,别不识好人心呀,关心你下还有错了都?”陈茂材甚是抱怨的指着周曾嘚瑟道。

    “别管了,过一段你就知道了,我还有急事”这周曾话语之间,就推开了陈茂材不耐烦的夺路而走。惹得陈茂材无奈的摇着头,自言自语道:“唉,这小子,真是搞不懂!”

    这事,要想弄明白,还得从他们参观完这司砲监之后说起。自从那天分别以后,周曾对这黑火药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是奇怪,为什么就几样普通物品兑到一块,细细碾碎之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威力。故而想刨根问底!

    于是乎,转念一想,这些日子反正也甚是清闲,与其闲着没事干,还不如多去这司砲监走走。

    刚开始几天,李畋见到这个二十来岁的彪形大汉,天天前来这司砲监,以为是受了王玄策的授意。但是,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周曾就吞吞吐吐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想要学习这制作爆竹以及碾压黑火药之技艺。换言之,就是要拜李畋为师。

    当弄明白其来意之后,李畋随即就断然拒绝。虽说与周曾仅仅只有几面之缘,但是他已经能够看出周曾这大大咧咧的性格。而碾压黑火药之过程,甚是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爆炸;做这个行业,需要的是胆大心细,谨慎精致之人,而不是周曾这种毛里毛糙,大大咧咧之人。所以,为了其安全考虑,尽管他数次请求,李畋始终没有同意。

    可是这周曾,二杆子性格出来的时候,总是这么不折不挠,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每当天一亮,就来到这司砲监的门口,等候李畋的到来。

    李畋也是一个坚贞之人,向来心细,故而也不曾被其感动。可是随着时日的渐长,再坚贞的心,也被这个彪形大汉的志诚之心所打动。

    故而在一个瓢泼大雨的早上,看着周曾又早早的到来,随即就将其让到了正厅。对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制作黑火药,不是我不想收你,而是因为情况的使然,必须需要心细之人才行。如若一不小心,有丝毫偏差,引起爆炸是小,丢了性命可是事大。人生在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其应有之使命。是要坚贞刚强的活着,而不是做这无畏的牺牲,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当周曾弄明白李畋的意思之后,赶忙跪下说道:“我明白先生之意思,更明白制作黑火药之危险,正是因为明白这份危险,了知这份精细,才能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万望先生将我收下,我必将秉承先生之教诲,细心做事,保证不出现丝毫差错。”

    让李畋万万没有想到的则是,这个平时大大咧咧之人;在此时,竟然能够说出这番如此至诚之真理。待他对其又是一番上下端详之后,又回味这,这些日子周曾的所作所为,以及坚韧的毅力;确实像一个粗中有细之人。故而深思熟虑之后,就点头答应了周曾的请求。

    这周曾,听闻李畋答应收下自己,顿时欣喜若狂。按照应有之礼制,行了这三跪九叩之拜师大礼!

    而李畋也将一枚雕刻的甚为精巧的一木制爆竹送给了他,作为火药一门的信物。只见这枚精巧的爆竹,高约五寸,周长两寸,用上等硬木雕刻而成。最外层密密麻麻的刻了甚多之小字,仔细看之,原来就是火药之制作方法。

    而这信物打开之后,里面一层也是甚多密密麻麻之小字,介绍的则是如何制作爆竹之方法。再打开,就是最里面的一层,只见上面依旧是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甚多的小字,书写的则是这“惊天雷”制作之法。

    当收到如此之信物,周曾又是大喜,于是倒头又拜。

    自此以后,这周曾就时常跟随李畋,学习这制作技巧与制作方法。通过后续的观察,李畋的确发现自己没有收错这个徒弟,因为他发现他的确是一个胆大心细之人。

    没多少时日,周曾不仅精通这火药的压制比例,更熟练了这爆竹的制作技巧。同时让他们没有想到的则是,他又根据师父的引导,研发出了不同的爆竹,因此深得李畋的欢心。

    话再说回来,这次周曾急急忙忙夺路而走之原因:则是突然想起了这火药的改进事项,故而也容不得陈茂材耽搁自己的时间。所以就有了刚才这一幕。

    听老一辈的人时常说起,一技在手,吃喝不愁;也听父母时常说道,技多不压身。

    几句简单的俗语,道尽了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师徒关系,永远是除了父母关系之外,构成中国文化脉络最重要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口口相传,师徒相传,心眼相传,才让中国的先进文化,先进技巧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而这种传承更是秉承父母之恩,无私之义,道德之尺,畅行于华夏大地!

    当王玄策与陈茂材弄明白,李畋收周曾为徒之事,则是在两个多月以后。这一日,当周曾拿着一个黑色的家伙,回到他们的邸时,两人才明白这几个月来,他每天早出晚归之用意……

    因为已经过去了不少时日,陈茂材也早已忘却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故而诧异的问到:“此乃何物?”

    不过这王玄策,因为多次见过这东西,因此就随口回复到:“这不就是震天雷吗?李畋的东西”

    “对,大哥说对了,此物就叫震天雷,我刚刚改进的。”周曾随即霸气的对他们说道。

    看着二人深感诧异,这周曾于是乐呵呵一笑。不仅没有多加卖关子,反倒是将这一段,早出晚归以及拜师李畋之事尽数告知他们。

    当听闻,李畋收周曾为徒之时,王玄策不由自主的就为周曾这份福报,感到欣慰。而陈茂材也被周曾这份志诚之心,深深感动……

    于是二人,不约而同的对他投去了赞叹的目光……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颗恒心,就如周曾这般。只要想做,就一直的坚守下去,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师父的任何,获得别人的帮助……路也才会更加的顺畅……

    (本章完)

第106章 周曾拜师爆竹祖 玄奘译出新经书(下)() 
说起这震天雷,其实李畋已经发明多年,可是丝毫拿捏不准这引信燃烧之时间,与引信之妥善安装方法,故而不能批量化生产。

    说白了这问题的根源,就在这引信上。这震天雷,要想攻击到敌人,必须是通过抛石机抛出。如果引信制作工艺不过关,点燃之后通过抛石机抛出:引信不是掉落,就是被抛出的速度打灭;或者燃烧过快,凌空爆炸;丝毫伤不到敌人。所以,这也是李畋最大的困惑之处……

    自从这周曾拜师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之学习。待吃透这些原理以后,就改进了这引信的制作方法。在先前,制作引信之时,仅仅只是在最内层缠裹火药,用桑皮纸包裹,撵细而成。

    而周曾经过多次琢磨以后,就另辟门路;通过多次设想,多次燃烧引信之实验。就改进了这引信的制作方法。

    依旧是通过桑皮纸缠绕,只是在最内层将火药减半,缠绕一圈之后,再撒上火药,如此三番,虽引信为之变粗,但是燃烧效果丝毫不差,并且因为增加的桑皮纸缠裹层数,以及厚度,故而将燃烧的速度降缓,燃烧之能力加强。

    在通过师父的首肯之后,制作的新型惊天雷,自然也就顺利通过了这抛石机的检验。

    还记得在后半晌的检验之中,周曾计算好引信的燃烧时间后,仔仔细细的裁剪了引信。

    只见一在站在巢车顶端的兵士,高声唱到:“东偏北三寸”。于是在瞄准手的示意之下,一众拽手随即就挪动这脚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待周曾亲自点燃这固定瓷实、包裹严谨的震天雷之后,随着瞄准手的一声:“放”。这一众拽手,随即一用力。但见这点燃的震天雷,犹如出膛的炮弹一般,准确的落在了二百步开外,在画定的区域内爆炸。

    尽管此次试验不仅投掷成功,也点燃成功,同时还爆炸成功;可是地上,仅仅只被炸出了一个一尺大小的小坑。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小坑,威力也不是很大;但是这种作战方式,却开创了火药的运用,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