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征服者威廉大帝 >

第186节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186节

小说: 征服者威廉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敦塔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块建成,史称白塔。白塔系主人居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最为坚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征服者威廉日益巩固和扩大的权力。楼高三十二点六米,共分三层,墙体厚度不一,从三至四米到四至六米,双层墙壁,窗户口很小,门窗之间用白石相隔,其顶部呈雉堞状,塔楼四角耸出四座高塔,三方一圆,在角隅设有螺旋楼梯,通达顶层。

    伦敦塔在英国王宫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便成了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古老的伦敦塔在历史上还充任过造币馆、观象台、动物园等。

    后来这里成为宫廷阴谋和王室斗争的地方。英王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幼子,爱德华之前的国王及堂兄与弟弟,亨利八世的两个王后,先后被囚禁在这里并被处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伦敦塔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狱”。

第377章 威慑北境诸侯() 
为了在短时间内开辟出一片完全由诺曼人开辟出一片完全由诺曼人掌控的城区,威廉修建的要塞城堡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建筑物,特别是带有防御性质的城堡建筑最佳。

    伦敦城的罗马城墙东南角,一座由克劳狄乌斯用来保护伦迪尼乌姆(londinium)的罗马城堡映入威廉的眼帘。

    尽管这座罗马城堡十分古旧,外观看上去也非常残破、饱经风霜,但看上去还保留着完好的建筑结构,只要进行一番修缮就能发挥它原本要塞的作用。

    “就是这里,我们建造的城堡将在这座罗马城堡遗址上建造。”威廉带着克劳德,指着这座罗马城堡遗迹边走边说。

    “陛下,确实利用这座罗马城堡遗迹建造要塞确实能节省很多时间,着真是英明之举。”克劳德赞同道。

    “那就拜托你了,等战争结束,这座城堡将来要用诺曼底卡昂石再次修建一番,城堡的中央我要修建一座高耸的高塔,命名为伦敦塔,这也是这座城堡的名字。”威廉拍了拍他的肩膀,将筑成的事情交给克劳德后便转身离去。

    返回营地,威廉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北境诸侯的勤王大军上,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赫威赛、诺森布里亚公爵斯沃德。诺森比亚、诺森布里亚伯爵奥索夫。班堡、达勒姆主教艾德万。。。。。。

    可以说几乎所有北境诸侯的军队都响应了‘忏悔者’爱德华的勤王号召,在麦西亚公爵的旗帜下组建了一支多达两万人的勤王大军。

    这支军队正聚集在麦西亚的莱斯特郡,只待所有贵族军队都集结完毕,这支北境诸侯的军队便会立即启程南下伦敦勤王。

    威廉自然不会畏惧区区北境诸侯的联军,诺曼人从来不畏惧战争,也不拒绝战争,但在威廉看来,这场即将爆发的和英格兰北境诸侯的战争是毫无利益可言的。

    首先,威廉的三个目标已经达成或是即将达成,戈德温家族的领地已经是威廉的囊中之物,忏悔者爱德华被他掌控在手,自己英格兰王位继承人的地位即将被确认,和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等人作战威廉无法得到任何领土。

    不是说威廉不能继续占领北境诸侯的领地,而是他在吃下戈德温家族的广大英格兰南部领地后,他已经吃撑了,至少在威廉和诺曼人完全消化掉威塞克斯等英格兰南部领地后才能继续行动。

    而且毕竟现在威廉还不是英格兰国王,他无法毫无理由地手走对方诸侯领主的领地,他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名义这么做,要是亚硬要如此,他的名声将在贵族圈中臭不可闻,不只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贵族,甚至也包括西欧的贵族也会因此而讨厌威廉。

    因此,讨伐北境王国的时机还未成熟,他没有理由和对方进行一场旷世大战。

    至于说这场战争能削弱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两大北境诸侯,这点作用还不能成为威廉和对方开战的理由,李奥弗里克已经老了,他已经是个76岁高龄的贵族,他随时可能逝世。

    只要这个强大的诸侯倒下,他的继任者——阿夫加。李奥弗里克森。赫塞威不足为惧,这点时间威廉还是等得起的。

    威廉相信在自己和北境诸侯的力量此消彼长之下,他今后完全有能力消灭对方,因此完全不必急在一时。

    想要逼迫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赫威赛退兵,于北境诸侯达成和平,威廉的手中必须由着足以威慑到对方的军事力量。

    但此时威廉手中却只有作为支柱的八千近卫军团,以及由部分诺曼封建骑士、民兵、佣兵、法兰西人和诺曼人的冒险者所组成的杂牌军团,在面对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和众多骑兵的北境诸侯联军时,威廉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只能说仗着准备和训练纪律的优势打成平手。

    思索着,忽然一道灵光闪现,威廉想到了一个典故“董卓进京”,或许董卓所用的计策能起到奇效也说不定。

    后汉书董卓传谓董卓进京之初,虽然抢先一步进京,将少帝、太后挟持在手,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但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又知他在军事上并不具备压倒丁原的实力。董卓急于发表丁原为执金吾,着意加以安抚,反而暴露出他对丁原及并州兵的戒备、畏惧之心。

    丁原拥兵自重,对董卓构成肘腋之患。而董卓能否顺利铲除丁原,关键又在吕布。那么,吕布何以会背叛丁原而投靠董卓呢?如上所述,董卓进京时兵力有限,丁原凭藉并州之兵,足以与之抗衡。董卓采取欺骗手法:“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吕布等并州将大概也被迷惑,一时慑服于凉州大军的威力。

    既然历史上的董卓能用此计成功,威廉又何妨一试呢?对他来说即便是这个计策失败了,也不过是他的诺曼大军和北境诸侯的军队大战一场罢了,他并不畏惧,只不过是不希望打任何无谓的战争罢了。

    到了夜晚,威廉派兵从伦敦城的四处城门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无声息的开出伦敦城,第二天白天又旗帜鲜明地打出旗号,大张旗鼓地率军从伦敦城的各个城门进入,做出一副有大批后续军队来援的假象。

    接下来的五六天里,天天都是这般热闹的景象,每天都有数千增援部队进城驻扎,入城仪式被他搞得格外声势浩大。

    同时,威廉也派人到处在伦敦和北方诸郡宣扬自己从诺曼王国接受了两万多精锐的增援部队。

    而实际上,自家人知自家事,伦敦城中根本没有任何增援部队抵达,还是那一万五千的兵力,除了部分抵达的千把援军和康复的患病士兵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增援部队。

    一时之间,威廉的这波骚操作搞得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和诺森布里亚公爵斯沃德等人疑神疑鬼、一惊一乍。

第378章 召开贤人会议() 
莱斯特郡距离伦敦城和密德塞克斯郡其实不远,只隔着北安普顿郡和贝德福德郡两郡之地,直线距离不到两百公里远,若是北境诸侯联军全力南下伦敦城的话,或许用不了三四天就能抵达伦敦城外了吧。

    初闻威廉从诺曼王国得到两万援军的消息,即便是最为沉稳的‘长者’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也不禁心中一慌,更不要说那些还很年轻的其他北境诸侯,斯沃德。诺森比亚年长一些35岁,更年轻的诺森布里亚伯爵奥索夫。班堡,他是斯沃德公爵的女婿,今年也才十四五岁的样子,还是个年轻人。

    “诸位大人,大家先不要惊慌!”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发话了,他的威望和镇定自若的神态令在场的众人都不自觉地安静下来,双眼用期盼的眼神注视着他。

    “嗯咳。。。。。。”李奥弗里克轻咳一声,说道:“我知道大家都畏惧强大的诺曼人,他们的战斗力在欧罗巴大陆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有着比维京人更豪华的装备,有着维京人所没有的纪律团结,更有着远超维京人的勇气、狡诈和个人战斗能力。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确实应该慎重对待。

    不过,我想诸位的态度都太过激了一些,驻扎在伦敦的诺曼国王威廉得到援军增援后并未立即北上与我军作战,想是他并没有和我们战斗的欲望,我们有希望和威廉达成和平,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难道要我们臣服在那个私生子威廉的脚下吗?那我宁愿和诺曼人一战。”诺森布里亚伯爵奥索夫站了起来,高声叫道。

    “年轻人果然沉不住气。”李奥弗里克公爵暗自摇头。

    “我们自然要输人不输阵,至少要打出北境诸侯的气势来,不能让诺曼人看扁了,只有这样我们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才能得到有利的条件。”李奥弗里克解释道。

    “我们听您的安排就是,麦西亚公爵大人。”北境诸侯纷纷应答道。

    随后,北境诸侯组建的勤王军队如潮水而来,他们抵达了伦敦城外,此时伦敦城中旌旗密布、人影幢幢,看上去确实有那么三四万人驻扎在伦敦城中。

    看着城墙上精锐的诺曼人,北境诸侯们都不禁咽了口唾沫,额头上冒出豆大的冷汗。

    “诸位大人,请诸位大人安心,我军也有两万人之众,且骑兵众多,即便是不敌那诺曼人的虎狼之师,但凭借地利优势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自身的安慰。

    接下来我要派出使者进城和威廉进行谈判磋商,诸君且安心等待。”

    李奥弗里克安慰了众人几句,便派了自己最信任的伍斯特主教伍尔夫斯坦入城和威廉谈判。

    谈判进行的很是顺利,威廉心知自己的计策蒙骗不了北境诸侯多久,对方也想早点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因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并签订了和平条约。

    最终,双方达成和约,避免了这场内战的爆发。

    在合约中爱德华国王没收了戈德温家族所有的封地以及官职,并将这些领地和官职转封给威廉,王后埃迪莎也被送进瓦尔维尔修道院中,一度声势显赫的戈德温家族,似乎已经被连根拔起。威廉也凭借着从戈德温家族手中夺取的封地和官职入掌枢机,任命了诺曼人担任诸多重要的职位,掌控了英格兰王国的朝政。

    虽然作为让步威廉须送人质与国王作保,似乎国王一方占据着上风,但其实王室的权威大受损害,甚至可以说扫地已尽。

    趁着英格兰贵族和主教们齐聚伦敦的机会,威廉提议英王爱德华召开贤人会议以确认他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

    贤人会议(英语:Witenagemot,简写为Witan,古英语:witenagemōt)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是一种由国王主持召开的、会期不定、人数不等的高层会议,与会者主要有被称为“贤者”或“智者”的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包括国王的近臣、王族宠幸和地方长官等。

    它产生于7世纪以前,取代了年代更早的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以适应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发展变化,直到11世纪还在发挥作用。

    在古日耳曼部落,有召唤公社民众见证一块土地所有权转授的传统,一般认为这是英格兰的贤人会议的渊源。无论在6世纪前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中民众大会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变迁,600年前后基督教的传入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英格兰社会架构。此后,王权与教权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同时神职人员和世俗贵族占有大量地产,是当时社会相当利益的攸关者,决策权和司法权落入这些上层阶级手中。

    第一次有记载的贤人会议发生在约600年,当时由肯特国王艾特尔伯赫特主持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然而,据信在这以前贤人会议就已经出现了。

    英格兰的七国时代的贤人会议是由各国君主亲自召集,会期、会址和规模各不相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晚期,召开过贤人会议的城镇有六十多个。当时各国无固定的首都,国王游幸驻跸处很多,以至庄园或围场都可用来开会,所以其会址是无法计数的。

    9世纪到11世纪,伦敦成为召开会议最多的城市,圣诞节、复活节、显圣节等宗教节日是理想的会期。考古资料显示,较好的贤人会议大厅有130—150平方米,配备有厨房、休息室和资料室等。

    在931年3月召开的贤人会议中,有坎特伯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