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隋唐第一好汉 >

第181节

隋唐第一好汉-第181节

小说: 隋唐第一好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平王罗艺这样做的结果,那就只有投降李元霸一条路了。所以李世民认为北平王罗艺,绝对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那就是说二人之间有猫腻。

    “没有想到,三弟隐藏的竟然如此深。连北平王罗艺和昌平王邱瑞,都是他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埋下的暗棋。”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说道。

    不止李世民感觉到了不对,西北陈深也同样感觉到。如果时至此时,二人还被蒙在鼓中的。他们也就没有资格,与李元霸三足而立了。

    不过西北陈深比李世民,要担心的多了。因为现在陈深甚至怀疑,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李元霸,都是李渊安排的。毕竟他们都是李渊的儿子。

    于是西北陈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派人联合南方的王世充。准备与王世充达成攻守同盟。然后二人同时出兵,对党项进行包抄围剿。并且将自己的猜想,告诉了王世充。

    当王世充接到陈深的书信后,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并且发重兵,向昆明和濮部发起了猛攻。然后准备按照约定,与陈深两线夹击党项。

    因为只有击败了党项,王世充才可以和陈深,真正的联起手来。因为那时他们的领地将会接壤,才可以于李氏兄弟抗衡。

    不要说是一个十面埋伏阵,就算是十二都天神煞大阵。也根本没有办法,阻挡住李元霸。原因就是无论是什么阵,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

    最后的结局是十面埋伏阵,被李元霸击破。然后李元霸在北平府,亲自接受了北平王罗艺,和昌平王邱瑞的投降。

    并且赐封北平王罗艺,仍然担任北平王镇守北平府。他的两个儿子罗成和罗松,被调到李元霸身边听用。给外人的感觉好像是质子一般。昌平王邱瑞,改为辽东王邱瑞,镇守辽东城。其子邱福同样跟在李元霸的身边。

    而在这个时候,从突厥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东突厥无辜杀害北平府的商人。让李元霸为他们讨回公道。

    北平府的商人怎么会死在东突厥,原因不用说,大家心里也应该清楚。不错正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无奈进入了突厥的领地,最后死在了突厥人的铁骑之下。

    其实这一切都是李元霸安排的,因为李元霸需要一个理由。然后好名正言顺的,向东突厥用兵。这就是李元霸的为人,无论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要站在大义的一方。

    于是李元霸昭告天下,声称东突厥人犯我边境杀我族人。其狼子野心尽显,必须要为子民讨回公道。将突厥人斩尽杀绝。

    就连李世民也被李元霸的决定,搞得有一点不知所措。突厥人可不是高句丽人,他们的骑兵可以说是绝对的精锐。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又都远远的超过了高句丽。

    如今李元霸竟然公然向东突厥宣战,不知道李元霸唱的到底是哪一出。如果说李元霸这是狂妄自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李世民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因为他了解自己的这位三弟。

    李元霸准备向东突厥用兵的时候,裴元庆一脸兴奋的来见李元霸。因为他已经成功的在孟姜女庙,拿到了冀州鼎。终于雪去了登州大牢的耻辱。

    第二章龙魂送来,各位兄弟赶紧拿走。当然不要悄悄的来悄悄的离去,还是留下的痕迹比较好。

    (本章完)

第374章 龙脉的动荡 历史的真相() 
    裴元庆命人将徐州鼎抬了上来,不错你没有听错,确实是抬了上来。这徐州的的个头,可真的不小,足有一丈多长。

    “这么大的一尊青铜鼎,你根据什么断定,它就是冀州鼎。如果要不是冀州鼎的话。你抬回来的,就只是一尊破香炉。那这面子可就真的丢大了。”程咬金有一点担心的,小声对裴元庆说道。

    俗话说得好是亲三分像,再怎么说程咬金,也是裴元庆的姐夫。总不希望看着自己小舅,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

    “姐夫大可不必担心,这绝对就是冀州鼎。因为我已经确认过了,不信你往这里看。”裴元庆说完,用手指了指,青铜大鼎的底部。

    要说这程咬金也真的担心裴元庆,也不顾着李元霸在场。直接趴在了地上,按着裴元庆的指引去查看。程咬金在青铜大鼎的底部,看到了囚牛的样子。

    这一下程咬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后暗暗的向裴元庆,竖了竖大拇指。

    “我说程咬金你真的麻烦,到底是不是冀州鼎,何须如此的去查看。只要主公将崆峒印祭起,是真是伪起不就一目了然了。”尤俊达一脸无奈的,看着程咬金说道。

    李元霸脸上也是笑容满面,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每每的插科打诨斗嘴调侃。李元霸都觉着感到满足。因为这样才是兄弟,只有兄弟说话才毫无忌讳。

    “主公,请你查验这青铜大鼎,到底是不是冀州鼎。如果要不是的话,我马上再去寻找。”裴元庆对李元霸说道。

    其实裴元庆已经不止一次,检查过这只青铜大鼎。这青铜大鼎被裴元庆,从孟姜女庙搬到北平府来,已经有些时日了。所以裴元庆不止一次的检查过,但是裴元庆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自己不会看错。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李元霸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正是自己的师父袁天罡,和师叔李靖。进来后袁天罡直接对李元霸说道:“元霸不用试了这就是冀州鼎,你赶紧将它收起来,我们还有要事去办。”

    虽然李元霸不知道,师父和师叔为什么,突然也来了北平府。更不知道袁天罡,口中的要事是什么。但是李元霸能够感觉得到,绝非是小事。否则自己的师父,不会如此的慌张。

    李元霸用信念催动崆峒印,飞向了青铜大鼎的上空。崆峒印刚刚飞到,青铜大鼎的上方。其中一条金龙的龙口便张开了,然后将龙珠吐到了青铜大鼎中。

    随着龙珠的进入,青铜大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然后随之而发生了脱变,最后同样变得,只有巴掌般大小。不过却可以清晰的看到,鼎的身上刻有冀州两个大字。

    很快冀州鼎开始了摇晃,然后从中间直接裂开了。一道龙魂飞入了,李元霸的神识空间中。冀州鼎也跟随着龙魂。进入了李元霸的神识空间。然后化成了乾坤鼎碎片,融合到了乾坤鼎中。

    这时李元霸的死海中,传来了囚牛的声音。囚牛急迫的说道:“主人,赶紧想办法,镇住长城龙脉。否则九州的气运将会流失。那时整个天下将群魔乱舞。”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不可以详细的说明。我又应该怎么才能,镇住长城龙脉。”李元霸利用意识,与识海中的囚牛沟通道。

    “虽然我同样被封印在禹王鼎中,但是因为我,生性爱好音律,不喜争斗杀戮。所以冀州地对我的封印,并不是那么彻底的。所以对外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依稀的还是知道一点的。”于是囚牛对李元霸,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当然只是大略的说了一遍,因为并没有详细的时间去详谈。听完后,李元霸心中也已经明白,自己的师傅为什么,突然来到北平府。估计为得也是这件事。

    看到李元霸已经收起了冀州鼎,袁天罡开口说道:“在前不久我夜观天象,发现九州大地有不稳之象。而照成这这个天象的原因,便是九州龙脉出了问题。而九州龙脉的龙头,正是这山海关。”

    原来就在裴元庆,搬走冀州鼎的那天晚上。袁天罡和三原李靖二人,同时发现了九州有动荡之象。于是便开始推演,同时又夜观天象。

    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九州龙脉受到邪气入侵。所以才导致九州有动荡之象。而造成这件事的,很有可能就是裴元庆,取走了冀州鼎。

    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后,袁天罡和三原李靖不敢怠慢。直接起身来了北平府,同时还为李元霸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法器。

    “师父,我刚才收起冀州鼎的同时,从被释放出的龙子囚牛口中,也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于是李元霸开口说道。

    世人都认为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阻止异族入侵。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秦始皇知道了九州动乱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时每刻都在互相的攻杀。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就是,九州龙脉动荡受到邪气入侵。

    为了让天下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秦始皇令人在九州龙脉之上,修建了万里长城。但是只有万里长城还不行,因为万里长城需要用灵魂献祭。

    只有利用鲜血和灵魂,洗礼的万里长城。才可以阻挡住邪气的入侵,稳住九州龙脉。但是天不随人愿,原本就要完工的万里长城。却被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

    这样一来,万里长城的威力大打折扣。虽然可以暂时阻挡邪气入侵,稳住九州龙脉。但是却不是一劳永逸之策。但是事已至此,谁也没有办法。所以秦始皇一气之下,命人将孟姜女抛入海中。

    然后秦始皇派出徐福,寻找可以镇压九州龙脉的法器。但是直到秦始皇离世,也没有能够找到替代品。所以可以说,秦始皇是含恨而终。

    听完李元霸的讲述后,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他们一直以来,都误解了秦始皇。把孟姜女当成了,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有情有义的奇女子。

    今日他们才知道,孟姜女犯下了多大的过错。秦始皇为了九州百姓的和平,蒙受了多少年的不白之冤。

    第三章龙魂给大家送来了,你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悄悄的拿走吧。龙魂不在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你们也不给面子。

    大家不要睡着了,等一下还有一章奉上。至于你们留不留下脚印,就看各位的心情了。

    (本章完)

第375章 始皇栽大树 元霸来乘凉() 
    “没有想到千古帝王秦始皇,竟然默默的承受了,如此大的冤屈。就连派徐福寻找,稳固九州龙脉法器的事。都被误传成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秦琼叹息的说道。

    “可惜了一代君王,最后却郁郁而终。真乃是我九州的一大损失啊。”李元霸也是叹息的说道。

    其实在李元霸的心,更加的在为秦始皇鸣不平。因为两世为人的李元霸,知道秦始皇的恶名,被传了多少年。虽然后世承认,秦始皇的功绩。但是对他焚书坑儒,寻找长生不老药,修建秦皇陵等等。都是抱着指责的态度的。

    “主公,那后来又是如何,稳住九州龙脉的?不会利用的就是这冀州鼎吧?”北平王罗艺好像想到了什么,对李元霸问道。

    “北平王说的不错,正式冀州鼎阻挡了邪气的入侵。稳住了九州龙脉。但是冀州鼎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的稳固。”李元霸说道。

    每次邪气入侵九州龙脉的时候,都会使九州大地产生动乱。而冀州鼎会在动乱时,吸够足够的杀气。以此来抵御邪气入侵。

    如果秦始皇知道,每尊禹王鼎中,封印的是哪位龙子。也许他就不会选择冀州鼎。而会选择被他带入秦皇陵的雍州鼎。因为雍州鼎中,封印的是龙子睚眦。睚眦本身的杀伐之气就很重。对于镇守龙脉,绝对要强于封印囚牛的冀州鼎。

    “如此说来,这场祸是我闯下的。如果要不是我取走了冀州鼎,就不会让邪气入侵龙脉。”裴元庆有一点自责的说道。

    “这件事情与师兄并无关系,就算是你没有取走冀州鼎。这九州大地也在动乱之中。况且取走冀州鼎是我的安排。”李元霸对裴元庆说道。

    “那此时又该怎么办,难道将冀州鼎再送回去不成。”听到李元霸的话,裴元庆的心情好了很多。然后对李元霸说道。

    “送是已经送不回去,如今冀州鼎已经变成了,乾坤鼎的一部分。不过倒不是没有办法,镇压九州龙脉。”这时袁天罡突然说道。

    “师父,难道你有什么办法不成。”虽然李元霸说,天下已经在动乱之中。但是冀州鼎有没有被取走,却关系着乱世的长短。

    “难道元霸忘了,裴元庆在秦皇陵中,取出的一十二尊金人。他们可是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造而成的。他们所具有的杀伐之气,估计是整个天底下最强盛的。”袁天罡对李元霸说道。

    听到袁天罡的话后,李元霸恍然大悟。冀州鼎想要镇住龙脉,阻止邪气入侵。那就要吸收天地间的杀伐之气。可是一十二尊金人所具有的杀气,那可不是一点点。有他们镇守九州龙脉,绝对要强于冀州鼎。

    裴元庆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于是开口对袁天罡说道:“那岂不是说秦始皇,身边本就拥有着。可以镇压九州龙脉的东西,而他自己却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