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英雄杀 >

第24节

三国英雄杀-第24节

小说: 三国英雄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关羽的胆识,就算担心于禁诈降反叛,也可以让于禁稍稍领三四千兵马,关羽大军压后,让于禁强攻襄阳和樊城,襄阳樊城守军见到进攻的是于禁,知道于禁投降,守军哪还有士气?

    于禁要是攻破襄阳或是樊城,彻底回不了魏国了,关羽也能放心使用,如果于禁不用心,关羽也可以将于禁拿下,稍后处置。

    关羽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但事实却是于禁与俘虏一同被压回江陵。

    本章完

第47章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求推荐收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们都说于禁投降了关羽,但此事只是言语风闻,未必是真。

    于禁此人善于练兵,对待手下却极为严苛,性格孤傲,又不合群,也就是说在曹魏军中,不得人心,只有曹操赏识于禁,恩宠隆厚,也正是如此,于禁很容易被人羡慕嫉妒恨。

    早在宛城之战,于禁就被人无赖反叛投降张绣,事实却证明,于禁严守职责,约束麾下,对百姓秋毫无犯,也无任何反叛的意图,是别人无中生有,凭空诬告!

    在水淹七军之后,于禁身陷囹圄,庞德又天秀了一番,忠肝义胆,守节而死,于禁却还活着,这个时候计算是曹操,也不得不怀疑,于禁是不是真的就投降了关羽。

    但如今于禁投降,证明于禁投降的证据,却一点都找不出。

    关羽在八月就水淹七军,到了十月份吕蒙奇袭江陵,才将于禁解放出来,这其中有两个月的时间,关羽在干嘛呢!

    如果于禁投降,之前就说过了,可以用攻城试探于禁,使他不得不表露忠心或是现出原形。

    如果于禁投降,可以就算不用于禁北伐,也可以让人带着于禁前往益州。

    李白有首诗《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在哪呢?益州巴东郡治所鱼腹县,江陵呢?荆州南郡治所。这两地坐船,一日内可以往返一趟,也就是说于禁有很多机会抵达益州。

    如果于禁投降,关羽派人将于禁带回益州,刘备正好想要加冕为王,关羽这不就送来了贺礼吗?于禁,曹魏外姓第一大将,这样的人都投降了,就算把于禁当做马超一样,千金买马骨,用高爵厚禄高高的挂起来,刘备也肯定是乐意的。

    但关羽为什么没这么做?

    还有一点,就是三万魏军,三万魏军每天就算只吃一餐,也要消耗数千大军的粮食,江陵有那么多粮草吗?那为什么关羽还会因为粮草的原因,苛责糜芳和傅士仁,吓得他们一听到东吴兵马到来,立刻开诚布公,举手投降。

    历史上陆逊是怎么说的?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陆逊都知道,关羽擒获七军,杀又杀不得,还空耗粮草,关羽的北伐大军都被拖累了。为此,陆逊机智的前去讨好关羽:“我这里有大量湘关米,都在田里种好了,关老爷去拿一些用吧,我以此支持关老爷的北伐事业!”

    等到关羽美滋滋用湘关米充当军粮,陆逊就跟吕蒙去打小报告:“关羽那厮上当了,吕大哥出手吧!发兵的借口就是关羽擅自收取了我们的湘关米!”

    历史上刘备收编马超,组建了骑兵,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将南蛮整编为无当飞军,关羽俘虏三万魏军七军统帅于禁都已经投降,关羽还要关押于禁和三万魏兵,不但无法将他们整顿消化,反而要空耗粮食,这是那个熟读春秋,擅长治兵,威震华夏的关羽吗?

    有人或许会提出反驳意见,或许是因为于禁人太多了,关羽不敢用,或许是因为时间太紧迫,关羽没时间来处理于禁。

    那为什么关羽能在收降胡修、傅方之后,让他们继续领兵,最后胡修、傅方折损于跟徐晃的作战中?关羽高傲,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又怎么可能会担心于禁这样的已经败在他手里的敌将呢!

    很显然,沉下心来仔细分析,得出的结论就跟人们所说的事实相反。

    就是因为于禁宁死不降,关羽无可奈何,才想出这么一条毒计,放出风声,三人成虎,说是于禁投降,一来是有助于北伐,瓦解曹军士气,二来破坏于禁的名声,也摧残他的意志,等到于禁在曹魏的名声彻底烂透了,或是于禁的家人被曹操泄愤杀光,到时候于禁就不得不被逼上梁山,投降关羽、刘备。

    或许,历史上的于禁从来没有反叛曹操,却被庞德天秀了一番,衬托成了降将,又被关羽加以利用,原本于禁要返回魏国跟曹操解释,但不想没过多久曹操病逝,继位的曹丕还是个小心眼,又很快将于禁玩死,于禁就这样彻底被定死在了耻辱柱上。

    ……

    关羽曾和徐晃一同在曹操麾下任职,徐晃跟关羽是同乡,两人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徐晃深知关羽熟读《春秋》,颇有智谋,于禁投降,未必不是关羽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

    若是他徐晃不敢进攻关羽,导致关羽攻破襄阳、樊城,大军彻底聚拢,到时候关羽麾下拥有三四万大军,此时徐晃就算想要抵抗,又如何是挟大胜之威而来,数量在他之上,且是兵强马壮的关羽大军对手!

    徐晃原本就准备出击了,但此时于禁之子于圭来到他徐晃的军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于禁真的投降,遣子用间,赚取他徐晃?或是于圭为救其父,被关羽蒙骗,孝道之下,于圭不得不来魏营充当死间?这会不会是关羽的另一个计谋?

    徐晃心下有些怀疑,此时也只能见招拆招,跟于圭见上一面。

    “敢问可是徐公明将军?可否屏退左右,我有要事与将军相商!”于圭进了军营,用真视之眼探查了徐晃的身份,见其身边还有几个魏军将领,希望能够两人独自对话。

    “诸将先且下去吧!稍后在议军务!”徐晃也想知道于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此便照于圭的话去做。

    “还请将军发兵进攻关羽,如今关羽大营空虚,实无多少兵马!将军此去,比能得胜!此外,我父亲并未投降关羽,如今被关押在江陵大牢内,还请将军明鉴,再转告给魏王知晓,我父绝无二心,天地可鉴!”

    “于将军是你父亲,你当然要包庇他,你现在所说的话,我又怎么能信!”徐晃反驳道。

    “将军信不信无所谓,但是魏王一定会信,魏王也必须要信!只有这样,魏王麾下才会上下一心,才会无畏关羽!此时,事实是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将军只需转告魏王: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很喜欢《镇魂街》,是从东哥去年拍的真人版电视开始的,也很喜欢于禁,才会有这一本《三国英雄杀》,也不是一定要洗白于禁,但只是想用本书阐明一个本人的观点,不喜勿喷,毕竟于禁不是主角。最后,引用了《镇魂街》的一句台词,不会被喷抄袭吧。。。

    本章完

第48章 翻脸和逃离(求推荐求收藏)() 
“很好,不错!不愧是于将军的儿子,遵守孝道,胆识过人,娴于辞令,有古之策士风骨。”

    徐晃从座上站起,向于圭鼓了鼓掌,随后来到于圭身边。

    “不过,你自投罗网,那也怪不得本将!

    来人,将此人捆了,好生对待,明日护送至摩陂大营,交到魏王军中。”

    徐晃一声令下,门外顿时涌入一队人马,立刻就将于圭拿下。

    “将军这是为何?难道此时还怀疑我和我父亲对魏王的忠诚?

    凭借将军的智谋,难道看不出只要我代父亲向将军向魏王献出此计,我父就绝无投降关羽的可能!

    关羽攻打襄樊为的是北伐最终取得胜利,此计鼓舞我军士气,关羽北伐必然失利,将军为何揣着明白装糊涂?”

    此时于圭有些焦急,先前还好好的,徐晃这么突然动手,讲道理于圭编写好的剧本不应该这样演啊!

    魏军需要于禁没有投降关羽的讯息,就算于禁投降了,军队中也不能这样流传,以免伤了士气,无心应战。

    此时于圭来到徐晃军中,让徐晃转达曹操,曹操自然能够明白于圭的意思,到时候下令全军,告知众军将士此事,用来振奋士气。

    如此一来,于禁降敌的罪名也就被清洗干净。

    这是对曹操和于禁两方都有利的事情,凭借徐晃的智谋,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但是,于圭想不明白,徐晃明明是知道的,为什么还要对他动手。

    “你说的没错,原来本将还存有疑虑,但听闻你所说的话后,也确实认为你和你父亲没有降敌,就算降敌了,现在于禁也不可能安稳的待在荆州了。”

    “你是想问,本将为什么要对你动手是吧?凭你的智谋,应该不难想到才对!本将之前就说了,你是自投罗网,怪不得本将!”

    经过徐晃一番点拨,于圭已经有些明白!

    于圭身为疑似降将之子,倘若待在许都,还没什么事情。

    但于圭从许都逃出,这就说明了问题!若不是于禁出了问题,于圭为什么要逃跑呢?

    更别说于圭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许都消失!如果不是关羽为了降服于禁,派人将于禁的独子于圭从许都里救走,那谁又有这个能耐,谁又会来帮助于圭呢!

    事实胜于雄辩,曹操和许都内的一些官员将领得知此事,就已经断定于禁反叛就是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于圭孤身来到徐晃大营,这不是自投罗网是什么?

    还有一点就是,徐晃身为魏王曹操麾下大将,莫名其妙就跟于圭单独谈话!这事情太轻易、太草率了!

    并且,这事情还被曹营内的其他将领得知了。难道徐晃不担心其他将领有所猜测,到时候到曹操面前诬告他徐晃吗?

    徐晃不是那种不理智的人,徐晃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除了凭借武艺,智谋也有很关键。

    也就是说,徐晃从一开始答应面见于圭开始,就下了决定,绝不放走于圭,到时候将于圭交给曹操,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更能向曹操展示忠诚的吗?

    不过,于圭的到来,也让徐晃非常意外,并且还有意外之喜。

    徐晃抓住于圭,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可以杀头祭旗,振奋军中士气。

    此时于圭又提出于禁未降的说法,此事通过于圭的嘴,告知曹操,告知全军将士,用这重振士气的效果,要比斩杀于圭来祭旗,要好上太多。

    在徐晃看来,于圭送了他两份功劳,说是恩人也不为过。

    不过如今各有立场,徐晃也只能这么做。

    “本有更多计划要告知将军,却不想将军铁了心要与我父子作对。哎,算我看错了人,才有今日之罪,罢了罢了!这场天大的功劳,只能说跟将军无缘了!”

    “最后,我再说一句,希望将军日后不要因为今日之事感到后悔!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临走前,于圭也不全是决然,反倒有些威胁徐晃的意思。

    徐晃没把这放在心上:“你一个小孩子,在我面前说什么大话,就算是于禁,也不曾威胁到我!我徐晃,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你算什么东西!大言不惭,呵呵!”

    徐晃让人带走于圭,继续调兵遣将调拨粮草,准备进攻偃城。

    偃城又名偃月城,乃是关羽为攻打樊城,拦下曹魏兵马,在樊城北部修建的一座翼城,呈偃月状,以此掩护樊城兵马不受袭扰。

    也就是说,徐晃要解樊城之围,必先拿下偃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到了第二日,徐晃还在宛城押运粮草,却有将士回来禀报——于圭跑了!

    “什么情况!仔细到来!”这消息也将徐晃吓了一跳,于圭跟徐晃私自见面,由徐晃的人押解至摩陂曹营,若是能顺利完成,徐晃自然是大功一件,但半路人就丢了,那徐晃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卑职率众押解于圭至摩陂,行至大桥上,突遇桥梁倒塌,众军混乱,此时一群蛮人突然杀出,于圭趁机乘马逃走,我等被蛮人牵制,又无战马,这便没能追回于圭,还请将军恕罪。”

    听完手下的报告,徐晃要死的心都有了。

    蛮人解救于圭,必然是因为于圭深受关羽重视,如此一来,也就说明于圭来徐晃营中便是用计。

    徐晃跟关羽的使者于圭独自交谈了一会儿,徐晃还跟关羽是同乡,这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此外,徐晃的人押解于圭前往摩陂,半路还有蛮人事先动了手脚,埋伏在半道上。

    这说明了什么?徐晃失职啊!蛮人与汉人格格不入,那么醒目还发现不了,被蛮人侵入到摩陂,魏王曹操可还在摩陂呢,万一蛮人行刺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