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第94节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94节

小说: 重生南北灭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愔和各位官员点头应声的同时看向远处的几处人群扫去,那里是以长广王高湛为首的一批鲜卑权贵,似乎发觉有人看自己,高湛扭头就看到了杨愔,竟然罕见的对杨愔点头微笑起来。

    被高湛发现自己的窥视后,杨愔急忙扭头向另一边看去,独立于高湛之外的这一大批人大都是和崔昂、崔季舒等人交好的汉族官员,因为数月前杨愔因为和二人之间的私怨罢黜两人,连带着这些官员也疏远了杨愔。

    虽然幼主高殷年仅十六岁,可是从即位后每日都坚持上朝,这里面可能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但是杨愔对高殷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不是高洋一般的创业君主,但是守成之君却是绰绰有余的。

    更主要的是高殷没有高洋那么残暴的心,他对家人和朝臣特别是老臣们都是恭敬有加,连带着一向讨厌李太后的太皇太后娄昭君也非常喜爱这个孙子。

    随着大殿外宦官那尖锐的嗓音早朝开始了,因为天还未完全亮起,大殿内还显得有些黑暗,两侧各点起了一排儿臂粗细的大蜡烛,明亮的烛芯不时劈啪作响,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这是皇室特贡的蜜蜡,之前杨愔所用的小一号的蜡烛和这些是一样的。

    朝堂内在几名小官各自陈奏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后,杨愔站了出来,朝堂内的嘈杂声顿时消失一空,这段时间来因为杨愔一力推行吏治改革,朝臣们都很关心杨愔的动向。

    杨愔将手中的奏折奉上,然后对皇帝高殷和朝臣们大声道:“今日我所奏者为天下百姓而来!

    自天保六年来百姓苦无田久矣,各地豪强勾结官吏、强弱相凌、持势侵夺,富有连畛互陌,贫无立锥之地。如今天下百姓丢去土地轻致藏走、重则到处流亡。天保初年户口租调,如今十亡六七,若再视若无睹我大齐灭亡之日可期矣!”

    说到这里杨愔顿了顿,目光扫视着大殿内的胡汉官员,然后对着年轻的皇帝高殷厉声道:“因此臣在此恳请陛下下旨均田!”

    杨愔话音一落大殿内一片静悄悄,就连往日依附杨愔的汉族官员也不再吭气,因为这一次和之前几次是不一样的。

    以前整顿吏治针对的是鲜卑勋贵,这些汉官当然要鼎力支持了,可是这次杨愔要求推行均田制却是让一向拥有大片良田的汉族官员受害最深。而且均田制也不是一次两次有人提出来了,可是每次都无果而终。

    朝堂内外的这些官员大度出身于士族豪强之家,不光是他们自己就连他们的亲族、姻亲也大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大地主。

    在高洋执政的头五六年他们还比较小心,不敢亲易触犯朝廷律法(这里说的律法根本就是高洋自己说一说,还没有形成正式条文)。

    可是等到天保六年高洋人格分裂后,北齐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日益无力,虽然北齐的经济这时比起北周和南陈更为发达,可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却日益恶化。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也更为严重。

    例如关东地区,除了有崔、卢、李、郑这些头等士族外,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氏等,都是烟火连接、比屋而居,一宗近将万室的大地主。

    土地兼并导致编户齐民的人口流亡,作为朝廷基石的编户齐民流亡那么朝廷的财政就会减少,给北齐政府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危机。

    面对着朝堂内诸多大臣的沉默或者是反对,杨愔感到深深的失望,除了燕子献、郑子默和其他几位比较清廉的官员外,再也没有一名汉族官员站出来支持杨愔的均田方案。

    反倒是有几名平日里和杨愔关系一般的鲜卑勋贵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支持态度,不过这些人也表示如今北齐最大的问题是要先击退各国的围攻,均田制最好还是先在邺城附近试点实施后再向全国做推广。

    朝堂间高殷也是举棋不定,问诸位朝臣实施均田制是否有利于天下百姓,‘朝中诸公皆称上善’。

    可是要表决时却一个个改口说‘均田虽然有利于国,不过如今北齐还在各国围攻之下暂时不宜实施均田制!’

    面对着朝堂内胡汉官员第一次这么齐心的对一件事达成共识,高殷终于决定将均田制暂时放一放,虽然这是自己最为器重的杨愔请求实施的,可是面对着这么多的官员反对,高殷还是不敢冒着天大的阻力实施。

    默默的从皇宫出来后杨愔刚要登上马车,燕子献和郑子默等人就追了上来,燕子献抱怨的对杨愔说:“遵彦兄,何太急也?”看着旁边几人的神色也是如此的表情。

    虽然这几人自己事先没有跟他们沟通,可是他们依然无怨无悔的附和自己的意见支持自己,让一向孤傲的杨愔也是非常感动。

    他对燕子献、郑子默等人道:“不是我太急,如今掌控天下兵权的勋贵将领大半已归于常山王麾下,我等若再不放手一搏日后岂有我等立足之地?”

    一直沉默的郑子默忽然对杨愔道:“遵彦兄,斛律协奉常山王之命南下如今情况如何了?万一他不听你的号令执意南下必然经过邺城附近,那对邺城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杨愔笑着安抚郑子默道:“子默贤弟无须担心,前日我已接到密探来报,说是斛律协数万大军已经转道东进,前锋都已经过了清河快要抵达平原郡了!想来这两日就能攻打占据三齐的贼子了!”

    听到杨愔的回答燕子献等人点点头,这样来看常山王在鲜卑勋贵中的地位还是不能和邺城的皇帝高殷相比,如此一来自己等人和高演、高湛等人还是有的一拼的。

    就在杨愔和燕子献等人谈论如何进一步拉拢斛律协,以及其他并不完全依附高演兄弟的鲜卑勋贵和汉族领军将领时,负责邺城安危的领军大将尔朱浑天和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一看到尔朱浑天和一脸焦急的样子,杨愔顿时感到情势有些不妙,“尔朱将军发生了何事?”

    尔朱浑天和顾不得和杨愔等人见礼,命人将身后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抬了过来,杨愔一看之下顿时大惊失色,这人正是奉他的命令带人监视斛律协大军的斥候首领。

    在众人的呼喊下,这名男子又苏醒了过来,一看到杨愔竟然回光返照一下坐了起来,激动地对杨愔说:“大人不好了,斛律协派人去平原郡只是一个幌子,他已经率领大军直奔邺城而来了!”

第113章 邺城内外() 
斛律协数万大军正大光明的在距离邺城不到百里的京畿内行动,当然阻挡不住消息往四周的扩散。

    有时候民间的消息比官方的消息还要灵通,数万边军要造反的消息立刻以斛律协大军行进的路线为基点,迅速往四面八方传扬开来。

    自从得知有一股数万人的大军在火速向邺城而来后,邺城内外的百姓顿时乱了套,居住在城外的百姓急忙举家向邺城跑去,企图躲进城内这个自以为更加安全的地方。

    不过也有更多城内的百姓携家带口向城外去逃难的,因为这些见识更多的邺城百姓更加清楚,躲在城内很有可能被迫帮着官府守城当炮灰,当然在历史上这段时间里百姓不仅仅可能是被当做炮灰,也经常有军队拿百姓当军粮用的。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被困台城,因为城内粮食吃完,后来干脆就吃起人来,台城开始有军民十万余人,结果等城破之时就只剩下数千人了。

    这些出逃的百姓很清楚,万一官府守不住城池,叛军攻破城池后他们这些帮着守城的百姓,反而更有可能被乱军所害。

    在邺城西面不远处就是绵延起伏数千里的太行山脉,这些百姓只要能在乱军抵达之前躲到西面的群山里,那么安全的系数反而会比城内更加的大一些。

    虽然在南北朝时期的太行山脉也一向是以盛产强盗、响马著称,这些盗匪的实力可能名声不如泰山盗的更响亮,可是也差不了多少了。邺城附近百姓对他们的情况也多有了解。

    可是哪怕明明知道太行山内有大批盗匪的存在,这些百姓还是更愿意远离官兵的祸害,源源不断的往山里面逃去。

    “匪过如梳,兵过如洗”的道理大家都还是知道的,土匪可能也只是抢劫自己身上的钱财,但是有些官兵却是要用百姓们的首级换军功的。

    一开始守门的将官还想阻止城内的百姓逃出城池,这就引起了大批百姓的不满,里面更有一些有势力的官员家眷。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在请示过杨愔后最终还是打开城门让这些百姓出了城门,不过为了防止城外叛军的细作混入城内,城外的百姓要进城那就不可能了。万般无奈之下于是许多城外的百姓,也纷纷跟着从城内不断涌出来的人流向西面的群山奔去。

    在城内外百姓乱成一片的同时,邺城内的守军在禁军将领尔朱浑天和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

    一队队士兵在各自营伍将官的率领下,根据事先的分配各自登上城墙守护着,城上一口口大锅迅速架了起来,里面煮的是号称‘金汁’的原始版生化武器。

    皇宫西面仙都苑内的武库中已经存放了十余年没有动过的守战之具,这一会终于被派上用场了。

    士兵们迅速的将这些器具从武库搬出来,清理干净了上面已经积累了不知道多厚的灰尘,调试完毕后将其摆上了邺城高大的城头。

    尔朱浑天和将最精锐的一部分士卒选出来,然后将他们带到一座库房内,里面摆满了一口口大木箱,打开一看赫然是一柄柄漆黑透亮的宝刀。

    邺城禁卫军的兵卒们平日里用的相州刀,是邺城附近号称天下兵甲最为精良的相州打制的刀具,平日里是进贡给皇室禁卫军专用的上好兵刃,吹发即断,在海内也算是屈指可数的精兵利器了。

    哪怕是边军的一些队率用的兵器也比不上禁军一名士卒的刀更加精良,可是眼前这些兵器看上去竟然还要超过相州刀不少。

    一名禁军校尉好奇的拿起一柄钢刀,只觉得一股股凉气从刀刃上往外冒一般,透着一股说牧蛊米叛涞穆砦步K胪弦淮眨芯趸姑挥锌可先ソK刖投铣闪肆浇兀饷N竞椭芪У氖勘偈蔽艘豢诹蛊

    尔朱浑天和大喝道:“都被发愣了,这些宝刀都是历年来高皇帝和文宣皇帝收集来的綦毋怀文和他弟子们打制的宝刀,是能够一下就斩断铁甲30札的神兵!如今斛律协率军作乱,你们都是时代忠良之辈,如今将这些宝刀分配给汝等使用,望汝等好生杀敌以报国恩。”

    可能是觉得大空话每人愿意听,于是尔朱浑天和话锋一转:“只要这次平息了叛军,不光是这些宝刀都留给你们自己做为传家宝,每人还有三百亩良田,一百匹绸缎!有军功者还可以封爵!”

    这下子这些禁卫精卒们就开心了,他们也是世代跟随高氏家族的嫡系,可是大空话谁都不爱听,如今听到朝廷的封赏顿时一个个喜笑颜开的高声欢呼起来。

    不仅仅是百匹绸缎价值不菲,还有那可以传承百世的数百亩良田,以及那自綦母怀文死后就再也造不出来的神兵,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堪比千金。

    在最后一批出城的百姓刚刚远去不久,城头上的守军就看到远处一片烟尘升腾,随着一阵阵马蹄隆隆声,数千名骑兵来到了邺城外数百米处。

    看到邺城城门关闭,城上旌旗招展、士兵兵甲齐备,依稀还能看到城头上正在燃烧的火堆冒出的烟火,这些骑兵顿时知道城内守军恐怕早就得到了己方进袭的消息,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夺取城门。

    在骑兵首领的指挥下,骑兵迅速绕城一周,巡视城外是否有城内守军的营寨,因为自古守城将领都喜欢在城外不远处的险要之地设立营寨以为掎角之势,不然孤城困守势必难久。

    看到城外竟然没有守军的一兵一卒,骑兵首领顿时大喜,他一面派军守住邺城的几处城门,一面派人给紧跟着几十里外的步军报信。

    等到下午申时,二万多名步军也来到了邺城城外,已经有数十年没有遭受过战火兵戈侵袭的邺城,又一次迎来了数万大军的围攻。

    而且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进攻邺城的竟然还是一向还算忠直的朔州刺史斛律协率领的大军。

    可能是想劝解斛律协回心转意,杨愔带着燕子献等几位汉官来到东门城楼上,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军,燕子献等人顿时头昏目眩。

    不过杨愔毕竟是跟随高欢亲自冲锋陷阵的,仍然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哪怕是城门外的斛律协看到杨愔这副模样也是暗生佩服,这时城楼上传来杨愔的声音:“斛律将军,我知道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