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第452节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452节

小说: 重生南北灭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虽然都是武艺高强的大将,可是在指挥作战方面都不是特别擅长的那种,如今跟着王泽混还好说,要是让他们自己去操持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破产掉,还不如留在夏国好好过日子。

    王泽心里尴尬的同时也终于明白,被分封为诸侯去数万里外的海外蛮荒之地开创自己的基业,有人可能会欢喜不已,但也有人不愿意去这样做,毕竟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如今的夏国已经被建设的繁花似锦,哪怕是历来号称富庶的中原,当地的豪强士族生活,都不一定赶得上如今夏国一般民众的生活条件,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离开夏国的。

    在得知这以情况后,王泽又开始对夏国的将领做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有多少人愿意就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没有太多的其他隐藏意义在里面。

    很快整个夏国都陷入到了一种类似于狂热的状态中去,随着王泽分封令的下达,向来机敏的夏国商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可以投资的对象。

    早在近千年的战国时期,吕不韦的父亲就告诉他时间最富莫过于某国,这些商人虽然不可能谋夺诸侯国的权力,但是早早的赞助一些可以成为诸侯的将领,然后在这个诸侯国建立自己的分支家族,也是很有利的。

第549章 二十五诸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罗欢、褚宏航这般不愿意离开夏国,将领们虽然跟着王泽过的不错,可是裂土封侯成为一国之主的诱惑也让很多人激动不已,这可是真正的裂土封侯,而不是有名无实的爵位。

    经过接连三个多月的争论,根据这些年来各人的战功、资历,以及各方面的各人意愿,王泽在十二月底颁布了第二批新分封的二十五个诸侯国名单,一等侯国一共有七个,二等侯国十二个,一等伯国六个。

    姜川、许宁、张航、寻匀、葛伟五人与何亮都是一等侯国,级别上与第一次分封的十大侯国一样,只不过因为晚了十年的发展时间,所以在未来诸侯国的竞争中必然会吃一些亏。

    同其他五人的封国都在昆仑洲不同,不仅何亮是唯一一个非武将出身的诸侯,甚至连他受封的侯国也是唯一一个不在昆仑洲的诸侯,可以说是何亮在这些诸侯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可能是因为王泽对何亮的亏欠,作为夏国对外开拓的第一人,何亮这些年为夏国经略西洋,开辟西洋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上一次分封时本来何亮也是够资格的,可是因为王泽一时半会还离不开何亮,加上何亮当时的年龄也不大,所以王泽便将其耽搁了一下,一直拖延到现在何亮已经五十多岁才有机会。

    分封之前,王泽曾亲自将何亮叫到王宫内,拿出世界地图供何亮自己选择,只要不是夏国目前的领土都可以划走,可以说是膏腴之地予取予求。

    然而何亮的选择却有些出乎王泽的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何亮只请求王泽将天竺西部信度河西岸的土地分封给自己。

    日后只要是信度河西岸任何一块土地,只要被他攻打下来那么就是何亮自己的国土,不过信度河东岸却不行,这里的土地王泽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日后还有大用。

    这时信度河下游有许多月氏人或者厌嗒匈奴人建立的小国,不过这些人早已经融入到了天竺人的文化中,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刹帝利,因此王泽也无须跟这些人讲究什么华夏分支问题。

    何亮因为一直担任着南洋商行的大掌柜,虽然这些年也指挥武装商船在海上跟很多国家的海盗打过水战,不过相对于其他将领来说,依然算得上不善兵事,而信度河下游的土着相对昆仑洲的剽悍昆仑奴来说比较柔弱。

    因此封国与信度河对不善带兵打仗的何亮来说更加适合,另外为了保证何亮的安全王泽也答应选派一队有经验的士兵去帮助何亮开拓自己的领地,这样再加上何亮过去的班底多少也能建立起初步的侯国幕府。

    除了何亮外,其他五个一等侯国和其他十三个二等侯国以及六个一等伯国也都是分封在昆仑洲周边沿海位置。

    二等侯国有周铎、于锋、韩文、韩彪、周广、周强、柳万城、杨鹏飞、沈三水、赵雍、顾彬、孟显、宗立等十三人。

    一等伯国则是有李顺、赵坤、商圣茂、赵钦、凌诚、浦洪等六人。

    因为这些诸侯全都是武将,只需要带着各自的亲兵加上一部分招募的青壮就可以在当地维持下去,王泽也没有再另外派兵协助,只是给了他们建立封国的基本物资。

    在考虑分封诸侯的土地时,王泽也考虑到了很多,因为夏国的全力西进很有可能导致罗马帝国等泰西洲国家的连锁反应,为了抢先占领地盘,王泽干脆把整个昆仑洲瓜分完毕。

    之前分封第一批侯国时,王泽当时基于对两位弟弟的亏欠以及对程冲、朱睿两人的补偿,几乎将昆仑洲东岸大部分土地都封出去。

    昆仑洲最南端,后世南非和马岛这一片战略要地又是夏国自己的直属领地,因此这一次分封在昆仑洲的二十四个诸侯中只有六个伯国是分封在东岸,其他十八个侯国都是西岸立国。

    第一批在昆仑洲西海岸立国的只有胡秉常和孙兴、曲六郎三人建立的诸侯国。

    相对于距离夏国本土近许多的昆仑洲东岸来说,西岸距离夏国的路程更加遥远,不要说到夏国本土去,甚至到夏国南洋领地也显得是那么遥远,哪怕这些年三人联合起来运输人口,到如今也只有十二三万人。

    另外这里的环境相对来说也不如昆仑洲东岸,茂密的雨林气候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都让新加入西部行列的诸侯很是吃惊,为了争夺稍微好一些的封国位置,很多原本关系比较好的将领居然争夺的面红耳赤,让王泽看得直摇头。

    还是顾斌看不下去,他主动对王泽请求道:“陛下,既然大家都嫌昆仑洲北部的沙漠荒芜,那么就请陛下将这片大漠以北的土地分封给我吧,只是希望陛下给我有向北征伐的权力!”

    见到顾斌居然主动让出了原本分封给他的一块肥沃土地,原本争夺的面红耳赤的将领也都发现自己着相了,于是也一个个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终于不再抢夺起来。

    王泽看着心中暗乐,估计顾斌也是从之前糜柯、何亮那里得到了罗马帝国的详情,可能想要趁着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从其国土上抢夺下来一片土地,毕竟随后还有一二十年罗马帝国就要面临一次大危机。

    这个时候顾斌如果发展的好,也能有两三万军队,也有可能将罗马帝国安达卢西亚地区拿下来,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是对汉人是有好处的,罗马帝国再好也只不过是异族而已。

    想到这里王泽大笑道:“大家还是要跟顾将军学学呀,既然这样,我便给你持节行征伐泰西洲以北诸国的权力,不过日后立国不得移风易俗,还须坚持我汉家礼仪文明才是!”

    王泽这也是提前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因为中国古代有一种入华夏则华夏,入夷狄则夷狄的心态,很多汉人将领在征服异族后,却抛弃了原本的汉文化,去就当地土着的文化。

    楚国庄桥是这样,秦朝赵佗是这样,其他建立卫满朝鲜的卫满还有其他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样的做法。

    不可否认,这样做能够最快的让本地土着认可你,可是这样却对整个汉文明没有任何好处,根本不利于汉文明的对外传播。

    另外这也严重不符合王泽分封诸侯的根本意愿,他可是要将整个世界都变成汉人的世界,要是你们这些人为了让自己好统治土着,抛弃了汉文明还不如不分封诸侯呢。

    这时其他将领也从王泽和顾斌的对话中看到王泽的赞赏,甚至一些稍微机敏一些的将领也发现顾斌的打算。

    虽然一个个也羡慕顾斌得到了王泽某些隐晦的支持,不过大秦国(罗马帝国)毕竟是泰西强国,根本不是顾斌这样刚刚受封的诸侯能够对付得了的,因此大家虽然觉得顾斌在将来可能有机会,但更有可能招惹来大秦讨伐大军。

    当夏国朝堂上的政令传布天下的时候,其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一点,这些新鲜出炉的诸侯们还不知道,自己的陛下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因为这一次夏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数十名诸侯诞生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突厥和隋帝国内部。

    一开始突厥大喜过望的还以为去掉那么多老将,夏军的作战能力必然会急剧下降,这样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都蓝可汗却没有料到夏国只是将一部分将领分封出去,而且这些将领也主要是步军和水军的将领,跟突厥开战的骑兵将领基本上都在,所以突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甚至还损兵折将。

    消息传到隋帝国后,隋文帝久久无语,自古以来对于位高权重的将领,以及功高盖主的将领无外乎两种手段,一种就是杀功臣,另一种就是收其兵权,然后荣耀其爵位。

    可是夏国却开辟了另外一种手段,让这些武将到更加遥远的蛮荒之地开创基业,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国内的自相残杀,又可以多出来大量的帮手,日后国内民众太多的时候还可以对外输出。

    然而杨坚扪心自问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毕竟这些对外输出的诸侯距离本土遥远无比,万一日后反噬子孙后代也不是不可能,一想到这一点杨坚就很是佩服王泽的做法。

    最让杨坚感到可以借鉴的是,这个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帝皇的子孙相残,反正这个世界那么大,完全可以划出来一块块的领土,然后把这些子孙全都分封到自己的领地去。

    这样大家都有的王位去做,内部的厮杀也就少了,如今王泽后宫中能保持目前的和睦,也跟王泽向三女明确讲明自己的想法有关系,没有了利益的争夺,相互之间当然也就和睦了。

    分封完诸侯,便已经到了新年,王泽站在王宫内都可以听到外面在噼噼啪啪的放鞭炮,镇海城内外的民众已经在提前欢庆新年的到来,看来这一年大家日子过得都不错,不然也不至于这么欢悦。

第550章 逐步成长的诸侯国() 
分封完诸侯时便是新年佳节。

    这个时候当然不可能催着人家去自己的封地,而且各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作为新鲜出炉的诸侯也都有大批的亲朋好友需要宴请一番,因此诸侯们只要在夏历三十三年冬天之前离开夏国就可以。

    也就是大家伙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去准备,这个时间可不短,于是接下来大家伙便陷入到狂热的欢庆状态,连带着王泽一家老小也是不断地接受众人的邀请,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宴请。

    毕竟这些诸侯都是跟自己征战多少年,而且大家伙年龄都已经不小,一旦离开夏国前往封国,下一次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见面的时间,所以每一个诸侯宴请王泽都会尽可能的参加,如果实在没时间也会露一下面。

    当初王泽第一次分封十个侯国时,在夏国内部引起的动静就不小,这一次更是一口气封了二十五个诸侯国引起的动静更大。

    每天都有大批有野心、有欲望的年轻人跑去投奔这些新鲜出炉的国君,虽然很多年轻人的主张看上去还非常稚嫩,但是这些老将军们都是跟随王泽数十年,眼光不是一般的老辣,只要是还算可以的人才,一概来者不拒。

    在招揽人才的同时,这些诸侯同时也在都忙着出售自己在夏国的大部分产业,以便为新领地的开展建设筹备资金。

    毕竟日后他们要建设的是自己的国家,作为宗主国王的王泽肯定是不可能为诸侯们的国家掏夏国自己的腰包,反过来这些诸侯在两年后每年还要为宗主国缴纳国中百分之五的税赋。

    不过这些将领跟随王泽数十年,战功、赏赐、作战中的掠夺都不少,光是每家家族拥有的土地就没有少于两万亩的。

    其他各郡工坊中的股份,东海商行、南洋商行等商行中的股份,难水、完水、甚至是南洋各郡中占地广袤的庄园、种植园,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处理完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将领也打着最坏的准备,一旦在封国当地无法立足,他们肯定还是要回到夏国来,因此家族在夏国的产业可以出售一部分,但是不可能全部出售。

    而且他们留在夏国的一些儿子、孙子也需要这些产业谋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古人早就懂得,尤其是三国时期各大家族分头下注的做法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整个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