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第378节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378节

小说: 重生南北灭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可以相互配合的,但是夏军一旦将鸭录水截断,那么高句丽南北的大军就只能各自为战。

    这样一来高句丽的战败才是板上钉钉的,由不得渊大祚担忧。

    就在渊大祚担忧无比的时候,他却没有注意到平壤城内外一股暗流在缓缓的流动起来。

第448章 暗流涌动() 
汉人!

    这个族群虽然在高句丽国中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族群,但是却从来都是存在感最弱的族群,哪怕有很多汉族大地主也被高句丽王室封赏官爵,他们的生活也富比王侯,但是汉人在高句丽国内从来都是边缘族群。

    高句丽起家时,因为高句丽的人口非常少,而为了增加国力他们还必须保留大量的汉人来创造财富,为了保持高句丽人的统治权,原占据辽东汉四郡的高句丽都是联合其他民族一同镇压辽东的汉族。

    其实古时候汉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是很薄弱的,虽然古人有识之士也有华夷之辨大防的说法,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汉民来说,只要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谁来当老大都无所谓,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在原来的历史上,隋帝国三征高句丽,参加高句丽大军对抗隋军的高句丽汉人其实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些生活在高句丽境内的汉人士兵杀起隋军来也是丝毫不会手软,在这些人看来自己是高句丽人,不是什么隋人。

    王泽过去也派出简愈、连于成、伯奢图三人各自负责一块,想要他们动员大量的高句丽汉民迁移到东海去,但是高句丽的汉民却从来都是非常冷淡。

    十余年来竟然也才只有数千人被吸引去了东海各郡,这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他们自己的亲族朋友的家人,因此在王泽的原本打算中,这些死心投靠高句丽的汉民也将会是夏国的敌人。

    后来王泽才知道,高句丽国内的汉民依然还是那种依附民的体制,这些汉民世世代代都是那些高层地主的奴仆,他们虽然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也是他们逃避的。

    当王泽忽然收到驻扎在南洋的孙宇写来的一封书信后,他忽然改变了之前的主意,虽然高句丽内部相当部分汉民是高句丽政权的铁杆支持者,但还是有一部分汉民是可以招揽的。

    于是他迅速将孙宇从南洋召了回来,除了孙宇之外,还有孙宇亲自挑选出来的一部分可靠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当初跟随孙宇无奈投降的原高句丽汉人水军士兵。

    面对着夏军对高句丽的大战,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家的亲人被夏军杀死,他们想要利用自己土生土长的优势去动员自己的亲族,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应对来。

    因为之前高阳成为了对抗夏国的数十万大军,因此一口气也不管什么汉人不汉人的限制了,不仅从各地汉人聚落中招募了近二十万汉人参军,其中还有大量阶层较高的汉人被逐步的提拔成了军官,虽然只是中低层的军官。

    等到渊大祚通过政变夺取政权时,虽然他对平壤城内外的驻军中有这么多的汉人军官不满,但是一来高句丽正面对着夏军的大肆进攻,他还需要这些汉人来对抗夏国的攻势,另外在高句丽大军中汉人的职位并不高,这才是渊大祚没有对汉人军官做出清理的原因。

    但是渊大祚绝对想不到,哪怕这些汉人军官的职位不高,但是他们却掌控者中低层的几乎所有职位,而且麾下的士兵又很大部分都是汉人士兵组成,因此渊大祚派去接管军队的高级将领根本无法完全事实上掌控这支大军。

    就在渊大祚忙着派出大军阻止那支进攻国内城的夏军,并且大肆整合军队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跟夏国大军进行大决战的时候,孙宇已经率领着上百名信得过的士兵各自潜入了自己的家乡。

    这些人的意外回归可以说让他们的家人有喜有忧。

    喜的是原以为已经死去的亲人还能够活着回来,这些士兵当初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都是强忍着心中的思念没有跟家里人联系,这时一回来当然是让家人惊喜万分。

    但是让这些士兵家人忧虑的是,在得知了他们已经投靠夏国后,当时就害怕遭到高句丽人的报复,虽然这些人的回归很是隐蔽,但是他们毕竟在这些地方生活了很多年,一旦遇到熟人很容易暴露。

    这些担忧在这些士兵眼里都不是什么事,于是这些士兵就开始跟家人们讲述了汉人移民在夏国的种种待遇,更何况他们过去也有了很多的军功,完全可以置换到大片的土地。

    这样一来自己的家属们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有了这些士兵的亲身讲述,他们的家人那种感受当然就不一样了,于是这些士兵的家属纷纷开始准备离开高句丽这个将要毁灭的国家。

    因为这段时间一来的连连大战,高句丽国内的各族百姓纷纷结寨自保,汉人们因为政治上的弱势,向来是最容易受其他高句丽人欺负的族群,因此这段时间的处境更是糟糕。

    人但凡有了好的出路,如果有可能的话不仅自己想要获得,还会拉着亲戚朋友一起悄悄走,这样在有意无意的传播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有十几万高句丽汉民,通过各种手段离开高句丽。

    这些愿意离开高句丽的汉民虽然都是愿意投靠夏国的,但是为了保险王泽还是将他们全部打散安置到从南洋到勿吉之地的广大区域内,甚至以后有可能还要安置到西洋那里一部分。

    高句丽底层的汉民纷纷逃亡,高层的汉人地主阶层面对着高句丽的节节失利,这些原本看好高句丽的汉人地主也开始产生分化。

    除去一些跟高句丽人联姻多年,已经完全高句丽化的顶级汉人家族外,他们已经跟高句丽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无法脱开,其他的那些地位属于中下游的中小汉人地主觉得前景不妙,已经开始准备抱夏国的大腿了。

    这些中小地主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中大部分家族虽然都有族人在高句丽国内当了官,但毕竟都是一些小官,因此与高句丽政权的练习还是比较弱,还是相对亲近汉人政权。

    特别是当王泽派出以孙宇为主的一部分原高句丽军官回到家中后,这些汉人中小地主在知道王泽的态度后,虽然心中对夏国要求自己必须离开高句丽故土有些不满,但是看到夏军这么强大的攻势,还是不得不答应下来。

    有了这些回归的高句丽军官,士兵的配合,分别隐蔽在高句丽各地的连于成、伯奢图、简愈等人趁机大肆宣传高句丽的颓势,让更多的汉人百姓开始知道高句丽即将灭国,于是更多的高句丽汉人纷纷加入逃亡东海的行列。

    等到渊大祚得知这一情报后,顿时大怒,可是他却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了,因为驻守高句丽南部的大将朱伟竟然突然遭到刺杀。

    得知这个消息后,渊大祚简直就像听到晴天霹雳!

    虽然渊大祚自己心中也想早点将朱伟杀死,然后将其手里的那些军权全部拿过来,但是却绝对不是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朱伟可是目前抵挡高句丽南部夏军的关键人物呀!

    然而不管怎么说,朱伟终究已经死去了,这时就显现出高惠真被杀的另一个恶果来,如果高惠真还在的话,起码还有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物。

    但如今随着朱伟遇刺,高句丽南部十余万大军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物,于是这支大军迅速混乱起来。

    这时被阻拦了许久的韩子高、郑魁得知高句丽内部的变乱后趁势发起总攻,于是轻易就击败了阻拦自己多日的十余万高句丽大军,不仅杀死三万多人,还俘获五万多人,其余六万多高句丽军队仓皇向北逃走。

    在得知前线大军溃败的消息后,渊大祚也顾不得再去收拾那些逃窜的汉民,甚至之前派出去阻止那支企图进攻国内城的夏军的军队,也被渊大祚不得不暂时撤了回来。

    国内城虽然重要,可是先稳住南部高句丽大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国家都要灭亡了,还留着国内城有什么用处呢?于是渊大祚急忙撤回了原本准备进攻曹安所部的大军,急忙调军往平壤城南部而去。

    其实王泽派出曹安进攻国内城也只是调动高句丽的大军,这时攻打国内城的意义并不是那么大,在看到南部郑魁、韩子高大军建功后,他也开始准备与高句丽会战与平壤城下。

    于是原本准备进攻国内城的曹安、孟显开始率领所部大军往南面的平壤城而来,王泽则是亲率大军越过重重大山,击败渊大祚派出阻击自己的军队,在有了新调来的狼牙特种作战部队的配合后,这些留下来阻止自己的高句丽军队已经抵挡不住了。

    这样在高句丽南部,就形成了曹安、孟显在北,王泽大军在东,郑魁、韩子高在南的三路包抄的局势,三路大军还有相应的宗泽、赵钦、凌诚所部的水军,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人。

    这些人虽然比起高句丽平壤城下三十多万人少了一些,但是战斗力却不是渊大祚麾下那些新兵可以比拟的,很多高句丽国内的汉人地主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开始暗地里下了决定。

    这时辽东城南北相向进攻的两支夏军也迅速逼近安市城与新城,高文灿不得不尽起辽东所有的高句丽军队,与夏军在辽东城进行大决战,决定高句丽命运的两场大战同时开始了。

第449章 大战前夕() 
随着最后一批原朱伟麾下的高句丽士兵逃到平壤,渊大祚手里也拥有了多达三十六万人的大军,对比鸭录水以南夏军只有不到二十万的总兵力,近乎两倍的兵力优势让他稍微有了些自信。

    只是渊大祚高兴的似乎有点早了,很快一个不好的因素牵扯住他许多精力,平壤以南将要被夏军占领土地上的高句丽民众也纷纷逃亡,他们逃的方向当然也是有大量高句丽军队驻扎的平壤城了。

    在这些高句丽民众看来,如今平壤城内外足足有数十万大军,有这数十万大军的保护,这里肯定是当前最安全的地方,其实这些民众别的地方也实在没地方可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五六十万民众聚集到这里。

    这些高句丽民众逃出来的时候,因为仓惶而逃当然不可能带着太多的粮食,渊大祚还必须要负责这些民众的粮食问题,如果是平日或者是春秋季节也还好说,那时候山野中的野菜也能养活一部分人口。

    但如今正是冬季,这些高句丽民众就算是想挖野菜过活也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必须要渊大祚提供,谁让他如今是高句丽的莫支离呢,只是这样平壤城内外的军民数量就超过百万众了。

    古往今来,哪怕是现代社会紧急时刻提供上百万人的衣食,也是一个愁破天的大难题,更不要说这时候的高句丽。

    面对着上百万人的衣食问题,渊大祚还不能不闻不问,于是他只得从平壤城周围那些富裕的汉民家中征调大量的粮食、衣物,然后提供给涌来的那些高句丽民众使用。

    也不能怪渊大祚歧视汉民,而是高句丽国内最富裕的族群就是善于耕种的汉民,尤其是那些汉族地主更是家里拥有大量的粮食财物,顶级的汉族大地主甚至比高句丽勋贵都要富贵。

    当然,这些顶级汉人地主与高句丽上层的联系也是最紧密的,对这一部分汉族顶尖地主,渊大祚当然不会侵犯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那些中下阶层的汉人地主,他就有些肆无忌惮了。

    短短十余日,渊大祚就从这些中下层地主的家中收刮到上百万石的粮食,其他顺手牵羊抢走的财物更是不计其数,期间因为有些地主奋起反抗更有数千人被杀,惨剧不知道有多少。

    看着手下将士们如此迅速的就将自己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渊大祚非常满意,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会捅破一个大窟窿,那就是彻底得罪了高句丽军中的汉人官兵。

    平壤城内外这三十六万大军中,足足有十五万是汉人士兵,里面不少中下层军官就是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家族,他们中虽然也有小部分参军是想获得军功上位,但是大部分人参军本来就是被迫,这时再得知家中被抢,心中对渊大祚等高句丽人更加愤恨起来。

    有了这种情绪,就会被人利用起来。

    于是平壤城内外高句丽大军的各种兵力部署、兵器详情、辎重安排等等,一系列情报被源源不断的送到夏军手中,而渊大祚却对夏军的情报几乎一无所知,他目前只知道夏军的战斗力很强。

    当时间走到十二月时,伴随着北方寒风而来的曹安、孟显率部越过鸭录水,一路清扫顺利到达了萨水北岸,他们将把守住这条距离平壤城仅有百十里的河流,防止高句丽军队从这里向辽东逃窜。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