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世纪初 >

第19节

重生世纪初-第19节

小说: 重生世纪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罗伟很感动。对罗伟来说,两千块钱算是一笔大钱,但钱还是小事,主要是从小到大,还没有哪个人这么信任过他,就连自己那混混老爹都不愿意随随便便给他两千块钱,让他看着办。

    正因为李正一的信任,让罗伟这个混混有一种愿意为李哥干任何事情的想法。如果他书读多一点,应该就会产生诸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其实草莽之间,有很多类似于罗伟这样的奇才。具有类似才能的人很多时候上不了台面,也缺少被人赏识的机会。所以绝大多数奇才被埋没在砂砾中无人发现,一生不得志。

    罗伟就是这样的人,前世李正一知道罗伟,也知道罗伟擅长于干这种阴暗的活计。但前世的李正一没有伯乐的眼光去利用罗伟的才能,更谈不上改变罗伟的人生轨迹。

    所以前世,李正一吃了牢饭。罗伟也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用自己的才能走上邪路,最终落了个跟李正一一样的下场。出狱后,罗伟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又重拾勾当,被人抓到把柄,直接被废掉双手双脚。后来四十不到就一命呜呼,死得比李正一还快。

    前世罗伟的人生轨迹,李正一丝毫不知。这一世李正一重生,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无意间撬动了罗伟的人生。至于罗伟能不能扭转上一世的人生道路,就看他最终如何选择。

    罗伟奉命调查冶炼厂陈总,获取的资料差不多之后便赶了回来。一方面是李正一交代过,一有消息马上汇报;另一方面是罗伟追求速度,花钱的力度有点大,钱花得所剩无几,必须回来报销款项,否则想继续调查也没资金支持。

    收到罗伟的汇报,李正一陷入了沉思。

    据罗伟提报,冶炼厂陈总叫陈国志,老家是襄宁市雪峰县四平镇付家湾人。陈国志所在的是一家小型冶炼厂,市属单位,是一家试点形式的企业。试点企业一般都是先头兵,玩好玩坏都由市政买单,与李正一想象中的大型冶炼厂有区别,所以当初路晓蓝才说陈家没什么势力。

    陈国志最初是雪峰县四平镇水泥厂的一名中层领导,有点实权,跟当时四平镇付家湾村村长是铁杆兄弟,通过村长结交到村长的表兄褚正清,那时褚正清在清河镇任副镇长。

    后来水泥厂买断工龄,陈国志在家等待解决就业问题,心思灵透的他想通走褚正清这一条线,看能不能攀上交情。可惜褚正清年轻有为,不想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让陈国志想走关系都拉不到门路。

第35章 缘由() 
清河镇离雪峰县城有点远,离襄宁市反而要近一些,跟莫公乡有些类似。镇上有好几家小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建在清河镇,实际上属于县里直管。陈国志不知走了谁的关系,突然进了雪峰县清河镇一家生产风扇的电器厂上班,靠着钻营,慢慢地爬到了副厂长位置上。后来不知何故,电器厂厂长被县政撸了下去,陈国志竟然坐上了厂长宝座。

    据调查资料显示,此时褚正清正荣升为清河镇二把手。

    陈国志在电器厂厂长任上干了三年,电器厂风扇滞销,工厂无法运转,最后被私营企业低价收购。同年,陈国志又意外调到襄宁市老工业区,担任一家皮革厂的副厂长。这次陈国志老老实实呆在皮革厂,没有上位掌舵,皮革厂运转得顺风顺水。

    四年后,清河镇镇长褚正清调到襄宁市LC区任副区长,襄宁市LC区跟雪峰县平级,所以褚正清的调动在职位上属于越级晋升。

    不久后,市政决定资产重组转型一家经营困难的小型国有企业,试点冶炼工厂,在皮革厂混日子的陈国志,在沉寂四年后又开始走运捞肥缺,加入了这家资产重组后的冶炼厂,直接任副厂长。

    冶炼厂厂长的结局跟雪峰县清河镇电器厂厂长的结局一模一样,不久后,厂长因贪污腐败且私生活糜烂,被市政挪开,把陈国志提了上去。

    一直到今年,冶炼厂又资不抵债运转不灵,正在申请破产。而褚正清在LC区副区长位置上干满一届后,最近被调去青云区任常务副区长,居然又升了一格。

    这是罗伟的调查资料,里面涉及到副区长褚正清的履历,是因为李正一开始就提到要跟踪他。虽然罗伟不敢明目张胆地跟踪一位副区长,但查陈国志时正好牵扯到,那顺手为之,倒也不是难事。

    从以上资料,李正一至少可以看出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陈国志的能力或人品值得怀疑,无论他在何企业,只要掌权,这家企业绝对逃不过要么被收购要么被破产的结局。

    其次,从四平镇开始,陈国志跟褚正清之间,肯定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不然陈国志的起起落落就没法解释。当然,或许有其他内在联系没有调查到,所以误导李正一的思维,也是有可能的。

    往更深层次想,陈国志很有可能故意做坏企业,以图低价出让国有资产,从中牟利。或者运营过程中,官商勾结、中饱私囊,侵吞国有资产,从而导致企业运转不灵,最终破产倒闭或被收购。

    如果就资料来说,褚正清跟陈国志之间绝对有暗藏的交易内幕,或行贿受贿,或官商勾结。可是罗伟的资料显示中,还有最后一条非常重要的记录:褚正清为官非常清廉。

    褚正清?为官清廉?

    李正一脑海中隐隐有一丝线索,却始终想不透彻。他敢肯定,前世绝对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可惜目前没有想到理清思绪的关键点。

    罗伟在一边抽烟,瞧着李正一半天不哼声,便问:“李哥,难道资料有问题吗?”

    李正一摇头说:“资料本身应该没问题,我只是觉得奇怪,有些地方左右都想不明白。从资料显示,陈国志跟褚正清之间肯定存在问题,但你的资料后面又标明褚正清为官非常清廉,所以我现有的猜测似乎自相矛盾。”

    罗伟说:“这一条调查结果不是一人两人的评价,在褚正清老家清河镇,只要一问到原清河镇镇长,多数都会竖起拇指赞一声。别的不说,就连自己的亲哥哥,他都没有过多地照顾,除了把亲哥哥带在身边外,再也没见他有什么特殊的帮助。”

    “他把亲哥哥带在身边?”李正一觉得很惊讶。

    “对,据说兄弟俩感情很好。”

    “那你资料中为什么没有写进去?”

    罗伟顿时纠结道:“李哥,我真正调查的是陈国志,褚正清这边的资料,只是因为有牵连,所以才附带在内。实际上,我没有刻意去调查过褚正清,对他的哥哥,我更加不会花时间和金钱去调查的。”

    李正一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便换个角度问:“褚正清的资料,还知道些什么?”

    “道听途说来的,比较零散,要不要听听?”

    “你说。”

    罗伟说:“在调查陈国志的老家时,顺便问到过褚正清,他家没什么背景,祖上往上数个七八代,代代都是农民。褚正清在清河镇呆了十几年,从一个小小科员开始,凭着才干能力慢慢晋升到清河镇镇长,方圆几十里风评都不错。”

    “褚正清俩兄弟自幼失去父母,他从小就是由哥哥抚养长大成人,送他上学读书。早几年嫂子病死,就把哥哥侄子带在身边,据说他哥哥现在就在青云区那边开一个什么小店,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

    李正一打断问:“他哥哥叫什么?”

    罗伟仔细想了一会说:“好像叫褚正……对了,叫褚正善。”

    褚正清?褚正善?

    仿佛一道闪电划过脑海,李正一脑袋这个移动硬盘终于检索到有用的信息。这一刻,他记起了前世在狱中听闻的传闻,关于褚正清,关于褚正善,关于陈国志。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关系,也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故事。

    简单版本就是褚正清的兄长褚正善暗中借用弟弟的权势,亲自出面跟陈国志勾搭在一块,两人利用彼此的便利,一点点地侵吞国有资产。

    一个偶然的机会,褚正善得知陈国志私藏证据,便雇人暗中伺候,寻觅良机引蛇出洞,然后用渣土车制造车祸,把陈国志撞死在回家的路上,车内一应资料文件被洗劫一空。凶手完成任务找褚正善要另一半的佣金时,差点被他灭口。老羞成怒的凶手准备一不做二不休,连同雇主一块儿干掉,却双双落入法网。

    狗咬狗一嘴毛,凶手把褚正善的幕后指使行为抖得一干二净。襄宁市市局顺藤摸瓜查到褚正善老家,发现这个一脸憨厚的汉子,家中用铁箱藏有几百万现金。让一向清廉的弟弟褚正清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自己那生活简朴家无余财的亲哥哥,会是伙同陈国志侵吞国有资产的罪人。

    当警方最后审问褚正善,为什么家中钱财潜藏不用生活如此简朴时,褚正善依旧是那一副憨厚的笑容,他说自小穷怕了,有钱才安心。

    凶手一审死刑,死刑犯在狱中说起此事时,一众狱友尽皆无语,费尽心思捞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让自己或者亲人的生活更加优越而已。可是像褚正善这种捞钱不用,用来收藏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一个狱友认同。

第36章 无果() 
李正一终于理顺了罗伟调查资料中的关系,这是罗伟没有调查出来,他凭借先知性想通的环节。

    李正一从靠背躺椅上支起上半身,对旁边正在接二连三吞云吐雾的罗伟说:“还能不能查得更加详细些?”

    罗伟的脸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查谁?褚正善?”

    李正一摇头说:“不,褚正善先不用管,继续查陈国志,如果能查到他在电器厂和冶炼厂期间的破事更好。”

    “你要具体证据?”

    李正一点头说是。

    罗伟使劲吸溜一口,扔掉烟头说:“李哥,这事儿可就有点难度,我擅长跟踪,不擅长挖底。当然,不是说不能做,而是不好做,费时费力费钱。”

    李正一说:“要多久?多少钱?”

    罗伟摇头说:“钱不好说,要根据调查碰到的情况才能确定。碰到简单的,几千万把块就能搞定;碰到难啃的骨头,可能一两万都不见什么效果。至于时间,因为你要调查的对象,都是陈年旧账,地方也远,要花费的时间比钱还难把握。”

    李正一慢慢躺到靠背椅上,心里思量着要不要停止查下去。这事儿结局明摆着,陈国志和褚正善都没有好结果,就连褚正清都被自己哥哥牵连,仕途就此止步。只要自己能忍一时之气,就可以海阔天空,没必要现在费时费力去查。

    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钱不够,只能暂时先放放。不过调查可以先放,但其他方法,李正一却打算先试试。

    李正一虽然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闹出人命,但如果能够用证据把两人送入监狱,他一点负担都没有,并且乐见其成。

    所以李正一的打算是匿名检举,直接给市属领导的要害部门投报检举信。陈国志身在国有企业,严格来说也属于体制内的人。只要其中某一个部门或者其中某一个领导相信,本着肃清官场违纪违规的作风一查,以他本就不干净的底子,一查一个准。

    至于检举信的内容,可就不太好写,因为没有实际证据,只能凭着猜测把大概事情描述一遍,市领导信不信,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正一跟罗伟连夜跑到棚户区一家小型电脑房熬了一宿,赶制出一份检举信,连着复印数份。然后让罗伟跑腿,算准日子投递,让几份检举信能同时达到几个要害部门。

    罗伟投递完检举信后,李正一没让他回去,问罗伟想清楚没有,是在这边发展还是回莫公乡。这段日子尝到甜头的罗伟回去的意愿不怎么强烈,答应李正一说,暂时在这边混。

    其实李正一并不打算让罗伟回去,如果罗伟说要回去,他也会找其他方法把罗伟暂时捆绑在这边。

    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李正一没把握投递的检举信到底有多大威力,能不能撬动市领导的神经。毕竟检举信的内容,无外乎各种逻辑性猜测,洋洋洒洒几千言,说得看似有理,但实际上无凭无据。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正一真的掌握着真凭实据,那就不叫检举,而是举报。检举只是风闻,举报那叫揭发。

    另一方面,李正一希望罗伟发挥跟踪的特长,让他去监视陈项明和褚飞,如果有什么危险的举动,可以提前汇报。

    元宵刚过没多久,李正一的预感再一次灵验。罗伟这几日四处跑动打探消息,发现投递出去的检举信如泥牛入海,毫无动静。被检举的对象依旧生龙活虎地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丝毫没有被检举的惶恐不安。

    同时罗伟发现,陈项明自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