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师 >

第191节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师-第191节

小说: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康熙在政策上对江南颇多倾斜,每届会试,江南也是录取人员最多的。

    此番江南乡试舞弊,导致数百考生暴动,康熙担心此事被反清人士利用,很是震怒。

    去年江浙大旱导致白莲教造反,太子在江南的许多人手被拔除,八阿哥趁机换上了不少自己的人,这左必蕃和****就是比较亲近八阿哥的。

    太子在江南的人手虽然损失了很多,到底根基还在,江南乡试舞弊一事刚爆发,他就得到了消息,暗中运作之下,却是让康熙决定派噶礼前往查明真相。而噶礼就是太子的人!

    不仅如此,十月十二,太子指使左都御史赵申乔疏参戴名世所著《南山集》为反清复明之作。戴名世时任翰林院编撰,和八阿哥老师何焯是好友,与八阿哥也相交颇深。

    经过了一年的蛰伏,太子终于对八阿哥发起了猛攻!

    永寿宫里,成茹正在翻阅最近被炒得很热的《南山集》一书,正看到《弘光乙酉扬州城守纪略》一章。

    胤祐和胤祦进来,请安后,胤祦说:“额娘也在看《南山集》?儿子昨天熬夜把这本书看了一遍,说实话,我还挺佩服戴名世这老头儿的。”

    《南山集》中的一些散文空灵超妙,写山川景色颇细,文笔清丽生动,让人看了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而里面的史论言辞犀利,议论透辟,传记更是直书其事,毫无避讳,表现出了戴氏作为“信史”的胆略。

    《南山集》中的传记大多是明末清初的一些人物传记,记录了记载明末清初的史实,或歌颂抗清义士,或表彰入清隐居不仕、品节高尚的志士仁人。

    说真的,如果刨去他满族的身份、皇室的出身,这样的文章看了还真是让人热血沸腾。不过站在他的立场上,对于这种透露着对大清不满的文章,他自然是要反对的。

    胤祦摇头道:“戴老头儿这回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满族人口和汉人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大清要统治偌大的国度,在思想上是一定要强硬控制的。顺治朝的时候,庄氏的《明史》一案就株连甚广,如今戴名世的《南山集》中的反清思想也很是明显,皇阿玛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更何况,这回明着是《南山集》犯了禁,实际上却是太子向八阿哥发难,戴名世深陷其中,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的。

    成茹淡淡的道:“古往今来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历史一旦发生了,不管怎么‘矫正’,都不过是一时,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在这世上,还不曾存在过千万年不败的王朝,几百年后,明末清初的历史总是会被后人重新修订的。现在,搞这些所谓的‘文字狱’,杀这么多人,有何意义?反而是让后世之人给大清再次记上浓重的一笔,让万世唾骂。”

    胤祦呆了一下,辩驳道:“怎么会没有意义呢?如果任由这样的书籍流传,岂不是会让更多的人对大清的统治不满?”

    成茹摇了摇头:“我一直认为,两国交战,双方军队不管如何厮杀都不为过,因为双方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是我一直反对对平民实施屠杀。历史证明,每一次改朝换代,必然是旧朝积弊已深,民间怨声载道。这时候,不管是国家内部起义军获得了统治权,还是被别的国家攻陷,只要能够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大多数百姓是不会去管谁是国家的统治者的。真正的有‘思想’,要造反的,其实都是士大夫阶层。所以,屠杀平民百姓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会在历史上被记上一笔罪恶。”

    “事实上,我对现在大清的满族高人一等,蒙古次之,汉人身份最低这一划分也是有异议的。当年蒙古南下灭宋,正是因为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才会在短短的百年时间就被汉人推翻了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也就越强。”

    “满人一直担心有朝一日会被汉人逼迫回满洲,再也无法在物产丰沛、土地肥沃的中原大地生活,所以,对汉人百般的防范。然而,越是这样防范,越是把满人和汉人之间的界限划清,将来大清的统治被推翻的时候,满人才越是会不容于汉人。”

    “想要真正的融入汉人,想要真正的被汉人接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破满汉之间的界限,给予满人汉人同样的待遇,并且不再禁止满汉通婚。满人可以娶汉女为妻,汉人也可以娶满女为妻,宫里的选秀不再局限在满蒙汉三旗,而是扩大到所有的汉人和其他的民族。如此这般再过个几代人,到时候汉人中有满人的血脉,满人中有汉人的血脉,再也分不清谁是满人谁是汉人,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会都成为大清的人!”

第483章 各自算计(8)() 
胤祦对这样的说法不怎么理解,纠结得眉毛都要打结了:“额娘说的有理是有理,可是,哪一个家族登上了皇位不想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哪一个民族统治了国家不想让自己的民族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如果全部都一视同仁,那称王称霸还有什么意义?”

    成茹就笑:“你说的很对,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做。可是你想想,历史上那么多的王朝,统治者又何尝把人真正的分成三六九等?可是现实中,三六九等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根本就不用从朝廷的高度,用法典来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现实自然会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生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可强制规定和大家自觉默认的区别却是很大的,前者让人心生反抗,后者却让人自觉遵从。”

    胤祐若有所思:“额娘,我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就像唐朝取代了隋朝后,在史书上记在隋炀帝的各种暴行,仿佛隋炀帝就是一个好色、暴虐、耽于享乐的昏君。可事实上,我们还是知道,隋炀帝其实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只是在皇权和世族之争中失败罢了。”

    “历史的参与者众多,朝廷尽管能够在官方史书上统一说法,但民间藏书中却绝对存在着历史的真相,这却是怎么也无法被抹灭的。所以,完全不必要为了一个注定无法被掩盖的真相而创造更多的杀戮。”

    成茹欣慰的看着大儿子:“你能这样想就对了。就像唐太宗那般,他杀兄弑弟,逼迫父亲让位,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耻辱。可是他在登基之后,却是励精图治,将大唐的统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百姓富裕,国家富强。所以,后人才会对他褒多于贬。”

    “同样的,大清想要获得百姓的认可,获得后世人的赞颂,靠的绝对不是为了让百姓闭嘴而大肆屠杀,而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建国之时的杀孽犯下了,那就是无法抹灭的事实,不必要去遮掩,想遮掩也遮掩不住。倒是痛快的承认,让江南曾经受苦的百姓日后能过上好日子,以做补偿,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胤祦挠了挠头:“哥,那咱们是不是要帮一帮戴老头儿?”

    胤祐叹了口气,说:“戴名世确实是个好的文学家、史学家,如果可能,我也想救他一救,可是皇阿玛那里是容不下具有反清思想的人的,《南山集》皇阿玛若是没有看到也就罢了,一旦看到,戴名世的结局就已经定了。你觉得,现在戴名世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皇阿玛会不亲自看看《南山集》么?更何况此事里面还有太子和老八的痕迹,戴名世注定要成为他们二人之间斗法的牺牲品。”

    胤祐话音一转:“咱们帮不了戴名世,不过倒是可以帮戴家,让皇阿玛少诛几族。”

    要知道当年庄家的《明史》一案可是诛杀了庄家十族!被牵连处死的有千余人!尽管朝廷是考虑到刚入主中原不久,为了对文人圈子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太残忍了。

    戴名世的《南山集》被贯上反清的帽子已经势不可免,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皇阿玛少牵连一些人,这不仅是为了戴家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额娘说的对,满汉之间已经有着许多的血债了,不能再将双方之间的恩怨扩大了。

    之后,太子便双线作战,一边让噶礼在江南审问乡试舞弊案,想要尽量牵连更多的八阿哥的人进来,一边又让许多满大臣对戴名世《南山集》一案发起猛攻。

    因为涉及到满汉之争,许多汉臣都不自觉的站在八阿哥这边,为戴名世说话。然而去年白莲教才作乱了一回,康熙为了打压反清复明之人,是铁了心的要办戴名世,连李光地为戴名世开脱也没有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乡试舞弊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八阿哥都输得一塌糊涂,他感觉一味的防守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索性以攻为守,阴了太子一回。

    十月二十六日晚,步军统领托合齐摆下宴席,邀请了都统鄂缮,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迓图、都图等人。这些人都是坚定的太子。党成员,此次聚会,一方面是为了庆功,乡试舞弊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八阿哥节节败退,众人功不可没,一方面也是为了商议之后的行动。

    席间,甚至有人提出要趁机逼宫!让太子尽早的掌握大权,也好让他们这些人多年来的投资有所回报。

    然而,逼宫一事还未达成一致,第二天,就被八阿哥的人一封奏折弹劾了。

    太子有前科在,康熙对于他的防备很重,托合齐此次摆下宴席,邀请的大多都是手握兵权的大臣,这让康熙产生了危机感。

    太子让这么多手握兵权的属下聚集在一起,有何图谋?

    康熙一向是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的,他下意识的就判定,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肯定是在商量着造反逼宫的事!

    当然,康熙没有证据。

    不过这样的事情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

    没有证据无所谓,只要让他产生怀疑,其实就相当于定罪了。

    二十七日,康熙在畅春园召集文武大臣,审讯太子。党羽,昨晚参加宴会的人全部被锁拿到宗人府审问。

    这一桩桩的事情让康熙心神俱疲,尤其是儿子之间的争斗,以及对皇位的野心,让他心中很是难受。于是,他生病了。

    他现在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人了,体力大不如以前,被儿子们闹腾出来的事情折腾得一下子就病倒了,就连去天坛祭天,也是在奴才们的搀扶下才完成了这个礼仪。

    成茹非常的生气,康熙祭天回来就不让他操劳公务了,让他在永寿宫清清静静的待了三天,用魔法药剂和充满灵气的食物给他内服调理身体,又用魔法力按摩,从体外缓解他身体的疲劳,疏通身体的经络。

    稍微好转一下,康熙又投入到了政务之中,让成茹恨得牙痒痒。

第484章 各自算计(9)()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朝廷上的气氛就更加紧张了。

    正月,《南山集》一案有了结果,上上下下牵连了三百余人,有判绞刑的,有发配边关的,有罚没辛者库的。在此案中,太子一党大获全胜。

    然而太子来不及高兴,二月份,原本去江南彻查乡试舞弊案的噶礼却反而成为了被告,有证据指认他居然才是乡试舞弊案的最大受益者!

    随即,八爷党人张伯行疏参噶礼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言其“擅长威福,卖官卖法,复卖举人,可谓恶贯满盈,贪残暴横”。而噶礼也不甘示弱,疏参张伯行诬告,并劾张伯行于进剿海贼时“违旨逗留,挟私毙命”,“纵盗殃民”,“徇私作弊”,《南山集》在苏州印行三千部,并不追问等七罪。

    一时间朝堂上又热闹了起来,众人纷纷笑话太子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康熙看重噶礼有办事之才,又怜惜张伯行为人老成,操守廉洁,于是将二人全都解任,交与张鹏翮及赫寿确审,互参案和科场案两案并查。

    两人审查之后,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张伯行革职、准赎,噶礼降一级留任,却是对噶礼偏袒了一些。康熙对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满的,斥责张鹏翮掩饰和解,瞻徇定议,另派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去严加审明。

    不料吏部议复结果比之张鹏翮当初更甚,“拟张伯行革职,嘎礼免议”。

    这让康熙更为震怒,觉得太子的手伸得也未免太长了!气愤之下,康熙力排众异,坚决要保下张伯行等清官,最后嘎礼著革职,张伯行著革职留任。

    与此同时,“托合齐会饮案”也有了结果,康熙携带着对太子的不满,从重处置,将托合齐凌迟处死、齐世武、耿额等俱处绞监候。这一下,就将太子残存的势力拔去了一半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