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迟日江山 >

第89节

迟日江山-第89节

小说: 迟日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呢?”徐湛捂着伤处嘶气反问道:“两年了,你写过几封家书?祖母逢年过节就要念叨,婶婶都落了几次泪,父亲和小叔嘴上不说,心里不知有多担心。我不押着你去考试,回到家里怎么交代?”

    “倒成我的不是了?”林旭宁探身去床上揪扯他:“你这条小命丢在运河上,我这辈子都不用回家了!”

    “疼疼疼!”兄弟二人闹了一阵,徐湛妥协道:“那就算我们扯平了。说点实在的,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考试?”

    林旭宁敛了笑,默默的坐回床边:“浙江这么乱,你要我怎么走?”

    “沈部堂不放人?”徐湛揣测道。

    “不是,”林旭宁说,“想哪里去了。”

    下人送早饭进来,林旭宁知道徐湛饿了:“外面不比家里,粗茶淡饭的,将就吃吧。”

    徐湛看了一圈,倒不是他挑剔,清一色的粗粮杂面,未免有些夸张了。

    林旭宁解释道:“要打仗了,军粮没个着落,部堂下令与前方将士同甘共苦。”

    徐湛忍了笑,不愧能做到封疆大吏,面子工程满分。

    “前几日我与总督衙门的赵通事同去劝降王显,王显留他在倭船上为质,临分别时他对我说,倘若他真的回不来,希望我能继续留在部堂身边,为东南出一份力”想到命在旦夕的赵通事,林旭宁面带愁容。

    “我明白了。”徐湛点点头:“可是二哥,错过这一场,就要再等三年,人有几个三年可以蹉跎?”

    林旭宁沉默片刻:“留在浙江,肃清倭寇,也算不上蹉跎岁月。”

    徐湛还想再劝,林旭宁却被人叫了出去,沈部堂回来了,传旨的钦差也到了,猜也猜得到,是下旨斩杀王显的,林旭宁深入敌船诱杀有功,授承直郎,仪同六品,赵通事、周巡按皆有恩封,只是赵通事仍在王显的船上为质,这封圣旨一下,怕是连谢恩的机会也没有了。

    诛杀王显的圣旨一下,倭船上的王乾便得到消息,赵通事即被处死,尸体吊在桅杆杆头上,向一张刺目的大旗,左摇右晃,唯有一双不能瞑闭的双目,遥遥望着大祁的东南海防。

    沈岳率部临海而祭,恸哭不已,三军垂泪不能仰视。

    三日后,王显被杀,头颅高悬在杭州城的城墙上,饱受倭寇侵害苦不堪言的东南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擒贼擒王!朝廷斩杀了恶贯满盈的海盗头子,倭寇便树倒猢狲散,再也构不成威胁了。

第125章 半章() 
林旭宁情绪恹恹,倘若王显再聪明一点,或是赵通事辩解三两句话,如今悬在倭船桅杆上的就是他了——赵通事却没有那样做。

    一夜未眠。

    次日,太阳依旧高高升起,惨白惨白的挂在天边,催要粮草的各路将帅依旧踏破门槛,倭寇骚扰沿海村镇更甚,百姓苦不堪言,众将纷纷揣测,倭寇即将登陆发起猛攻。

    尽管如此,林旭宁还是抽身带徐湛在杭州城里逛了逛,怕他回韫州来不及准备,就地买了些考试用品。此时已是七月上旬,大批考生涌入杭州城,客栈坐地起价,笔墨纸砚价格飞涨,满街都是身穿直裰头带方巾的秀才,他们大声讨论着微言大义和应试技巧,连讨价还价都离不开“之乎者也”。

    徐湛侧目打量二哥,在外历练两年,经历过风浪与战火的洗礼,读书人的气息逐渐淡化,身姿也有了些军人般的英挺。

    “怎么了?”林旭宁问。

    徐湛笑了笑:“没事。”

    一路上,徐湛仍劝二哥回乡考试,毕竟十年寒窗,该对自己,也该对父母师长有个交代,林旭宁却不以为然。两人话不投机的,未过晌午便回了总督衙门。

    庭院里围了些衙属,见到林旭宁兄弟纷纷见礼,对他们道:“赵通事家里死了人,大伙正商量一同去看看呢。”

    林旭宁一愣,他大抵想象的到,赵通事夫妇感情深厚,一时想不开走了极端也在情理之中,他只是心中后悔,口口声声为赵通事感到痛惜,却连他的妻儿都没能顾及到:“部堂知道了吗?”

    “知道了,茶杯摔了两盏。”

    林旭宁微微叹气,招呼徐湛说:“走吧,一起去看看。”

    赵通事家的小院子已被县衙围起来,左邻右舍只得站在门外向内探望,徐湛随众人到达时,仵作正在院子里验尸。

    “让一让,是巡抚衙门的人。”有人说。

    他们才得以进入。

    地上两具尸体,中年仆妇抱着个男孩子站在院子中间,浑身颤抖。

    “他叫什么名字?”徐湛问。

    “宝儿。”仆妇回答。

    “赵通事的夫人掐死了幼子,与长子上吊自尽了。”县丞向他们解释道:“妇道人家心肠软力气小,这小儿晕车过去半晌,被家中仆妇发现,一顿捶胸拍背救活过来。”

    仆妇经此巨变,显已到了承受极限,脸色刷的一白,昏厥倒地,孩子滚落一旁。有人唏嘘,有人喊郎中进来为他诊治,小院里更乱了。

    徐湛忙将摔在脚边的宝儿捞起,怀里拍哄。见他只有一两岁大小,脸上都是泥土,头发软软的贴在头皮,不知是哭累了还是吓傻了,安静的出奇。

    “朝廷的封诰应已下达县里,许氏如今是吏部在册的六品安人,他们母子和赵大人的衣冠,县里当按规制予以厚葬。”林旭宁对县丞说。

    县丞一一应下。

    “可怜这孩子”林旭宁勾起手指刮了刮他的鼻尖,小小的孩子扭过头去,抱住徐湛的脖子。

    “赵通事一家曾是逃难到本县的,没听说族里还有什么人,孩子太小,只能先送到慈幼局去。”县丞说。

    “我带他回总督衙门,如何处置,还须请示部堂。”林旭宁想,若能得一两个同僚愿意收养,也总比扔在慈幼局里吃不饱饿不死的强。

    县衙乐得如此,便由他们将宝儿抱走。

    这之后,徐湛再未劝过一句。

    林旭宁找到妥帖的官船送徐湛回乡考试,码头上叮嘱他:“东南一带闹倭乱,揭榜后不要延误立刻回京,长辈问起我来,就实话实说,别自作聪明替我掩饰。”

    徐湛不以为意的笑:“二哥多虑了,父亲和五叔的手再长,也伸不到省里去,沈部堂是当朝首牧,日理万机,,秋闱落榜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谁会想到你没去考试?”

    “你是老毛病又犯了。”林旭宁拉他去一边,低声说:“你不要觉得何朗好说话,林家上下,他只忠与大伯一人,只要大伯问了,他就不会有半句假话。所以你要清楚,在这个家里,哪些谎能说,哪些谎说不得,自己掂量清楚,免得白吃亏,明白吗?”

    徐湛一本正经的作揖:“二哥说的对,小弟受教了!”
147484 。
14748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