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一军师 >

第272节

三国一军师-第272节

小说: 三国一军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有,此际亦不能达曹操案几处。

    前者陈留一战,令曹丕怒意勃发的同时,亦令曹操心生忌惮,生怕其中或真有人已经投向了吕布,譬如自己。

    掐算好时日,当河北传来攻入兖州境内的消息同时,贾诩离开了许都,孤身上路,并无一人侍奉左右。

    至汜水关前,陈翎的大军已经扎寨于此。

    旌旗无数,营帐遍地,大小方圆数里范围之内,俱是陈翎的兵势。

    贾诩望之却步,非是胆怯,而是心中念道着是否来早了?

    欲献此关以为晋身之资不难,最为关键的是,是否能够达到自己期望中的最大效果。

    最佳的时机,便是在陈翎已经攻过数次虎牢关之后,自己进营献计,取得此关。而若是彷如眼前这般,丝毫没有攻城的痕迹,自己就去献策,进得关中去,则显不出自己的真本事。

    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贾诩心下一横,既想博取最大的功劳,那么不如自己先行进关,抵御几次陈翎的攻城战之后,再寻机反复。

    如此一来,自己的才华能得以展现,与此同时,亦可以此关为晋身。

    这般,在陈翎安排薛兰次日进关说秦翊、戚寄两将之时,贾诩趁着夜色偷入虎牢关内,接手了此处的防守权责。

    既要攻守相御,至少此地的要害须了然于胸,不然以并州兵卒的勇悍,秦翊、戚寄这两员下将吓破胆之后不敢领军抵御,自己一切的筹划则成画饼。

    不顾一路奔波疲劳,贾诩在关上四下紧要之地俱布下重兵,以防陈翎大军袭击。

    看着贾诩这般处置,秦翊、戚寄两将心下暗暗佩服,到底是智谋高深、精通兵法之人,不似己等俩人常年驻守于此,竟然还漏了许多要害。

    一时间,得贾诩之助,两将对抵御陈翎攻入虎牢关的把握又增加了几分。

    当夜,万事皆定了下来之后,秦翊、戚寄两将设宴款待贾诩。

    这亦可以看作是有贾诩这样的军师在此之后,秦翊、戚寄俩人的心下大定,不然何来这等闲情逸趣?

    筵席间,贾诩来者不拒,接下来的大事还需借用此两将之力,当前,还须应付一阵,然后

    呵呵

    次日,陈翎率周泰、张郃、高览等大将,于关前布下军势。

    此是为震慑人心之用,是故没有安排攻城战事。相反,在数万大军之后,连夜搭建起来的攻城车、投石车等,无论有用无用的,俱显露在虎牢关上的诸曹将眼中。

    陈翎似乎在说,看看,凭我这大军,凭我这般的攻城器械,尔等是否考虑一下,弃曹投降?

    贾诩得报,携秦翊、戚寄两将登上城楼来观看。

    在两将的护卫之下,一席布衫、头带方巾的贾诩俯瞰下去,只见并州兵马布列在城下。

    当前一阵是一支重甲步军,人数约在二万左右,由于虎牢关地势狭窄,在这一军左右并无其他军势,但在其后便是无数的旌旗招展,不知有多少兵马来至此处。

    秦翊、戚寄两人见之,心神摇曳,皆道:“河北兵马何其雄壮也!”

    “莫慌,莫慌!”贾诩回首向两将言道:“就算河北军势俱来此,有此城关在,何惧千军万马?!”

    秦翊、戚寄两人各自看了一眼,皆羞愧言道:“军师之言正理,不须出战,据住要隘,自然无事。”

    贾诩心中哂笑不已,不过此时三人还是同一阵营,不好耻笑,乃颔首,接着言道:“我观陈翎此阵势,今日怕是无战事。”

    “如此,我且先回去歇息,到时可来叫我,我等三人轮流守关。”贾诩说完,拔腿就走。

    见贾诩离开,秦翊、戚寄两将于后抱拳为礼,恭送贾诩下城楼。

    贾诩一离开,秦翊、戚寄两人顿感轻松不少,比起贾诩在此,他给俩人的压迫感,实在有些胆颤。

    不同于曹操帐下诸多大将,秦翊、戚寄两人原本就是平庸之将,据守这一关隘已觉得曹操待其不薄,不像其他之将,若是被派至此处来,怕是会心生不满。

    如今兖州正值吕布军势侵攻之时,并州兵马来此,打的算盘就是想攻入洛阳中去。

    为报效曹公之恩遇,秦翊、戚寄两人虽然没有杀身成仁的气魄,但秉公据守关隘还是能够胜任的。

    就算贾诩已经言及陈翎今日没有攻关的准备,秦翊、戚寄两将还是谨慎的守候在城楼之上,以策万一。

    闲来无事,两人就私聊开来。

    一说道:“这天下看来要为吕布得了去,你看看现在这关下的兵马,这气势、这大将,”

    戚寄所指的乃是周泰,周泰一军饱食一顿之后,列在众军之前,精气神饱满,各个都虎视关上的守卒,手中的武器不时的振作一下,以示悍勇之意。

    秦翊亦在俯看中,见到如此的强兵悍卒,再回顾左右,身后的军士,心中有些哀怨,同样是大将,为何己方的兵卒如此不同?

    不用看,不用想,若是平原交战,自己这一方肯定是一触即溃,根本就挡不住对方的一次冲袭。

    但现在毕竟不同,己方有雄关在,依仗此,有些差距的战力,亦可以抵消掉。

    同样,亦是此因,自己麾下的兵卒才不至于士气过于低糜,而致不战自溃逃跑。

    时至午间,看了许久的秦翊、戚寄两人,早有懈怠之意。

    一端坐在侧,一把握兵器伫立在前。

    看似很是正常,但在两将周围身旁的亲兵皆知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家的两位将军已经这般轮流数次了。

    久立,无所事事之下,会感觉异常疲乏,更在城下有如此多的兵势之下。

    长坐,亦不是很好的休息方式,更何况是必须保持相对端正的样子,使得众军不会以为两位将军早有不耐之心。

    气血不畅,这是最常见的反应。

    因此,当城下忽有动静之时,秦翊、戚寄两将一持枪,一绰刀,赶忙上前数步,来看究竟是何事。

    薛兰骑着一匹驽马,经过周泰身旁之时,对其哀怨言道:“幼平,若事有不谐,可”想起那时候自己已经身处关上,周泰就算再厉害,他的步军再悍勇,亦不能救到自己,薛兰叹了一声,自哀自怜着慢慢靠近关下。

    身为大将,主帅但有所命,不敢不从!

    从前陈翎从未派遣他上过战场,犹是感激,在李封另有心思之时,薛兰他秉承心中之志,没有插足其中。

    待及陈翎见温侯吕布囚禁起来,这事若是换成之前袁术那般境地中,怕是

    薛兰不敢想,陈翎人不错,既给人升官,又毋需出阵厮杀,这样的主官是自己心目中最佳的大帅。

    由此,薛兰无怨无悔的再一次,站在陈翎这一边。

    据说据守此关的乃是昔日同僚秦翊、戚寄两人,

    天地良心!

    自己与李封为何为袁术像丢弃了一般,扔给当时的陈翎带率?

    这还不是自己与李封不受袁术帐下诸将待见?

    袁术的正容,自己与李封两人仅仅见过两面,一次是他来招揽己等以为部从之时,再一次就是为其他之将不容,身为送出军伍的头领,站在袁术面前,接受他的勉励。

    秦翊、戚寄此两人,若是同一阵营内,自己则可趾高气扬般的蔑视之,谁让他俩当初那般待己?

    但若是身为敌我双方的大将,由自己去说两人,

    自己真能做的吗?

    薛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也有那本事?

第三百九十五回战事纷起() 
无论如何拖沓,总有驰近虎牢关的那一刻。

    待关上传下“来者何人?”之时,薛兰一脸笑颜,勒紧了缰绳,仰头回道:“昔日故友,薛兰我啊!”

    “哦?”

    从遥远的过去,想念起一个不受重视的名字,往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此时此刻,无论如何也得想起来。

    敌方派遣过来一将来,还是曾经相熟的将领,就算以秦翊、戚寄两人之愚钝,亦能知晓此人这是来做说客的。

    说客,不论是否能说成,起码能够搭上这么一条线,对自己的将来有莫大好处,至少在城关陷落之时,性命能够无虞。

    这是最后的保命机会,身为乱世中一不出彩的大将,有此心理准备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原来是薛将军!”不管是否记忆起来,先把话搭上来,秦翊、戚寄两人相互一看,在不久之前还是主将秦翊的示意之下,戚寄咳了一声,沉声又问道:“薛兰,你为何而来?”

    这怎么就变了?

    薛兰想不通,刚刚语气没有这般强硬啊?

    人在关下,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人在箭拨弩张之下,薛兰只得忍气吞声着回道:“秦将军、戚将军”

    薛兰话还未说完,便听得上面传来另外一人的声音,说道:“有何事,先让他上来再说。”

    此事贾诩见薛兰即将说起劝降之事来,方才截断了薛兰的话语。

    这人自己有大用!

    原本就有意投向吕布的贾诩,正缺少这么一个能够牵线搭桥的人,薛兰来的正是时候。

    同时,若让他此刻开口劝将起来,秦翊、戚寄两人身为此地的驻守大将,就算心中有此意,亦不能直接言称出顺从之言,只会乱箭射下,驱走薛兰。

    人都是需要脸面的,你薛兰一句话就令两将投降了过去,这将置秦翊、戚寄两人以何地?

    此时的薛兰不敢不从,亦不得不从。

    一方面是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出口,算是还没有完成陈翎交付的任务;另外一方面,为箭弩瞄准的心情,不是猛将的薛兰有些胆颤,只能顺从。

    搭乘在城楼上缒落下来的竹盘中,薛兰在双方军卒的目光中,缓缓上升。

    在自己上升的同时,薛兰的心在急骤的下沉。

    这、这次要完了!

    见薛兰没有为对方当场射杀,而是缒了上去,陈翎心中暗暗点头,知晓秦翊、戚寄两将有意投诚。

    不是名将,就有这等好处,只需自己摆出一副誓死攻关的模样来,往往就能夺势,令其心生忌惮之意,不敢放手一搏。而与此同时,有了薛兰在彼处,犹如有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此关不难攻。

    当下,陈翎吩咐撤军回营,以待关中消息,若是不降,那么来日就必须强攻一次,给予秦翊、戚寄两人心理压迫,在曹操、吕布两家之间,做出自己的抉择来,莫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投降,那纯属自寻死路。

    不说因有贾诩在虎牢关上,陈翎的打算虽然迟早会达成,但拖延日久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却说在陈翎兵进虎牢关之时,诸葛亮二伐兖州的大军已经至陈留城下。

    攻守易手,曹操虽然同样得益去岁河北并未侵入中原之机,同样修整了一年,但有着广袤地域的他,在无后顾之忧的诸葛亮面前,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汉中的夏侯渊不能轻动,长安的郭嘉更是不能遣,这算是曹操为将来计,布下的一步棋。

    吕布河北军势越来越盛,这不是其他缘由造成的,实际就是他曹操自己的失策。

    如今看来,当年不灭吕布,而去共讨河北袁绍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在这之后,身处中原之地的曹操,比之平定周边地带之后的吕布,差距在慢慢缩小的同时,亦开始越来越呈相反的态势发展。

    时至夏侯渊兵击西凉,夺取汉中,这些地域的攻略,都是在压缩兖州防线的基础上达成的,与此同时,甚至河北最后一块据点邺城亦随之沦陷了。

    攻取了整个河北之地的吕布,已成势不可挡之势,曹操有苦说不出,这才有了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四弟孙匡之事,欲效仿前者一般,共图河北。

    这个谋划在初期是颇有成效的,但时至如今,却显得有些苦涩。

    孙策没有当初吕布尽全力于一身,誓要夺取河北之地欲念,孙策他还想与刘备争夺荆南四郡。

    当然孙策的整个攻略意图并没有失误,孙策的根基在江东,只要寿春不丢,他一切都可以重来,而自己则不然,若是失了陈留,也就意味着自己必须退向关中去。

    不要说在陈留一战败北之后,诸将还有底气与吕布争夺许都。

    陈留就是昔日的濮阳,濮阳就是如今的陈留。

    此处关系着整个兖州,奉孝虽然数次告诫自己,退出兖州,并非是坏事,在另外一方面来,似有转机。

    须知晓,当吕布真的占据了整个中原之后,他所接触的地域势力,将是包括着自己、孙策、刘备三家势力。

    待到那时,原本正面硬撼吕布的自家,就可以看吕布与孙策、刘备两家厮杀了,而不必再次沦为首当其冲者。

    前景是美好的,但曹操真的不甘心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