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笑傲北宋 >

第14节

笑傲北宋-第14节

小说: 笑傲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倒也没等多久,便见到了传说中的背后老板。不过,这人的出现,倒是让三人都有些不淡定起来。

    只见账房先生领着一位女子从外堂走了进来,那女子风姿绰约婀娜多姿、娇媚无骨入艳三分,不是柳如月又会是谁?

    这样的美少妇对于唐书文这般年纪大的公子哥来说,杀伤力自是极大的。唐书文此前自是见过柳如月的,而且每次见到都会面红耳赤一番,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蔡义虽然没有被柳如月的美艳惊艳到,但还是被她的出场惊到了,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二次被柳如月惊到了。上一次,是因为她凌烟阁的阁主身份。而这次,她竟摇身一变成了百宝斋的老板。蔡义不禁暗想,看来那凌烟阁的水也浅不了多少啊。不过这样想来,倒是可以排除这幕后之人是蔡家了,毕竟这柳如月可不是黄坤一边的。

    李忠自是不会对柳如月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他心里已经将这柳如月拉上了黑名单。毕竟一个妖媚的女子,同时拥有多个举足轻重的身份,岂是寻常女子?

    柳如月看到蔡义亦是有些吃惊的,他没想到当日凌烟阁之中才华横溢的蔡义,竟会做起生意来。原本想来这只是一桩利润大一点的生意罢了,此刻倒是觉得有趣了许多。

    柳如月笑着行了一礼道:“妾身见过唐公子、蔡公子,蔡公子当日凌烟阁一别,别来无恙啊。”

    蔡义还礼道:“柳老板不必客气,今日我们同为生意人,那些读书人的繁文缛节能省就省吧。不过,柳老板的身份,倒是让在下吃惊不少啊。”

    “身份无外乎一个虚头,纯粹是为了讨生活罢了。我听说,蔡公子想与这百宝斋合作一桩生意,却不知道是什么生意?”柳如月很明显不想谈论太多她的身份问题,很巧妙的一语带过,便直接进入了主题。

    这倒符合了蔡义的意思,不管柳如月什么身份,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那便是商业伙伴。当下蔡义还是一样的套路,让李忠拿出了肥皂的样品,先让柳如月亲自试验了一番。

    看着柳如月有些惊讶的表情,蔡义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自己这推销产品的方式似乎有些尴尬呢,逢人就让人先洗手,不过谁让这古代人没见过肥皂呢。这样的推销方式虽然感觉低俗了一些,但胜在实用啊。

    柳如月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有超前经商理念的生意人,试过肥皂的效果后,自是十分惊喜的。在听蔡义说这肥皂只卖一百文时,更是吃惊不已。凭她的预测,这肥皂卖一两,都会有许多人抢着买。

    不过接下来,她倒是能理解为何蔡义这么做了。这肥皂虽然属于新奇的东西,去污能力也很强,但终究只是一个生活附属品罢了。它不像大米那样是人人必须的,不用肥皂,人们还可以用澡豆,用皂荚。如果你把价位定的太高,当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新奇度过去之后,那生产出来的肥皂估计会慢慢滞销,直至停产。

    对于柳如月的理解,蔡义不得不再次暗叹这女人的智商。同时也感觉今天不虚此行,毕竟跟这样的老板合作,何愁凤宁村的肥皂卖不出去。何况柳如月背后,还有那么强的势力。蔡义有预感,不仅是杭州,就是一些临近城市更甚者是京城,市面上很快便能出现自己制造的肥皂。

    最后经几人商定,蔡义提供货源,柳如月负责售卖。蔡义给柳如月的价位自然是一百文一块,而柳如月售卖的价格必须在一百一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这中间的差价当然是根据运输的远近决定了。

    虽说一块肥皂只有十文的利润,但柳如月可没有小看这个数目。她保守估计前期单靠杭州城的购买力就能售卖七八万块肥皂,这还不算下面那些县城的。又不用生产投资,就能轻松赚个七八百两,这种美事哪里找?

    这肥皂还不需要考虑保质期,而且用完了还会来买。这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意。更别说加上运往全国各地的利润,想着想着,柳如月觉得此事很有必要向上面汇报一番。

    这柳如月果然是个精明的人,当下便决定买断这肥皂的售卖权。而给蔡义相应的好处就是一经货到,立马付清全部银两。至于卖得出去还是卖不出去,蔡义就不用担心了。

    这个提议蔡义完全赞成,现在自己最缺的可就是资金了。至于说这肥皂日后的利润问题,蔡义完全不在乎。毕竟这肥皂只是蔡义的第一桶金罢了,他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还怕造不出比肥皂格调更高的东西吗?

    按照跟沈进的约定,还有三天时间。于是,蔡义便跟柳如月约定三天之后,第一次交货。这货自然是由清水帮的兄弟负责运送,倒是省了柳如月不少麻烦。

    一切谈妥之后,二人相视一笑,二人心中都有一种合作默契的愉快。柳如月的精明干练,绝非一般的古代女子可以比拟的,就是一般的男子,也未必如柳如月这般有魄力。蔡义不禁暗想,难怪这幕后之人会选择她来坐镇杭州,有她在,虽不至于日进斗金,但日进百两那是不成问题的。

    而对于蔡义,柳如月更加的觉得这男子有意思。他自己不仅是蔡卞之孙,更是颇有才气。这样的世家公子和自己谈起生意来竟也是头头是道,而且绝不像平常商人那般斤斤计较、唯利是图。更重要的是,这男子看自己的眼神竟是那般清澈。两个人所交流的生意理念竟也莫名的契合,仿佛就像朋友知己一般。

第28章 朱勔() 
出了百宝斋,唐书文欲言又止,蔡义看着他不禁感觉好笑道:“你小子想说什么直接说便是,有话不说可不是你的风格。”

    唐书文脸上少有的认真低声道:“姐夫,你怎么会认识这个柳老板的,而且还去凌烟阁那种地方?”

    蔡义愕然,怎么听唐书文的意思,认识这柳如月和去凌烟阁好像见不得人似的,不由奇怪道:“怎么,这柳老板和凌烟阁难道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唐书文做贼似的悄声道:“姐夫,你真不知道凌烟阁那是什么地方?”

    蔡义皱眉道:“不是写诗作对的地方吗?”

    唐书文看到蔡义这么说,看来蔡义的确不知道。严肃认真的脸才缓和了下来,道:“姐夫有所不知,那地方明面上是公子小姐写诗作对的地方的确不假。但其实……其实这里面猫腻可大了去了,这么说吧,它其实就是高级一点的青楼罢了。你去凌烟阁这事可不能让我姐知道,而且你以后还是少去为好……”说完还给了蔡义一个你懂的眼神。

    汗!蔡义就说这小子怎么出了百宝斋就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原来这小子是怀疑自己去逛青楼了。别看这小子平时对唐姝儿没大没小的,可若是遇到大原则问题,还是站在唐姝儿一边的。

    不过凌烟阁居然是高级青楼,这倒是大大的出乎了蔡义的想象,这也未免太高级了吧。而且就算唐姝儿不清楚其中猫腻,唐宗仁岂会不知,怎么会让唐姝儿到这种地方?

    蔡义当下道:“你小子可别乱想,我去凌烟阁还是被你姐拉去的呢。话说回来,如果按你所说,唐叔叔怎么会允许你姐去那种地方?”

    唐书文一时倒是被蔡义的话弄得尴尬不已,心中对那缺心眼的老姐腹诽不已,自己拉着未婚夫去青楼,这算咋回事?看来回去之后有必要提醒一下这个智商堪忧的老姐了!不过,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跟蔡义解释一番了,若让蔡义误会了,且不说老姐饶不了自己,就是老爹估计也会揍死自己。谁让自己嘴贱呢,唉!

    唐书文当下苦着脸道:“姐夫,你可别误会。那凌烟阁说起来倒也没有想象中那般不堪,至少一楼那纯粹是文人才子聚会的场所。而我们这种公子小姐那是上不了凌烟阁二楼或者三楼的,只能待在一楼写写诗,作作画而已。我姐她心思单纯,这其中猫腻定是不知道的。我回头定会告诉她,让她注意一些。至于我爹爹,自是对我姐去凌烟阁一事管教颇严的。除非遇到有代表性的诗会,不然平时很少让去的。”

    唐书文这么一说,倒差不多可以理解了。想必这凌烟阁还是很讲原则的,管理自是极严。若不然唐宗仁也不会放心唐姝儿去凌烟阁。相比于现代那些娱乐场所来说,蔡义自然是不会有过多的想法的。

    只是蔡义心中莫名的有些失落。既然凌烟阁如此,那作为老板的柳如月,又岂是清白人家?看来以后,除了合作,还是少与她接触为妙。毕竟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而她的身份又是那般隐秘,若是把她当朋友,说不定哪天会被她卖了呢!

    蔡义现在已经习惯每晚来唐宗仁的书房向他请教一番了,虽然自己拥有现代人的超前知识,但对于为人处世和见识,那还差得远了。

    蔡义从侍女茶盘中接过茶杯,恭敬的放到唐宗仁面前,这才道:“唐叔叔,你可知道这西湖街上的百宝斋可有什么来头?”

    唐宗仁端起茶杯揭开茶盖,拨了拨皱眉道:“义儿怎么会关心起这个百宝斋了?”

    蔡义当下便把与百宝斋合作一事告诉了唐宗仁。

    唐宗仁轻轻抿了一口茶这才叹了口气道:“若是早些知道,我定不会让你跟这百宝斋有丝毫牵扯的。不过事已至此,我就跟你说一说吧。这百宝斋一听名字便知道不是普通的杂货店,那背后的老板柳如月也不是普通的商人。它跟苏州应奉局,可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应奉局?对于这个官署,蔡义读过历史自然是知道的。由于宋徽宗喜爱奇花异石,便让人在苏州设置了应奉局,搜罗东南各地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由水陆运达京师。古代称十艘船为“一纲”,为此还专门设立了特殊的交通运输团队,名为花石纲。

    由于花石纲所运输的多是一些身高数丈的巨石,所以运输耗费较大,来回船只日夜不绝。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甚至有的地方为了让船队通过,更是要拆毁桥梁,凿坏城郭。花石纲弄得江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这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蔡义却没想到,这百宝斋居然跟应奉局还有这么一层关系,难道这百宝斋明面上是杂货店,实际上是搜寻百宝的地方?这么想来,倒是挺符合百宝斋的招牌。

    这么说来,这百宝斋幕后之人便是那应奉局管事无疑了,只不过这人是谁,蔡义却是不得而知的。当下疑惑道:“这应奉局,我也听说过一些。却不知道这管事之人是哪一位?”

    唐宗仁放下茶杯,叹了口气道:“此人便是威远节度使,朱勔(mian)那厮了。”

    朱勔?!这个人,蔡义岂能不知,北宋六贼之一。之前是因为没想到到此人,现在经唐宗仁这么一说,根据自己所看过的历史和电影电视,朱勔发迹的经历蔡义基本上都想起来了。

    其父朱冲,家本微贱,是底层劳动人民出身。后偶遇一游方道人,送了他几个治病的药方。此人倒是有些坑蒙拐骗的本领,凭借着这几个药方,竟也发达了起来。后来蔡京被贬杭州,途径苏州之时,想修建一座寺阁,但需万钱,又恐无人督造。朱冲为了巴结蔡京,独家出资赞助,于是得到了蔡京的赏识。

    第二年蔡京奉诏还京,便带上了朱家父子,更是让童贯为两人搞了个假军籍,冒充军功做了官。蔡京见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便让父子二人带奇珍异宝进献。朱勔当即将三株奇异的黄杨运进宫苑。趁着徽宗高兴,蔡京便把朱勔引进给了皇帝。徽宗当即安排朱勔全权负责苏州应奉局一事,因采办花石纲有功,徽宗赐名曰“神运昭功石”,封“磐固候”,被提为威远节度使。

第29章 运输肥皂() 
朱勔在《宋史》列传中名列佞幸,绝非偶然。当时苏州百姓家中只要有一木一石稍堪赏玩,不管是屋梁还是基石,朱勔就率领健卒直冲其家,贴上黄封条,意思就是说,你家的这个东西属于皇家的了。百姓稍有怨言,则必冠之以“大不恭罪”,借机敲诈勒索,普通人家往往被逼得卖儿卖女,倾家荡产,朱勔却大发横财。

    东南一带刺使、郡守多出于其门下,皆奔走听命。故而当地人称朱家为“东南小朝廷”。朱勔这般胡作非为,自是有人看不下去的。公元1120年终于爆发了以“诛朱勔”为民的方腊起义,起义军范围涉及北宋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西路18个州郡,攻占县城60多个,一时威镇东南。

    蔡义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自己若是早点知道,断然不会和这朱勔牵扯上任何关系的。且不论这为人怎么样,就说三年后的方腊起义,蔡义可不想因为朱勔的缘故,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唉,自己还是太草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