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爆肝驸马 >

第24节

爆肝驸马-第24节

小说: 爆肝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远远超过了赵顼的底线,他如何能够答应,可是大宋以孝治天下,他又不能反驳,只能沉默以对。

    高太后依旧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赵顼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这皇宫后院高墙四起,怎么外头一个案子这么快就传到了太后耳中,而且细节都了解的这么清楚,偏偏又是在新法推行的这种节骨眼上。

    这一切,怎么有股阴谋的味道?

    喜好猜疑是每个帝王的通病,赵顼自然不例外,他回去后立刻派心腹去通知开封府尹韩维,将王诜一案暂扣,延期审理。

    究竟是谁这般处心积虑在针对新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面上的反对和弹劾他还可以压下来,但这种耍阴招的简直防不胜防,这段时间他要好好会一会那个躲在阴影里的家伙。

    朝会已经到了尾声,一切都很平静,赵顼多希望能这样就结束了朝会,不过这显然是奢望。

    就在赵顼抬起手准备结束朝会之时,一个御史与文彦博交流了一下眼神,一步跨出,将官牌夹在腋下,取出一封奏折,朗声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来了!

    所有人都是看向这个生面孔的御史,面色各异,司马光文彦博眯起了眼睛,王安石眉头紧锁,吕惠卿则是面色苍白。

    赵顼居高临下,众臣表情一览无余,深深地看了一眼文彦博之后,说:“何事启奏?”

    那御史翻开了奏折,说道:“昨日王诜当街行凶一案,臣听闻伤者吕道乃一恶霸,丈某官之势横行霸道,作恶无数,其罪当诛。今日臣便是要弹劾此贼之主,纵容家奴,目无王法!”

    赵顼面色阴沉,对方准备的实在是太充足了,自己连掩盖的余地都没有了,看了一眼已是满头冷汗的吕惠卿,无奈地摇摇头,道:“此贼为谁?”

    “太子中允吕惠卿!”

    朝堂之内立刻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议论声,太监李宪忙大声呼喝肃静,心里也是有些发毛,他收过吕惠卿好处,吕惠卿如今多半是要倒台了,只希望不要牵连到自己。

    “韩维,你身为此案主审,将此案经过详细道来。”赵顼说道。纵容家奴作恶,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看那家奴究竟有多恶劣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案例。赵顼只能寄希望于将众臣的注意力转向案件本身,减少对新法的负面影响。

    开封府尹韩维躬身出列,将此案经过如实陈述,包括吕道是如何欺凌杨家父女,殴打王府家奴,强夺王诜画作,之后还强调重伤吕道者是暴怒的百姓而不是王诜。墙倒众人推,他同时罗列了从昨日开始来开封府报案举报吕道恶行的事迹,每一条都是触目惊心。

    赵顼虽然听过李宪报告有所心理准备了,可哪想到事情居然是这般恶劣,就在这天子脚下居然会有这等事情,自己辛辛苦苦推行新法,不就是为了富国强兵,稳固大宋江山,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可是居然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欺凌百姓,这让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原本想要维护吕惠卿的念头半点也没有了,含怒问道:“吕惠卿,韩维所言可属实?”

    吕惠卿早已六神无主,昨夜他就连夜审问了自己那帮从福建带来的亲信,从他们口中得知那些丑事之后大发雷霆,这里可是开封,不比福建,吕家在那里是世家大族,在这里算个屁,居然还敢搞这一套,简直寻死。现在事情被翻了出来,吕惠卿杀了他们的心都有了,可已经无济于事。

    证据确凿,面对着整个朝堂的压力,吕惠卿缓缓跪下,懊悔无比地说:“句句属实,臣御下无道,臣认罪。”

    王安石失望无比地看了眼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起之秀,终究是叹息一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吕惠卿确有才干,在变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私德出了这种问题,已经不能用了,着实可惜。

    若是事情只到这里为止,赵顼也能接受,接下来他只要暴怒一番,将吕惠卿这个害群之马贬到岭南去就可以了。

    但害群之马的危害岂是这般而已。

    在赵顼眼皮狂跳之中,文彦博持牌出列,道:“王诜我有所听闻,此人少年成名,文采斐然,未曾想还有如此义胆,除暴安良,颇有燕赵遗风。臣以为,当立刻释放王诜,并大力褒奖。”

    “陛下,这忠人行义事,恶人行事又如何,老臣三朝为官,如此恶劣之事例简直闻所未闻,吕惠卿人且如此,必当重罚,才可让其残害之民得到公道。其所推之新法,亦为恶法,其中青苗法推行不过数月,民间已是怨声载道,臣恳请陛下废除青苗法,还此法损害之民一个公道!”

    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文彦博不愧是三朝元老,一下子就将赵顼和王安石推到了风口浪尖。

    好戏这才开始!

第37章 朝议 下() 
“陛下,青苗法实乃朝廷敛财之法,由朝廷官员实施,无异于苛捐杂税,非但不能帮助农民,还会增加其负担,尽失民心!”司马光在文彦博之后也出列上言,趁热打铁。

    其余旧党之人也一个个站了出来,各述己见

    “陛下,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大户本是兼并之家,同样可借青苗贷,这样子如何能够抑制兼并,救济困乏之家?”

    “陛下,青苗法推行一路,官员代替了大户人家向贫民借贷,虽然利息低了许多,但却多了强制性,有些农民被强行借贷了他不需要的份额,却要还相应的利息,实际上比向富农地主借贷交的利息还多,实在是不合理!”

    旧党大臣们今日都是有备而来,而且也不贪心,专心攻击才刚刚推行开来的青苗法。

    赵顼听到青苗法如此之多的弊端,而且皆是有其道理,内心一下子就动摇了,转向王安石,问道:“介甫先生,你怎么看?”王安石与他不仅是君臣,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称呼为先生。

    王安石看着不太自信的赵顼,心里有些失望,这个官家哪都好,有上进心,不遗余力支持变法,但是心里承受能力太差了,一有压力就会坐立不安,实在是缺乏身为帝王的稳重。

    “陛下,青苗法实属良法。其旨便是救济贫民,寻常时间,贫民都是向富农地主借贷,终年劳作所留粮食不过果腹,两税都交不上,大半财富都入了富农地主之手,久之兼并益重,恐覆唐末之辙。官府放款正是为了将流入富农地主的钱粮收归国有,还能改善贫民生活,青苗法如何是恶法?”王安石反驳说道,其旨核心一下子就惊醒了赵顼,让他回想到了自己变法的初衷。

    对啊,夺富民地主钱粮入国库有什么错?难道就让那些人终日不劳而获,残害自己的江山?

    于赵顼来看这当然没错,但是这在旧党眼中便是原罪,因为那些所谓的富农地主,背后之人就是他们这些权贵朝臣士大夫,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若只是与自己分食蛋糕,那还勉强可以接受,王安石这是要把蛋糕整个掀了,这如何能忍?所以在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眼中,王安石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一个。

    当然这些理由是没法摆到台面上来说的,所以他们也只能绞尽脑汁从新法弊端入手,竭力阻止反对。

    司马光再次发言质问:“此为良法之前提,那便是推行之官员公正清廉,又懂得体恤百姓,能辨别哪些是真正需要借贷青苗钱之人,介甫又如何能够保证地方官员为不为政绩强行平摊借贷?”

    王安石回道:“自是加强监管,我等读书人,总要对得起读过的圣贤书,我相信地方官员。”

    “哼,说是这般,实际上还不是为敛财?王介甫,新党中有吕惠卿这种鱼肉百姓之奸臣,如何能让天下人信的过?福建子科举成绩优异,可也是读书人!”文彦博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强有力的武器,让王安石一时语塞。

    依旧跪拜着的吕惠卿早就已经失了神,他的下场已经定了,这场朝会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

    新法推行以来,王安石面对质疑,都是用唇枪舌剑回应,反驳起来毫不客气,这还是赵顼第一次看到王安石落了下风,吕惠卿这事实在是太伤士气了,赵顼心乱如麻,已是心声退意,开口道:“既然青苗法诸多弊端,还是停止推行吧。”

    文彦博一方都是露出惊喜无比的表情,他们只是想打压新法,没想到赵顼居然是直接就打算废除青苗法,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他们都忍不住要跪下高呼万岁了。

    “陛下不可!”王安石突然高呼出声,惊动全场,表情之严肃交赵顼都为之胆寒。

    王安石怎么也没想到赵顼居然如此软弱,跪了下来,痛心疾首地说:“陛下,新法才起步,青苗法又是其中关键,若是废除,新法必定失败!臣毕生所愿便是革旧除弊,复兴大宋,陛下此举岂不是认定老臣无能?臣这便自请还乡,不再过问政事!”

    赵顼终于是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了,他即位以来便抱着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帝王伟业,名垂青史,比肩汉武唐宗,王安石便是他的王猛,本想着君臣合力成就一段佳话,没曾想居然才起步便走到了这般地步。

    “先生速起!此事朕万不可答应!”赵顼此刻唯有挽回,否则新法失败,他就会成为笑柄,大宋也再没有变法图强的机会。

    然而王安石是出了名的执拗,长跪不起,但:“恳请陛下收回前言。”

    赵顼一下子陷入了两难,青苗法已经处在风口浪尖,就算现在强行继续推行,人心已失,接下来也肯定是收效甚微,朝廷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但王安石又不肯妥协,他究竟该如何?

    副相请辞,本该是全朝的人都出言挽留,但是朝堂上却只有赵顼一人出声,其余人皆是冷眼旁观,头号人物和二号人物都是面临危机,新党已近分崩离析。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臣以为,青苗法尚在起步阶段,不完善也是正常的,但此实为利国利民的良法,陛下万不可因噎废食,可暂停推行,待到完善解决弊端之后,再行推行。”

    “此法甚善,准奏!”赵顼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不顾一切地说着。他这才注意到说话的官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面孔,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任职?”

    “回陛下,微臣章惇,在三司条例司任职,专职编修。”章惇三十出头的模样,英气十足,很受王安石赏识,特意提拔到身边办事,还未在朝中崭露过头角,这一下确是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

    章惇在听说吕惠卿的蠢事之后,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他和吕惠卿曾布都是差不多的履历,却被死死压在身下,如今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他看着王安石身后那帮子无能沉默着的新党官员,暗骂一句废物,都这种生死关头了居然还能一声不吭。

    不过章惇也是绑在新党这艘大船上的一员,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这艘巨轮一起沉没,所以大胆谏言。

    赵顼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仔细回忆过后终于是想了起来,惊喜道:“你就是那个进士及第后,由于不耻名次不如族侄,拒不受敕,来年重考的章惇?好,好,如此心气,定大有可为!”

    说完转向依旧跪着的王安石,说:“介甫,此法尚可行否?”

    王安石面色复杂地抬起头,他从来不懂得弯腰向人妥协,但是事到如今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志向作出让步,艰难地点头同意,请罪起身。

    旧党冷眼看着这一幕,赶走了一个吕惠卿,又冒出来一个章惇,新党着实顽强,不过他们本来也就没指望真能靠这一次就把王安石赶下台,能够暂停青苗法已经是意外之喜。

    危机终于结束了,赵顼长长地舒了口气,迫不及待地宣布着后事。

    吕道被处死刑,即日问斩。吕惠卿则是被贬柳州,那里是两广南蛮之地,可以预见的是,赵顼有生之年,此人都没机会回到权力中枢了。

    章惇受封翰林学士,判军器监,负责改善青苗法,一跃成为新党实至名归的二号人物。按理来说,章惇资历尚浅,还得去知个一圈州府官,才能担当此大任,但是他在危急时刻的表现给了赵顼很好的印象,这便是真正的平步青云。

    至于王诜,这个几乎快要被人遗忘了的罪魁祸首,赵顼可没有忘记,他摸着下巴想了许久,终于是想出来了对此人的责罚,指示韩维,责令王诜完成《杨门虎将》全部内容,否则不得出狱。

    至此,一波三折的朝会终于结束。

第38章 判决() 
望着眼前的旭日东升图,以及上头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的匾额,王诜终于回过神来,自己正身处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