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小侯爷 >

第191节

大唐小侯爷-第191节

小说: 大唐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是自家孩子将来读书的地方,漂亮的不像话,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识字,将来的出息,能小的了吗?

    图纸自然是出自赵谌之手,这是去年冬天时,他跟墨家、公输家的人,每天耗在四楼的结果。

    无论是公输家还是墨家,无疑都是这个时代的建筑大师,只不过,原来他们是跟木头较劲,现在该换成水泥砖石了。

    建筑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里面牵扯到了物理的运用和算学的运用,公输家和墨家都是建筑学大师,。

    只不过,之前根本没有系统和明确的归纳,而今有了赵谌带来的知识,将之先前的知识做系统化规范,于是,两家的人立刻便跟海绵一样,尽情的吸纳着。

    建筑的材料不同,密度加大,力学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所以,无论公输家还是墨家,在新建筑面前,又重新学了起来,学宫于是就变成了他们的实验教材。

    天气越发的闷热起来,才是五月而已,那日头毒辣的便跟燃烧的火球,空气中浮动着一股灼热的气息,清风吹来时,一股燥热猛地扑面而来,令人有种窒息感。

    嗓子眼,火辣辣地疼,屋里已经没法待下去了,赵谌于是将后院地那块地方整理出来,将躺椅、太阳伞全部搬到那里,躺椅下面则是两桶冒着寒气的冰块。

    只是,虽是这样,心里还是烦躁的难受,尤其听着外面不断传来的水陆法场的声音,赵谌觉得,他都有种想要杀人的心思。

    贞观二年的旱灾,终于不可避免的到来,自春播之后的两个月时间,这中间就落过几场小雨,刚刚打湿了地面,就匆匆忙忙的收了起来。

    春雨贵如油,没了春雨浇灌的田地,刚刚破土而出的麦苗,就遭遇到了烈日的灼烤,无精打采的爬在地皮上,蔫蔫的,一副明显营养不良的样子。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些麦苗就会因为失去水分,彻底枯死在地里。

    乌云总是聚了又散,明明一大片乌云慢慢聚集在头顶,可还没等到雷声响起,便会很突然的在乌云中间,撕裂开一个大洞,阳光便从里面射出,大片瓦蓝的天空,便渐渐将乌云驱赶走。

    长安城的气氛,已经开始悄然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抹愁云惨淡,就像庄稼地里,那被烈日灼烤的麦苗,蔫蔫的,死气沉沉。

    于是,长安城的佛家跟道家,开始日夜不停的诵经做法事,祈求着他们所信奉的天神,能给人间降下一点甘露。

    百姓是无知的,尤其在近两个月的烈日暴晒下,百姓们开启涌进长安的各个道观、佛寺,将这段时间,幸苦积攒下的铜钱,全部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些道士跟僧人们。

    赵谌心里犹如燃烧了一团火,杀人的念头,一次次的从他心里飘过。

    那些钱是救命钱,是留给百姓的活命钱,辛辛苦苦两个月,为的就是在年底时,可以拿钱买粮,但现在却全部进了佛寺跟道观。

    无论是学宫,还是李承乾的工地,如今,都已经取消了每天发放工钱的习惯,都将名字记录下来,到时一起发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赵谌现在后悔的要死,当初他几乎想到了所有事情,可唯独就漏掉了佛道两家,大把大把用来救命的钱,现在都变成了佛道两家的香油钱。

    用掉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钱,便用来做以后的法事,愚昧的百姓们甘之如饴。

    不光是将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送给佛道两家,而且,还将每天从工地上省下的大白馒头,也顺道贡献了出去。

    那些馒头,之前都是留给家里孩子的,现在却是全部送给了道士、僧人们,这让赵谌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军营里不想去了,那边自有牛进达盯着,学宫也不想去了,那边有公输家跟墨家的人盯着,赵谌于是每天都缩在后宅里。

    其实,有些无奈的很,这种事他没法去解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信仰着神佛。

    即便,他去工地,警告那些百姓,谁也不准将钱再奉献给佛道两家时,换来的却是,百姓们的哭诉。

    他们固执的认为,旱灾是因为人间的罪孽太多,从而触怒了神佛,对人间降下灾难,只有诚恳的祈求神佛原谅,神佛就会取消灾难。

    赵谌愤怒的不能自己,而且,更让他愤怒的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仙人弟子,当初的离开长安那一幕,更加坚定了百姓对于神佛的信奉。

    长安已经完全笼罩在神佛满天中,灼热的空气中,总是漂浮着一股股香油燃烧的味道,非常刺鼻,配合着耳边听到的阵阵诵经声,让赵谌内心浮躁到极点。

    大唐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李二的罪己诏,赵谌看到罪己诏三个字,立刻便痛苦的捂住脑袋。

    这是李二要杀人前的预兆,没有人可以逼的一个帝王,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可现在,却有人这么干了,李二被迫下了罪己诏,接下来,那就该轮到有人尸首分家。

    长安城的谣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等到有所察觉时,已经是满城风雨。

    李二杀了很多百骑的人,这本就是百骑的职责范围,结果,等到谣言满天飞了,百骑竟都一无所获。

    谣言的矛头直指李二,所谓悠悠之口,便是如此,李二即便身为帝国的帝王,也没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于是,只能将罪责拦在自己身上,通篇都是自己为君失德,态度诚恳的向天做了道歉。

    而在,下了罪己诏的次日,长安的西市口,卢氏一门,先一步做了刀下亡魂,用血为这次谣言做了代价。

    赵谌得知此事时,下令将府门紧闭,谢绝一切往来,彻底将外面那些神魔鬼道的消息,杜绝在了外面。(未完待续。)

    PS:  抱歉抱歉,可能又码不出来了!

第四十三章 乌木、乌木!() 
长安的法事,办的如火如荼的,已经从原来简单的超度,演变成了佛道两家之争。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在倾尽全力,法事越办越大,从原来的佛寺、道观中,搬到了长安的街上,临时架设起来的木台,即便赵谌站在自家院子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离兴化坊最近的就是昭化坊,赵谌看到的那个高台,便是出自昭化坊的佛寺搭建起来的,高台上坐着一名和尚,光光的脑袋在高台上,显得格外刺眼。

    赵谌盯着那颗光头,沉默了许久,这才无声的扛起锄头,走进了偏院的菜棚,守着一棚的郁郁葱葱的蔬菜,心情仿佛好了许多。

    菜棚里的第一茬蔬菜,已经成熟,侯府里吃不了那么多,就叫张禄采摘下来,分别给老秦家跟程咬金家送去。

    而今,这棚里已经是第二茬了,番茄、辣椒茄子之类的,长势很旺,赵谌这几天那都不去,天天就待在大棚里,传授花粉、除草、施肥都是他一个人。

    谢绝了府里下人们的帮助,一个人将所有的活都拦了下来,赵谌觉得,他必须得找点事做,这样脑袋里才不会被外面的乱象所干扰。

    佛道的争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百姓,昨儿府后老张头家里吵吵闹闹的,声音大的赵谌在府上听的一清二楚。

    而起因则就是,老张头跟两个儿子的信仰,发生了冲突。老张头跟老伴信奉佛教,两个儿子儿媳却信奉道教,于是冲突爆发。

    赵谌安静的躺在后院的躺椅上,默默的听着老张头家的争论。

    两边的工程进度,已经放缓了下来,旱灾的到来,已经让百姓无精打采,加上这段时间的佛道之争,工地已经出了好几次事故。不得已,只得停了下来。

    学宫那边倒无所谓,反正前期的工期赶了很多,就算停上一段时间。那也无所谓的,倒是李承乾那边,原本计划的秋后完工,这样一来,却是化成泡影了。

    这是损失。原本该跳脚大骂的李承乾,却鲜有的保持了沉默,就像丝毫都不关心损失的钱一样,沉默的让人耐人寻味。

    不光是李承乾,就连朝堂上的那些大臣跟李二,都在保持着极大的沉默,一味的任由佛道两家将法场,开始往大街上搬。

    昨天,听老张头家争吵的时候,赵谌让木丘套好了马车。准备进宫去问问李二,为何放任这种事在长安肆无忌惮的横行,置之不理?

    只不过,马车架好了,赵谌却又扫心的挥了挥手,放弃了进宫。

    如今,满世界都是横行的佛道,百姓甘之如饴,即便李二也无法阻止。

    强行的干预,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反弹。而且,赵谌总觉得,李二这罕见的沉默当中,似乎酝酿着什么杀机。

    番茄已经熟了。红通通的挂在矮矮的枝干上,像珍珠玛瑙一般,成堆的挤在一起,有些还泛着青。

    赵谌便拿着一把小剪刀,将那些还返青的番茄,全部剪掉。独独留下那些大的,成色好的!

    姬凝儿在一旁看得直叫可惜,这东西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尤其还听赵谌说,人吃了还可以补充维生素。

    姬凝儿不知道啥叫维生素,不过,她就是喜欢这种红红的果实,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成各色的菜肴。

    虎妞似乎天生就是吃货,当初她就是因为一根冰激凌,无缘无故的对赵谌产生了好感。

    “这些是没用的!”赵谌继续动手修剪着,头也不抬的对姬凝儿跟小麦解释道:“要想得到更大和成色好的西红柿,那就必须的剪除这些抢夺养分的家伙!”

    正在修剪解释的时候,张禄匆匆忙忙的来到大棚,一脸尴尬的望着赵谌,道:“侯爷,孙道长来了,咱开府门吗?”

    “孙道长?”赵谌正在低头修剪的人,听到张禄这话,不由的抬起头,皱着眉头望着张禄道:“是一个人来的,还是跟人结伴来的?”

    “只有孙道长一人来!”张禄闻言,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天气太热,侯爷缩在大棚干活,他作为侯府的管家,自然也不能闲着,于是,便也没事找事,倒把自己个儿,也弄的一头一身的汗水。

    “既然是孙道长一人来的,那便开府门吧!”赵谌一听孙老道是只身一人前来,不由松了口气,给张禄吩咐一声,复又低下头摆弄起来。

    张禄闻言,急匆匆的出了大棚,便去吩咐人给孙思邈开门。这几日,侯爷谢绝来客,府门一直紧闭,除非是相熟的秦程两家,别人一概不见。

    侯府的偏门随后打开,一脸难看的孙老道,随即从偏门里进府,由张禄带着,直接便来了赵谌所在的大棚。

    大棚里入眼便是一片苍翠,闷热的空气中,浮动着一股生机勃勃,跟外面一片死气沉沉,截然相反。

    看到这样的景象,孙思邈仿佛感到,刚刚来时郁闷的心情,似乎都好了许多。

    “尝尝,刚结出的黄瓜,脆着呢!”赵谌从黄瓜架子上,摘下一根细长的黄瓜,在旁边的水桶里洗了洗,笑着递给孙思邈。

    孙思邈倒也毫不客气,接过赵谌递来的黄瓜,将一头塞入嘴里,‘咔嚓’便是一口咬下,嚼得满嘴生香,冲着赵谌满意的点了点头。

    “刚结出的黄瓜,脆嫩脆嫩的,假如切成块,上面再撒上白糖,那味道才叫好!”赵谌动手又摘了几根黄瓜,说着话,簇拥着孙道长出了大棚,往后宅里而去。

    后宅的躺椅那里,放置了两只冰桶,里面是冒着寒气的冰块。这五月的天气,到处晒得快烧着了一样,唯独赵谌跟秦程两家,有大量的冰块解热。

    冰桶里早就放好了一瓶葡萄酒,赵谌跟孙思邈一行人来到后宅,将里面的葡萄酒取出,再将刚刚采摘的黄瓜全部放进去。

    孙思邈穿着一身簇新的道袍,经年累月,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此时也竖的油光光的。上面竖起一个道髻,用一根簪子别住。

    从赵谌认识孙思邈那天起,孙思邈总是一副落魄道人的打扮,即便是那时在格物院。孙思邈也总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

    姬凝儿已经跟小麦,带着冰镇过的黄瓜、番茄去了厨房,估计是凉拌去了。

    赵谌坐在躺椅上,望着对面只顾着啃黄瓜的孙思邈,忽然笑了笑。道:“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说动你老的?”

    “小子已经猜到老道此行的目的了?”孙思邈闻言,停下咀嚼,目光直视着赵谌,禁不住皱了皱眉,问道。

    “昨日,我府后的老张头家在大吵大闹!”赵谌躺在斜坐在躺椅上,将冰镇好的葡萄酒,给老道和他面前的杯子里倒上,望着孙思邈道:“听说是法华寺那边。突然供出了一尊乌木佛像!”

    乌木本就是稀罕之物,赵谌当初在南洋岛上时,曾经从虬髯客手里,骗取了一个乌木矿,得到了整整一根乌木。

    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