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盗汉 >

第45节

盗汉-第45节

小说: 盗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点头沉默。

    “本初,所言实是在理,然如今我等可有对策御之?”

    “大将军,如今董太后贵为先帝母后,我等却是不可随意处之!”

    何进的话音方落,尚书郑泰当即慎重的回复着,闻言一众名谋也是沉默不语,良久,何进扫视众人,见袁绍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当即询问道。

    “本初,此间皆是国之义士,有何思虑尽皆言来便是,无须顾虑!”

    当下袁绍稍微斟酌,踌躇的扫视四周之后,随即缓缓凝声,“大将军,绍有一言,却不知可否!”

    顿了顿,再次环视众人,袁绍轻轻开口,“那董太后原本先帝之母,然先帝亦原系乃解渎亭候,如今先帝驾崩,则董太后亦复为藩妃,实不宜久居宫中!”

    一语落下,众人皆是面色一怔,谁也没有想到,袁绍会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凝神细思,这件事确实也真是这样。

    当下,何进微微点头,表态道:“本初所言合理,如今新帝即位,原藩妃却是不宜再居永安宫了!”

    “本初此言甚妙!”郑泰再次出言道:“然此事却应当考虑周全,若是大将军能连同三公共同请奏,想必大事可定!”

    闻言,何进自是默不作声,轻缓的点着头,不说话。

    随着那日在朝会上顺利的安排人手,如今的董太后可谓是自比声势滔天的人物,用张奉的话说就是太膨胀了。

    如今水涨船高,众多的中常侍围拢在董太后的周围,皇宫内的宫女宦官也都俯首听命,具传言今夜何太后,深夜前往永安宫拜见董太后,想来莫不是服输来了。

    正了正身上的甲胄,张奉如今虽然还是羽林中郎将,但总感觉是面前这个近似傀儡的小皇帝的贴身护卫,总是围着他身边转。

    抖了抖身上披着的禅衣,刘辨抬头看了看晚上的夜空,天上繁星点点,看上去明天会是一个好天,迈着步子向外间走去,“奉,与我一同往勤政殿等消息吧!”

    闻言,张奉也是神情一愣,看样子小皇帝也知道何太后前往永安宫了,时下,估计也是对两位太后的争权比较关注,想来他最希望的便是二者能够互相制衡了!

    默默的点了点头,张奉快步的跟了上去,随身十分的小黄门也是眼尖的很,见皇帝朝着勤政殿去了,也迅速的通知了那边给事黄门侍郎。

    今夜也是赶巧,恰好一个新任的黄门侍郎在殿内熟悉工作,当下,闻听陛下前来,也是连忙整理了一下,赶忙迎接了出来。

    “恭迎陛下!”面色儒雅,一声书生气息的黄门侍郎见刘辨来了,连忙恭迎道。

    抬眼瞧了眼面前的黄门侍郎,刘辨也是头一次来,当下也是好奇,笑了笑,轻声问道:“怎的入夜了,汝依旧在此当值?”

    “回禀陛下,微臣今日履新,些许公务不甚熟稔,所以整理的晚了些!”

    闻言,刘辨也是默默点头,勤政殿这种地方,他也还是很久以前听过的,自从他刘辨入宫之后,也就没有从宦官或是刘宏的口中听到过这个地方。

    只知道这个地方似乎原先是处理政事所用的殿室,时常都会配置一些给事黄门侍郎,作为皇帝的文署近侍臣,应当是拟诏、传旨用的。

    默默的点了点头,刘辨便缓步的入了内殿,殿内自然有摆设好的高阶案几以及相应的一些文案卷宗,其实天子的每个宫殿都会有些书籍便于学习的。

    当下,刘辨行至高阶案几之后,稳稳的端坐了下你,顺手抄起案几上的书简,自顾的看了起来。

    张奉自然是随同刘辨一起入内了,未待刘辨吩咐,他便自己规矩的寻了高阶下的一处位置,默默的矗立着,其实他也不想,可惜眼下今时不同往日,勤政殿里还有别人,他却不能失了君臣之礼。

    而刘辨捧着书简,看了一会,也是百无聊赖,于是对着张奉询问道:“敬承,以为今夜当会如何?”

    “奉,不敢妄加揣测,但请陛下早做筹谋方为上策!”闻言,张奉自然是恭敬的谏言着。

    而刘辨闻听张奉的回答,却是嘴角不屑一顾的勾了勾。

第93章 颖川荀攸() 
看着仿佛在博弈一般的两人,一旁附手侍立的黄门侍郎自是一声不吭的低着头。也许不习惯对话之时身边有旁人在。

    刘辨忽而抬起眼睑,若有深意的瞧了一眼他,兀自出口道:“你是新来的黄门侍郎?”

    虽是不常来,可这南宫的郎官以上,他倒是当初登基的时候,都有过一面之缘,此人却是没有印象,那人或许也是头一次面见天子,行为稍显有些木讷。

    微颔首,方才躬身拱手回复道:“回禀陛下,微臣乃大将军新近征辟的!”

    “哦?”闻言,刘辨有些诧异的恍然,继而好奇道:“朕也听闻,大将军前些日子,似是征辟了不少名士,汝是何人?”

    “微臣姓荀名攸字公达,乃颍川人士,现今受大将军征辟为黄门侍郎!”那人答道。

    “哦。”刘辨闻言默默的哦了声,随后便吩咐道:“此间没事了,你先回吧!”

    “诺!”那人也不废话,说着就拱手作揖准备退下了。

    而此刻方才无声的张奉却好似突然惊回神一般,连忙抬首喝道:“且慢!”

    一声断喝,徒然令大殿的气氛怪异起来,刘辨自是知他,未有恼怒只是不解的看着他,而那文士也是有些不知所措,呐呐的顿在那里,莫名的在刘辨与张奉之间逡视。

    轻咳一声,似乎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张奉犹自慎重的盯着文士,朝刘辨微微一拱手,兀自言道:“陛下,吾观荀侍郎似睿智不凡,不若咨之以二三事如何?”

    无视此刻刘辨面上露出的略微疑虑之意,张奉却是眼神灼灼的盯着荀攸,看个不停。

    或许在刘辨的认知里名士就是蔡邕、卢植、郑玄之流,而张奉却知道眼前这位看起来有些木讷的青年,到底是什么样恐怖的存在。

    毕竟相处了这么多年,刘辨对张奉还是十分信任的,当下,也是默默点头,微笑道:“既然张中郎将有意,不若荀侍郎为其解惑一二可否?”

    既然天子都发话了,荀攸自是不敢不从命,当下,对上微微躬身拱手,随后对着张奉作揖一礼,轻声问道:“敢问张中郎将将有何指教?”

    见状,张奉却是连忙拱手回礼,轻轻颔首,温声道:“不敢,在下羽林中郎将张奉,久闻荀公达之名,今日一见,恰好借此机会讨教一二!”

    “张中郎将请!”见张奉礼貌具至,荀攸也文士之礼相待,微微一引手。

    再次拱手,张奉回以一笑,随即轻声询问道:“仅方才吾陛下所言,不知侍郎可知所言何事?”

    闻言,荀攸与刘辨皆是眉头微微一皱,刘辨闻听张奉的问句,却是有些怪罪,他与张奉从入殿到如今才说了几句话,这让人家怎么去猜?

    见荀攸微微蹙眉凝眸细思片刻之后,微抬眼睑瞥了眼刘辨,当下,张奉眼前一亮,当即出言道:“公达直言无妨,此间陛下绝不怪罪!”

    “公达无须顾忌,想必敬承也是玩笑直言,公达不必放在心上!”当下刘辨也是连忙找个台阶让二人下。

    而荀攸闻言,却是微微朝着二人一拱手,随后朗声分析道:“恕臣无礼了,方才闻听小黄门通传陛下欲摆驾勤政殿,攸便心有推测,陛下来此无非为了避嫌。”

    “而如今能够让陛下主动避嫌而又心中隐隐期待的!”再次拱手,“恕臣大胆揣测,正是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两宫之争!”

    “轰!”当下,刘辨瞬间呆住了!而张奉却是一脸兴奋,就好似自己又捡到宝一样,充满贪婪的盯着荀攸!

    “那公达以为此时将会如何变化?”不待张奉再问,刘辨便抢先询问道。

    闻言,荀攸单手负后,端着右臂,略微斟酌之后,方才幽幽言道:“臣不知二位太后是何脾性,但倘若双方皆不肯示弱,那必将董太后落败!”

    一语落下,刘辨与张奉俱是一怔,愣神之间,外面却有派去查探的小黄门前来通禀,言何太后今夜怒气冲冲从永安宫回宫之后,连夜召见了大将军何进。

    当下,刘辨瞳眸深沉,面色不善,眼眸之中明灭不定,看了眼荀攸,默默言道:“公达,是否大将军开始行动了?”

    “臣以为,当是如此!”

    “此番大将军胜算几何?”

    “八成!”

    “这么高?”刘辨亦是有些不信,犹豫不定道:“朕是否应当出手!”

    抬起头颅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刘辨,荀攸再次低头作揖道:“陛下如今没有资格插手!”

    “咳哼!”荀攸的话让刘辨为之一顿,张奉也连忙猛然咳嗽,当下,荀攸也有急智,连忙补充道。

    “双方皆乃陛下长辈,大汉素来无以下犯上之例,况陛下新立,权且以稳妥为主,辅以大将军及众卿,静观其变即可!”

    一通话解释下来,也是让刘辨心里好受多了,虽然知道自己起不了大用,但他依旧还是想让荀攸知道自己决断与想法。

    “那依公达之言,朕眼下韬光养晦,待他日必能一展抱负?”

    深深的端视了刘辨一眼,荀攸当下慎重的恭敬一礼,“是的!陛下!”

    “好!朕听公达的,往后朕允你左右随侍之宜,随朕身侧,时刻资朕以国事!”

    “臣,遵旨!”

    他虽无诸多大权,但作为皇帝,亲近一两个黄门侍郎却是无人敢说闲话的,且如今掌权者乃是他的母舅势力,不帮他还会帮谁?

    荀攸领了刘辨的旨意,便不再逗留,退了回去,当下,张奉也微微拱手,退走了,既然宫中此夜无事,他也便一同退去了。

    南宫内的青石板小道上,两侧灯塔石瓮内的烛火,轻轻的摇曳着,为来往的人照亮了归途,张奉一起退出,自然是为了与荀攸一道。

    “张中郎将,今夜怎知荀攸薄名?”路上,荀攸也是好奇的询问道。

    “哈哈!公达若不见外,唤某敬承即可!”张奉扭头爽朗的笑着回应道,“颍川荀氏人才辈出,奉也是早有耳闻!却不想公达今夜着实惊艳到奉了!”

    “呵呵。不敢当!”微微拱手,荀攸犹自慎重道:“然攸之心,毅然会遵循士大夫之列的!”

第94章 历史轨迹() 
荀攸的话说的很直白,直白到脸皮厚如张奉者,都觉得有点尴尬,这摆明是不喜自己宦官养子的身份嘛。

    其实历史上对荀攸此人的评价,曹操应当是最有发言权了,而曹操的评价却是:“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也,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内智别人可以达到,外愚别人却达不到!也就是说荀攸是个大智若愚,内敛的人!

    而用张奉话来概括就是:这货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没办法人家智商高,玩不过他,当下,张奉也不由打哈哈道:“公达此言何意,吾等皆乃替陛下分忧,岂可有一己之私!”

    一句话说的义正言辞,弄得荀攸一时半会也辨不过来,就这样呐呐的看着张奉,见状,张奉也是心里一笑。

    这就对了,咱智商没你高,咱忽悠功夫厉害就行了,再说了张半仙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公达,旁他暂且不谈,如今你我也是同殿为官,你且与我分析一下当前之形势如何?”瞬间张奉面色慎重的对着荀攸温声问道。

    见张奉这般礼貌之至,好歹也是同殿之臣,当下,荀攸凝视了张奉许久,终究也是抹不开面子,缓缓说道。

    “若是攸所料不差,大将军定会以董太后乃原系藩妃为由,将其移驾会河内故地!”

    “那岂不是洛阳只余大将军一人只手遮天了?”闻言,虽然张奉知道后续的情况,但依旧还是要先试探个清楚。

    “唔!”扭头凝视了一眼张奉,荀攸沉吟片刻,方才说道:“何氏原本于洛阳便根基浅薄,且长乐宫中的也未必会尽醒大将军之言!”

    闻言,张奉却是眼眸微微一眯,当下,双臂交叉负胸,目光盯视着前方,若有深意道:“若是如此,岂不是陛下弱冠之后便可执掌朝政了!”

    “唔!”与张奉迈着同样步伐频率的荀攸,此刻也是盯着远处的黑夜,幽幽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良久,方才幽幽冒出一句,“应当如此!”

    闻言,张奉也是默默点头,随后二人尽皆无言,眼神深远的瞧着前方,不知道各自在想些什么。

    其实应当明白,荀攸并没有与张奉说实话,何进掌权的背后必然会有世家的支持,然而这些世家说白就是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