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54节

神朝演义-第54节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士元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缓步走到了窗前,望着窗外的紫竹林,叹息了一声,方才缓缓问道:“殿下,可知当今天下形势如何了?”

    “难道不是诸侯并起,藩镇独立吗?”

    夏正平有些奇怪,但他没有多想,而是急躁的发问。

    但是,何士元给他的答复,却是摇了摇头,这是什么意思,让夏正平很是不理解。

    “在下愚钝,望先生教我!”夏正平丝毫不做作,实在是因为他太希望拯救眼前的大夏了,“大夏不能亡啊!”

    何士元叹息了一声,并没有说话,而是站在窗前沉思着,夏正平也不再言语。

    约莫半个时辰后,何士元方才转过身来,缓缓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并起,藩镇独立只是表象,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夏祖制之中的弊端,已经不符合历史潮流了!”

    他的这一句话,算是说到了夏正平的心坎中。大夏神朝的弊端,的确在其祖制上。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改变了祖制,就能恢复大夏往日的荣光。因为,诸侯并起的状况,是一个已经既成的事实了。

    想要恢复大夏神朝往日的荣光,其前提条件,就是结束诸侯的割据自立。而结束诸侯割据自立这一件事,绝不是文绉绉的言语能够做到的,其根本办法,还是要东征西讨,南伐北战!

    “大夏立国之初,为了管理庞大的疆域,而设置了州郡制度。万里天下,划分出了数十个州,数百个郡城。这样的制度,本事没有错的。”

    “然而,错就错在,郡城之中,郡尉能够执掌军队,州府也能够执掌兵权。另外,还会实施功臣分封的制度,让有功之人,成为统御数个州的藩王,也能够掌握政、军权力!”

    何士元又是说了一通话,让他有些茅塞顿开了。

    大夏神朝,的确实行的是这样的地方制度,让地方执掌了军政大权。

    这其实是最大的弊端,地方分去了太多的权力,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已经形同摆设了。

    简单来讲,地方州郡,执掌军政之后,又是有诸侯王统御,这就意味着诸侯藩王掌握了兵权。这一个弊政,直接导致了当今天下纷乱的局面。

    “殿下呆在皇宫中,想必是明白这样做的弊端吧?”

    何士元发问,将夏正平从自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夏正平慌忙点了点头道:“地方分权,中央集权,这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

    “立国之初,因为要奖赏有功之人,从而授予了他们诸侯王的爵位,也让他们执掌了兵政大权。可能在最初的几年里,这些诸侯王还能够收敛一些,中央也因为形势的需要,而没有进行削藩的举措。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形势转好,而这些诸侯王也发展的快速,逐渐做大。这个时候,再进行削藩,已然不可能了。毕竟,这些诸侯王做大的同时,也拥有着足以抗衡中央的军政实力了!”

    何士元接过夏正平的话茬,将弊政的前因后果说的一清二楚,直说的夏正平豁然开朗。

    “太祖陛下自然在晚年的时候,遇到了这种问题,只可惜之后继任的大夏皇帝,也因为诸侯王的持续做大,而面临了无法收拾的局面,直到今天!”

    “那,先生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夏正平觉得战争并不是唯一的路,“或者说,还能够挽回吗?”

    “不太可能了!”何士元摇了摇头,“我游历天下,拜访过许多诸侯王,见识过他们的手段,也明白他们的想法。”

    “这么跟殿下说吧,可能在您的印象里,诸侯王都是寻欢作乐的那种。然而在我的眼里,除了几人以外了,他们都堪称有着一统天下的英雄!”

    “啊——”夏正平惊呼起来,他没有想到,原本自己只以为襄王能干,却不曾想着何士元会给予其他诸侯王如此高的评价,“先生,我只想做未雨绸缪,不想做事后之人!”

    何士元顿了顿,脸上显现出犹豫之色,道:“将军现在想要未雨绸缪,怕是有些晚了!”

    夏正平闻言,旋即脸上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什么?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只是想请教未雨绸缪的办法,却不曾被何士元泼了一盆冷水,现在准备对抗诸侯,已经有些晚了。夏正平不明白,这个晚,究竟意味着什么?

    何士元喝了一口茶,皱了皱眉,道:“敢问殿下,相信天上的紫微星,就是大夏皇帝的命星吗?”

    这是一种玄学的说法,在百家争鸣的颍川郡,很多人都相信这个。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地上每一个人的命运。地上有亿万人民,天上就有亿万颗星星。

    夏正平迟疑了一阵,不明白何士元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他依旧说出来了自己的实话,道:“有时候觉得这种东西,比较符合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状况;而有时候,又没有发现他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以总的来说,紫微星和我父皇之间的关系,我无法判断。或者说,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

    “诚然如殿下所说,殿下对于这种东西,持有的是左右摇摆不定的态度?”何士元微微一笑,似是看穿了夏正平的心思一般,“玄学上的问题,的确难以明了,但我依旧告诉殿下我的预判,紫微帝星明暗不定,主皇帝多凶少吉,命在旦夕!”

    “此乃大危之兆,很多年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个时候正好是先帝驾崩,当今皇帝登极。又三年,九星连珠,北斗星域,天火流星,持续了整整七七四十九昼夜。再三年,泰山崩其一角,砸死数十人!这些景象,更是意味着朝代更替的日子,即将到来。殿下熟读历史,难道不知道前朝行将灭亡的那几十年,我所说的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有出现?”

    夏正平惊呆了,没有想到何士元这些话,竟然是有理有据。如此看来,紫微帝星忽明忽暗,的确预示着某些事情的发生。而至于天火流星,九星连珠,泰山崩断,在前世看来,这也许就是普通的灾害现象,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却被人以玄学中的命理来判断。那么,如果非要这么看的话,何士元的话,不无道理,大夏的确面临着灭顶之灾!

    各种天象,都意味着国运。这是深入人心的看法,国之不祥,种种如是。

    虽然,发生天火流星、泰山崩断、九星连珠的时候,夏正平还没有出世,但是他毕竟是生长于皇宫中的,对于这些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如今,二三十年前的事情,再一次被重提,似乎都证明了那些异常现象,都符合玄学之中所认为的那般——大夏真的面临消亡。

    或者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国之将亡,异象迭出,凡此种种,不可抗拒也!

    “我已经断定出来,天下大乱之时,必是紫微帝星熄灭之际。也就是说,大夏皇帝驾崩的时刻!”何士元的话,再一次说到了夏正平的心里,这也与他判断出来的情况是一致的,“估摸着五年之内,必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早在异象出现的时候,天下的诸侯,都开始准备了。所以,现在殿下未雨绸缪有点晚了,你顶多只有五年的时间准备,而人家都已经准备了至少二十五年了!”

    这话说得没错,大夏皇帝登基到现在,也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登基一开始,就发生了那般异象,恐怕早有人提醒过那些诸侯了!

    夏正平心中虽然惊讶,但是也充斥着不甘心,他不想就这么算了,道:“无论多少年,我想先生出山,必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第83章 七分天下(上)() 
这是夏正平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的确希望雏凤何士元能够出山,辅佐于他。乱世之下,英雄辈出,若是没有能人辅佐夏正平,夏正平就难以在天下诸侯中取得地位,想要实现大夏的中兴,更是难上加难!

    只是,何士元脸上的那种淡然表情,让夏正平有些失望了。他原本以为,何士元听了自己这么恳切的话语,会做出一些激烈的反应,可惜没有。

    “难道先生不想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恢复往日的大夏吗?”见着何士元陷入沉默,夏正平便是追问,“我的母亲陈姬如果还活着,恐怕也不愿意见到大夏走到今天的这个样子!”

    言罢,夏正平的哽咽之声,便是在整个屋子里传了开来,其恳切之情,不言而喻!

    何士元踌躇良久,方才叹息一声,道:“殿下的母亲对我有一饭之恩,我自当报答!”

    这一句话出口,也就意味着何士元答应了夏正平的请求。夏正平闻言,脸上旋即流露出了欣喜之色,拱手道:“先生大恩,正平感激不尽!”

    “想要恢复大夏往日的荣光,如果不清楚诸侯现在的状况,怕是不行!”何士元笑道,“殿下难道就不想知道,前一阵子我究竟去了哪里吗?”

    此时,夏正平方才醒悟过来。大夏神朝崩乱的根本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腐朽,其表现在外的状况,就是之前所说的诸侯并立,藩镇割据的局面。

    常言道,治病需要先治标,再治本。如今,大夏神朝,就像是病人一样,想要恢复昔日的风光,首先第一点就是解决诸侯的问题。

    而且,此时的大夏,已经病入膏肓,需要猛药、急药,方能立起沉疴,药到病除。

    只是,这个用药的时机需要把握准确,否则就有可能引火烧身!

    想通了这些,夏正平为猜测得出来,何士元前一阵子的时间,大概是出游在外,调查了一下诸侯们的实际情况。要知道,人们口中的诸侯,未必是真实的。就像襄王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差点迷惑了所有人。

    “这是大夏神朝的地图!”见着夏正平沉默不语,何士元走到屋角处一份布帛卷轴旁,指着它,沉声说道,“我游历在外,耗费几年心血所绘。天下诸侯的形势,藩镇割据的地盘,隐藏在山间的军械驻兵之地等等,在这一副地图上,都有标注!”

    何士元一边说着,一边将轮轴打开。夏正平看了过去,那一副地图上,果然如同何士元所说的那般。

    大夏神朝,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纵横万里,一应州郡藩镇,天下诸侯疆域,周边诸多异民族等等,只要是夏正平能想到的地方,在这张地图上都能够找到。

    此时,夏正平心中骇然,越加佩服何士元的能力,也更加欣喜,道:“有此图在手,天下一半,恐怕都在掌中了吧?”

    “确实如此!”何士元点了点头,目光缓缓在图上移过,“我将这图命名为皇览睽舆图!”

    “既然如此,还请先生教我,将来如何从巴州走出来?”夏正平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问依照现在的天下形势,自己该如何发展,“万里江山,打下来怕是非一日之功。”

    何士元似乎看穿了夏正平的心思,不知从何处寻来一把羽扇,指点着皇览睽舆图,缓缓说道:“大夏的中部地区,荆襄九郡,为襄王所据。我接触过襄王,谈论下来,明白他的心思!”

    “襄王先祖名为刘累,曾经给孔甲饲养过龙。后来因为失职,而害怕治罪,逃离到豫州地区,成了刘姓的始祖。”

    “大夏立国之初,刘镇的祖上,曾经受封在豫州,国号周。因为军功的升迁,而逐渐并吞豫州、荆州、襄州等地,成为一方领土最大的诸侯!”

    “再往后,因为家族某些情况,刘姓一支,所属封地被瓜分,只剩下荆襄九郡,传至今日,便有了襄王刘镇。”

    夏正平听着何士元这么说,便是点了点头,这些情况,在皇宫的藏书阁都有记载。他身为太子的时候,自然也读到过。

    “周之国号被废,刘镇一脉,常思复国。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讲,襄王将来可能北上攻取豫州,继而收复旧周领地!”

    “如此看来,襄王将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这一点,夏正平已然明白,他点了点头,静心的看着地图,揣摩着将来的发展规划。

    蓦地,何士元的羽扇指向了雍州、凉州等地,那里是雍王的封地!

    此时,夏正平就听到何士元的声音:“雍凉之地,乃是雍王的封地。这里的两个州,都是曾经大夏从西域手中夺取过来的土地,民风彪悍,更有雍王先祖出自西域,深得民心!”

    “所以说,这里即便是苦寒之地,但因为雍王的缘故,也是一方大的诸侯!”

    夏正平此时咋舌,他没想到,雏凤何士元,竟然会给雍王如此高的评价。

    不过,当他再一次听到何士元的话,他却不这么认为了,明白雍王强大,只不过是表象而已。

    “然而,雍王毕竟要和西域等异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