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35节

神朝演义-第35节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说的确实有些意思。

    刘金熟读兵书,自幼习文学武,怎会不清楚自己的处境?一个在军营之中,排名第三的裨将军,擒拿排名第二的副将。说得简单点,就是头脑发热,平息哗变。说的难听点,就是预谋反叛,不尊军法。

    而且,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就是他叫夏正平皇子殿下,却不是郡守大人。

    若是刘金叫了夏正平郡守大人,就会让在场的政事堂官员,明白一件事情,原本忠心于郡尉薛离的刘金,已经投靠了夏正平。

    现在人们都知道,夏正平和永昌的薛家士族,基本上势同水火。如今刘金投向夏正平,绝不会给刘金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不光光是被怀疑忠心有问题,还会被薛离所在的薛家士族,及相关的其他家族恨上。

    因为,此时政事堂上的众人,已然看的明白,薛离不在这一支军中。那么身为排名第三的裨将军,绑了副将霍平以后,刘金就是永昌五千兵马的实际掌控者了。

    如果刘金投靠了夏正平,就相当于兵权落到了夏正平手中,薛家的人,怎么可能不会忌恨刘金呢?

    目前,永昌郡的一些士族的表态,并不是很直观,尤其是南蛮的进攻,让原本叫就不是很明朗的永昌兵、政两种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身为裨将军的刘金,自然知道这些。正因为如此,他才不会开口叫夏正平郡守大人,而是叫皇子殿下。

    皇子殿下这个称呼,大家经常挂在嘴边,以示尊敬,却是难以令人怀疑的。而郡守大人,则代表着下属对上级的尊称,说明刘金对夏正平表示认可。

    事实上,刘金也在观察一切的局势,在犹豫是不是要投靠夏正平。毕竟,薛家士族不过是平头百姓,怎么可能和大夏神朝的皇族之人相比呢?

    正当刘金在沉思之间,夏正平的声音却是传来:“从你的言语之中,我已然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刘金在思考的同时,夏正平也在思考。

    他已经从刘金的言语之中,判断出来薛离留在了建宁郡,未曾回归。昨日又是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士兵等着回归永昌,霍平阻拦,必然是产生了哗变。刘金为了平定哗变,恐怕才会出此下策的,要不然他就会被士兵绑起来,丢到冰天雪地的野外,不管死活了。

    只是,刘金有没有其他的心思,夏正平却无法猜透,也不想去捉摸。

    “无耻小人,背主叛将,有何面目在这里夸夸其谈!”

    政事堂的众人原本都陷入了思考之中,忽的听着霍平的这几句喝骂,便是全部抬起头来,盯着霍平。

    “闭嘴!”刘金猛地站了起来,将霍平按在了地上,有些慷慨激昂的喝道,“身为副将,却与主将相谋,想要独吞兵权,不知是何道理”

    “我只问你一句话。”夏正平突然打断了刘金的喝声,“负责蛇口的那一千守军,是谁调走的?”

    夏正平这话一出,政事堂上许多官员,便是挑了挑眉头,心中也是掀起了波澜。

    有些官员,身体颤抖呀,在祈祷着刘金,千万不要说出真相。

    有些官员,面色淡然,似乎一切事情,和他们丝毫不相干一般。

    而有些官员则不然,他们嘴角向上微微翘起,仿佛明白了夏正平的意图,巴不得刘金说出真相,倒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在里面。

    刘金一愣,也是脸色大变,眼神飘向了兵曹、尉曹两处官员的位置,神色转换之间,便是已然明白了许多事情。他心里有些后悔,没想到自己绑着霍平,来见夏正平,希望得到一些保护,以免被人嫉恨,却不曾想到弄巧成拙,被夏正平逮了个机会,询问有关于蛇谷出口的守军事情。

    事实上,刘金来之前,压根就也没想到会有这个变故。他要是想到了,打死也不会进入永昌郡守府衙的。

    要知道,刘金身为裨将军,又是永昌五千兵马排名第三的将军,属于兵曹、尉曹之人,调兵遣将怎么可能跟他没关系?

    一旁的陈庆之,听到夏正平如此说,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心道这个侄儿问话问的真是巧妙啊。

    至于赵灵吉、陈旭等人,则是心中不住赞叹,八皇子这个问话,可谓是刁钻啊。同时,他们也对夏正平更加高看了一眼。

    永昌蛇谷出口的那一千守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几乎每一个永昌官员都心知肚明。

    现在,夏正平朝着刘金问话,就是要看看刘金的回答,是否跟自己掌握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个实际情况,自然是夏正平那日和南蛮大军达成协议时,所得到的一些额外信息,只是当时没有当着众多官员说罢了。

    如果刘金说出了实话,那么最先倒霉的就是兵曹、尉曹两曹官员,他反倒会被夏正平保护起来。但这样一来,同样给在场许多官员一个信号,刘金出卖了薛离,不再忠于薛离郡尉,也会被一些士族所忌恨。

    如果刘金回答不出来,或者说自己压根就不清楚这件事,那绝对会被夏正平施以临机制宜之权,打入监牢。

    但不管怎么讲,刘金这么回答,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调兵遣将,没有诸多将领的商议,薛离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薛离的手再大,也需要将领的支持。要知道,调兵产生的许多细节问题,都是由他身边的副将、裨将军之类的人进行负责的,而不是薛离本人亲力亲为。

    身为裨将军的刘金,怎么可能不负责这些具体事物呢?况且,这一件事中,还有着兵曹、尉曹的许多官员身影,一旦追究起来,恐怕

    此时,一众不相干的永昌官员,已然后背发凉。没想到,眼前的皇八子殿下,十六岁的郡守,一句话就轻而易举拿下了永昌郡的兵曹、尉曹,同时还拿下了刘金,等同于掌控了永昌的那五千兵马。

    要知道,永昌郡蛇谷出口的那一千兵马,是永昌郡郡尉托管的,但却是直属于中央,薛离是没有任何的权力调动的。

    当然他们也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好在自己不是兵曹、尉曹的官员。

    事实上,如果真要细致分析并追究的话,那么这件事背后的人,一定是直通济州的,至于是谁,不得而知。

    许多官员,依然越想越骇然,没曾想到,这个少年郡守,竟然是有如此的心机与深度。言谈举止之间,就能挖出许多幕后之事。

    “哎!”刘金似乎想通了许多,既然前后都得罪人,不如来个痛快,直接交底,“我听说,薛离郡尉的背后,通着朝廷里的某位殿下,能够调动蛇谷出口的一千兵马。再然后,就是兵曹、尉曹总理事宜,如何调动,怎么行军,供给粮草之类,直至你们见到的事情,南蛮入侵”

    刘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政事堂上许多官员的喝骂之声打断了。

    “小小裨将军,竟然口出狂言,敢污蔑薛离郡尉?”

    “哼,不知死活的东西,还敢污蔑朝中的殿下?”

    “你这样子红口白牙,没有证据的瞎说,可是要对此负责的!”

    夏正平听着吵嚷之身,目光瞥向声音来源处,几乎全部是兵曹、尉曹的官员。也难怪,这两曹的官员,都是薛离的手下,不维护薛离,又维护谁呢?

    至于某位殿下,刘金似乎也不清楚,既然跟朝堂有关,那么黄安一定知晓。

    不知不觉间,夏正平的目光,却移向了黄安,只是黄安皱着眉头,似乎也不知晓刘金所说的某位殿下,究竟指的是谁?

    众多官员吵嚷了许久,无一不是指责刘金胡说八道,背主叛将之类的。

    “够了!”夏正平有些看不下去了,猛地大喝,一拍桌案,这帮官员只知道维郡尉薛离,一点也没有把自己这个郡守放在眼里,他很是生气,甚至是愤怒,“国舅陈庆之,本殿下以临机制宜之权为凭,着你调两万兵马,速速赶去建宁郡!”

    一众官员,尤其是兵曹、尉曹的,听着夏正平这些话,有些错愕。但还未反应过来,又是听得夏正平说道:“薛离郡尉不在永昌,将由左善言代行郡尉之职!”

第49章 矫诏() 
夏正平此话一出口,一众永昌官员,再一次齐齐变了脸色。

    他们早先得知,左善言是请求皇帝圣旨,前来永昌,辅佐夏正平理政的,而对于他的具体负责职务,并没有安排。

    只是没想到,这么一来二去,一系列事情竟然被夏正平抓到了空隙,倒是有些弄巧成拙,夏正平直接以薛离郡尉不在永昌为由,让左善言代行其职。

    许多官员也打听过,知道左善言是夏正平的人,此时他们的脸色,不由显得有些灰败了。只是,这些官员都和兵曹、尉曹诸官,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罢了。

    这也就意味着,自今日之后,兵曹、尉曹诸事,尽皆归于夏正平,等于郡守大人掌握了永昌的兵权。

    “殿下,您调两万兵马,去建宁郡做什么?”诸官之中,似是有人并不关心谁来掌管兵曹、尉曹,而是注意到了夏正平最开始的一句话,“建宁郡那里的盗贼,早已平定了啊!”

    看似充满疑问的语气,却是把人的的思绪,再一次扯到了夏正平的第一条政令。

    身为皇八子的夏正平,动用临机制宜之权,调兵两万去永昌,究竟想干什么?

    众人的目光,并没有转移到夏正平的身上,而是看向了陈庆之。陈庆之身为夏正平的舅舅,和他又是极为亲密的,必然知道些什么。

    陈庆之也是察觉到了众人的目光,也是明白他们所想,他们十有八九是想知道,夏正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陈庆之能猜到夏正平的目的,不过作为亲舅舅的他,自然不会轻易说出来的。

    夏正平抬眼,望向了那名官员,双眼似乎要放射出两道精光,要看穿那名官员的心思一样:“刘金所说,已然明了。薛离郡尉,身为将军,却私自调离蛇谷出口的一千守军,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这都是不合理的。况且,这之后又导致了南蛮六万大军,陈兵永昌城外。”

    “我以皇子之尊,凭借圣旨所授临机制宜之权,定薛离私通南蛮,擅调守军的罪责!按律,此罪当诛,陈国舅待会即可与我率领两万兵马,前往建宁郡捕拿薛离!”

    这几句话一处,政事堂上的众人,早已神色剧变。

    陈庆之还好,毕竟他已然猜测出了,夏正平的目的,就是要率领军队前往建宁郡,捕拿薛离。

    事实上,当夏正平得知,蛇谷出口的一千守军被调走,南蛮大军出现,就已经明白,这背后一定是薛离搞的鬼。

    俗话说的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薛离在南蛮大军来临之前,就率领永昌的五千兵马前往了建宁郡,再加上蛇谷出口的一千守军被调走,怎么可能不引起人的怀疑?

    就只是这一条,便足以证明薛离有着私通南蛮,使其引兵犯境的罪责。

    然而,薛离毕竟当了郡尉有二十年,在永昌郡城,可谓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几乎每一个永昌士族的官员,都和薛离有所关联的。

    正因为如此,夏正平的话音刚一落下,便是引起了极为激烈的反对之声。

    “二十年来,薛离郡尉,身在永昌,尽职尽责,不曾有错。今日一旦以这种私通南蛮,且毫无根据的罪名,强行捕杀郡尉大人,下官不服!”

    “殿下,您若是以圣旨所授临机制宜之权,捕杀郡尉大人,那么就是在矫诏了。如此之罪名,万一传入济州,怕是对您不利!”

    这话一出,许多人却是心惊。

    夏正平被授予临机制宜之权,他们已在多日之前得知。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会被夏正平用来对付薛郡尉。但是,薛离毕竟是一名郡一级别的长官,犯了过错,也是由有司进行调查。

    如果夏正平以临机制宜之权,判定薛离犯罪,那么就会被人认为是擅用皇权,滥杀地方官吏。严重点说,就是矫诏杀害臣子。

    这在许多兵曹、尉曹的官员眼中,的确是如此的。

    “殿下,矫诏擅杀官吏,无论是怎样的身份,都要被问罪的。难道,殿下还想不给贬为庶民吗?”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这种大逆不道的矫诏罪名?”

    兵曹、尉曹的官员之中,指责夏正平的话,不止一句。一旁的黄安,听着这些话,眉头一皱,尖声说道:“殿下身为皇子,自然可以处理薛离郡尉!”

    这话倒是没错,身为皇子的夏正平,的确有许多特权。尤其是被授予了临机制宜之权的,绝对是皇帝亲临。

    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是在皇权管辖的范围之下,夏正平都可以将其定罪。只要夏正平找到证据,据实而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