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明宗室 >

第372节

大明宗室-第372节

小说: 大明宗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你朱秀赖固然有根基,可没有大明骁勇善战的4万大军,没有源源不断的军械补充,你朱秀赖能蹦跶多久?

    1个丧家之犬而已,靠着大明才有今日,给你个清贵爵位9不错了,还想要我大明的土地?

    至于两瀛省那么大的土地疆域进帐,都被集体忽略了。

    将府清楚朱秀赖的在瀛洲战役中的重要性,可现在皇帝那边没有硬挺朱秀赖,他们着急什么?皇帝硬保朱秀赖,那各处也没人会叽歪,舆论9会改变:瀛王献土有功,给1县之地不为过,正好彰显上国胸襟。

    都在猜测皇帝的态度,没有清算朱秀赖的烂账,说的扯淡1点可以给朱秀赖在瀛洲作战时扣个杀良冒功、军纪涣散有损国体之类的大帽子。

    而且随朱秀赖返回内陆的,归化的武士平日里作风也有问题,都是小尾巴。

    朱秀赖现在也着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南京各处的舆论越来越不利于他,9怕因为各种小尾巴到头来竹篮打水1场空,还会赔上小命。

    毕竟大清洗的阴云,都飘在每个人的头顶。皇帝干这种事情,毫无压力。

    比杨肇基资历还要深的大将军王威,不9被1杯酒弄死了?

    为了探究宫里的意思,也为了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去,朱秀赖设宴邀请司礼监掌印太监赵仪,他更想邀请曹化淳,可曹化淳9算有时间,也不敢与外面人有交流。

    驿馆内,1队白袍少女,脸上敷着厚厚脂粉1顿1跳,1跳1顿拿着小扇子跳舞,看的赵仪头疼,也不知道这种舞有什么好。宫里也有1队进献的类似歌姬,他可知道这些女子脸上抹的是什么东西,不是脂粉这种高档东西,普遍都是石膏粉

    碍于礼仪,他也9权且将9着,端着浅浅酒碟,饮着瀛地清酒。这种酒比不上南京汇聚的天下名酒,可架不住产地远,喝的是1种身份。

    朱秀赖与赵期熟悉,知道赵仪的遗憾是什么,是没能领兵征战,这位1向是以3宝太监为榜样的。

    故而,宴席上也没分桌分餐,两个人都坐在主位,中间摆着1口炭火铜炉烧着1锅好汤,朱秀赖1袭华丽大铠金红两色,将1串串糯米制造的餐点放入锅中,手里拿着小刀削着肉条下锅,给赵仪准备瀛地特色的关东煮。

    也9是武士们打仗时没时间体面吃饭,类似火锅的大杂烩,围在1起有什么煮什么,是1种军中风味儿很足的会餐方式。

    拿起1串5色糯米团子,赵仪蘸着佐料,吃了1枚缓缓嚼着:“有劳瀛王千岁了。”

    “内相言重了,小王与老祖宗相交,俗务缠身无法拜谒老祖宗已深感内疚;有了空闲又怕叨扰老祖宗。今日内相到了小王这里,小王自当如此,无法给老祖宗表心意,给内相出力气想来也是1样的,这也是小王的心愿、夙愿,还要多谢内相成全才是。”

    朱秀赖姿态放的很低,他对封地自然存在念想,可眼前的问题是搞不好朝廷风气1变,9把他给宰了。

    “唔,瀛王千岁这说的,让咱家如何是好呢?”

    赵仪拿着手绢擦擦汗,1副理应如此很坦然的模样,毫无客气之说。

    “应该的,只望内相到了老祖宗那里,给小王美言12,将小王的心意送到,小王也9心安了。”

    朱秀赖说着,神情哀戚,赵仪明知故问:“瀛王千岁,这这又是何故?”

    “唉,内相也不是外人。小王怀念故土,又仰慕大明风土,这夹在中间很是为难。有心回故土做1田间老翁,奈何朝廷委以重任以亲王重爵相待,徘徊至今,宿夜难眠呀。”

    赵仪心里发笑,到了这1步你还想退?1副深有感触的模样道:“人思故土,本性也。瀛王千岁的思乡之情,咱家可以理解。”

    “有内相体谅,小王这心里也9舒坦了。时至今日,小王也是进退两难。有司以小王化外之人为由,多多为难。小王深受国恩,也能不予计较。但思念故乡之情久久难平,还望内相居中说和,成全小王这寥寥寸薄心意。”

    朱秀赖说的可怜,赵仪细嚼慢咽吃着糯米团子,缓缓道:“瀛王千岁这话9差了,非是有司故意刁难瀛王千岁,也不是主子爷薄情。而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难以抉择呐。”

    “哦?还望内相为小王指点迷津。”

    朱秀赖真的不理解,皇帝想要他怎么做,皇帝1向是很厚道的,这回突然不为他说话,他突然感觉到什么都很不妙。没有皇帝的庇护,法司追究他的小尾巴,他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拿目前来说,他在南京9有1营护卫,3千兵马啊。

    从山东跟着南巡,1路迷迷糊糊走到南京,才发现不妥当,天子脚下带着3千护卫,你想干什么?

    3千兵马很多么?不多,皇帝1口气9能吹灭。

    少么?太多了,大明亲藩来京师,最多带百余护卫,更多的是王府臣佐、宦官、宫女或运输物资的劳力。他的这3千护卫,在这种对比下,9多的过分了。

    赵仪闭目沉吟,朱秀赖挥退臣佐、舞姬,再次拱手:“还请内相大人指点迷津,救小王1命。”

    很为难的样子,赵仪道:“瀛王千岁也是宣大老人,与我父交情匪浅。这点人情,咱家还是要给的。”

    “如瀛王千岁所言,有司多有为难。何也?乃各地亲藩不满,主子爷念恩,赐瀛王千岁国姓,爵亲王。当时9有非议,老唐王甚至大骂主子爷糊涂,放着哲宗皇帝诸子不封,封瀛王千岁为王,骂君父胳膊肘往外拐。”

    “到了此时,瀛王千岁的封地1事,引发更大的不满。主子爷念感情,1边是亲藩的族人,1边是瀛王千岁这个贴心人,瀛王千岁说说,这让主子爷如何是好?”

    朱秀赖恍然,原来是宗室施压,也对。文武大臣反对是因为嫉妒封地,实际上与他们干系不大。天下封王的数量终究有个底线,现在宗室子弟从军,可以打破世袭爵位这1条路,可以杀出更多的升爵渠道。

    王位的数量恒定,他占掉1个坑,自然宗室那边9少1个。

    意识到这1点,朱秀赖才真怕了,这真的已经不是可以拖的事情,为了腾出这个坑,宗室亲藩绝对会不断施压,直到将他的王位搞掉位置,或将他搞死。

    他甚至1瞬间想到刺杀,毕竟他们那地方流行这种调调。1旦被得手,皇帝是不会为了1个死人来为难自己的亲族,为了维护皇室的体面,他相信事后皇帝绝对会低调处理。

    他才正值壮年,好日子9在眼前,大仇得报,他现在只想安安稳稳活着享福,他不想死,谁又会急着想死呢?

    “内相大人,还请指点小王1条活路!”

    “这是自然的,若无这个心思,咱家也不会来瀛王千岁这里。毕竟日后真闹腾起来,只会让外人看笑话不是?”

    他沉吟着,朱秀赖很识相附耳过来,赵仪压低声音道:“宗室亲藩之不满,在于国土外流在瀛王手里。若瀛王收宗藩子弟为嗣子,或许是1条转机。”

    朱秀赖神色愕然,赵仪继续说:“以后闹起家丑来,宫里的脸面9没了。都是1家人,若瀛王千岁肯下决心,这事咱家来活动。说不好主子爷体谅,会再加封1个世袭侯爵给瀛王千岁。丰臣氏,也好有个后继以祀先灵血食香火。”

    对其他人来说这种事情很难接受,可朱秀赖不觉得这有什么,只要能保住性命,延续这个集体,别说收1个嗣子,9是收1头猪做嗣子,也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收来的是天家血脉,让赵仪无语的是,他没看到朱秀赖有什么抵抗情绪,甚至是1种惊喜

    没错,9是惊喜。

    收养1个天家血脉为嗣子,在朱秀赖看来是赚大了,1劳永逸解决这个集体以后的安危问题,还能彻底融入宗室亲藩体系。

    更重要的是,赵仪肯说这话,绝对有皇帝的意志,这说明皇帝允许丰臣氏这个招牌继续出来。

    两个方面下来,朱秀赖的心病都被治理好了,纯粹9是惊喜。

    过继这类事情在朱秀赖的观念中是很普遍的,上位者给下位者过继1个子嗣过去,甚至会令下位者心安

    家主没儿子,收养弟弟为婿养子,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弟弟,婿养子

第511章 大灾荒序曲() 
8月初7,有史以来第1个8月的7夕前,皇城武英殿。

    明日7夕侍从司将要放1个短假,1大早1个个入宫时都神清气爽,明天放假意味着什么?当然是今夜可以好好的去秦淮放松放松。

    卢象升提着长嘴热水壶给各处添茶,抱着茶碗坐到窗户旁,打开匣子取出半夜司礼监送来的各处折子,很多都是决议通过的副档,让他们了解各处的进展变动。

    很快曹化淳打着哈欠来到武英殿,随行而来的宫人提着1笼笼食盒,卢象升要了1叠绿豆糕,捏着糕点细嚼慢咽,翻着1道道副档。

    袁枢在档案区域打开铜锁,取出1个沉甸甸铁箱子。

    “拿去,赶紧誊抄。”

    曹化淳从铁箱子里找出1份折子副本,转手递给其他内侍。铁箱子里的都是以前积累的提议,都是制订了完整细则的妥善提议。是那种取出来,9能颁布的成体系提议。

    正本在袁枢手中,紧紧握着这道折子,他可没有1点轻松的状态,有的只是沉重。

    原定于两年后,两瀛省初步稳定后开始施行的大计划,现在不得不提前举行。

    两瀛省生产恢复很快,那边的人似乎对战争、生死有着1种独特的适应性,1年的时间9恢复了秩序,农业生产、工艺品、特产都已恢复到开战前期。

    这也正常,任谁天天睡在地震不绝的土地上,每日还有武士大人提着刀子要杀人的地方上,对灾难的适应性自然会很强很强。

    根据昨日两瀛省通报的粮食产量各出口货物来判断,再有1年两瀛省也将赶上国朝发展的脚步。这是好事情,物资产出大幅度上升,都是在给内陆输血。

    可正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提前放血。

    否则等两瀛省经济规模膨胀后,朱弘昭担心自己舍不得放血,故而思考1夜,让袁枢取出既定提议,再修改修改,在年末施行,早早将这个后患给瓦解掉。

    不然两瀛省经济膨胀起来后,又有更为密切的交流,那里的粗铁冶炼限令会自己突破。那边的工匠没有这个能力,大明的商团会想法子给突破。

    那边人力成本相对于内陆而言,几乎低微到可以忽略。厂子里死了人,也不是什么大事,9这么好欺负。

    再加上南巡压迫,南方、北方资本向瀛洲转移的迹象显著,再不放血,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鬼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这是1个原因,另1个原因还是内陆人口基数太大了,供不应求的同时还有天灾作祟。

    今年夏季反常的气候,根据历史经验来推断,9算明年夏季气候正常,也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所以人口压力造成的粮食压力,始终是悬在他头顶的1把剑。

    只有迁移人口,1增1减后,将极大的缓解西北缺粮问题。

    土豆虽好,可真的不能做主粮。现在大明的人口平均身高接近后世,若真靠着土豆过日子,人口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土豆这种易储运还能填肚子的作物,在军粮体系中被朱弘昭勾去主粮的地位,只能做2等辅粮,连小米、黄豆豌豆、青稞、荞面等杂粮都比不上,与豆腐1样是2等辅粮。

    拿土豆做主食给军士吃,吃上几十年,以后的军队能不能跑起来,还是1个大问题。

    誊抄好的折子送到各处,都是心里有底的,除了卢象升。

    看着这份折子内容,卢象升瞪大双眸:“骇人听闻!”

    简直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竟然人为要在两瀛省制造1场大饥荒,目标是饿死千万

    “伯应兄,这这是谁的提议?”

    卢象升感觉天旋地转,不是他过于仁厚,而是世俗观念如此。

    朝鲜、日本与大明、中原1衣带水,都是汉化极深的国度,所以朝鲜并入大明,反对的只有上层,下面的百姓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反对?

    朝鲜这个王国很擅长学习,大明好的1方面没学多少,党争、腐败、压榨百姓的手段倒是学的青出于蓝。别看地方小,这地方之前的税制可是重的让人想不明白。

    大明原来的子民也觉得正常,汉朝时朝鲜所在的3韩9在版图内;再说朝鲜又是箕子后裔没什么问题,并进来自然9是1家人。

    日本也是如此,在现有观念中,日本战役是1场收复战,收回徐福东渡时携带过去的后裔。而且中原历代动乱时,东渡避难的汉人也不少,都认为将日本收回来,收回来的也是炎黄后裔。

    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