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初唐少年侦查录 >

第60节

初唐少年侦查录-第60节

小说: 初唐少年侦查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岭南境内……仍是地方豪族的天下,这一点,不亲到此地,还真是不可得知啊。”

    “依爹娘这么说,我们的处境……因为冯家的关系而得以改观?”

    “芳儿,方才节度使大人已经表明了用意,他将我们的役所,迁至邕州的金银矿开采地,说白了,到了当地,就是亲家的地盘,我们大可不受劳役之苦。”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吧……只是……”

    王仁祐有些愧疚地看向王元芳。

    “自古以来,政治斗争残酷,败者为寇。芳儿,我们年纪大了,过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倒也无所谓,只是太委屈你……凭你的才干,本可平步青云,一世显贵……”

    “爹,不要说这些,只要我们都平安,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王元芳正是意气风发少年时,又何尝不想成就一番功业,只是如今形势比人强,说多了,也只是徒留遗憾叹息罢了。

    王仁祐欣慰地点点头。

    “还有……”

    柳嫣知道王仁祐要说关于童梦瑶的事情,不动声色地按了按王的手背,示意他不要说下去。

    王元芳此时恰巧也陷入沉思。

    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的意料之外,莫非这就是天无绝人之路。

    大约一个时辰,马车过了邕州城门,停在了刺史府前。

    迎面走来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虽身着与中原无异的裙衫,可头饰却是别具风格的金银饰,而颈间配饰,皆是稀罕的舶来之物。

    她上前来握起柳嫣双手,恳切道:

    “姐姐,姐夫,你们受苦了。”

    “箐箐,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原来她便是柳箐姨母。

    “好好好,劳姐姐挂心。”柳箐看向王元芳,眉眼慈爱,“哎哟,芳儿如今都长这么大了!”

    “姨母好。”

    此时王仁祐瞥见一人正往这边走过来,他忙迎上去几步,两人作揖问候。

    此人便是邕州刺史,也即是冯氏家族的第五代首领——冯鞅,他身材不高,但却壮实硬朗。一样虽着汉服,抬起手还能隐约看到臂内札青,披散至脖的头发用银器往后箍起来,颧骨高凸,很有南越人的特征。

    “王老兄,多年不见。”冯鞅汉语流利,只是一开口,明显能听出地方口音。

    “多谢冯老兄雪中送炭,王某真是无以为报。”

    “咱们是连襟之亲,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冯鞅身后突然钻出一女子。

    “吓?哩就系我老表?点解同阿娘讲嘅都唔一样噶?”

    (啊?你就是我表哥,怎么跟娘亲说的不一样啊?)

    她一边说话,一边贴近王元芳跟前,踮起脚尖,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番。

    她的身材娇小,浓眉大眼,脸颊有些瘦窄,颧骨跟冯鞅一样,有些高凸,肤色虽不似地普通人般黝黑,却也是与中原女子不同的小麦色。

    王元芳觉得更为奇怪的是,这里的人,头发普遍都不长,男子仅到颈部。而如眼前这女子,头发用长长的银釵固定起来的发髻很小,可以推断其长度也不过至肩膀处,难道这里的人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说吗?

    “阿蔓,没大没小的,跟你说过多少次,要讲汉话!”

    女子不以为意答道:“知喇!”(知道啦!)

    “你……”冯鞅严声厉色,“冯某教女无方,让诸位见笑了,这是小女冯蔓。”

    “阿蔓,快跟你王姨父和姨母问安。”柳箐道。

    冯蔓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地作揖,亮声道:“王姨父,姨母好!”

    冯鞅转而面向王元芳。

    “你就是元芳,我早就听闻贤侄才智过人,年纪轻轻就已名满京城,今日一见,果真是少年英才。”

    “姨父您过夸了,晚辈不敢当。”王元芳忙低头作揖。

    “冯老兄莫再过誉了,王某一家如今可是待罪之躯……”

    冯鞅大手一挥。

    “哎——莫提了,在这岭南境内,只要不出大乱子,咱们族众要做什么,皇帝老子也管不着,管他役不役的!入籍后,你们就安心住下来,邕州虽不比京城,可你们需要的,冯某一定尽量满足。”

    “不敢不敢,得冯老兄庇护,已经是庆幸之至。”

    “都说了,别讲这些见外的话。”冯鞅看了看王元芳,颇有深意道,“呃……不知元芳贤侄是否婚配,我看贤侄与我小女倒是很般配啊!”

第三章 寻觅() 
王元芳一阵汗颜,看来南人的伦理观念尚且薄弱,正想着普及一下“唐律禁止近亲结姻”的条文,以及委婉地拒绝,可还未开口,旁边的冯蔓却尖着嗓门大喊:

    “不要啊!爹,我才不要嫁给那些满口文邹邹,皮肤白得跟生病似的中原男人!”

    众人一怔。

    “你这孩子,这种没礼貌的说辞你就非要用汉话!”

    冯鞅责斥一句,柳箐也忙着圆场:“姐姐姐夫,阿蔓不懂事,还请见谅。”

    王仁祐和柳嫣无所谓地摇摇头。

    “哈哈,无妨无妨,侄女倒是土生土长的洞溪人,天真率性。”

    王元芳暗自松了口气,幸好幸好,南北差异,有时觉得挺好的,他多怕摊上这样的麻烦事。

    柳箐握起柳嫣的手:“姐姐,顺儿尚在襁褓中,妹妹领你进去见一见。”

    “好,我正念着你家顺儿呢。”

    冯鞅哈哈大笑。

    “来来来,咱们进去飲宴,要给诸位洗洗尘,还要好好答谢我们的节度使大人!”

    大家皆随着冯鞅缓缓走入府内。

    冯蔓朝王元芳招招手:“行喇!”(走啦!)

    见他还不动,就忍不住上前挽起他的手臂,直接拽着走。

    “抱歉,你刚刚说什么?”

    “哎呀!听不懂罢了……表哥,以后我来教你说广府话吧。”

    “那……有劳表妹……”

    王元芳有点不适应地看着她,心里纳闷着,南蛮的女子都如此豪放吗?

    冯蔓顺势撩起王元芳的袖口,露出一截手臂,她嫌弃地发出“啧啧”声。

    “表哥,你应该多晒晒太阳,男子长这么白,在我们这可是不受女孩子欢迎的!”

    “呃……”

    王元芳无语,心却想着,那真是最好不过了,他可不想招惹什么女人。

    一瞬,又念及她,王元芳不禁黯然失神。

    梦瑶,已经一个月过去了,你什么都知道了吗?一定很生气吧……好怀念你发脾气打我的样子,现在想让你打一下,都成了奢求……

    真的很想知道,远方的你,在做着什么?

    山林间,已是玉树琼花,这耀眼的洁白,显得静谧而安祥。

    一辆马车疾驰驶出并州地界,车轮辗过冻绿了的杂草,留下长长的辙痕。

    二宝挥动缰绳,想着身后原本的四人行,一下子变成了两人,便唏嘘不已。

    “先说好了,我们先到蜀中找婉清,你要是不听话私下行动,我就五花大绑把你绑回并州。”马车上,狄仁杰不忘训导着。

    “知道了知道了,啰嗦!”

    童梦瑶不耐烦地应和着,她放下窗纱,手缩回袍服中,放置在铜质手熏上,传递来恰到好处炙手的温度,像极了他的掌心。

    大公鸡,如此寒冷的天气,不知你在受着怎样的苦……

    听着规律的马蹄声,两人皆悃乏地睡去。

    皑皑霜雪,茫茫天地,牵挂之人在何方?

    蜀地益州,是与扬州齐名的繁荣大都会,不仅商业手工业发达,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一周左右的兼程,马车在入蜀的第一个县城——巴中县的集市中停留下来,补充日常之需。

    “益州果然名不虚传,即便冬季,也是商旅不断。”走在市圩之中,狄仁杰随手拿起小摊贩卖的丝帛,在童梦瑶面前晃了晃,戏笑道,“你看这刺绣,跟你绣的那些鬼画符比起来,那水平高的不止一点点啊……”

    童梦瑶狠狠地瞪了狄仁杰一眼。

    “臭小虎!蜀绣乃四大名绣,而我的只是普通女红,根本可比性啦!”童梦瑶一把扯过狄仁杰手中丝巾,展开一看,不禁赞叹道,“蜀绣线法平顺光亮,掺色柔和,跟我们的晋绣比起来,确实是技艺独到,难怪可以名扬天下。”

    童梦瑶摩挲着丝帕,想到自己送给元芳的那条,真是太不够瞧了……

    “小姐,看不出来,你还懂得不少啊。”

    “废话,我好歹是个姑娘家!”童梦瑶白了二宝一眼,呶呶嘴道,“不过蜀地最有名的,可不止是刺绣哦,你们知道吗?”

    “哦?难道是麻?”

    “不对。”

    “嗯……是蚕丝?”

    “不对。”

    “到底是是什么?”

    见狄仁杰和二宝都一脸茫然,童梦瑶得意道:

    “是蜀锦!”

    狄仁杰固然知晓,只是有心让童梦瑶嘚瑟一会儿。

    他拍了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哦,想起来了,就是你小时候常用来尿床的那罩单子嘛!”

    “臭小虎——!”

    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童梦瑶踏着薄薄积雪,追赶着狄仁杰跑。看得二宝一阵暖心,才一个多月不见这样的场面,竟然异常怀念。

    这一路上,只要有寺庙,狄仁杰必然就进去寻访,他觉得最有可能找到婉清的,必然是寺庙了。而益州不止经济发达,文化也异常繁荣,因佛教盛行,这里的寺庙多如牛毛。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霜雪依旧,只是,仍未寻到李婉清的踪影。

    看着狄仁杰越来越掩按捺的焦虑,童梦瑶不禁有些心虚,她不知道婉清姐姐会不会真的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而放弃约定……

    “少爷,前方有个驿馆,需要停下休息吗?”二宝稍稍放慢了速度,问道。

    狄仁杰揉了揉太阳穴:“算了,继续前行。”

    意料之中,若不是经过寺庙,狄仁杰是不常做停留的,他如今只想着尽快找到李婉清,哪怕是一个飘渺的音讯。

    童梦瑶顺手撩起窗纱。

    “咦?这个驿馆旁边,好多人围着排长队,在卖什么东西这么热闹……”

    “你呀,就爱凑热闹……”狄仁杰懒懒答道。

    突然,揉太阳穴的动作一僵,他朝外大喊:

    “二宝!停车!”

    太过突然,本来刚刚加速的二宝一时没反应过来,马车已经把驿馆抛在后边了。

    狄仁杰急得撩起车帘,一把夺过二宝手中缰绳,猛地一拉。

    “吁”地一声,马儿停了下来。

    还未完全停稳,狄仁杰就已经一跃而下。

    “小虎,你干嘛呢?”

    看着狄仁杰这一连串失常的举动,童梦瑶也跳下马车,跟了上去。

    原来,狄仁杰正朝着那个驿馆的方向快步走去。

    路上擦身而过一位老妇人和一个小孩,孩子清亮的嗓音传来。

    “漂亮姐姐真好,这样爹爹的手就能好了。”

    狄仁杰停下来问道:“小朋友,你说什么姐姐?”

    孩子指了指后面:“就是在驿馆那里,有个漂亮姐姐,给大家发药呢。”

    这时,老妇人也开口了:“是啊公子,听说这药治冻疮可管用了,你要是冻伤的话,赶紧去拿一点吧。”

    狄仁杰呆呆看着前方的驿馆,想起第一次见婉清,她就是在驿馆旁施药!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一定是婉清!

    缓缓地,狄仁杰挤入人群,心跳骤然加快,呼吸也越来越重。

    偶然的间隙中,可隐约窥见一个白衣女子的身影。

第四章 锦官城() 
拨开最前面的人群,狄仁杰终于得见白衣女子的真容——

    她并不是李婉清!

    一阵强烈的失落感袭来,狄仁杰颓然地正要转身离去,忽闻此女子开口:

    “这位大爷,这儿只有治冻疮的药膏,有其他的病痛,只能等李姐姐回来才行……”

    一道灵光闪过,狄仁杰再次回到那位姑娘跟前。

    “姑娘,你刚才说的李姐姐是谁?”

    白衣姑娘茫然地看着狄仁杰:“呃……我也不知道她全名,只知道她姓李,前几天就是李姐姐把我爹的病治好了,为答谢她才在这儿帮忙的。”

    “那你说的李姐姐,现在身在何处?”

    女子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河流。

    “今早,锦官城的女工不慎跌落濯锦河中,李姐姐赶忙过去了,现在还不见回来,估计是把人送进城里去了,李姐姐真是个热心肠的人!”

    此刻,狄仁杰已经等不及,赶紧行礼道谢,便匆忙挤出人群。

    “哎——小虎!你干嘛呢,这里人挤人的,我都跟不上你……”

    “婉清就在成都县城内!”

    狄仁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