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初唐少年侦查录 >

第19节

初唐少年侦查录-第19节

小说: 初唐少年侦查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别说了……中元节马上到了,听着毛毛的……”

    狄仁杰好奇地往大门里面张望了几眼,虽然有影壁隔着,但还能隐约看到里面有道士在设台做法。

    “两位,这节日还没到,为何宅中如此闹腾?”

    “听说近日老爷好像身体不适,便请来县里颇有名气的苏半仙前来做法消灾,今天是第二日了,还不知道要做几天呢……”

    “我们宅里不会来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

    旁边的门值撞了撞他:“别瞎说!”

    “难道不是吗?今年的中元节总觉得和往年很不一样……”

    “说来……近日我们县怪事真不少,先是什么天书,又是闹鬼……”

    “关于天书,两位可亲眼见过?”

    “这倒没有,不过有不少人见过,就在鬼屋的门前散下的,而且那天书还会自己焚烧,太诡异了……”

    “两位公子,中元节将近,还是奉劝你们避忌一下,好奇未必是一件好事。”

    “多谢两位小哥。”

    走下步阶。

    “看来还真的像那么一回事,你说呢?”

    狄仁杰点点头。

    两人边走,边寻思着什么。走到十字路口处,发现有六个孩童在玩一个不知名的游戏。

    “笼子缝笼子缝,笼子中的鸟儿,无时无刻都想要跑出来。

    就在那漆黑的夜晚,月亮藏入云层的时刻,背后的人,是谁呢?!”

    狄仁杰和王元芳不禁驻足观望。

    几轮下来,发现原来游戏的规则是:中间一个小朋友双手捂着眼睛,剩下的则围成一个圈,手拉着手顺时针快速地转圈。当童谣念完时,小朋友们停下来,而站在中间捂着眼睛的小朋友,如果猜对了正背后的小朋友名字,他们的角色将替换过来。

    孩子们兴奋地喊着:“啊——你是鬼了!”

    然后大家就把那个小朋友围了起来,又开始了新一轮游戏。

    狄仁杰和王元芳都觉得,不知何故,这个游戏配上童谣,显得格外怪异。

第二章 失踪的一家() 
“小虎——元芳——!”

    远远就传来童梦瑶的叫声,狄仁杰皱起眉头,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王元芳则双眼一亮,唇边不经意划起微妙的弧度。

    童梦瑶把二宝甩在了后面,拉起李婉清就小跑了过来,冲太快差点停不下来,王元芳一把将她稳住。

    “你呀,老是这么莽撞。”

    对上王元芳一脸不放心的表情,童梦瑶只能吐吐舌头。

    “就是,哪有姑娘像你这样跑来跑去的,看把我的婉清折腾得……”狄仁杰帮李婉清理了理发丝。

    “我们放好行李,梦瑶就嫌无聊,说要出来找你们。”

    “小虎,我们过来时候看到这边的孩子,在玩一个奇怪的游戏,我们小时候都没玩过。”

    “是吗?!是不是这个?”狄仁杰指了指前方路口。

    李婉清和童梦瑶顺着望过去。

    “是啊,路过好几群孩子都在玩。这是什么游戏啊?”

    王元芳注意到,刚刚在路口旁边一直站着一个衣着光鲜的小男孩,他巴巴地望着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满脸的羡慕,几次欲上前去,却被身边的婢子拉住。

    狄仁杰也发现了这个孩子,他凑近王元芳的耳边:“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没自由,话说王公子,你的童年是不是也这般?”

    “狄仁杰你少挖苦我,我童年有玩伴!”

    “哟!我忘了,京城到处都是王公贵族的孩子。”

    王元芳向嬉皮笑脸的狄仁杰投去一个“懒得搭理”的眼神。

    狄仁杰走向前,发现那个婢子长得俊目流眄,身材娇小玲珑,只是……侧脸靠近耳朵的位置,有一块茶色胎记。

    他开口问道:“姑娘,请问近日县城中疯传的鬼屋是不是还要往前走?”

    那婢子有些胆怯地看了看眼前的几个陌生人,摆摆手,嘴里只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原来是个哑巴啊。”

    “梦瑶……”

    李婉清走上前,蹲下来微笑看着小男孩,小男孩本能地躲在婢子身后侧。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又往里缩了一下,探出头来,腼腆答道:“我……我叫兴儿。”

    “兴儿,哥哥有个问题想问你。”狄仁杰也蹲下来,“你喜欢玩这个游戏吗?”

    过了半晌,兴儿才道:“这是新的游戏……我想和他们玩,可爹爹不让……”

    “那兴儿就听话,晚饭时间快到了,乖乖跟姐姐回家吧。”

    兴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姑娘,抱歉打扰了。”

    婢子微微一笑,又摆摆手,拉着兴儿走了。

    “狄仁杰,看来这个游戏,是最近才在叶县风靡的……”

    见狄仁杰半天没反应,王元芳转过头,发现狄仁杰一直望着那两人离去的背影。

    “这个婢子她能听懂我们说话,应该是后天的哑巴。只是……可惜啊……”

    “可惜什么?”

    “如果没有那胎记,应该是个大美人……”

    童梦瑶白了狄仁杰一眼:“小虎,我说你能不能不那么好色!”

    “我?”狄仁杰觉得童梦瑶这话简直不可理喻。

    “我哪里好色了!?”

    “你说你哪里不好色?”

    狄仁杰拉了拉王元芳的衣襟:“元芳,你说,我好色吗?”

    王元芳轻轻瞥了他一眼:“你自己衡量吧。”

    “二宝你说。”

    二宝面有难色,支支吾吾道:“少爷,我觉得……男人好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狄仁杰推开二宝:“好,你可以闭嘴了。”

    “婉清……”

    李婉清别过头,没搭理。

    狄仁杰正要上前去,身后便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

    “这是……狄贤侄吗?”

    狄仁杰回过头,看着眼前大约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中等个子,四方脸庞,鬑鬑有须。身着黄褐色圆领衫,一双眼睛闪闪有神地看着狄仁杰,眉眼间很是熟悉。

    半晌,狄仁杰终于想起来了:“莫非是崔伯父?”

    “狄贤侄,真的是你啊!你都长这么大了。”崔稹上前几步,细细打量着狄仁杰,眼里尽是笑意。

    “崔伯父,多年不见,难得您还能认出晚辈。”

    “呵呵,记得我在幽州与狄兄供职时,你才八九岁,现在,已经是堂堂男子汉,可不管怎么变,你的眼神,仍是这般睿智,一眼便可以认出来。”

    “崔伯父过夸,晚辈惭愧。”

    “狄兄可好?”

    “家父一切安好,劳伯父挂心。”

    “前段时日,听闻贤侄奉天子之命四处游历体察民情,没想到竟然来到我们叶县,真是太好了。贤侄,如果不嫌弃,下榻我府上何如?”

    “崔伯父客气了,我们刚刚在驿站落脚,就不叨扰伯父了。”

    “也好。不过今晚夜宴,可不能推却,让我为你们接风洗尘,我好歹也是一县之令。”

    “这……”狄仁杰难却崔稹盛情,只好道:“那就劳烦伯父了。”

    崔稹注意到一旁英气过人的少年。

    “莫非……这位便是圣上亲封的大理寺司直王大人?”

    “正是晚辈。”

    “王大人,有失远迎。”

    “真是折煞晚辈了,我与狄仁杰微服游历,前辈寻常对待即可。”

    “好好,诸位,这边请。”

    崔府

    刚步入前院,便看到了方才在十字路口碰见的那个小男孩。

    “兴儿?”

    “哦?贤侄识得我儿?”

    “就在刚才的路口碰见过,他在看小朋友玩游戏。”

    “兴儿,过来和客人行个礼。”

    面对第二次见面的哥哥姐姐,性情内向的兴儿倒也大大方方地走上前作揖,一字一顿地向大家问候。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崔——文——兴。”

    “你好,兴儿真可爱。”

    童梦瑶伸手捏了一下崔文兴的小脸蛋,他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小酒窝,眨巴着乌黑的大眼睛。不怕生的兴儿,倒是也有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

    狄仁杰也向站在一旁的婢子点头致意。

    “小葵,带少爷去洗洗手,准备用膳。”

    “是。”

    宴客厅内

    “诸位,本县招呼不周之处,还请海涵。”

    “崔伯父,崔伯母,客气了,是晚辈叨扰了才是。”

    “老爷,既然是接风洗尘,怎么不在县中名楼宴请各位,这……家里也来不及张罗什么好菜肴啊……”

    “崔伯母,这是我的主意。我爹与伯父是故交,大家不是外人。再说我们出来游历,有机会吃吃家宴,实乃一件幸事。”

    崔夫人点点头。

    “来,大家动筷吧。”

    一眼望去,饭桌上皆是居常蔬食菜羹,用银器盛放,看着简简单单,吃起来,却是新鲜又美味。

    童梦瑶注意到桌上一碟被切分开的鸭蛋,蛋黄呈红黄色,外观油亮,看起来很有食欲。

    她夹起半个鸭蛋放入口中,果然味道鲜美爽口!

    “崔前辈,这个鸭蛋口感浓香,还带着沙瓤味,好好吃!”

    “童姑娘真识货。这是我们湛河的咸鸭蛋,也算叶县远近驰名的特产之一。”

    狄仁杰拿起一张面馍,发现手感有些硬,可放倒嘴里一咬,却是香酥可口。

    “狄贤侄,这硬面馍可是要一早到张集村排队,才能买到的,怎么样,口感还行吗?”

    “崔伯父,真没想到叶县竟然有如此多美食,我在并州都从未吃过。”

    “是啊,这面馍洁白如雪,层层叠叠,底部微焦,外观就非常特别,我在京城也没见过。”

    崔稹露出些许得意的神色:“这些都是地方特色小吃,算不是什么名贵菜式,诸位不要嫌弃就好。”

    “怎么会,这也太好吃了!”

    崔稹和崔夫人看着童梦瑶的边说话边不停吃的样子,觉得好有趣。其他人则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用过晚餐,盛器尽数撤下,换上新鲜水果。

    众人开始举杯小酌。

    酒过半巡。

    “崔伯父,晚辈有一事请教。”

    “贤侄请讲。”

    “我们路途中听闻叶县有间鬼屋,不知这屋子有何来历?”

    崔稹和夫人相看一眼,神情突然有些不自然。

    “贤侄……这……老夫也不知从何说起,本来叶县的南二街,有一所宅子,在我到任之初,已是空置,我曾查过,户籍上确实登记有一户四口之家,但奇怪的是,这户人家,与家中财物一起消失了……

    “消失?”

    “对,听邻里说,这户人家的主人深居简出,少与人来往,过了好几天,才被邻里发现此宅早已人去楼空。”

    在坐的人,皆面面相觑。

    “也有一说,是这户人家悄无声息地搬离了叶县……”崔稹继续道,“由于并无人来报案,所以一直也未以失踪来处理。”

    “那这所宅子就没有别人住进来过?”

    “宅邸均为私人财产,其主弃之,但又缺少正常的交付程序,因此也无法收归官府,于是便一直荒置着,时间久了,也无人愿租赁,更别说想办法购置了。”

    “原来如此,久无人烟的宅子,就成了所谓的鬼宅……”

    “说来,近日的传闻确实让人头痛,街坊邻里议论纷纷,捕风抓影之事渐起……”

    讨论这样的话题,席间一下沉静不少。

第三章 夜探鬼屋() 
崔府门外

    “崔伯父,多谢款待,就送到这吧。”

    “好。贤侄啊,后日正逢中元节,傍晚开始在湛河边有放灯活动,是最热闹的时候,诸位可不能错过。”

    “一定一定,如此有趣的节目,我们一定参与。”

    “贤侄,到时在河岸上搭有棚子,你们直接来,就可以找到我,我们可以好好品茗赏灯。”

    “有劳崔伯父。”

    “多谢崔前辈。”

    从崔府出来,已是酉时。昏暗的暮霭,渐渐低压下来。

    众人并没有原路折回,而是往另一个方向漫步。穿街走巷,不一会儿功夫,感觉到凉风阵阵,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大家走到了湛河边,小河上有好几座石拱桥,湛河两边密密麻麻满布民居。

    傍晚的小河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欢乐的戏闹声。在桥下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他们有的在玩水,有的则在水桥下面摸螺蛳,然后装入瓷盂中。

    “小虎,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喜欢走上高高的石拱桥,然后飞快地往下冲。”

    “记得,那是被你推的!”

    “瞎说!我哪有?”童梦瑶上前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