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圣之业火 >

第236节

神圣之业火-第236节

小说: 神圣之业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曾帕赫战役之前,瑞士的武器库里也还包括不少别的兵器。比如用双手执的剑,晨星棍头上装有尖铁的棍棒兵器,卢塞恩锤戟的一种,头上不是斧刀而是弯曲的尖叉,当然还有十字弓等。这些兵器因威廉特尔而曾经变得相当出名。但到了1500年,在由长矛兵和戟兵组成的瑞士军队中,除了十字弓外所有这些兵器都销声匿迹或变得无足轻重了。

第490章 暮光 III() 
在瑞士人争取独立的斗争过程中,他们通过尽可能减少累赘的办法取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并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同时他们又重新象古希腊人那样利用密集的长矛部队居高临下地进行冲锋,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他们还进一步懂得,在平坦地域上,如果长矛兵能够不留丝毫间隔始终保持密集的战斗队形,那末仍然可以运用冲锋作战的方法的。要很好地运用这种作战方法,需要古罗马时代以来空前高超的组织技能、严格的训练和铁的纪律。意志坚强的瑞士人恰恰满足了这些条件,从而建成了一支在武器、机动性、团结精神和突击力量等方面可与马其顿方阵相比拟的军队。这样,到了14世纪中叶时,瑞士军队终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劲旅。

    士方阵

    基本上是一种以进攻性武器为主的作战体制,同时也具备长矛步兵通常所有的防御能力。当它前进时,但见林立的长矛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击对方的队伍,其威势和速度在当时步兵中是罕见的。勇敢敏捷又不穿盔甲的瑞士兵总是排成整齐的队形向前推进,其速度只稍稍慢于他们常常与之交战的披着盔甲因而过于笨重的骑兵。这是瑞士兵接受严格训练的结果。即使在平坦的地形上,为使密集的队伍在高速前进时保持整齐的队形,必须进行反复不断的操练。瑞士军队在操练、行军、甚至发动攻击时都是按照战鼓声音的节奏进行的,根据某些人士的说法,是打着拍子行军的。倘若如此,那么这是军队齐步行军的最早先例。'注:使人奇怪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人搞过按节拍行军,但可能有人试过。不过找不到确凿证据表明有哪一支军队作过齐步行军,斯巴达人也许这样做过。方阵能够迅速变换方向,越过或绕过障碍,组成防御方队菱形拒马,并且能够带着伤兵井然有序地撤退。不过它象其他以密集队形作战的步兵一样,也要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是比别的步兵少受些限制罢了。瑞士军队素以善于克服一切天然的障碍而著称。遇到深沟,陡坡或者野战工事,尽管有时伤亡很大,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强攻。

    瑞士军以300人左右规模的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其中约有250名长矛兵,排成16乘16的方队,其余为戟兵或十字弓士兵。典型的瑞士纵阵通常由横排着的两个或三个连组成,其纵深至少跟横宽相等。

    速度和机动性是瑞士军队的战术要素。他们的军队跟多国军队中的瑞士分遣队不同通常编为两个或三个“战斗队”或纵队。作战方案往往在发动进攻前的数小时,由州官委员会以多数票表决通过。部队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排成作战队形,然后迅速向前推进。他们不采用传统的方式,化费很多时间在战场上举行集队出发的仪式,这样,有时队伍尚未集结好就能够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队行进时通常采用梯队形式,而不是平行或前后跟进的形式。有时,第二或第三队停止前进,或者来一个大转弯,让先锋队将敌人咬住。有时侧翼部队停在原地不动,由中央队发动进攻,或者中央队不动,翼侧队发动进攻。还有一种进攻队形叫做“楔形队形”,实际上这是一种纵深很深的密集纵队不是三角形纵队。防御时,方阵通常编成为空方队,所有的长矛都一致向外伸出,形成一种其他步兵或骑兵无法摧垮的队形。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瑞士士兵的勇猛精神常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不准索要也不给予宿营的住房,即使是在瑞士赢得独立很久以后,这条规定也很少打破。它的士兵仅仅是为了远离故土求得外国君主的雇佣而已,但外国君主所从事的事业却是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在这个雇佣时期,激励他们奋勇抗击奥地利和勃艮第军队的爱国热忱,变成了无比勇猛的职业自豪感,从而产生了强大的作战动力。

    自古以来山区居民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瑞士人采用什么样的兵器和战术,而且也导致从15世纪末期以来,老百姓受雇佣而从军州和市政府为订约人实际上成了一项民族的职业。日尔曼小君主国的人民以及因不同的原因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也小规模地仿效瑞士人从事着这种职业。作为雇佣军,瑞士士兵遵循着给多少钱就在战斗中出多少力的原则。“没有金钱,瑞士人就不给卖命”成了雇主们无法忽视的通例。确实,尽管有合同条款的约束,瑞士人竟可毫不疚愧地离开原来的雇主,改换门庭服务于给钱多的雇主。

    14世纪和15世纪期间,英国人在运用长弓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使得欧洲战争中防御战和进攻战相比前者在战术上处于实际上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防御战的固有作战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加强。自从古罗马军团衰亡以来,正是瑞士人首先使步兵重新成了进攻战中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

    尽管重骑兵成为英国长弓兵和瑞士长矛兵手下败军的真正原因一直没有找到而且由于新型黑火药兵器的使用,重骑兵败得更惨,但是它始终是西欧各国军队中的主要兵种。阶级的自负感和封建的偏见意识,使得那些骑士绝不采用有损他们尊严的战术和兵器。

    在下面几章视角将转向瑞士长矛兵参与的战役。

    南锡战役是勃艮第战争的最后战役和决定性战役,1477年1月5日在南锡城外爆发,由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对阵洛林公爵勒内二世和瑞士联邦。战役结果是洛林…瑞士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阵亡,勃艮第战争结束,勃艮第公国瓦解。

    背景

    在1476年南锡为勒内二世的军队重新夺回以后,大胆查理正在围攻南锡(洛林公国的首都)。不顾严酷的冬天的条件,查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结束围攻,因为他意识到当天气好转后,迟早勒内会带着一支救援的军队抵达。

第491章 暮光 IV() 
到了1476年12月底,勒内已经从洛林和低地联盟(来自莱茵河)集结了大约10000…12000人。一支8000'1'…10000人的瑞士军队前来援助。1477年1月初,勒内开始向南锡进军,小心地穿越大雪覆盖的地区直到他们在1月5日清早到达南锡。查理最终得知勒内的军队确实接近了,然后将他的大量军队排列在南锡南方的在山谷下方最狭窄部分,在一条小溪后的一片多树木的斜坡的有利防御位置,他知道瑞士人可能会从这里行进。“查理军队的确切数量难以判断,但是当代观察者估计为2000…8000人,”'2'查理的王室禁卫军在这一阶段不够编制,同时,大多数敕令骑士(宪骑兵)连队人数最多达到理论上编制的50%。

    查理,仍然通过一个不顾他得到的勒内军队的接近的临时消息的精确的作战计划部署他的军队。步兵连队和下马宪骑兵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30门野战炮在斜坡顶端的前方,在另一翼是骑马的骑士和扈从战斗人员。

    如果查理缺乏侦察(这让他在6个月前的穆尔滕付出了很大代价),洛林…瑞士联军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尽管大雪将可见距离降为几码远,联军侦察兵很快意识到对勃艮第位置的正面进攻会是灾难性的。由7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组成的大规模瑞士前锋部队被命令去从右侧发起攻击,同时主力攻击来自中央的8000名步兵和1300名骑兵,他们被派遣去迂回左侧的艰难行进,穿过等待着的勃艮第人视野外的多树木、厚厚积雪覆盖的斜坡。800名手炮兵组成的小规模的后卫部队作为预备队。

    二、战役

    “在两个多小时的持续行进后,中央军队从多树木的斜坡悄悄到达勃艮第人阵地的后方并且组成了楔形阵。”'3'“瑞士人的号角声响了三次,然后瑞士人向山下的勃艮第阵地发起了冲击。”'4'勃艮第炮兵试图击退中央力量,但不够有效,一颗炮弹发射,杀死了不过两个人。尽管右翼勃艮第骑兵抵挡住了瑞士人,但很多瑞士步兵推进,和数量少于自己的勃艮第步兵方阵在一边战斗。瑞士前锋部队击退了勃艮第左翼并将炮兵赶跑。当查理徒劳地尝试通过从他的左翼调动部队来阻止联军中央力量前进时,联军兵力数量的优势变得势不可挡,曾经骄傲的勃艮第公国军队开始在逃跑中消散。

    “据说在战斗期间查理曾说过:“我和一只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的蜘蛛交战,”意味着瑞士步兵的庞大数量。”'5'

    到了最后,查理和他的贴身人员徒劳地试图去重整溃散的军队,但是没能成功。他的小战团被逃散的浪潮裹挟着,直到最终被一些瑞士人包围。“一名戟兵迅速朝公爵脑袋打去,并直接在他的头盔上造成了致命的打击。”'6'他倒下了,但是战斗仍在他周围进行。三天后,他的尸体被最终找到并且在屠杀的废墟中被确认。

    查理的军队的大多数在战斗和撤退期间被杀。“只有一小部分人撤退了超过50公里到达梅斯,得以幸存。”'7'当代的编年史记录在战斗之后联军对勃艮第逃散士兵的杀戮持续了三天,并且5…6里格(15…18英里'24…29公里')的道路被死尸所覆盖。“一些逃到梅斯的士兵仍十分害怕追兵,他们跳到结冰的护城河里希望他们能游到城市。”'2'

    三、纪念

    勒内二世在战役地点建立了波斯可斯圣母教堂,在南锡建立了科尔德利圣母大教堂。他还建立了圣尼科拉德波尔教堂来纪念圣尼古拉斯在战役中给他的帮助。城市接受了“我可以消除不安全的惩罚”的箴言和蓟的纹章学图案作为它的盾形纹章来纪念击败大胆查理。

    勒内二世还竖起了一个十字架来标示查理的尸体被找到的地方。附近的圣让池塘在19世纪被排干,使那个区域空闲出来,现在是南锡的勃艮第十字架广场。原始的十字架被移动到洛林博物馆。现今的纪念碑是由维克多普鲁韦设计的(1928)。

    皮埃尔德布拉鲁,圣迪耶的教士,创作了一部巨大的诗,叫做lananceide,有5044个拉丁语诗节,关于勃艮第和洛林之间的战争,终止于南锡战役(在1518年第一次被印刷出来)。

    在拉…马尔格朗热(亚维尔),一座塔在1877年被建立起来,以纪念勒内二世的攻击。

    视角转回至勃艮第公国的形成:

    历史形成

    勃艮第地区位于法国东部,与德意志地区和瑞士(那时叫瑞士联邦)接壤。勃艮第土壤肥沃,适合种植葡萄。第戎是勃艮第的首都,盛产一种芥末,叫第戎芥末。勃艮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进入神圣罗马帝国的要冲而且是入侵瑞士的踏脚板,乃兵家必争之地。勃艮第历史上是一个公国(法语:bne‎),原来仅仅是围绕第戎的方圆数十里地,后来演变成上起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下至冰天雪地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帝国,成了法国国王的心腹大患。

    发展历程

    第一代

    1356年普瓦捷之战英军利用他们的长弓取得了重大胜利,法国国王约翰二世被俘,然而他的侄子菲利普却表现异常勇猛,等到路易国王被法国人赎回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侯犒赏。大胆的菲利普当然也被封了侯,他领到一块地,那就是勃艮第,称号菲利普二世。那时的勃艮第虽说是公国,但财政军政方面都无法与其他公国抗衡,更谈不上跟法国对抗了,再加上菲利普对法国还比较忠诚,不象布列塔尼和图尔公爵早打起如意算盘,准备干掉约翰二世。那时的法兰西是内忧外患,内忧是王室本身的政治斗争,而外患则是英国人对法国本土的蚕食,可以说那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国王在法国占的领土都要比约翰二世在自己的国家占的土地要大。此时,勃艮第没有直接参加战争,而是养精蓄锐,囤积粮草,勃艮第一天天富强起来。因此后人称其为大胆菲利普公爵。

第492章 突袭 II() 
也许意思不大,因为我的资源是有限的,我无法在这些事情上长久的进行消耗,我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也许就是现在,也许是在将来,但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出路,就像是前人所做的那样。

    时间不多了,时间不多了。

    这就是现状,也是事实。

    我们的资源正在被空耗,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