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异界之战神纵横 >

第248节

异界之战神纵横-第248节

小说: 异界之战神纵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神殿法师已经又重新参战,联军剩余的二百万人马根本不容再有损失,否则,在大秦部队面前,联军就连自保之力都没有,就算是最终攻下了这座边城,必然是损失惨重,最终必然难逃被大秦部队围歼的下场。

    三国大将军这次终于得出了统一的意见:撤军,联军返回边城转入防御。联军此时撤退也不容易,同行的有上百万的伤兵,如今联军已经没有多少军力,自然不能放弃这些伤兵,更何况这些人都是各国的士兵,当然没有哪个国家的将军肯放弃自己国家的士兵。

    看到联军停止了攻击,并开始调动集中,徐三才立即猜到了敌人的用意。他自然不肯放弃这机会,敌军已经是疲惫之师,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还有大量伤兵拖累,不但移动速度缓慢,而且战斗力也大减,正是一鼓作气将之围歼的机会。

    徐三才当即命令其余四座边城内的大秦部队全部出击,截杀返回的联军。距离最近的联军边城已经被大秦占领,联军只能退向西南的边城。如此一来,联军撤退的距离增加了一倍,反而是大秦部队距离那座边城更近一些。

    徐三才也打算带着部队在联军后面追击骚扰,但守城的大秦部队确实已经到了极限,虽然还有五十多万人完全没有受伤,却也都疲惫不堪,他只能放弃这次追杀骚扰的机会,只是让占领物资边城的精锐部队前往截杀,他也立即赶往了精锐部队。

    最先赶到的是大秦驻守边城的一百五十万正规军,徐三才并未让大军正面攻击,只是让部队不断从侧面和后面骚扰。联军已经十分疲惫,加上士气低落,三国大将军也彻底没有了战意,只是让联军一边防御、一边撤退,却也并未敢派兵和大秦部队决战。

    大秦第二支赶到的部队是镇守另一座边城的一百万正规军,在联军的另一侧,与前一支大秦部队对联军形成钳形夹击之势。看到第二支大秦部队赶到,联军自然是更加慌乱,三国将军当即命令部队丢弃辎重快速前进。

第五一八章 联军崩溃() 
看到联军冲锋,徐三才一边亲率精锐部队迎击,一边命令另外两支大秦部队同时发动了攻击。大秦精锐的个体实力完全不弱于三大国的精锐部队,尚远在联军的平均实力至上,布阵挡住联军的冲锋倒是不成问题。

    混乱大陆的军事理论远无法和孙子兵法相比,徐三才将基本的行军布阵只是都传授给了大秦将军,在平时的训练中,部队的一项最重要训练任务就是各种阵型变化和配合。看到联军冲锋,他当即让精锐军团摆出防御阵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本联军就士气低落,又是由多国部队组成,看到陷入大秦的包围后,军心都有些动摇。联军一连两次冲锋被大秦精锐击退后,甚至已经丧失了冲锋的勇气,三国将军不得不命令联军转而向其它方向突围。

    徐三才当即率领精锐军团转入了攻击,他一马当先带着部队直接插入了联军队伍中,立即将联军从中分割开。联军此时只是一心突围逃遁,原本就失去战意的部队根本无心恋战,自然是无力抵挡大秦精锐的全力攻击。

    此时,联军多国部队的弱点彻底暴露出来,各国部队都是各自为战,很轻易的就被大秦精锐部队分割开。而三国大将军此时也没有了战意,只是分别率领着各自国家的部队全力从大秦包围圈尚未合拢的方向突围逃遁。

    联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一片大乱,而被包围的联军看到突围无望,竟大部分选择了投降。这当然也是大秦一向优待俘虏的影响,通过王有才和陈大富的刻意宣传,大秦的优越生活和善待俘虏的行径,已经传遍了联军各国,这也让很多联军官兵都主动选择了投降。

    徐三才率领部队紧紧追赶着大齐和大晋的部队,并非是他在指挥中出现漏洞,他特意将包围圈留了一个缺口,如此,联军有逃命的可能,三大国的将军自然不会拼命。而一心逃跑之下,必然会什么也不顾,被丢下的部队也必然没有了战意。

    徐三才率部紧追不放,一路上不断有掉队的联军成为俘虏。他率领的精锐部队与逃跑的敌军部队只有不足三百米距离,对于骑兵来说,这点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率领的精锐军团紧追不舍,对那些落队的俘虏全部交给后面的部队。

    原本大齐、大晋突围的部队有四十多万,但被追着急急逃出四十多里后,也就只剩下二十多万人,其余人都先后落伍被擒。两国部队终于逃到了自家边城前,但联军边城的守军只有一二十万人而已,平时都是紧闭四门,此时急急打开城门接应联军。

    然而,大秦精锐部队就在联军后方紧紧追赶,当联军进入城中时,徐三才率领的部队也紧随其后冲到,守城部队根本来不及关闭城门。大秦精锐部队冲入城中,虽然守城部队做了一些抵抗,但却无法阻挡大秦精锐的步伐。

    徐三才率领的精锐部队有四十万,而此时加上城中的守军,联军的部队也只有不足四十万,尤其是大齐、大晋的部队,此时根本毫无战意,竟然一溜烟的穿城而过,从边城的另一边继续逃遁。而大秦追兵被守城联军所阻,终于未能继续紧追。

    大楚部队也逃出了包围圈,只是他们原本在联军队伍的后方,无法从大秦包围圈的缺口逃出。不过,大楚将军率领部队硬生生的从大秦正规军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并未逃向目标边城,直接向着正西而去。

    不过,大楚部队在突围中死伤惨重,而且后续的部队并未跟上,只有三万多精锐冲出了包围圈。一队大秦正规军追杀了数十里,最终得以逃生的大楚部队只剩不足两万,其余掉队的士兵自然都是成为了俘虏。

    被大秦部队包围无法突围的联军很快就彻底崩溃,纷纷选择了投降,那百余万联军伤兵更是直接都成为了俘虏,其余多国部队也大部分直接选择了投降。这最后的三百万联军仅半天的功夫就完全崩溃,除了极少数逃走外,皆被大秦全歼。

    大秦部队打扫战场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仅俘虏就有二百多万,其中还有一百多万的伤兵,加上大秦部队的死伤和大量联军的辎重物资,战场的扫尾工作自然十分沉重。也幸亏大秦拥有庞大的后勤运输部队,才让这些看似艰巨的任务在一天内全部完成。

    徐三才让部队休整了三天,而后立即亲率数百万秦军再次开始西扩。这次联军的惨败震惊了所有的国家,当大秦的大军西扩之时,联军仅余三十万,自然是根本无法阻挡大秦西扩的脚步,甚至都没有停留,直接逃回了各自的国家。

    徐三才派出的招降使者自然是十分顺利,挟着大胜的余威,数百万大秦部队在数量上对于任何国家的军队也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大秦西扩的脚步已经无可阻止,二十几天的时间,三个大国和二十多个中型国家就先后并入了大秦的版图。

    东方家族和三大国自然是震惊之极,虽然如今很难组织起足够的兵力继续征讨大秦,但他们也不能让大秦继续吞并更多的国家。由三大国牵头组织起新的联军。这次的联军中包括了大批中型国家的军队,联军凑起一千九百万大军。

    虽然三大国都在高效率的行动起来,东方家族也派出使者辅助,但联军的组织和军队集结还是耗费了五十多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大秦西扩的步伐也在高速运转,接连兵不血刃的将六个大型国家和数十个中型国家纳入囊中。

    接收领地和收编军队的工作都在高速运行,而整编后的大秦正规军达到了一千八百万,精锐部队则达到了二百八十万。大秦正规军的标准如今已经达到了高阶战师,而精锐部队则完全由高阶大战师以上的战武组成。

    大秦西扩了近万里,在临近大楚边境时才停止了扩张。大楚本身就是超级大国,虽然两次远征让大楚损失了百万军队,但全国紧急征兵后,国内的兵力达到了近三百万,加上新组编的联军已经有部分就位,如今在大楚已经聚集了近千万的联军部队。

    大秦现在的兵力虽然已经不逊于联军,但强行攻城必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大秦新吞并的庞大领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徐三才这才命令大秦部队停止了扩张,转而进入防御态势,调动农垦军团加固边境城防,并调集了大量的物资。

    如今大秦和大楚成为了邻国,相邻的边城有六座,一千六百万正规军被分配到六座边城,而精锐部队则驻扎在边城后方的郡城。这次集结的联军虽然数量不少,但因为其中有大量从中型国家征集,军队的个人素质和装备明显要略逊一筹。

    而且,每个中型国家也就派出了一二十万部队,让联军更加杂乱,难以统一指挥和有效协作。因此,联军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面防御的态势,只是遏制大秦的西扩,却已经无力进攻大秦。

    东方家族当然不甘心失去对广大领土的控制权,只是如今大秦已经壮大,就算是东方家族全面投入征讨大秦的战争,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除非是八大神殿停止支持大秦,并和联军全面合作,才有把握彻底铲除大秦。

    东方家族高层对大秦的扩张自然十分震怒,他们一边和八大神殿联络,一边和其他三大家族协商。三大家族虽然也希望看到东方家族被削弱,但大秦的壮大却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四大家族都是在背后操控国家,就显得实力还不如大秦。

    大秦如今占领的领土已经达到东方家族势力范围的一半,虽然领地的面积还比不上其他三大家族的势力范围,但对领地却是完全掌控,自然国力更强。而且,徐三才注重领地的建设,领地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军队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最大势力。

    虽然大秦迄今为止并未和其他三大家族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发生冲突,但若是大秦彻底占领了东方家族所属的势力,强大程度足以横扫任何一个家族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其他三大家族自然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潜在敌人存在,故而从打击东方家族转变为遏制大秦的发展。

    三大家族自然是不愿意看到有一个超越自己的势力崛起,他们转而同意东方家族参与到战争中,但前提是东方家族在事后不能自己占有大秦的领土,必须将领土还给那些还幸存的国王,不让新的超级势力出现。

第五一九章 合纵连横() 
大秦这次的扩张让领地增加了一倍,子民也激增一倍。而这次扩张的领地都是富裕地区,只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又有大秦假强盗扰乱,很多国家的经济甚至处于了窘迫状态,各国都在强制农户种植粮食,大国则在强行要求所属中型国家提供粮食。

    大秦接收了那些国家的领地后,自然是重新统一规划所有的领土,并组建当地的农垦军团修建农田阡陌,并将荒地完全开辟出来。作为富裕地区,荒地并不多,但开荒属于个体行动,种地也属于个体行为,故而缺乏统一规划的阡陌,不少田地都处于缺水的状态。

    经过大秦统一规划建设后,良田的面积和亩产都会有所增加,而且领地内的物资可以通畅流动,各地的特色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很多不适合种粮的地区完全可以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无需担心粮食供给的不足,这大大提高了各处领地的经济效益。

    归入大秦后各地经济立即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的价格得到了控制。而大秦新收编的部队数量超过了三千万,提高部队的招收标准后,部队大幅缩编了大半。虽然大秦拥有最强大的军力,但国家用于军事开销的比例却还比原来各国有所下降。

    最重要的是军队缩编后,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而大秦在接收领地后,王父就迅速开动了大秦的国家机器,新政的推行,行政官员的任命,粮食等物资调集,各地人口和资源的登记造册,统一的规划和农垦计划的制定、执行。

    王父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已经培养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官员,但新扩张的领地面积实在太广阔,新增居民数量庞大,虽然王父已经让各机构全力运转,彻底完成各地行政机构的建设和新政的推行也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

    大秦的国家机构和原来各国有着巨大的差异,原本的各国都是以各郡城为单位实行行政自治,故而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城主都是各自为政,只需要每年向国家上缴固定的金钱,并向军方输送一定的士兵,各城主都在拼命敛财,各城的税赋也各不相同。

    大秦则是统一管理,全国执行统一的税赋,比之原来有了大幅降低。各国的城主都被收编,可以成为大秦的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