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87节

浮生小记-第87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窝在府中,就是出嫁女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前几天嫁到陆家的十一妹找她哭诉了一番,原本十一妹是庶妹中嫁得最好的,甚至不逊于自己这个嫡长姐,当初还是十七弟帮忙定的亲。可是现在陆家飞上枝头,陆六郎也抖了起来,有一次竟然在姬妾面前不给十一妹脸面。

    身为长女的湖阳郡主只得负担起齐王府的颜面问题,不管怎么样,大家族的人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她是真心希望十七弟能有出路,将来帮到齐王一系的人。

    司马十七郎向着京城的方向行了一礼,“谢父王母妃的赏赐!”然后关切地问:“父王母妃还好?”

    原本以为到手的皇位飞了,哪里还能好?父王整日除了怨怼就是淫乐,母妃则心灰意冷,什么都不愿意管了,只是死死地把着府里的财帛,这让湖阳郡主怎么说,她只能笑道:“他们都好,家里有世子和那么多兄弟们照料,你就放心北上吧。”

    “原本应该给父王母妃行礼辞行再北上,可是我已经发下了誓言,所以只能请姐姐帮忙,替我向父王母妃说明了。”司马十七郎在惆怅中又带了些坚决果毅之色,“此番北上,我定不堕司马氏的名望,尽心报效皇祖父的赏识,报答父王母妃的养育之恩!”

    该说的已经都说了,湖阳郡主便笑着说:“我知道你们这些天忙得很,也就不多坐了,现在回京还能来得及进城。”说着让人到前面传话,让陪着她一起过来的司马十三郎一同回去。

    不比司马十七郎还要被亲情迷住眼睛,卢八娘却明白得很,论感情湖阳郡主未必对司马十七郎有多少姐弟之情,但是她却非常明事理,做事也周全,所谓齐王府赏的东西,说不好就是她自己凑出来的。今天又亲自来送别他们,湖阳郡主的这个情卢八娘领了。听她辞行,也不虚留,将旭儿放在桃花的怀里,与司马十七郎一同送她出去。

    卢八娘的帐篷在营地正中,就在他们向外走时,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吵闹。这些日子送行的人不少,尤其是军中人士最多,所以常有喧哗之声,大家也不以为意,没想到早有两个小校奔过来报,“齐王府的十三郡公在酒席上说淮北王的坏话,又说北伐此去一定有去无回,被朱御史的儿子们和不少人围着打了,我们怎么拉也拉不开。”

    “十三弟就是个有嘴无心的,十七你赶紧去看看,别让军中的老粗们伤了他!”湖阳郡主急了,她本不想带十三弟来的,可他一定要跟着。刚刚分开时还嘱咐他少说话,没想到这一会儿的时间就惹出祸来,现在母妃的支柱就是他们兄弟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

    司马十七郎的脸色虽然不好,但还是急忙走了过去,将人喝住,把十三郎救了出来,可是被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打了,没有伤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卢八娘是认不出躺在地上一身狼狈的人是司马十三郎。最令人触目惊心地是,他的一条腿弯曲成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应该是骨折了,而那张最喜欢出口伤人的嘴肿得不成样子,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一阵阵含混不堪的嘶叫。

    湖阳郡主马上跟了过去,看着司马十三弟马上掉下眼泪,扑了上去不停地说:“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

    司马十七郎黑着脸叫人将十三郎抬到了一间帐篷里,营地里简陋异常,连床榻都没有,只能放在铺在地表面的毡垫上。过了一会儿有人将军医找来,大家便移到了帐外等军医看病。

    半晌军医才走了出来说:“掉了几只牙,还有几处外伤,都不打紧,只是一条腿折了,已经绑了木板,需卧床半年才可以起来行走。”

    “将来会不会留下残疾?”湖阳郡主焦急地问。

    “如果养好了,还能行走,只是有些不便利,若是养不好……”军医说到这里便止住了话,受了伤的人他见得多了,哪里能保证都活过来呢?

    “那现在回京城可以吗?”

    “最好留在这里养着,不要移动。”军医说:“若是一定要回京,就再找医生看看,折了的骨头是不是在路上移了位置,如果位置移了,还要重新接骨。”

    湖阳郡主沉思了一会儿,下了决心,“我还是赶紧带着十三弟回去吧,留在这里,总不是办法。”

    这个营地本也是临时建的,几天后就会拆掉,而且司马十三郎犯了众怒,留在这里还要特别照看免得军中的人把他杀了,所以司马十七郎点头赞成,马上让人帮着把十三郎抬到了车上,又让人拿了些伤药,送湖阳郡主姐弟离开。

第五十七章 接回世子八娘后怕痛打皇孙平安饶舌(二)() 
卢八娘陪着司马十七郎送湖阳郡主的车驾离开,在湖阳郡主的注目下,司马十七郎只是说:“姐姐回去给十三兄重新找个御医好好看看腿。”

    湖阳郡主过了一小会儿才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十七郎,别放在心上。”然后向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道别后走了。

    其实司马十七郎完全明白,姐姐希望他能当面处罚打十三郎的那几个人,给十三郎找回面子,毕竟他是齐王的嫡子,有郡公的爵位,但是司马十七郎坚决不肯让步。对于十三郎的辱骂,最初还是白丁的他只敢在心里忿恨,后来他有了能力就能报复回去,再后来他真正强大了,反倒不太放在心上。但是他决不会允许十三郎诅咒北伐,饶他一命已经是看在父王母妃和湖阳郡主的面子了。

    湖阳郡主也是明事理的人,知道十三弟实在无理,所以并没有说出口,但心里不见得不怨十七郎。可她对于十三弟也一样无奈,到了十七郎的地盘上说北伐的坏话,说十七郎的坏话,能有好结果,十三弟真是被惯坏了。

    想到回去后母妃一定会出离地愤怒,湖阳郡主在车子里轻轻地按了按头,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阻拦母妃做些不得体的举动。十七郎就要离京了,不管他能不能真正收复河南之地,但他毕竟是为了家国大计出征,荣耀异常。而且作为他的父母,齐王和齐王妃应该与有荣焉。

    司马十七郎在淮北得势,对齐王府就是最有力的支持,即使他战死在淮北,也一样为父王母妃争得荣光,就是自己再偏心同胞的弟弟,也得承认十七郎真是比十三弟这个蠢材要强得多了!

    湖阳郡主的马车走远了,司马十七郎转过身来,就见朱御史的大儿子朱子贺、柳真、田涵等十几个人正在营地前默不作声地站成一排,便走上前去,拍了拍最前面朱子贺的肩说:“都回去吧,该做什么去做什么,别傻站在这里!”

    大家气愤之下打了王爷的哥哥,心里不是不紧张的。特别是淮北王过去的老部下,知道他一向最想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情景,平时对于他那个十三兄的一些脑残行为颇多忍耐,担心淮北王动军法处置大家,现在得了这样一句轻巧的话,个个放松下来,七嘴八舌地说:“十三郡公实在太过份了,说什么王爷的生母是他们家的……”

    “乱说什么!”有人打断了前一个人,高声说:“只要说我们淮北军不好的,我就揍他!”

    “对,对,敢说我们淮北军的坏话,没打死他算轻的!”

    司马十七郎点头道:“只要敢犯我们淮北军,大家就不要轻饶,不管得罪了谁,我都会支持你们。记住,我们淮北军是不容侵犯的!”

    “是!”

    卢八娘早就先回了帐篷,在帐子里还能听到如雷般的欢呼。然后桃花进来通报平安来了。从卢八娘离开京城时起,平安就被留在一王府,打理一应事宜,有一年时间没见了。前些天卢八娘派人给平安捎信,让他把府里的东西都变卖了换成粮食绢布等带过来,应该是把事情都办好了。

    平安依旧还是过去瘦弱的样子,他先向帐子里探了探头,恰好遇到了王妃的目光,从半开的帘子下面钻了进来,跪在她面前叫了声,“王妃”。

    “起来说话吧。”

    平安并不起来,“王妃,刚刚……”

    “什么事说吧。”卢八娘见他吞吞吐吐的,手里拿着一只红色锦缎做的小老虎逗旭儿玩,漫不经心地问。

    “是我在朱大人他们面前多嘴,说十三郡公曾经想把王爷害死,最后伤了池师傅腿伤的事。”平安说:“他们听了气不过,才把十三郡公的腿打折的。”

    “那你觉得他不是应该被打折腿呢?”

    “当然应该,不说他原来伤过王爷的事,今天过来后就一直趾高气昴,说淮北那里不好,比起京城差多了;又说胡人有多厉害,从小吃生肉长大的,力气特别大;后来王爷去看郡主,他就对大家说王爷是他们家姬人生的,要不是他的母妃慈爱,生下来就该溺死了。”

    说到这里,平安抬头瞧瞧卢八娘,见她还是一手揽着孩子一手拿着布老虎,专心逗着小世子,而小世子手里抓着老虎,咯咯笑着,还用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就有些不好意思说司马十三郎其实没敢说北伐一定会失败的话。

    站在小世子身边帮忙拿着布巾的桃花笑着大声说:“既然该打你还跪着做什么?又没死人,不过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算什么呢!”

    宁姑姑也一在旁说:“也不过就是这几句话,从我进齐王府到现在听过了多少遍?王爷已经从一个白身当了亲王,反过来十三郡公就永远只会说这几句而已。”

    平安先是见桃花没有跳起骂人就有些惊讶,再听了这话,明白了大家根本不在意司马十三郎说了什么,对他挨了打也一点不在意,便苦了一张脸说:“王妃,我恰好回来赶上,王爷一定猜到是我多嘴了,会不会生气呢?”

    这些年来平安一直管着王府里的库房,逐渐由司马十七郎的人变成了卢八娘的手下,有什么事情也就习惯找卢八娘了。

    “把帐拿来给我看。”卢八娘终于将那老虎给了小世子,吩咐道。

    平安明白事情就算过去了,于是赶紧从身边拿出一本帐目来,“府里各处的物品,原本哪一家用着的,就都赏给他们了。王爷和王妃平时用的,除了原已经带到了山上的,其余的都带了过来。还有库房里的粮食、绢帛等用品已经拉到大营,所存物品都发卖出去,一斛珍珠得钱一百万,一对五尺高的珊瑚得钱五十万……漆盒等器皿二十四件得钱五千,共计三百二十五万,已经按王妃吩咐的都买了粮食。”

    因为司马十七郎严格要求自己,结果除了傣禄和皇上的赏赐就没有别的收入,英郡王府库房的东西并不多,听起来还真有些寒酸呢。平安没顾得上叹息,又问:“王妃,那以后我做什么呀?”

    卢八娘看看一只胳膊留下了残疾的平安,说道:“淮北那边日子不会太好过,而且还要打仗。所以王爷一个内侍奴婢也不带,都交还了内务府,还有奶娘她们年纪大了,我让她们都留下了,你胳膊不好,不如也……”

    “不,王妃,我一定跟着王爷走,不管去哪里!”平安坚决地说,“虽然我的一只胳膊不好用,但我现在会写字,也会算数,还能帮王爷和王妃做事!先前我管着库房,就一点差错都没有。”

    平安管库房确实尽心尽力,而且卢八娘离开京城到山庄后,他继续留在王府里,将王府的诸事也打点得清清楚楚。

    “那好,你留下帮我管着粮食的帐吧。”卢八娘想了想,平安一直是司马十七郎最信任的人,而粮食则是眼下最重要的东西,“我现在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粮和一些物资,你帮我计好数目,并且亲自核对,再交给军需官,这期间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王妃只管放心。”平安保证后并没有立刻退出去,而是一直看着旭儿。他原先一直没有见过旭儿,这还是第一次见面。

    卢八娘看出了他的喜爱之情,便笑着说:“你要是喜欢,就抱抱他吧。”对于像平安这样赤胆忠心,能够为旭儿献出一切的人,卢八娘很宽容,因为她要为旭儿的将来做准备,淮北的形势谁又能说好,万一自己不能照顾旭儿了,就要靠这些忠仆了。

    平安高兴得眼睛冒着光,他小心地抱起了旭儿,不知怎么喜欢好,只得赞道:“小世子长得真像王爷,还这样乖。”

    其实旭儿一点也不乖,他呀呀地叫着,身子努力向卢八娘方向探着,伸出了手臂要母亲抱。卢八娘只好将他接了回来,“以后熟悉了他就让你抱了。”

    接过孩子时,两人自然会有接触,平安觉得王妃的手已经碰到了自己的衣服,怕王妃不高兴,可又怕王妃接不稳世子而不敢躲,王妃可是一向都很嫌弃别人,从不让自己离她太近,甚至她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碰,这样接近还是第一次,让平发也非常不适应,“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