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195节

浮生小记-第195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好事,“看他们将来的缘份吧。”

    “

    说到缘份,吴王的亲事母妃怎么打算啊?”皇后又问:“我姐姐想把崔氏女嫁进吴王府里呢,不过我可没敢回应她。”皇后在成亲前就与捷儿很熟悉了,对这个小叔子一直不错,所以倒是真关心他的亲事。

    捷儿今年已经过了二十岁,一直没有成亲的他在这个时代显得很异类。但只要提到他的亲事,他一向只说缘份未到,然后就闭口不谈,时间一久,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皇后才会这样说起。

    “其实捷儿有喜欢的人了。”卢八娘觉得到了公开的时候,“你记得皇上登基后赦免的几个案子中有柴家吗?那个小娘子就是柴家的人。”

    “柴家的人?好象在京城里柴家只有过去在我们家的陈画师了吧,”皇后想了想终于吃惊地意识到,“难道就是陈画师?”

    “没错。”

    “虽然陈画师,不,柴氏其实只给孙家郎君冲了喜,并没有圆房,但毕竟是嫁过了,吴王怎么会喜欢她?”

    卢八娘见把嘴张得大大的皇后,觉得很好笑,又说:“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哪里知道捷儿为什么喜欢柴氏呢?不过,我已经打算过些天就给他们将事情办了。”

    “可是,母后,可是……”皇后可是了半晌,却再也说不出什么。

    “只要他们将来能过得好,一切都没有什么可是的。”卢八娘道:“我刚让人将柴氏接过来,一会儿你就能看到她了。”

    柴氏的到来,并不止是皇后一个人吃惊,听到通传,就连捷儿也惊讶万分,“母妃,你怎么,怎么叫了她来?”

    “

    人已经来了,你还不去接一下?”卢八娘笑道:“如果我不把人接来,我看你们一辈子可能也只是互相传递几张画而已!”

    捷儿对柴氏的情谊几乎没有人知道,也与他们的极度克制有关。以前他们的书信来往也是夹在清菏画院的书信往来中,一点也不起眼,而这次捷儿回京后,分别了四五年的两个人依然很少见面,更是没有单独在一起说过话。

    也无怪司马十七郎在背后向卢八娘笑道:“捷儿比起我可差得远了,我可是看中了就一下子扑了过去,一举得手的!”

    就连卢八娘这个对孩子的事很少直接插手管的人,都忍不住出手推他一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见面。

    毕竟先帝的孝期出了百日,可以开始议婚了。

    只一小会儿功夫,捷儿便陪着柴氏走了起来。论年龄,柴氏要比捷儿大上两岁,但是可能把心思完全放在画作上而特别单纯的原因吧,她站在如芝兰玉树般的捷儿身边,竟然与他非常般配,一张清秀的脸因为出色的气质而不觉得她的相貌平常,反倒觉得有一种超然脱俗的味道。

    不

    过比起上次在清荷画苑的见面,这一次的柴氏多少有拘紧,如高山白雪般的神态也带了些羞意。可是卢八娘还是在她一直略垂着的眼睛中看到她的自傲,有再醮名声的柴氏在捷儿面前并没有自渐形秽,她害羞归害羞,但却不觉得自己哪里配不上吴王。

    卢八娘不由得暗暗点了点头。

    柴

    氏毕竟是年青女子,见了这么多皇家人,又是心上人的家人,总归是不好多话的,行过礼后就静静地站在一旁低头不语。

    而

    捷儿看起来比柴氏还要紧张,一会儿看看母后,一会儿看看柴氏,脸胀红了不说,就连动作也僵硬了。

    卢八娘只得笑道:“柴氏,我看过你这些年的画作。”

    想到自己和吴王以画传情,而太后一定能看得懂,柴氏的脸慢慢变得粉红,“实在是有碍圣瞻了。”

    “不,我很喜欢你的画,特别有韵味。”卢八娘笑问:“你年纪不大,但手法却很娴熟,大约是从小就开始学画了吧。”

    谈起画作,柴氏自然了很多,“我母亲擅画,我很小的时候就与母亲住在一个很偏僻的院子里,没有其它的事,只能整日作画。但是,我们都喜欢画,我可以说是学着画长大的。”

    卢八娘脑海中出现了那个神情国带了忧怨的仕女,她轻轻地挽起袖子,带着女儿一起画下了她的愁思,“你母亲的画作还有吗?”

    “几乎没有了,之前也没认真留过,后来陆家被流放时更是完全丢光了。她最后在孟府时只随意画过几笔,都是零零散散的,那时她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偏又思虑太重,很快就离去了。”

    提

    到亡母,柴氏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一位才华如此出众的女人就这样过了她的一生,甚至连一张画作都没有留下,还真是可惜呀,卢八娘也跟着柴氏叹了声气,然后又转过了话题,“你与你母亲长得很像,但是性格并不相同。”

    “我母亲说我虽然没在柴家住过一天,但毕竟还是柴家的女儿。”柴氏亦道:“听说当年柴氏一族,女子习武者甚众,性子也都坚毅”

    柴氏极优秀的绘画水平是她与捷儿结缘的桥梁,但是真正吸引捷儿的,还是她如坚韧的意志,一位空谷幽兰般的女子,表面看起来就如兰草的细茎那般容易折断,其实骨子里却特别坚韧,疾风吹过依然挺立。

    当然能让柴氏接受自己,捷儿的信念更加坚韧。

    “

    柴氏从小便作画习字,日日未曾间断过。”捷儿终于能说话了,“到了画苑,更是心无旁骛,画作水平提高很快。”

    柴氏亦道:“我也看过太后的画,听吴王说此种画技乃孟氏秘传,与自汉而来各家门派均截然不同,无论花草人物描绘非常逼真,有很强的质感,色彩又非常鲜艳翔实。”

    自柴氏进门后便一直在谈画,司马十七郎与旭儿一直未开口,只静静地打量着柴氏的言谈举止,似乎在评价她是不是能配得上吴王。而皇后更不会多语,只是示意侍女为大家送茶,带了两个女儿坐下静听。

    怎

    奈两个小公主并不肯老老实实地坐着,一会就跑过来笑闹,卢八娘便笑着提议,“你和捷儿不如一同给两位小公主作一幅画,让我们品评一番,如何?”

    “母后这个提议倒好,又新鲜有趣。”皇后笑着将两位小公主叫到身旁,“你们乖乖地坐一会儿,王叔和柴娘子要给你们作画了。”就边太上皇和皇上也好奇地站到了他们身后看画。

    画作既成,两幅画上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各有不同,大家都纷纷评论,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第百二十九章 孟白离世遗身后事皇帝亲至断家产(一)() 
几天后,孟白离世的消息传进了北苑,卢八娘痛哭失声。

    孟白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他是如此地重要,如此地让她惦念,但是失去了他,却又是这么痛,毕竟他们是来自同一个时代的人啊,“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会就这么突然离开我了,一点也没想到。”

    “我了解,我了解,”司马十七郎将卢八娘紧紧地抱在怀里,轻声对她说:“你们虽是表兄妹,但其实比亲兄妹还要亲得多,你一定伤痛极了。”

    “他还不到五十岁呢!”

    “是的,实在是太令人痛惜了!”司马十七郎小心翼翼地劝说:“不过听说他一点痛苦也没有,对家人交待完事后就离开了。”

    “是啊,他说他知道的。”

    “可是,就是知道了,也没有办法的,对不对?”

    “是的,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除了哭泣。”卢八娘想着,还是不住地哭着,她只能以哭声来怀念孟白了。

    听闻噩耗,除了旭儿因为还要安慰孟慧娘两面跑以外,捷儿和柴氏都搬到了北苑,顺儿也从官学里请假回来。司马十七郎更是放下了手中的一切,每天都陪在卢八娘的身边。

    哭过了,卢八娘虽然还是难过,但是总能正常面对,“你们不用这样紧张,我没事的。”大家都担心她再次因为受不了失去亲人的打击而神志受损,但这一次她确定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可以承受一切的困难了,“我要去孟府祭奠孟白。”

    顺儿紧紧依在母后身边,抱住她不肯让母后去,“别去了,母后,我替你去!”

    “在北苑祭奠也是一样的,”捷儿也劝道:“我们就在湖边设祭吧,孟表舅肯定也能知道。”

    卢八娘温和地拍拍两个儿子,他们不懂得自己与孟白间的渊缘,“不,我一定亲自送他一程,但是母后保证什么事都不会有。”

    看着卢八娘坚决的神色,司马十七郎与旭儿相互交换了一下目光,“也好,我们陪你去吧,”

    孟白的丧礼办得规模很宏大,整个孟府门前一片白茫茫,冠盖云集,京城中有谁不想来为一代文学大家送别呢?就连太上皇和皇太后的车驾也被阻住了片刻,因为孟府前面的街道已经完全堵塞住了。

    在金吾卫的开路下,卢八娘越过众多的车辆,被孟慧娘和崔六娘等人接进了孟府。

    崔六娘神情憔悴,不停地用一块帕子擦着流泪的眼睛,“他一直说自己要走了,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真能这样快就走了,只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松儿还没娶亲呢。”

    孟慧娘看起来还好一些,虽然伤痛,但还能挺得住,让人给父皇母后搬来坐榻,又说道:“何需父皇母后亲来呢?这里人又多又乱。”

    卢八娘坐下,命人上前祭奠,祭罢她亲自起身,来到孟白的棺前,以手轻叩棺木,轻声道:“孟白,真希望你还有有一重人生,弥补你的遗憾。”

    虽然最后一面孟白一直说他的一生不算虚度,但是卢八娘分明感觉到孟白未尽之意,他那样一个文艺而浪漫的人,并不会在意权势而真心享受闲散的生活,但是怎么能不遗憾感情的荒芜呢?

    他评价自己感情的时候,分明是带了深深的羡慕,这让拥有了爱情的卢八娘更为他痛惜。

    好在,正如孟白所预料的,记住他的很多,甚至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谈他的离去,也给他相当高的评价。

    可是,孟白离去的悲痛很快被孟府的财产纠纷冲淡了,很多人甚至又将这些传闻做为笑话来听,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也是人之常情。

    卢八娘偶然间听到后心里还是堵得很,命人道:“去打听一下,事情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很简单,孟白再离去前写下了遗嘱,将他身后的财物分给各房,虽然考虑到了未婚子女的婚嫁,但是总体上就是平均分配。

    以长子孟鹤为首的几个庶子之所以闹了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对嫡母办理丧事之浪费很不满意,崔六娘几乎将孟府所存的财物全部拿出大办丧事,甚至孟府内的戏院十二时辰免费唱戏为孟白送行,场面之宏大,比起先前的国丧都毫不逊色,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孟鹤等人之所以焦急就是为此,如果再这样花用下去,等到分家产的时候,除了早留下的弟妹们的婚嫁之资,其余真剩不下什么了!

    有史以来,国人就有“视死者,如视生。”的理念,汉时通常将三分之一的财产用于陪葬,更有沽名者破家治丧。不过这种方式随着乱世礼崩乐坏已经被动摇了,魏武时就曾公开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盗墓取财补贴军用,从此厚葬之风又有一定收敛。

    孟鹤等人的要求其实是符合实情道理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崔六娘带着嫡子大张旗鼓地为孟白治丧也是寄托哀思,以庶子的身份去反对,情况就有点微妙了。特别这本是一家人关上门的秘密,被外人一一道出,实在很不好看。

    卢八娘想了又想,还是按住了自己想出手的心思。孟慧娘身为皇后,孟家的这些事情已经影响到她的声誉了,要管也应该是她去管。

    宫中,皇后正向哭泣着的崔六娘道:“母亲,你的心思我懂得,但是孟家经此一事,哪里还能存留点体面?弟弟将来议亲也会大受影响啊!”

    “

    我是想将家财用尽,反正你弟弟也能承袭侯爵,再者还有我的陪嫁和我这么多年攒下的财物,总是尽够了。但是我怎么能故意把家中的丑闻传出去呢?”崔六娘有了这些天的经历,整个人越发的尖锐,“肯定是那些小杂种们泄露出去的!”

    “母亲,你冷静一下,虽然你和弟弟的名声受了影响,但是事情泄露后大哥他们的风评会更差,所以肯定不能是他们泄出的。”

    道理正是这样的,但究竟是谁泄出来的呢?但现在已经是满城风雨,再追究也没有用了,崔六娘做为掌家夫人,知道自己实在失职,“皇后,现在该怎么办呢?”

    中途将丧仪标准降低,那是傻子才会做的,更会让人不齿,但是这样放着让人败坏自家声誉肯定不行,尤其是皇后,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