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189节

浮生小记-第189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利的,对哥哥也是有利的,还能帮我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我虽然骗了哥哥,但是决不会做对不起哥哥的事,”捷儿摇着母妃的腿,“母妃,你能帮我瞒着父王和哥哥吗?求你了,母妃!”

    卢八娘有了猜测后确实没有对司马十七郎和旭儿说,但是她不可能就此答应了捷儿,只是温和地问:“你想好了将来要怎么样吗?”

    “母妃,我们在一起除了谈画,什么也没说过!就连她的身世都是我从孟表舅和慧表姐他们那里套问出来的。”捷儿急切地说:“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真的!”

    看平时云淡风清的捷儿急赤白脸地解释,卢八娘心里略有不忍,“母妃当然信你,只是你长大了,做事总该有个章程。”

    “其实我早想好了,既然我们是不可能的,我也不会奢求,只这样,能在一起作画就很好。就是我回淮北了,她在京城,我们也可以共同对着一轮明月作画,与在一起也没什么区别。”捷儿说罢,再恳求地望着卢八娘,“母妃,别告诉父王和哥哥,我不想让他们又添烦心事,他们已经够忙了。”

    “而且我不会将自己的心意说出来,永远不会,只默默地藏在心底!”

    “可是,捷儿……”

    “没什么可是的,母妃。”捷儿很果决地说:“只我们母子二人知道就好了。”

    “好吧。”卢八娘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公开捷儿秘密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她还希望这不过是捷儿并不成熟的想法,他再大一些也许就会改变。就像旭儿曾经那么喜欢贺氏,现在不是也与慧娘情投意和吗?

    但是看到捷儿眼里执着的目光,她又疑惑起来,捷儿会改变吗?

    司马十七郎和旭儿知道捷儿的这一段感情又能怎么样呢,对于捷儿要娶一个再醮女,他们恐怕还不会有自己宽容呢,还不如就先隐瞒下来,反正正如捷儿所说,他们的事情已经够多够烦心的了。

    卢八娘压住了心头对捷儿的担忧,全力以赴地将旭儿的亲事办好。毕竟旭儿的亲事就在眼下,而在京城为世子办一场世纪婚礼实在是一个大工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问题。

    倒是司马十七郎见卢八娘如此严阵以待,不免要宽慰她,“只要不出大错就行了,不必每一件事你都要亲自过问。”

    卢八娘并不肯听,“别的事我都可以交给别人,但儿子的亲事我一定要自己把关。”于是从旭儿的内衣、新房的布置到迎亲的仪仗,她每样都非常仔细地看过,一点也不肯马虎。

    等旭儿娶了亲,打理这些事就都不用她了,而是转交到了儿媳妇的手中,卢八娘越发舍不得,总要完美再完美。

    一转眼就到了娶亲的正日子,整个仪式盛大而隆重,淮北王府前的一条街都用大红锦缎装饰起来,到处都被洋洋喜气充满,一排排铠甲外罩着红锦袍的淮北军更是将喜事衬托得雄浑威武。

    孟府里那边的情形也相差无几,听说崔六娘仅设置锦障一项就买了上千匹的红锦,并且给慧娘办的嫁妆也相当丰厚,比她的嫡长姐还要多。

    总之孟慧娘成亲一事差不多掏空了孟府,孟白的任何反对都是无效的,他背地里告诉卢八娘,不论他说什么,崔六娘就是一句话,女儿即将成为淮北王世妃了,陪嫁就是要多。

    “要么我给你补回去一些吧,”卢八娘听他抱怨,也能理解,孟白有近三十个孩子,不说每一个男孩都要分些家产,就是女孩子们的嫁妆差距太大总归让当父亲的为难,“慧娘回门时让她带回去。”

    “你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孟白摆手说:“我刚到这里时全靠着你才撑起了孟氏,不过后来朝廷封锁淮北时,石炭生意全停了,我不也想出办法开了剧院,养活了一大家人?相信我,孟府不会缺钱的,我就是觉得崔六娘太偏心了。”

    是的,孟白现在是一代名士,他自然有办法生财,可是卢八娘却又叹道:“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的啊!”

    “我觉得我们间的思想观念越发的不合,”有过最简单的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人的心本来在一侧,孟白被噎得顿了一下,只得叹了一口气,“不过呢,等慧娘嫁了,我真要好好想些办法赚钱攒钱了,要给下面几个小的准备婚嫁之资。慧娘嫁得这样好,而想同淮北王世子做连襟的人太多了,最近时常有人向我提亲。”

    “这些人可真能钻营,不过,你可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别再错许了人家。”慧娘嫁后,崔六娘一定不再关心庶女们的亲事,她只剩下一个亲儿子了,那么给女儿相看人家的事就落到了孟白身上,而卢八娘还真信不过他的眼光。

    “你可要知道,慧娘嫁到淮北王府,谁家还敢对淮北王世子妃的姐妹苛刻吗?”孟白带了些狡黠的目光看向卢八娘,“慧娘的同胞二姐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二女婿一家人都老实了。”

    道理是不错,但卢八娘只无语地摇摇头。

    孟白又一笑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孩子结亲,我特别的高兴。”

    早已经预见孟府会给旭儿带来麻烦的卢八娘现在更加确定了这一点,所以她怎么也说不出很高兴的话,只是无奈地回了一句,“你开心就好。”

    到了迎亲那天,从下午起,卢八娘就几乎没坐下,实在来的客人太多,而她第一次娶儿媳也有几分紧张。

    司马十七郎自然也在前面招呼贺喜的客人,虽然忙得厉害,但是他还是瞧了一个机会将旭儿叫到了一间偏房,把一个小荷包递给儿子,“一会儿圆房前卷好塞进两个鼻孔里。”

    旭儿打开荷包,见里面是两条裁成细条的帛布,一头雾水,关于圆房,池伯伯已经很仔细地提醒自己了,还送了画册,都没提到要塞住鼻孔啊!“父王,这是做什么用的?”

    司马十七郎当然不肯细说,当年池师兄为他指导的洞房花烛夜,虽然很圆满,却差了这一项,恐怕梁师兄也不太懂,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是总要告诉自己儿子的,免得他也如自己一般出丑,“你只管听父王的就是了。”

    “是。”父王一向英明神武,旭儿最是信服的,于是他重新将帛条放入荷包中,塞进怀里,认真地答应了一声,准备到时候按父王的吩咐做。

第百二十四章 母子二人共守秘密祖孙三代亲传手镯(二)() 
入夜后,喜宴结束,新人入了洞房,卢八娘躺在床上由着司马十七郎帮她揉腿,“行了,已经好多了。你呢,是不是喝多了?”

    “多是多了点,不过没事儿,就是高兴。”司马十七郎的话中充满了憧憬,“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抱孙子了!”

    司马十七郎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天天盼着儿子,现在过了四十,又开始盼孙子了,还真不容易呢!

    卢八娘一笑,“儿子娶亲了,孙子还用着急吗?”

    “捷儿怎么没有一眼就喜欢的小娘子呢,要是也象旭儿这样多好,我们年前就给他办亲事,明年又多了个孙子了。”司马十七郎含笑说道:“不过,捷儿的亲事回淮北再相看也行,他喜欢什么样的都由他,就是鲜卑贵女我也不反对。”

    司马十七郎对捷儿还真宽松,但是,卢八娘知道虽然他说什么样的都由捷儿,但其实还是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陆画师,也就是已经嫁过一次的柴氏女是怎么也不可能达到他的要求。

    “我回淮北后就帮捷儿相看。”卢八娘即是回答十七郎也是回答自己。

    “说起捷儿我又想笑,”司马十七郎笑了两声才道:“一大群宗室士家子弟都抢着灌旭儿酒,其实那酒已经被掺了水,不过捷儿不知道,硬是上前替旭儿喝,结果喝这种只加了一点的酒还是喝醉了!”

    “大约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卢八娘这样想,又赶紧问:“我还不知道,也没派个人过去,捷儿没事吧?”

    “没事,真没喝多少,我已经让平安过去看了,你只管放心睡吧。”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卢八娘也是从这个时候走过来的,当年的一切还历历在目,现在却坐在高堂之上等待儿子儿媳的拜见了。她抬手抚了抚鬃角,心里还有些紧张呢。

    “是不是我们起得太早了?”司马十七郎正了正冠,低声问王妃。

    原来他也紧张呢,卢八娘笑道:“我们早起点总比让他们堵在内室好得多吧。”

    正说话间,旭儿扶着一脸娇羞的孟慧娘进了正殿,见父王和母妃已经坐在堂上便笑道:“怎么都起这么早,慧娘还说要来服伺母妃梳妆呢。”

    “我们府里可不要那样的规矩,”卢八娘赶紧反对,她可不想每天在起床时就见到儿媳妇,还是有点距离好,免得生出了婆媳矛盾,“今天特别,以后吃过早饭过来一次就行了,如果有事不过来也行。”

    孟慧娘离家前父亲就告诉她淮北王妃不会为难她的,但是她还是更相信母亲的话,不管怎么样,做为儿媳,总要服伺好婆婆,特别这个婆婆还是淮北王妃,“母妃,儿媳还需要母妃多指导呢。”

    “指导,嗯,当然行,”卢八娘看着认真的孟慧娘,想到了十七郎曾经说让自己享福的话,便笑道:“回了淮北,母妃指点你一个月,然后王府的事就交给你吧。”

    婆母还真信任自己,刚嫁过来就要把王府的管家权交给自己,孟慧娘又是激动又是担心,“只怕儿媳妇才疏学浅……”

    旭儿接了话笑道:“没关系的,你跟着母妃好好学就行了,再说有什么事也可以再来问母妃。我和弟弟们有事都喜欢请母妃帮忙出主意的,就是父王也一向特别重视母妃的意见。”

    见旭儿一心维护自己,又不忘关照媳妇,神情非常愉悦的样子,卢八娘不禁露出了笑意。

    旭儿今天果然是志得意满,分外活泼,又笑着说:“这些话回淮北说也来得及,现在应该是行礼的时候了。”然后便扶了慧娘上前一步拜了下去,行了大礼,“儿子儿媳祝父王母妃长寿安康!”

    孟慧娘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后,从侍女手中接过托盘,献上了亲手做的两双鞋,一青一红两双素面缎子上用同色的丝线各绣了一百个福字,从任何一个侧面看都能折出不同的光泽,低调又十分耐看,用了十分的心思。算来从定亲到成亲这短暂的时间,她一定很辛苦才能赶出来。

    卢八娘不由得再次笑着点了点头,儿媳妇还真有几分聪明,金镶银绣的东西十七郎和自己已经看惯了,反倒是这种别出心裁的还能吸引住目光,“果然用心,我很喜欢。”

    司马十七郎也轻轻地点了点头,却又严肃地教导道:“启明,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以后你也要负起更大的责任了!”又转向慧娘,“孟氏,你如今是王府的长媳,孝敬长辈,辅佐丈夫,爱护弟弟,责任也一样重大,知道了吗?”

    “是,谨尊父王教导。”旭儿与孟慧娘一齐应道。

    见十七郎接着把目光转向自己,卢八娘明白是该自己说话的时候了,她其实事先想过好几回,也打了几个腹稿,但到了现在,却只是简单地说:“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包容和理解,你们一定要像我和你们父王一样和美幸福。”

    “是,谨尊母妃教导。”

    “别跪了,都起来吧,”卢八娘说着从案上拿起一个锦盒递给了孟慧娘,“这只镯子是何太妃留给儿媳的,在我这里已经二十几年了,现在传给你。镯子倒不算什么,但却是太妃的一片心意。”

    慧娘恭敬地拜了一拜,将手镯接了过来,“谢母妃,儿媳一定将手镯传下去。”回话时却听到王妃身旁似有一声轻微的笑声,便略侧了侧身偷眼看去。只见声音是从站在王妃旁一位又高又胖的妇人口中发出的,而那位妇人被淮北王身后的一位太监模样的人狠狠盯了一眼后,马上伸出手掩住口,重新摆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一动不动。

    “这位应该就是世子所说的桃花姑姑了,那个应该是平安大总管。”慧娘心想,明白手中的玛瑙镯子肯定有一段故事,她在家中就曾听父亲对自己说了很多淮北王夫妻有趣的事,当然母亲是从来不信的,也告诉自己千万别信不靠谱的父亲,可如今的情景还真有些可疑呢。

    司马十七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用来警告桃花和平安,当年他的糗事没有必要让小辈们知道,然后又宣布,“孟氏,你既然已经是我们家的人了,父王也给你一处食邑,补贴你们小两口日常所用。”说着让人拿出一张图册,正是西北部的一个郡的地图。

    孟慧娘接过册子,手已经有点抖,她知道婆婆是有自己的食邑的,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公公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