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145节

浮生小记-第145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陶耀光上前了一步道:“这次北征已经将胡人驱逐出河南之地,我便打算带着雍州兵先回师。只是先前王爷答应得到晋地后将子思城以南的郡县和益州东边的两郡划给雍州,不知王妃是否可以出一纸文书,办好交接呢?”

    司马十七郎是决不会答应陶耀光这些条件的,卢八娘非常清楚,可是她并不方便在大家面前说淮北王一切事务都与自己商量的事,而在座的人有很多并不清楚司马十七郎对于雍州如鲠在喉般的心理,而卢八娘也不想公开。

    可是眼下决不是示弱的时候,卢八娘冷冷地说:“王爷将淮北的事情都交待给我和世子,却没有说划给雍州土地的事。再者,我知道淮北是先皇封给王爷的,王爷决不会拿先皇给他的封地送人!”

    “你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懂得什么!”陶耀光面露凶相,手按宝剑一步步向前逼进,“淮北王亲口答应的事你还想赖不成!”

    一般男人见到此情此景都会害怕,但是卢八娘只是紧紧握住了旭儿的手,全身纹丝不动,“陶刺史,请自重!”

    “陶刺史,你竟敢对王妃如此无礼?”帐内有很多人已经看不下去了,上前拦住陶耀光。

    在淮北,淮北王的身份自然是第一尊贵,其次便是陶耀光了,实力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尚爽死后,先皇亲封的刺史只剩下陶耀光一个,而且他不同于当今皇上封的陆徐两位空头刺史,而是拥有一州之地和数万雄兵并在最前线抵抗胡人多年的名将,近几年又与淮北王协同作战,颇有威名。是以,在军帐内他占据左侧的第一位,也是仅次于正座的位置。众人虽然不忿,但也不敢过份。

    眼见局面混乱,卢八娘摆了摆手,“大家各自归位,有话好好说。”

    大家都退了回去,只有陶耀光还站在大帐正中,他见的恐吓并没有起到作用,便又叹息道:“淮北久战之地,晋地亦刚刚收复,孤儿寡母,难哪!”

    “回想自平定苏峻之乱起,淮北王与老夫并肩作战,已经十余年了,没想到现在……”他抬手抹了抹并不存在的眼泪,又上前一步,在旭儿的脸上捏了一下,“我对世子如同自家子侄,岂能欺骗于你们孤儿寡母?”

    大帐内的座位下并没有台阶,是以陶耀光离卢八娘和旭儿非常近,他发现眼前这个面色憔悴双眼布满血丝的女人细看之下果然如传闻般美艳,便又向她眨了一下眼睛,“以后我会照应你们的。”

    没有了令他忌惮的淮北王,陶耀光觉得淮北早晚都会成为自己的,他心思飘荡了一下,也许淮北王妃也会是自己的?

第九十五章 狼子心陶刺史发难危急中淮王妃决断〔二〕() 
就在这时,卢八娘抬起了手做了一个必杀的手式,一直站在她左右的桃花爹和田涵如猛虎般地扑了上来,按住了陶耀光,下面的陈勇、尚颉等人也抓住了那两名亲兵。

    大帐内响起了沉闷的撕打声,然后就是陶耀光高声的叫骂,“大胆,你们放手!我是先皇亲封的雍州刺史,淮北王妃,你竟敢抓我!放手!放手!”

    卢八娘垂头看向在下面挣扎着的那个人高声喝道:“陶耀光!”

    在这个时代只有对小辈或者下级才能直呼其名,就是淮北王也会尊陶耀光一声刺史,没想到淮北王妃直接已经叫出自己的名字,陶耀光的脸气得更加青白了,一时间反倒停止了叫喊。

    卢八娘已经站了起来,用手指着陶耀光怒骂:“益州平叛时你推病不行,平北城被围时你不去救援,眼下北征尚未结束你又妄图先逃脱!淮北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却贻误军机、托付不效、专事欺瞒、纵敌不战!来人,推出去斩了!”

    什么!淮北王妃一个女流之辈竟敢诛杀自己,真是反了!陶耀光简直不能相信,他怔了一下就被人拖着向帐外,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实在是太掉以轻心了,以为淮北王重伤不起就没有人能制住自己,没想到淮北王妃一个女人如此心狠手辣!

    对死亡的恐惧让陶耀光暴发出惊人的力量,他竟然甩开桃花爹和田涵两个军中猛将向卢八娘扑了过来,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嚎叫,“毒妇,我要杀了你!”

    卢八娘第一次直接面临如此直接的疯狂举止,惧意从心中升起,可她却不退反进挡在了旭儿面前,厉声道:“陶耀光!你罪有应得!”

    电光火石间,桃花爹和田涵已经再次扑向陶耀光,而同时,旭儿拨出了系在身上的剑从他母妃身后绕出来,稚气的声音却很坚定,“陶耀光!你敢对我母妃不敬,我杀了你!”便提剑向陶耀光刺去,因为陶耀光是从地上跪着跃起来的,身体还没有来得及站直,那剑便正中他的脸,鲜血四溅。

    “啊!”

    “世子!”

    “王妃!”

    帐内的人都扑过来保护淮北王妃和世子,这时陶耀光已经被桃花爹和田涵再次制住了,旭儿的一剑虽然不够重,但是陶耀光血肉模糊的脸看起来非常恐怖,他继续大叫着被拖出大帐,尤如一只困兽,“淮北王妃,你竟敢,你竟敢杀我!我是先皇亲封的刺史!淮北王也不能杀我!”

    “毒妇!你竟敢!你竟敢!毒妇!”陶耀光在死前也不肯相信淮北王妃竟敢杀他,但是淮北王妃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他。不只他不敢相信,就是帐内所有的人也都不敢相信,真正事先知道的也不过几个人。

    桃花爹、陈勇是卢八娘的老部下,田涵是桃花的夫君一向忠心耿耿,尚颉娶了卢八娘的庶妹,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心腹。卢八娘事先也不确定要如何处理陶耀光,只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他们约定看她的手势行事。

    陶耀光被拖出去的时候,有很多人还没从惊吓中醒过来呢。

    帅帐前的大旗下就是惩办犯了罪的将士们的地方,于是陶耀光的声音很快消失了,接着他的人头被送了进来,一路还在滴着血。卢八娘的身子绷得紧紧的,刚刚旭儿那一剑使她的衣襟上也溅了很多的血,她的左手上还有一滴,粘粘的带着温热,可是她全不在乎,看了看这颗人头平静地吩咐道:“拿出去全营传看!”

    然后她命令陈勇尚颉道:“你们带所部兵马立刻到雍州军营传达淮北王世子令,陶耀光违抗军令被斩,想跟随淮北军抗胡的就继续留在军中,其余的可以领取路费回家。”

    然后卢八娘火速派人到雍州接管各郡县,各级官员若肯追随淮北军刚留任,若不肯亦不勉强,发遣散费回乡。至于陶家,卢八娘将上下所有人等迁出雍州送往老营,定期供给日用。

    这一次的行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结果也还好:雍州军一多半留下来被改编为淮北军,而雍州各郡县差不多都投向淮北军,其后的一些事宜也都很顺利。

    得知雍州军并没有哗变,卢八娘心里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她明白能有如此理想的结局都要归功于司马十七郎。他先前所展现的高风亮节早已经在雍州士民心中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为现在提前铺平了道路,使得没有发生大动干戈的最坏情况。

    然后卢八娘快刀斩乱麻,立刻回复了朝廷的使臣,淮北王命令徐达从益州全面撤军,将益州全部交还给朝廷。

    雍州已经到手了,留下益州的原因已经不存在了,还不如顺应局势将益州还回去,为淮北赢得美名,并稳住西南的局势。

    然后卢八娘又上了一下折子,提了三个请求:一是益州胡德全协助平叛有功,且颇有人望,请朝廷封胡德全为益州刺史;二是楚州刘刺史在益州平叛时非但不予以支持反倒从中做梗,请朝廷免去其刺史之位;三是雍州陶耀光贻误军机纵敌不战,已经军前处死,请皇上重新派雍州刺史。

    有益州这块大肥肉诱惑,皇上心里无论怎么恨也只得同意了。于是陶耀光的死便是名正言顺,而楚州和益州都有了亲淮北的刺史,雍州新来的刺史也不过是个傀儡,淮北的四境暂完全稳定了。

    陶耀光案是淮北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且广为人知。就是此案后淮北得到真正的一统,而且也是武帝本纪中描写得非常生动的一段,历来为人传颂,还因为此案众说纷纭,在民间有非常多的传言。

    喜欢追究历史真相的人们仔细地在蛛丝马迹象中寻找,发现陶耀光虽然有些见利忘义,又一直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准则,但其实并没有犯太严重的错误,就是当年淮北王妃为他定罪的四条也够不上杀头大罪,这在一向特别遵守律法的淮北王妃,是很不应该的事。

    但是另一派却坚决反对,他们指出陶耀光的所作所为严重地破坏了淮北的一统,影响了淮北军进一步北渡黄河的进程,而且他在淮北王重病时妄想争夺淮北军大权的野心昭然若揭,身首异处也是罪有应得。

    还有一种阴谋论认为陶耀光与皇帝合谋暗中杀害淮北王,结果刺杀没有完全成功,淮北王重伤后急令王妃世子到军中接管军务,制造了假象使其放松警惕招其来军帐诛杀。

    总之上千年都有人争论不休,史学家们写了大量的文章论证自己的观点,还有人将陶耀光案做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比起严肃的历史研究,武侠英雄传更合普通百姓的胃口,有一部武侠传奇详细地描写陶耀光案中的武打部分。淮北王帐下五虎大将合力尚不能将陶耀光制服,于是年仅八岁的淮北王世子仗剑上前,只几个回合便将陶耀光斩首。当然这本传奇中还有很多武帝生而不凡,文治武功的故事。

    不过最为津津乐道的仍是桃色传闻,据说淮北王妃美艳无双,陶耀光一见之下便动了歪心,将淮北王出卖给胡人至其受伤,并妄想借机占有淮北王妃,结果被王妃以美人计招到军帐中杀之……

    卢八娘对于这些传言从不置一辞。几十年后,武帝一次笑着对皇太后说:“不提坊间乱七八糟的传言,只这本正史的记录也颇有偏差。朕特别问了大臣们,听说这段是邸师傅亲录其见闻,为史官所选记入。现在邸师傅已经故去,要么朕真想问问他,当初诛杀陶耀光明明是母后的旨意,怎么都归于朕了呢?还有陶耀光本为将士所擒,朕不过在他的脸上刺了一剑,怎么成了朕制住了他呢?”

    “由此可见,母后时常评论史籍不可全信果然有大智慧。”

    已经年过花甲的卢八娘接过来看了看,“虽然有些出入,但也大致不离。当年你从母后身旁冲出来保护母后,还真是非同一般的勇敢呢。”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当年桃花因生子未能伴在自己身边,仅仅八岁的旭儿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反应迅速,还能想到保护自己,她为自己的儿子骄傲。

    “朕是长子,当然要护着母后和弟弟们,父皇一直这样教导我。”

    卢八娘一笑,她的目光看向了远处,突然悠悠地道:“我这一生心存愧疚的事不多,其一就是杀了陶耀光,他其实并没有犯下死罪。”

    “母后怎么能这样说?”武帝并不同意,“益州平叛和平北城被围的事情暂且不说,只是父皇病重时陶耀光竟然来威胁母后就罪该万死!”

    “按律法他还没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罪不当死。”卢八娘淡淡地说:“他也是我杀的唯一一个人。”

    武帝提起这段往事本想逗母后一笑,没想到反而引起母后的伤感。他马上也醒悟过来,母后虽然雄才大略不亚于父皇,但却心地极为善良,深悔自己不该提起陶耀光,便马上笑着说:“陶耀光虽然不义,但母后对陶家却不薄,如今陶家也算得上士族中极兴旺的了。”

    “你不必安慰我了,”皇太后一笑,“杀了他,我从没有后悔过。”

    在当初司马十七郎伤重、儿子年幼,淮北局势尚未稳定,而陶耀光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的的情况下,卢八娘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一举收服人心,镇慑心存疑虑之人,虽然违背了她一贯坚持的不伤人命的原则,但她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至于别人如何评说,她亦不放在心上。

第九十六章 内闱秘事淮王受罚天伦之乐全家团圆(一)() 
陶耀光死后第二天,淮北王的身体开始好转,人也醒了过来。

    卢八娘忍不住会想,如果自己再拖上两天,陶耀光就不用死了,毕竟只要司马十七郎活着陶耀光决不敢闹事的,完全可以留他一条性命。但是,反之,如果陶耀光能够再忍两天,不只他不用死了,他还会是手握一州之地的刺史。

    这就是命运吧。

    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司马十七郎的身体飞速地好转了。只是受了伤的左腿在剜下一大块腐肉后未免有些行走不良,但并不影响视事。

    但是卢八娘以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