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108节

浮生小记-第108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好在没撒出来。

    “原来是怕我们饿了,特别送粥来。”

    旭儿晚上还是要吃一次奶,所以卢八娘每晚都要吃点宵夜,但她吃了几勺粥就放下了,说起桃花爹的事,“桃花爹从山上回来就同我说他能守得住寂寞,要去山里把徐达换出来,知道你这两天忙,就没去打扰你。”

    桃花爹作战骁勇,司马十七郎有些不舍,但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他若是肯留在大青山也好,总算没有后顾之忧,这两天就让他们做交接。”

    很快,司马十七郎派了他的十哥去帮薛表叔剿匪,消息没多久就传了回来,司马十郎带兵与薛表叔的部曲们一起沿着当时留下的线索追寻,最终在深山里找到一处被烧毁的寨子,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粮食留下了。

    薛表叔见不能追回粮食,伤心之余把司马十郎领到了薛家的坞堡,打开库房让他看,薛家除了留下必要的口粮外,只剩下三千石粮食了,然后他向楚州的几个大户拆借了两千石,最终凑出了五千石粮食,准备给女儿当陪嫁。

    司马十郎又与他理论了半天,薛表叔只好将库里的几百匹绢帛、几袋丝絮、几十副铠甲武器也添到了嫁妆中,并让司马十郎看了空空如也的仓库。又说:“我再多送一个女儿到淮北王身边,就算是赔罪吧。”

    百年的世家库房里只有这么一点子东西,谁能信呢?听了这样的无赖话,司马十七郎冷着脸对传信过来的人说:“我能给薛家的只是一个侧妃之位,所以也不必多送人。让十兄护着薛侧妃到淮北。另外转告薛表叔,务必多派些部曲与十哥一同护送薛侧妃到淮北,可不要再被人劫了!”

    来传话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司马十郎的手下,一个是薛表叔的一个世仆,那世仆小心翼翼地提醒司马十七郎,“薛刺史悔不如当初就用淮北军的船只送嫁了,这次想请王爷派船过去呢。”

    “我们还怕几个山匪吗?这次偏不能派船,就从陆路走,我本就想找这伙土匪,若是他们来了正好,让十兄把人都给我抓回来,再将丢了的粮食也找回来!”

    待来人唯唯诺诺地走了,他叫来一个心腹,“传话给柳真,按原来说定的办!”

    “等一等,”卢八娘叫住了那人,然后把自己手中的信递给司马十七郎看,“有这个能容易一些。”

    司马十郎带信过来时,还特别给卢八娘一封,原以为是董夫人的信,打开一看却是陈春煊的,说他愿意效忠淮北王妃,附了一份投靠文书,又透露他有一个朋友薛家坞堡做管事,不但能自由出入,还知道薛家藏粮藏物的仓库在哪里。

    那天的事情之后,陈春煊就一直跟着司马十郎在一起混了,反正淮北王也不可能对他的亲哥哥说自己的事,十郎君这里相对还是安全的。后来司马十郎去了楚州他便也跟着去了。现在司马十郎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他已经猜出了司马十七郎的计划了,并及时送上一份大礼。

    “竖子可恶!”司马十七郎又骂了一句,陈春煊真是人材,可是他宁可效忠于王妃也不肯跟着自己。不过呢,他这几天心气平各后也能接受。毕竟这时候人们如果定下主仆名份,那么地位就是天差地别,也不会再有非分之想了,于是硬逼着卢八娘收下陈春煊的投靠文书,“免得他再生什么心思。”

    卢八娘只得一笑置之,她固然不会与陈春煊发生一段不应该发生的事,但是也不会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契约,她愿意多一个朋友,像桃花爹那样的朋友,而不是一个下仆。只是这些根本没有办法对司马十七郎讲明白。于是说:“与陈春煊认识时间不长,可他却帮助我两次了,我有一本专门写找矿的书就送给他吧,将来他找的矿产我们可以一起经营。”

    司马十七郎一向觉得王妃的就是自己的,当然他也认为自己的也是王妃的,于是也不再反对,坐下来写了一封信,“给柳真送去,让他按信中指示行动。”人走后,司马十七郎又安排了许多事项,又让卢八娘调了十艘大船备用。

    二月十二,在薛表叔亲自带领的三千部曲,司马十郎的两千军士保护下,几十辆朱轮华盖车上载着身穿翟服的薛侧妃和董夫人为嫡幼女准备的各色物品从薛氏坞堡出发,他们还带了上千的仆役奴婢运送五千石粮食、几车绢帛、丝絮等嫁妆,一路从楚州迤逦走来。

第七十一章 千里胜宴谁是赢家百年宝物重归故主(一)() 
差不多与此同时,淮北王府上还有一件喜事,旭儿过了一周岁的生日。

    司马十七郎很想为儿子过一个隆重热闹的周岁,但卢八娘却坚决反对,儿子只有一岁,生日过得盛大对他根本没有意义,又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最后只在王府里小小地办了一个抓周宴,卢八娘在炕上铺了一块锦褥,上面放了些临时凑出来的东西,有司马十七郎的佩剑、淮北王的印信、笔墨书籍、还有带着象征意义的马鞭、金银锭等等。

    旭儿爬上去快活地先把那柄剑抓到手中玩了一会儿,因为平时司马十七郎一直佩着,他想摸也摸不到,今天终于抓到手,当然很高兴。不过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他又将印信、书籍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拿到了手里玩了一遍。

    于是赞礼的朱家夫人就把一串串带着美好祝愿的话说了出来,大家笑着听了,又在宴席上将淮北王世子狠狠夸了一通才散。卢八娘瞧着司马十七郎听着这些奉承话很受用,他一直相信七善观道士的预言,对儿子有很高的期待。

    小小的宴会过后,就要准备盛大的迎亲宴了。淮北王虽然只是纳侧妃,但是因为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规格就很高。

    接亲的队伍就有两千多人,还是在淮北王的兄长的带动下,而送嫁的薛刺史出动了好几千人,队伍声势浩大,一路上与淮北军大营往来通报行程,到了二月二十日,终于在淮北军的接应下到了淮北军大营。

    这期间,一个土匪也没遇到,非常之顺利。

    淮北军大营里一片喜庆气氛,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早就侯在码头迎接薛表叔和薛祺娘了,虽然只是个侧妃,但毕竟是淮北王的表妹,又是楚州刺史的女儿,他们要表示出自己的重视。

    在一群军官们簇拥下,淮北王陪着薛表叔看了淮北军的操练,然后就是宴饮,尽管因为粮食不足,需要用粮食才能酿造的酒在淮北军大营里很稀少,但是今天楚州来的客人们面前还是摆了极香醇的酒——来自京城孟家的酒。酒宴之上,军中虽没有歌舞杂耍,但却安排了舞剑、角斗等,一样的热闹非凡。

    另一边,淮北王妃亲自将薛侧妃接进客院休息,只等黄昏时成礼。薛表叔抽空看了看薛侧妃的住处,新建成的小院虽然不在淮北王府的中轴线上,但却是整个王府最新最好的院子,他带着酒意拍着司马十七郎的肩说:“你表叔和表婶最后的一件心事就放下了。”

    “表叔放心,我定能保表妹一生衣食无忧。”

    薛表叔听出了话里的意思,但他还是满意的,生下来就应该溺死的小女儿不但活了下来,还穿上翟衣成了亲王侧妃,一生也会不愁吃穿,死后能葬入皇家墓地,有人世代供奉,这样也真不错了吧。

    于是薛刺史就彻底放下了心,与陪着他的诸位军官们欢歌笑语。

    黄昏时分成亲的礼节却分外简单,薛侧妃被从临时休息的住所抬进了专门为她准备的小院,在门前放了几个爆竹也就完事了。陪着薛侧妃嫁过来的薛氏九娘直接被当成仆役之流,根本没有人提到她,古老的媵妾制早已经被时代淘汰了,跟着薛侧妃嫁进来的就是陪嫁的下人,所以薛氏九娘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相应的待遇。

    所有前来贺喜的女人们都直接被请到了酒席上,淮北王妃陪着大家一起说笑,并没有请她们真正去观礼。薛侧妃命格不同寻常,不能见外人,而且来的都是正室夫人,所以大家也没兴趣去参观一个小妾进门的过程。女人们在一起把酒言欢,话题更是多得不得了,到了宴罢时也一直热闹着。

    卢八娘谈笑自若,其实心里却一直惦记一件事儿,直到平安走进来轻轻在她耳边说:“那边得手了,非常顺利,第一批船已经回来了。”她才真正放下心来,专心看厅堂中间的舞剑。

    舞剑的是军中的两名小校,都出身军户世家,剑术优美中又带着杀伐之气,引得朱御史之妹——大家都称她为朱大姑的,突然间兴致高了起来,拿了一把剑与二人对舞。

    朱大姑四十多岁了,可以说是个命运多舛的人。人生的几大不幸她都亲自经历了:少年丧父,父亲被胡人所杀;中年丧夫,丈夫死于北伐;老年丧子,唯一的儿子死于前几年的苏峻之乱。这次淮北军北上,朱家及所率部曲全部随之而来,朱大姑便带着嗣子也跟了过来,她对胡人的恨比山高比海深,她的家人或直接或间接死于胡人之手的要占一半以上。

    也正是如此,朱大姑从小便习得武艺,也算得上女中豪杰了。卢八娘请来帮忙的世家女眷就是以她为代表的,在淮北军中她颇得大家的敬佩。

    朱大姑一上场,大家都欢呼起来,为她加油,桃花也被感染了,也拿出剑来上前,与朱大姑并肩而上。

    “听说朱家不论男女,从小就都习武。”

    “正是,我们朱家的儿女是一样教养的,因为当年老大人临终前说过,到了乱世,男子固然要经历苦难,就是女儿家也逃不掉,所以不再要把女儿娇养得不懂世事了。”

    “王妃手下的桃花姑姑功夫也真好!”

    又有人说:“王妃,我们既然到了淮北,迟早会和胡人碰上的,不如我们女眷们也都习些武艺吧!”

    “那好啊,”卢八娘当然一力赞成,“就让朱大姑和桃花商议着把想学习武艺的女眷们组织起来,每天练上一会儿。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看出成效了。不只我们,还有抚幼所的女孩子们也要加上习武这门功课。”

    卢八娘也注意到有几位夫人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但她们却没有多少市场。淮北军的家眷组成相当复杂,有士族女,有庶族,有军户人家出身的,有平民百姓出身的,极特殊的还是出身仆役的,这些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集团,主流思想与京城里贵女的圈子截然不同。

    作为这个新集团里地位最高的卢八娘,她虽为世家女,但是却将这个新的集团带入了一个相对平等自由,充分给大家机会的机制。虽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卢八娘却支持正室夫人形成一股力量,为自己所用,形成一个支持自己的集团。

    她希望这个集团越来越强大!

    卢八娘正思索间,就见宁姑姑向她示意了一下,于是她起身进了后院,司马十七郎正将身上一件洒了不少酒的宽袍脱下,见了她用抑制不住兴奋的高亢声音说:“薛表叔走后第五天半夜里陈春煊的人把坞堡的门从里面打开,柳真带人没费吹灰之力就进去了,听说单粮食就有十万石以上,别的东西更是不可计数!先装好的两只船已经回来了,我去看看情况,你在大营里,看住薛表叔!”

    “十万石粮食!还有别的物资!不可计数!”卢八娘也被震惊了一下,她帮司马十七郎把里面的丝绵袍系紧,又穿上厚厚的皮裘,佩上剑,“小心一些,营内的事你只管放心。”

    微暗的烛光下,司马十七郎的眼睛亮得吓人,卢八娘想自己也应该差不多,薛表叔出了楚州,柳真按约定好的时间带人将薛家的坞堡抢了,所有的东西,都用船运回来。对外也好说,当然是土匪干的!

    薛表叔当初说土匪劫了他的粮食,土匪还没有被抓住,他就把坞堡里大半部曲带出来送嫁,土匪焉能不利用这个机会打劫薛家?

    然后淮北王手下在搜索土匪时发现了,于是赶紧调集兵马,只是慢了一步,土匪已经将薛家坞堡劫了。但这没有关系,淮北王的人不但把土匪打跑了,也将东西都抢了回来,还要一一交还给薛表叔。

    只是东西的数量嘛,薛家坞堡里有多少财物,刚巧薛表叔陪司马十郎看过,就按当时的数目还吧。至于淮北军从土匪窝里夺回的东西,当然都是淮北王的战利品。

    司马十七郎匆忙走了,卢八娘拉紧了身上披着的狐裘,夜里的风很冷,但她的心却燥动不安。不想立即回到酒席上,便站在了院门前向外看去,前面的营地里闪着一簇簇的火光,阵阵笑声在寒风中传了过来,空气中似乎能闻到酒香和肉香,而远处看不到的码头,现在应该在紧急地将粮食、各类物资一一卸下,而更远处的楚州,一艘艘满载的船正向大营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