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47节

303-李翰卿-第47节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1.砂仁、藿香:二药利气行滞,化湿开胃,与熟地、人参、黄芪等补益药同用能防止其雍滞影响食欲之性。
122.马槟榔:常嚼二枚水送服,久则子宮冷而不孕,临产细嚼数枚町治难产、,
123.黄柏与知母同用滋阴降火,与苍术同用清热除湿。
124.治病当处处吻合病机.曾治一腹胀满因子气郁,但系久病体弱,仿厚姜半甘参之意,用人参、厚朴,酌加香附、木香以疏其气,半夏、茯苓以燥湿利水,应手而效。如果单纯疏气或单纯补虚,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25.暑邪最易伤气耗沖,伤气则气短、倦怠,耗津则汗出、口渴、心烦,暑伤肺则咳,可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为治.徐洄溪说:“麦冬、五味,咳者忌用,不咳之暑证可用。”我认为,因寒之咳,忌用麦味,而暑证之咳为热,又无痰,用之无妨,但须注意夏季贪凉而感寒咳嗽者多,用时必须辨明。
126.心脏病如引起气短、浮肿,兼有畏寒喜温的情况,可酌用真武汤治之。虚者,可加人参。
127.肝炎,用逍遥散时,须用赤芍;肝区疼痛时,可酌用郁金、姜黄、乳香、没药;肝炎初期,不必加补药;食欲不振者,可以调理脾胃为主;憋胀甚者,可以加青皮、枳壳、香附等品;兼见口苦、舌黄、脉弦数者,可加丹皮、栀子、龙胆草等。
128.月经过多服他药而无效者,可用红枣,不拘多少,烧服之,每验。
129.病后虚烦不眠,心中懊(忄农),栀子豉汤吋,如有呕吐者,可加人生姜,少气者,加甘草,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腹泻者,加干姜,这是栀子豉汤应用的加减法则,本系仲景之意也。
130.疣子,以薏米煮粥食之有效。
131.胃脘压痛,可用枳实,胀满可用厚朴,便秘加大黄,燥用芒硝,兼虚者,辅以参归,兼郁者,加入香附,兼寒者,酌加姜桂。用泻下法必须如此,可触类引申,灵活掌握。
132.根据我的经验,无腹胀满症,虽大便不通,也不用枳朴,有胀满症,即使是泄泻症也可用之。仲景曰: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249条)我认为凋胃承气汤中(大黄、甘草、芒硝)没有除胀满的药品,本条当是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的适应证。
133.痛痹,若初感寒即痛者,可用桂枝及酒煎熨治,寒化为热禁用。
134.痹证见筋脉拘滞,屈伸不利者,此血虚血燥之证,非养血养气不可。
135.痛风,痛久邪必入络,如木通、刺蒺藜、红花、银花、钩藤之类,最能入络,可随宜加之。
136.痹证不愈,久痛必夹郁,郎而成热,热盛则生痰,如南星、半夏、瓜蒌根、黄柏、郁金、川贝、竹沥、姜汁之类,都能解郁清热化痰,可随宜加入。
137.痛痹,凡用乌附辛桂之药而不效者,宜用葳蕤、麦冬、桑叶、生芪、菊花、蒺藜、阿胶、甘草之类为膏,柔润熄风之法。
138.闪挫扭伤所致腰背肢体疼痛者,可用活血通络之品,酌加麝香效果较好。麝香有活血通络之功,可入丸剂,如入汤剂,可冲服之,用量0.03~0.06克即可。
139.关节炎之急性者,用少量醋柳酸,每次O.2克,1日3次。有热者,加生石膏效果很好,用量不宜多。
140.药物配伍,要注意有机配伍,而不是随意堆砌。如厚朴配人参,用于虚胀;厚朴配枳实、大黄,用于腹胀满而拒按;厚朴配干姜,用于寒胀;厚朴配栀子,用于烦满等。还有一种配伍为复用,可增强其同类作用。如败毒散中的羌活配独活,柴胡配前胡,清肺汤中的麦冬配天冬等,虽然作用有所差异,但大的方面作用还是一致的,互相配合,协同应用,取其力量增强之意。如无机地配合,则没有什么意义,也难以取得较好疗效。
141.白虎汤用治燥热之证,不论舌苔黄黑或绛,只要是干燥者,即可用之。曾治一例因注射606后发热者,午前热盛,午后热渐减,口燥舌干。考虑其为辛苦热毒之剂,给以白虎汤而愈。又治一热病,舌干口渴,但兼腹泻,予白虎汤粳米易薏米加苍术而愈。
142.达原饮治湿盛之湿温证可用,若热偏盛者,下宜用。
143.生脉散为清暑之剂,暑伤元气用之为宜。清暑益气汤宜用于虚多而夹湿之暑证。六一散为清暑之轻剂,白虎加人参汤为清暑之重剂。临证斟酌选用。
144.远血用黄土汤时,方中附子可易为姜炭,量也不宜多用,因此证湿热者多。如便血多者,再加些椿皮为佳。
145.逍遥散为疏肝解郁之剂,其治疗目标为:郁怒伤肝,肝血虚少,寒热如疟,暮热朝凉,五心烦热,鼻咽干燥,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肢体疼痛,嗜卧少食,月水不调,或少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或遍身瘙痒,赤白游片,或瘰疬痰核等。
146.理中汤所主之虚寒证,为吐泻而腹痛者,若无吐泻,甚则便秘,审系虚寒者,小建中汤主之。临床须细心加以区别。
147.炙甘草汤之应用,应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症,脉兼细小而数,不任循按,常致心悸不寐,常出虚汗者,本方桂枝可用4.5~7.5克,生地须18克左右,便秘者加火麻仁适量。甚者加入大黄,便溏者,去麻仁,失眠者,加炒枣仁、朱砂,如热者,去桂姜,加白芍,复脉汤之意也。
148.金铃子散治心腹痛之非寒凉性者皆效,张寿甫加入乳香、没药用之亦佳。
149.芍药汤中之肉桂为治湿而设,盖痢兼湿热,纯用苦寒,热去而湿不去,仍不愈,必加肉桂以佐之,庶几湿与热可尽化耳,但须少量为妥。
150.治痰饮用干姜苓术汤为主,干姜之意在于温脾阳,脾阳得复,水饮白化。咳者,干姜细辛五味也,有痰者,属寒者宜之,临床夹杂者多用,量不宜大,必要时口苦伍黄芩,口渴热甚者,伍石膏,随症加减方有效。
151.四逆之与附子理中,一是温法,一是温补法。如大吐泻之后发厥,四逆汤加人参以补之,因虚故也。又从病的日期及平素病人体质来看,如有虚弱情况,都可酌加补药,总之,必须吻合病情病机,才会取效。
152.玉枢丹芳开之力不及苏合香丸,凡中暑秽浊、中湿呕吐、腹泻等均可用之。又可用于夹有疠气之喉痛.
153.桂枝附子汤是治疗阳虚兼风寒湿性身体疼痛之方,症见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此方必须具有不喜冷性饮食的症状,单不渴一症,不能说明没有内热现象。
154.除内湿羌活汤(羌活、防风、柴胡、藁本、苍术、升麻、生姜)是治疗风湿在表的方子,症见一身尽痛,日晡发熱。使用此方必须没有喜冷现象方能合拍,并治兼有大便溏症最效。
155.桔梗汤是治疗咽痛的普通方剂,热轻者用之固佳,有脓欲溃时用之更好,但桔梗必须重用。
156.甘草干姜汤中干姜温中治厥,炮黑变辛为苦,使回阳而不伤阴,倍用甘草更从中以控制之。干姜一药对于此证不用不行,用之又嫌燥热太过,对于咽干烦躁之阴虚现象确实不利,故炮黑使用,方才稳妥.
157.《金匮要略》肾着汤(甘、姜、茯、术)主治寒湿在肾之经络诸证,因此证寒湿不在肾脏,故不宜用桂附。恐伤肾阴。
158.使用桂枝汤吋必须具备汗出、脉浮、不喜冷性饮食三个主症,否则就会出现医疗事故或轻病致重或重病转危。这三个主症当中不喜冷性饮食一症更为重要,临床体会使用桂枝汤不一定都有汗,但不喜冷性饮食一症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59.桂枝加葛根汤的主症是项背强直,余如桂枝证即太阳有汗之证,没有喜冷现象。桂枝汤是太阳有汗恶风之专方;葛根退热,生滓润燥,是治项背强几几之专药。
160.温经汤加减可治宫寒不孕,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少腹冷痛诸证。
161.九痛丸乃温中散寒、导滞攻下之方。善治寒实结滞、脘腹剧痛、按之更甚、舌苔薄白、大便秘结之急腹症,如胰腺炎、肠梗阻等。
方证(病)治验
162.湿温初期,须发汗时,以藿香、紫苏为宜,兼见胸痞闷,选用三仁汤加减治之。
163.湿热证,身热、脉洪、口渴、自汗,此属热重之白虎汤证;若兼身重、胸痞,为热中夹湿。湿热夹杂时,如热重湿轻,则白虎汤少加苍术、厚朴即可;如兼腹泻,石膏即不宜用,改为滑石,再加薏仁;如热不减而胸痞,蔻仁可以用,为藿朴夏苓汤之意也。
164.暑伤气分,热甚烦渴,倦怠气短,多汗,食欲不振,有时大便溏泻,清暑益气汤主之。
165.一位经常感冒经久不愈的患者,遍用玉屏风、补中益气等方药数百剂无效。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其病多发在夏季,苔黄厚舌质红,脉滑,为三焦郁火熏肺,肺被火灼,卫外失固,予牛黄上清丸而愈。
166.一例头晕患者,久治无效,经诊察症见头晕恶心,食欲不振,心神不宁,失眠,脉缓,予以二陈加天麻、白术、龙骨、牡蛎、石决明。3剂即显著好转。复诊仍照原方略有加减,渐愈。
167.治牙龈出血,全身紫斑,曾用考的松即可,但离不了,停药即复发如初,化验为血小板减少,给以犀角地黄汤而愈。
168.曾遇一证,舌肿满口而硬,不能言语,以针刺廉泉、玉英二穴出血,以生蒲黄细面掺之,内服黄连泻心汤而愈。此心经实火也。
169.治喉证,兼外感者,酌用荆防或银翘散治之;无表证之实火,以三黄汤治之;阴虚者,养阴清肺汤加减治之。
170.一喑哑患者,因素体有火,又加过食生冷,导致寒中包火之喑哑证,仿麻杏石甘汤之法,加薄荷、牛子、连翘、蝉蜕、胖大海,1剂即显著好转。由其他原因致喑哑者,不宜用此方。
171.治一咳嗽患者,平时不咳,每于下午即咳,久不愈,给以麦味地黄丸而愈。
172.曾治一例咳嗽,病已迁延20余天,症见咳嗽,两胁胀满,痰多,易咯,咽干口苦,不喜饮,兼头痛。此属肝气郁结,上热下寒之证,给以贝母、桑皮、柴胡、香附、橘红、半夏、茯苓、干姜、黄芩等剂,以清肺化痰解郁,平调其寒热,一剂即见好转,3剂而愈。此证关键点在于寒热夹杂,用药特点也在于寒温并用.
173.肺气肿如审其属虚寒者,薯蓣丸很好。如兼肾虚者。方中可加入紫河车。原方以分计量,每分折为二钱半。用此药时,应注意起火。
174.曾治一喘者,病势已危,患者喘不得卧,呼吸促迫,脉数无力,微有热,苔白,脘腹拒按,即以真武汤为主,加人人参,另少加麻黄1.5克以祛其表热,莱菔子以去其脘腹痛,一剂即好转。说明用药须灵活掌握,才能收到良效,死搬硬套不行,无的放矢也不行。
175.呃逆,有一种因阴虚大逆而发者,其声长,患者自觉有气由脐下上冲咽喉,町用知柏地黄丸治之。
176.腹中气痛上冲,俗称肾气,即痃癖、奔豚等证。临床上大体可分为三类:一属寒者,宜桂枝加桂汤加减:二属热者,宜奔豚汤加减;三属寒热夹杂者,宜黄连汤加减。具体应用仍须辨别虚实情况和兼证而定。又,奔豚汤从药味分析,主药芍药、甘草以止痛,归芍以养血,姜夏止呕,芩葛李根白皮分解内外之热,是以奔豚证,兼血虚内外有热,上冲又兼呕逆者用之为宜。寒热夹杂者,黄连汤或乌梅丸均可随证选用。
177.曾治一初期肝硬化患者,以逍遥散为主,柴胡少量用之,疼痛加入乳香、没药、郁金、姜黄,偏胀又加厚朴、青皮、香附,如肝区热痛,加元胡、川棟子,如发热有块者,加鳖甲、丹皮。治疗中时时应注意。
178.痹证寒湿胜,手臂、肩肿痛,用散风除湿之行痹方,不效者,用草乌、苍术、白术、当归、乳香、没药。
'79.痹证风胜者,治当行散,宜败毒散、乌药顺气散之类治之。兼火者,大秦艽汤或九味羌活汤主之。
'80.痹证寒胜,察其表里俱无热证者,宜五积散或小续命汤、甘草附子汤主之。
181.痹证湿胜,疼痛重着,小续命汤倍防己主之,增损五痹汤亦主之.
182.一例腰椎结核患者,前医以阳和汤治之不效.余审其面色姚白,脉滑数,诊为气血俱虚,热毒壅滞,予黄芪15克,当归9克,赤芍6克,银花9克,连翘9克。40剂获愈。
183.水肿一证,用五皮饮是一般方剂,必须辨证加减,始为恰当。如上肿,宜汗,酌加麻桂;下肿,则酌加渗利之品;实者,酌加消导之品;虚者,酌加参术;寒者,酌加桂附;热者,酌加滑石、木通之品。必须如是用之。又,茯苓导水汤为实证相宜,虚者不宜用。
184.痢证兼发热,葛根、连翘等可酌用之。如屆热痢,葛根芩连汤主之.
185.一慢性痢疾久治不愈的患者,曾用补法、泻法及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