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妖怪三国 >

第30节

妖怪三国-第30节

小说: 妖怪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之下站着的,就是整个汉室朝廷的精华。衮衮诸公无不是仪表不凡,被世家教养浸润得每一个人都凛然正气。但陆离记得曹操所说的话,每个人心中皆有妖魔。

    汉灵帝坐在从天而降的阳光中,背倚一条活着的金龙。黄金巨龙有着红宝石的眼、玛瑙利爪……它伏在地上,将皇帝围在身体环绕中。这巨龙鼻孔里喷着带有苦香药味的热气,脸色欠佳的皇帝似乎是靠了这一口气才吊着命,陆离愕然发现,皇帝枯瘦如柴的身体跟枯槁的张角如此相似。恍惚之间,陆离甚至看到了一丝祲气,就从皇帝手中腾起。

    然而皇帝手中拿着的只不过是传国玉玺罢了。隔着那么远,这件宝物泛出的光泽仍然让陆离感到了异动。

    “这位勇士名叫陆离,就是在长社之战中斩杀黄巾贼首张角的人物。才二十岁而已,就能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可谓英豪。朕意,封陆离为一州刺史,以奖励其功勋,众卿以为如何?”

    刺史?!

    要不是大臣们当即就言语汹汹起来,陆离几乎以为是自己耳朵聋了。皇帝这也太给面子了吧?一介平民直升刺史,即刻就完成了穷小子到人生巅峰的华丽变身。

    然而陆离不是没头脑,他立刻想到自己应该好好谦让一下,不然的话,别考虑什么以后再立功拿什么赏之类的话,眼红的士大夫们身后无不是盘根错节的大家族,他们彼此明争暗斗那么久,为的不就是一官半职,要是陆离秉奇功一件就撺走了他们的刺史名额,这群人迟早要把陆离这根浮萍给撕碎活剥了。

    所以还没等反对的声音出现,陆离赶紧抢先一步:“陛下!臣以为不妥!”众臣见到陆离抗议,有几个涨红脸要辩驳的急性子才止住脚步。

    陆离深吸一口气,迅速理清逻辑:“一来,臣无才无德、资历又浅,依赖陛下天威,于乱军之中偶然得到斩杀敌魁的机会。这是为大汉尽忠而已,是臣作为大汉子民的本分,怎么算是功勋呢?”

    听到众臣缄口,陆离从容不迫:“二来,黄巾之乱得以终结,是靠中郎将皇甫嵩、卢植、朱儁、董卓等将军督军征战,这才平定战事,使天下危而复安、社稷幽而复明。各位将军击破强虏、扫荡群寇,臣与他们比起来,只是杀了一个张角。不过是微末的尺寸之功,岂敢以刺史自许?”

    这一下马屁应该拍到位了,先是自贬功劳,然后又抬高各位将军,不至于抢了他们的光。但陆离知道,光看到将军们满意的脸色还不够。仅仅止于讨好皇帝、将军们,那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所以,陆离决意说出第三点,第三点说出口,就意味着自己真的开始表明态度。在宦官、士人泾渭分明的汉朝朝廷,选择站队真的很重要。陆离自知自己是无本之木,不像曹操,自己身后没有曹嵩这样的爹能兜住自己作死、能保自己怼人后还能不被人往死里怼。

    “第三,终结动乱,固然是好,却不值得陛下如此嘉奖。斩杀了一个张角,难道就不会有第二个张角出来吗?”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一瞬间,程远志、老王,诸多面孔在陆离眼前一并浮现。那些挣扎于贫困、试图改变生活,却被黄沙埋葬的人啊……

    “黄巾之乱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臣子不安其位、贪婪暴戾,对百姓剥削不断。人们没吃没穿,上天又降下荒年,不反?不反等着被饿死吗?大汉的黄巾逆党,并不是张角培养起来对付朝廷的,而是朝廷自己,把子民逼为逆贼!想要人民忠于国家,别说令人人安居乐业,至少不能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所以臣以为,封赏不该给臣,而应该给那些平灭逆贼得力的将尉、治理地方得当的官员,他们才是消灭乱党、维护朝廷的中坚力量,而臣陆离……仍愿为一白身!”

    大殿之下一片哗然,有对陆离伸出拇指的,有用奇怪眼神审视陆离的,有怒斥陆离犯上的,但陆离看到,曹操和蔡邕只是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够了!”大殿之上一声龙吟,皇帝拂袖而起,原本苍白的脸上现在红一阵紫一阵。

第55章 论功行赏() 
皇帝看上去正要发怒,人群中却突然闪出一道身影,正是曹操。曹操一顿首,向皇帝奏道:“臣以为陆离所言有理!”

    皇帝面有余愠,蔡邕却又站了出来:“臣也认为陆离所言有理,臣附议。”

    蔡邕出面,这又是另一回事了。蔡邕是一代名臣,总不能在蔡邕回京来的第一天就让他不顺。

    皇帝想了又想,打心眼里也觉得陆离实在是无错,细想还觉得自己真是颇对不起天下苍生来。他只得长叹一声,又坐下来。

    “陆离爱卿……所言甚是。”

    皇帝呆滞地坐在金龙身上,不知道在追忆些什么:“朕在皇宫中长大,从不知百姓疾苦。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好,朕也做过不少羞于启齿的事情,却忘了是天下百姓在为朕的爱好买单。今天陆爱卿一席话,正可谓振聋发聩,朕决意整肃吏治。列位臣工如在心目中有合适人选,应当向朕推荐,朕好委以要职。”

    蔡邕当即跪下:“陛下有意清理内政,不是各位大人仓促间报上几位贤士的名字,当即就能厘定的。若说任用贤能,臣以为殿上就有一位——臣举陆离为孝廉!”

    孝廉,这是汉代官僚的晋身之资,基本上所有仕途的起点,都是孝廉。陆离对蔡邕可谓是感激在心,这个踏实的孝廉,可比飞来的刺史更值当。

    然而即使是这么个小事,仍然有人看不过眼。只见臣班之中,一人趋步出班:“孝廉是察举的门槛,国家用人不可以仅凭功勋,必须要考究人品。敢问这位陆离先生孝在何处?廉在何处?”

    这下可把陆离问懵逼了,自己穿越而来,在这世上约摸是无父无母,更没有户籍。既然如此,怎么做出“孝”的凭证?

    陆离狠狠地瞪了这个出来挑事的杠精一眼,心想怎么作答,然而蔡邕却先说话了:“敢于直言劝谏君王,是忠孝之人;不受超过功勋的奖赏,是廉洁之人。如此说来,陆离怎么不合孝、廉?”

    杠精一听有理,连忙缩了回去。陆离再一看皇帝,他脸上那神情显然是对蔡邕的应对颇为满意:“陆离既然不眷权位,朕就许你白身。但仍要赏赐钱万斤、绢百匹、璧一对。陆离爱卿不要再辞让,否则朕心不安!等往后朝廷选擢贤良,再慢慢为爱卿增加官秩。”

    第一次立功就得到如此殊遇,陆离还能有什么说的?他立刻谢恩退下,之后又是哄哄闹闹的封官赐爵,各路人马齐齐上前受封,热闹了一个上午,终于到了散朝时节。陆离打定主意,这个喧哗的早朝后,一定要找到蔡邕,好好地向他道个谢。

    心中想到蔡邕,耳中就对蔡邕这个名字颇为敏感。陆离注意到,周围臣工无不是交口称赞,说蔡邕公义云云。不论太监还是大臣,对蔡邕几乎都没有不满,陆离扫过好几张不同的面孔,他们对蔡邕都只有一片敬重的表情。

    这是什么道理呢?陆离猛然意识到,如果能拜入蔡邕门下,与今天得到孝廉名位、成堆金钱比起来,则是意义更为深刻的一事。

    记得史书上看,蔡邕不涉朝堂之争,宦官和士人都想拉拢他,他却没有特别体现出倾向于某一派的态度。如果想要实现政治理想,不结朋党的蔡邕恐非上上之选。然而要论大隐于朝修身养性,舍蔡邕其谁?

    陆离估摸了一下,自己现在的政治资本几乎为零,也没体现出什么政治上的才华来。此时投身仕途,顶多是个炮灰的身价。不如按捺心性,跟随蔡邕学习。蔡邕是一代大家,定然对文道有深刻见解,如果能成为他的弟子,提升星术境界指日可待。

    更兼王立不是说过吗?蚩尤旗出现之后,群星轨迹出现了巨大动乱,灌注星力的方式可能会变得百花齐放。

    而蔡邕,正好是充满了创造力的天才。

    出了大殿,陆离赶紧将蔡邕拦下,口中称谢不止:“今天得见蔡夫子的风姿言谈,果然令陆离钦佩不已。”

    蔡邕哈哈大笑:“你小子别给我耍滑头!嘴上是这么一套,心里只是想谢老夫救你一命吧?真是跟曹孟德一模一样。”

    陆离回以一笑:“我倒是愿意和孟德兄一样,能有拜入您门下修行的机会。”

    这话虽然唐突,但是与其白白错过,陆离决定不如提出来试试。

    “噢?这倒有意思了。我以为陆离小友本来是志在豪侠,才做得出深入黄巾、阵斩敌酋的壮举。要是你想建功立业,就应该投在大将军何进的门前,又或者到十常侍之首张让那里去寻门路。”

    陆离瞥了瞥蔡邕怀中抱着的“焦尾”,道:“我不过想听听‘焦尾’音色罢了。”

    蔡邕不觉莞尔:“那好,难得有个这样的年轻人,不如你随老夫回府,去府上转转。也好认清自己究竟是不是爱好文艺,又或者……附庸风雅。”说到此处,蔡邕的目光一聚,陡然变得像是要戳穿陆离一样。

    路已踏上,还有什么顾虑?陆离轻轻点头:“我愿从蔡夫子之志。”

    “好!”蔡邕抚掌而笑,“老夫现在正要去见承我琴艺之人。他们车马在后,一路嬉闹,应当比老夫晚几个时辰才进城,现在想必才刚到老夫的府邸。陆离陆明夷,你就同老夫一起去见见他们吧。”

    说罢,蔡邕抓住陆离的手,一同坐上了马车。

    “孟德,你要不要一起去见见你的师弟啊?”蔡邕面带微笑,邀请曹操上车。

    然而曹操摆手婉拒:“蔡夫子,我就不去了,袁家两位公子有邀呢!”

    蔡邕哼了一声:“唉,又是那两个纨绔!好吧,你且去。”说完话,蔡邕就令仆人驱车,向府中去了。

    “明夷,听孟德说,你斩杀张角,出力不少。然而以我看来,你的星力不过一气境,如何能斩杀敌魁?”一路上,蔡邕和陆离相谈甚欢,时间转瞬即过,眨眼就来到了蔡府前。

    陆离搀扶着蔡邕下车,随后一看周围不禁觉得耳目一新:原本拥堵的蔡府门前已经被收拾得妥妥帖帖,干净得像是一条新街。从匾额到门槛,都已经被仔细擦过,可谓纤尘不染。陆离不面感叹:“蔡夫子,你家的仆人做工也太细致了!”

    蔡邕拂须微笑:“哪里是我的仆人哟!”

    不是你蔡公的仆人,又是谁家帮你收拾?陆离还没回过味,蔡府门后已闪出两道身影。

    “爹爹!”先跑出来的是个美貌少女,面庞清纯稚嫩,颇有些小家碧玉的气质,却在骨子里透着大家闺秀的娴静典雅。陆离一听她叫蔡邕爹爹,就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蔡琰蔡文姬无疑了。

    蔡琰手捻柯亭笛,一双细嫩的小手比葱白还显素净。青翠的柯亭笛在她指间翻飞,仿佛是陆离拿手的转笔玩法。蔡邕笑呵呵地抱了抱女儿,嘴上责备她无礼莽撞,眼中却满是溺爱:“你这丫头,越来越没有样子了!”

    “见过小姐。”陆离连忙行礼。心想这位蔡琰小姐真是青春活泼,按古礼,蔡邕应该把女儿置于深闺,然而蔡琰显然是不受这拘束,眼神中满是热烈的好奇,全然不像是被深锁闺中的样子。

    陆离正感慨着蔡邕蔡琰父女感情好的时候,一位少年才转到蔡邕面前:“见过老师。”

第56章 士为知己() 
“元叹啊,这府内府外,都是你组织打点的吧?”见到少年向自己行礼,蔡邕笑着问道。

    元叹?陆离心中豁然一亮。果然是他……蔡邕博研诸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其以琴艺闻名。而史书记载曾跟随蔡邕学琴的人,正是这位叫元叹的弱冠少年。

    少年微微一笑,抬起头来。这一抬头,连陆离都差点被掰弯了。这少年生得面如冠玉,发如墨洗,举手投足间都是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眉淡眼明,静如处子。他穿一身白衣,白色与他宁静恬淡的气质相得益彰,更显超逸绝伦了。

    “我就说吧,并不是我的仆人会做事,而是元叹安排得妥帖。”蔡邕显然是对弟子的行为很满意,这位老先生颇有些自矜的意思,转头对陆离炫耀。

    陆离就是喜欢这样真性情的人,即使炫耀也显得有趣。面对自己面前的这少年,陆离也不恼他不主动打招呼,心知此人是谁,也就知道他沉默寡言、举止谨慎的情况。

    少年没有违背礼仪,先向年岁稍长的陆离行礼,陆离随后还礼:“想来,你就是吴中四姓之一,顾陆朱张之首的顾家子弟——顾雍顾元叹。”

    蔡邕拉着顾雍的手,为陆离介绍道:“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位弟子了。看来你做了许多功课,对顾雍也知道得不少嘛!”

    陆离偷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