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官途借势 >

第181节

官途借势-第181节

小说: 官途借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教育是外行,教育管理更是门外汉,就不瞎说了。城南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上是有实质性监督的,能够在项目合约上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做出规定,我们集团对这一做法非常欢迎,对我们选择项目点有很大帮助的。”田睿总算说出具有倾向的话,让城南区这边参与反馈会议的人心头松林一些压力。

    “我来插一句,田总不会生气吧。”赵丽丽突然说话,她的身份之前一直没介绍,但平秋市这边的人都默认她作为市政府代表,作为市长田盛的耳目而出现的。只是,插话进来就有些不当。

    田睿也意识到这个女人的存在跟城南区之间的冲突,江敏敏副市长之前也表示过市里的一些想法,这时候,她要说话无非是听出讨论项目进展到实质性阶段,出来截胡了。便笑着说,“请说,在座各位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叫赵丽丽,之前在市政府办,”赵丽丽先自我介绍一句,却没有说目前的职位。

    “平秋市由于历史和地域等诸多因素,这里经济落后导致区域内各种工作的推进都举步维艰,教育工作事关百年大计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平秋市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将是长久持续的工作。像平秋市这种经济落后地区想要引进人才是非常难的,有本事的人才在外面会找到更适合的发展平台,不肯到我们地区来一展才华。平秋市要发展,唯有自己培养人才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怎么培养人才?目前,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扶持高中教育,对本土学子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等他们完成学业后再回到平秋市来建设平秋市。这种培养人才的做法是经过论证、可行的办法,我们甚至在学生中做过调查,有数据支持这一方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平秋市高中各校受到经济困扰,教育教学中硬件、软件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卡在瓶颈上不去,平秋市想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也无法启动。”

    赵丽丽的说法杨东轩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地向陈君凤和江敏敏看去,见两人没什么表情,或许市里有这种说法推出来?或许这说法就是赵丽丽这些天盘算出来的。

    田睿一直在认真听,但没做过多的表示,其他人也都在听。杨东轩心想,所谓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动,不外乎将高考考取的学生以协议的形式将他们捆绑在平秋市,但真的能够捆绑吗?其中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才流动、人才双向选择才是正理,只要平秋市有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自然有人看到机遇,反之,强制这些人留在平秋市,不见得会有多少创造性激发出来。这个讨论起来没完没了,杨东轩也不便在田睿面前批驳赵丽丽的说法。

    “田总,平秋市急于在两三年内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否则,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平秋市会越来越落后,发展的机会也将错过。我想请问田总,扶贫建校项目能不能放在平秋市一中高中部?有这笔投入,一中高中部在各方面的设施完善起来,突破发展瓶颈,上到新的台阶,培养更多有益于平秋市建设的人才。平秋市请求田总、港南实业集团慎重考虑这个方案,假如这一方案得到支持,平秋市会保障项目投入一切顺利运转,也保证港南实业集团所有条件达到目标。”

    “赵处长,”田睿等赵丽丽说后,沉思一阵,表示对她说的话消化考虑了,才笑着说,“你所提出的方案我是第一次得知,目前,港南实业集团对于扶贫建校项目的运作是针对基础教育的,至于今后集团会不会有针对高中教育的意向,我回集团后会向集团书面汇报,将平秋市一中的情况写进去。人才怎么培养、怎么吸引人才,对任何区域、社团、集团公司都是一个深远的大课题,平秋市有这样的想法,想做这样的尝试确实很令人羡慕,怎么说呢也可说令人感到振奋,这是大好事。我国在人才培养上下了大力气,但尖端人才的流逝却又是国际上最严重的国家,有时候私下谈到人才培养,大家都感叹又无奈。给这些人才们条件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国内缺少足够的平台让这些尖端人才发展自身,没有好的环境让他们施展身手啊。”

    赵丽丽听田睿这一番感概,也听出他的另一番意思,自然不会驳斥田睿言语中的不当之处。说,“田总在发达地区见多识广,能够听田总一番高论,受益不浅。还请田总考虑平秋市一中高中部的帮扶项目。”

    “我会的。”田睿答应了。

    “谢谢田总。我觉得基础教育不一定是指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平秋市这样落后地区,高中教育实际上也是基础教育,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教育啊。”赵丽丽不甘心就此错过机会,还要争取一番。

    田睿面带着笑,不回应。

    见赵丽丽死缠烂打,杨东轩又不好直接出言骂她,看向江敏敏。江敏敏也感觉到赵丽丽这样可能会坏事,市里如果一味坚持要将项目放在高中部,港南实业集团那边会不会以为项目下来后市里会强力干预,使得项目资金被挪走?对方一旦有顾虑,很可能这个项目会抽走,投放到其他县、区。

    “我也说两句,田总。”江敏敏缓缓地说,似乎在组织言辞,也是让田睿和其他人有所准备。“平秋市对教育管理在不断探索,其间很多想法和思路,有些很中肯有些也不一定适合真实情况,至于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切合平秋市这个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我们有耐性详细进行论证,不会鲁莽。至于港南实业集团如果有意在平秋市城南区投建扶贫建校项目,我认为杨区长所提到的,将管理细则书面化、责任到具体的人,实际操作过程一旦有出入,可追究执行人的法律责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成。”

    江敏敏这样的说法有着总结性发言的权威性,虽没有针对赵丽丽的说辞,也确定下平秋市对项目落在城南区定下来。田睿一直微笑着,等江敏敏发言之后,才说,“到平秋市来后,最让我感受到的就是有很多领导非常关心教育,将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以我的想法,集团的项目会定在城南区这里,当然,集团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还得听上面的。”

先做起来() 
田睿等一行人离开,他们还要到最后一个点去考察,不论对城南区这边怎么满意,甚至有了决定,都会到那个点走一趟。 也就是说,最少要三天或一周,才能确定三小那个项目。杨东轩不担心,送走客人,城南区有必要将下一步磋商的细则拟定出来。

    将田涛、张诚智、文璐、向丽梅等召集起来,将工作任务部署下来,由他们商定拿出初稿,审核过后给市里和区里汇报,最终要市里与区里通过。与港南实业集团的协议,除了建设建校之外,对项目完工后宣传港南实业集团的细则也要确定下来,跟港南实业集团沟通,达成最后条款,让彼此之间扯皮环节节省时间,工程施工才有足够的时间,确保九月开学学生能够进入新校园。

    对项目施工的招标细则,也可以提前考虑了。虽说之前在工程招标上有一些经验,有如何督查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细则资料,可这个项目有其特殊性,对之前的一些细则要做适当调整。这个项目要快速完工,唯有将建设项目分拆招标,这种事本来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一家建筑商肯这样做。只是,城南区接下来有一系列的建设工程,省里将城南区定位教育发展建设投入的试点,近十个亿的过程项目会在两年之内完成,城南区完全占据主导。杨东轩只是将这个想法跟杨卓林汇报过,没有跟建筑商沟通,不过,唐志豪这边肯定没问题,罗伟辉也不会挑剔,其他建筑公司想进来参与招标,答应这样的条件设成进入门槛,不接受也得接受。

    新建的港南实业集团小学主体工程就有好几栋楼,教学楼两栋、综合办公楼一栋、实验室、阅览室等是一栋,学生寝室两栋,室内体育活动场一栋,室外硬化、体育场地、设施、全校绿化等,这些工程如果让一家公司来做,没有一两年很难完工,但分成好几家一起施工,各修建一栋,三个月时间足可完成。之后的配套扫尾工程,月有充足时间来做,不至于弄成边上课一边在施工。

    其中要考虑的细节要一一完善,时间安排上既要科学又不能拖延,得请教一下建筑方面的专家。杨东轩准备到省里走一趟,向唐毅请教,他即使没空也会安排人来帮自己策划这事。与港南实业集团签订协议时,也会将这些东西都给对方看,运作项目过程中,彼此才有文本可依。

    讨论逐项进行,记录下来,然后将工作分拆开,让各人承担一块。整理出大体轮廓,杨东轩便找杨卓林汇报,杨卓林听后,很高兴。说,“东轩,港南实业集团的项目肯定会引进来,你又给城南区平秋市立一大功。具体工作上有任何困难,都可向区里提要求,群策群力,不能让市里某些人看笑话。”

    “书记,我准备到省里走一趟,这个项目要在九月之前投入使用,时间上太紧,期间不能耽搁。跟专家请教,请他们帮协调好整个项目工程的推进,以后我们只要按时间督促建筑方施工,推进项目,工作上便简单些,才不会误事。”

    “好,你放心去办,田涛要不要跟你去?区政府办那边、区委这边的人都可调配带走。”杨卓林很满意,杨东轩如此主动积极做事,这工作才会有更高效。

    “田涛不一定走得开,到时再看吧。”“也好,你到省里去,如果时间来得及是不是去省政府走一趟?”杨卓林惦记着省里的试点项目,这才是城南区彻底改变教育投入现状的根本。好在省里已经将城南区定为试点,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港南实业集团会在短时间进入实质性投建阶段,他也希望试点项目尽快运转起来。

    “好。”杨东轩爽快应下,省里的工作推动起来,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不比港南实业集团这边简便。省里同样要派人到城南区来考察,将项目诸多细节与城南区衔接好,才会进入实质性阶段。

    “等你从省里回来,我请你吃饭。”

    “谢谢书记,我记下了啊。”杨东轩笑着说,能够跟杨卓林一起吃饭是彼此之间情感拉近,根本点还是有利益的共同性。杨东轩在城南区政府只是排位最后的副区长,多跟杨卓林在一起吃饭,今后做工作会少许多阻力。

    从区委出来,立即找叶幸汇报,将许多想法也跟他沟通,杨卓林抓方向叶幸却是抓具体工作。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诸多工程,说到底还是区政府的直管工作,与叶幸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淡得多,杨东轩也不会绕开他做工作。

    叶幸真心对杨东轩所作的工作极力支持,城南区的立场上,即使跟杨卓林有所分歧,可在市里的压力下唯有保持一致才可能顺利推动,哪还有惦记自己那点利益的可能?

    三小的项目基本成功,市里有江敏敏沟通也不可能再出岔子内情的不多,周思雨却是其中一个。一中分拆,初中部搬迁是最初杨东轩的设想,但市里还有其他思路,具体怎么做城南区这边也定不下来。省试点项目的建设项目落脚点也是针对基础教育进行投入的,也就是说,所有基础硬件建设工程主要是投入在小学和初中学校建设上,对高中部的建设,因为有国家政策因素,才有职业高中学校一所的项目。而一中高中部原本不在这次试点项目范围。周思雨心中不安,市里干预之后,省里会不会有所调整?知道港南实业集团的项目基本敲定后,估计杨东轩的注意力会转到省里试点项目上。

    还在叶幸办公室,周思雨的电话就追过来了,他没接听,汇报之后得听叶幸说完。出叶幸办公室,才在手机来电看到是周思雨的电话,回拨过去,笑着说,“周校,有什么指示?”

    “杨区长你这是埋汰我啊,你是大领导,小女子惟命是从。”周思雨轻笑软语地说,“不知杨区长下午有没有安排,一起吃个饭?”

    虽然不是她第一次邀约吃饭,杨东轩脑子中突然出现周思雨风韵媚态的样子,心里没来由地一热,说,“烛光晚餐?”

    “你是领导,按李捷说的话是领导喜欢什么我们就提高什么样的服务,领导开心了就是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李捷什么时候又出这些怪论调。”“杨区长,李捷说她知道你的长短,你也知道她的深浅,是不是这样?”这话歧义太明显,杨东轩不好接着往下说,“周校,你还是让李捷回原来岗位吧。”

    “怎么啦。”“她会带坏你的,到时悔之晚矣。”“李捷工作能力强,自然责任心也强,怎么会带坏人?真要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