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官途借势 >

第136节

官途借势-第136节

小说: 官途借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里有新情况啊。”江敏敏说,“省里有意启动一中剥离项目。”

乱弹琴() 
“一中剥离?”与会的人都听得有些发懵。复制网址访问

    平秋市教育发展提出来的方案真不少,其中一中剥离的方案在五年前第一次提出来,当时影响力不小,当然,当初不是叫一中剥离,是叫一中搬迁。两种说法基本一致,都是要在郊区新建一所学校,应对目前平秋市一中学位严重不足的局面。六千万到八千万搬迁资金,当年市里都进行预算了,只不过,后来确实没有项目启动资金,才将这一项目拖下来。

    后来,断断续续有人提过一中搬迁,没起任何波浪。到杨东轩在省里周瑾瑜等督查组到城南区看平秋市一中时,当众提出一中剥离,将初高中分开办学,集中资源。这一说法让杨卓林心动,进而支持,准备将这一方案抛到社会让民众参与讨论。

    市局、市里对此发出反对意见,城南区基于市里的压力,将这个社会参与的全面讨论活动停止了,一中剥离的想法也就此中断。

    这时候,从江敏敏口中听到这样的信息,省里也参合这一提法,意味便不同了。这说明城南区那边少数人对之前市里的决策不满,私下到省里活动,想借助省里的压力来达成个人的目的。

    张小羽对平秋市一中是有较深感情的,对一中剥离的提法有自己的看法。原本在门口得知今天要讨论平秋市十年教育发展规划,他不准多开口发言的,这时候却忍不住,说,“江市长,什么是一中剥离?省里有什么具体意见?”

    “一中剥离是指将平秋市现有的高中、初中分成两校,新建一所高级中学,将高中完全搬走,留下初中在原址发展。”这个提法之前说得清楚,在座的人也听说过,江敏敏再次清晰地说出,不少人心里还是一震。“省里目前没有具体的意见,要平秋市做出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有了规划草案后,向省里申报立项。”

    “就是说,省里对所谓的一中剥离项目还是子虚乌有,要平秋市去争取立项。是不是这样?”张小羽说。

    “情况大致如此,市里也是这意思。”江敏敏说,“要注意的是,一中剥离项目资金为两亿,省里基本同意,项目通过,这笔资金会到位投入建设。”

    两亿建设资金对平秋市说来不是小数目,对平秋市教育发展建设更是大笔资金。这些年,平秋市在教育建设投入上,虽一直没间断,可每一年的总投入才多少?分散到各区县、学校便更少了,这一笔钱对这些关注教育的人而言,第一印象就是要将这笔资金留住,至于如何利用、如何建设那是另一回事。便有人发出唏唏声,分明是被两亿资金给惊到了。

    张小羽不这样认为,略一思索,说,“既然项目还处在申请阶段,省里答应建设资金两个亿就是一个画饼。再说,一中剥离,另建一所高级中学是不是科学合理?不知市里怎么考虑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提法本身就是乱弹琴,完全是不懂教育的外行说的话,甚至可能是某些人别有用心提出这样的方案。”

    江敏敏对一中剥离之前有些看法,主要是基于建设资金的缺失,如今,省里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对一中剥离的态度,江敏敏也是明确支持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急切的心态,今天就将这些人召集起来开会讨论。

    没戏到一中剥离的提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张小羽立场坚定地表示反对。江敏敏一时转不过弯来,其他人听张小羽如此说,也觉得一中剥离本身就是城南区闹起来的风波。

    江敏敏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不过,她在位子上日久,有自己的政治智慧。先不理会张小羽的说辞,看了会议桌一圈,语气平和地说,“市里的意思是要讨论出一个发展规划方案,至于是不是推动一中剥离,还得经常维护讨论。我们先确定我市教育发展规划,之后再讨论一中剥离这个点。先从面确定,再到点,枝干确立了,枝叶上关系就不大。”

    “对的对的,江市长这个意见好。”刘东说,“平秋市教育发展规划要做出前瞻性,既要考虑到全市的布局、重点核心的安排,也要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刘东这话其他人自然认同,话说得容易,具体怎么做出教育发展规划,其实还是与教育投入紧密关联。一个人说,“教育规划怎么做,关键还是要看市里有多少钱,拿不出钱,规划做出来也是摆设,说不定会有负面影响,搞得人心不稳,影响正常的工作开展。”

    “这话是事实。”另一个人附和。

    “今天不考虑市里有没有能力建设,只着眼布局合理,可以将思路超前一些、眼光放远一些。”江敏敏这时便有些后悔,这个会议没有做周全的准备,确实有失稳妥,不容易掌控。

    “我市教育发展核心在哪里?”张小羽提出这个问题,不急着自答,看了看其他人,才继续说,“核心就在高中教育。平秋市教育落在全省后面,就是高中教育阶段受到现实条件的桎梏、经济发展的制约。有些人看一两本书,自以为看懂了教育,看到外面有专一举办高级中学的模式,便以为拿来就可以了。城南区才会提出一中剥离这样的话题。至于他们是不是另用意,暂且不提,我在这里提出两点看法:

    一是平秋市一中目前的平衡不能打破,教育问题既是教与学、教育投入、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诸多因素的问题,更是人心向往的问题。平秋市、城南区如今谁不认可一中的教学?这就是人心所向,这是人和。自古有句话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剥离一中,不论将高中搬迁还是将初中搬迁,都会给整个教育状态打破,人心不稳,何谈教育发展?

    二是将一中剥离搬迁,还不如另建一所完全中学,这样,让新建的哲学在教育工作上与一中进行竞争,有竞争,就能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对我市教育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张小羽在平秋市很有权威性,在这种场合下提出意见,市里也会重视。这一番话说得较慢,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反对一中剥离的提案。他不再直接对谁提一中剥离进行攻击,因为江敏敏今天主导这一会议,或许有市里领导的意图。他自然不在意领导谁有什么想法,可不能让江敏敏下不了台阶。

    “张老这个提法很对,”田洪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小羽,“平秋市一中是全市教育的风向标,起到旗帜性的作用。分拆剥离,多少人在感情上会受到伤害?我相信,社会上得知这一的决策,也会有很大反响的。这一点,不能不考虑。新建一所学校,能够扩大学位,又能够跟一中进行良性竞争,市里奖优罚劣,更好促进我市教育发展。”

    平秋市教育发展滞后,根源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使得一直以来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社会上也因为经济落后,对学生读书不重视,子女不肯上学听之任之,甚至让子女辍学打工挣钱的都有。这种氛围里,谈教育发展、教育效果自然没有好结果。

    不少人心里也明白这些因素,不过,有些事情不是随心能够改变的,大家都愿意忽略。

    “我有些想法,”刘东示意了下,说,“张老对我说教育研究最深,完全把准脉搏,抓住本质。平秋市教育落后,除了高中阶段教育跟不上形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基础教育。这个问题之前被忽略了,先说说学前教育,全省各地区是什么状况,而平秋市这边又是什么情况?我查找了不少资料,省城就不说了,其他地区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不论公办民办,所有的幼稚园、学前班的师资都必须合格,否则,不允许招收学生入学。平秋市的情况是什么?连市里百分之七十的学前教育师资是不合格的,民办学校情况是几乎没有专业幼教师资。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启蒙会有多少差距?确实不能简单比较,综合对比却是明显。

    学前教育差一大步,小学教育又落后一大步。我记得有这样几个数据,完全可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乡镇小学普遍上午九点才上课、下午不到四点便结束一天的学习,学生在学校才多长时间?村小情况更严重,有些村小上课、放学完全随老师的意思。而这些教授说聘请的代课员,家住村里,做完家事才去上课,不说他们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专业水准,晋级是教学时间、正常的教学常规都没有,奢求教学效果?”

    江敏敏一边听一边做一些笔记,头一阵阵地疼。没办法啊,落后地区讨论教育发展,本身就是这个样子,怎么规划才吻合实情?

规模效应() 
转眼从省城回来有一周,杨东轩工作忙、私事也多,对市里有什么消息不太关注。 杨卓林却从到市里汇报一中剥离起,一直在关注着。给江敏敏打过电话,虽没有直接问项目推进情况,但想来她应该明白的,会在电话里预先透露一些进展情况。只是,江敏敏却没有提及,这让杨卓林更加不安。

    会不会有变故?杨卓林以为的变故是市里将城南区完全抛开,不让城南区参与一中剥离项目的推进。两亿建设资金的项目,市里绝对不会推据门外的,谁可能这样傻?

    等着眼看一周过去,市里还没动静,杨卓林又担心省里那边生出波折。眼看大年渐渐近了,省里当初虽没有提出限期,市里和城南区最有利的时机应该在年前,提交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等大年过后再跑省城找领导,催促这一项目立项。

    市里没动静,杨卓林也不好直接上门去问。

    杨东轩接到肖子山电话,说是书记让他到区委走一趟,杨东轩正和周思雨在一起,说着一中的情况。周思雨得知区里在准备一中剥离的相关工作,对杨东轩这位领导很是热情。周思雨本来热情而妩媚,跟杨东轩在一起,说着一中远景发展有些迷醉的感觉。

    接到肖子山电话,周思雨说,“杨局,你领导忙,下次再找时间向你汇报工作。如果不忙,学校安排便饭,也让我有机会给领导敬一杯酒。”

    “杨书记让去一趟,估计是汇报准备工作的进展。周校,一起去?”杨东轩估计市里或城南区这边工作有进展,周思雨也该去见见杨卓林,接下去的工作也要周思雨参与。一中剥离项目推进,一中是主体,一些具体工作要学校做。

    “适合不适合?”周思雨看着杨东轩,眼波流转。丰腴而妩媚的脸笑容灿烂,这时候去见杨卓林,对一中剥离后谁来主导学校工作,是有较大帮助的。周思雨也不是眷恋权力的人,她更醉心于教育本身,如果不是醉心教育,早些年就机会跳进银行系统上班。如今,在副校长位子上抓一中初中管理,有一些心得,不想错过机会而已。

    “有什么不适合?走吧。”杨东轩说着往前走,车在一中巷子外街口,得走过这一段路。周思雨跟在身后,杨东轩放慢脚步,等她并排向前。一中教师里,对周思雨这个领导的魅力,更多是折服于她的容貌,侧目看,ting而凸出的xiong在走步时一高一低地振动,很壮观。

    之前,杨东轩当然知道周思雨这些,不过,从不敢这样直接地看。如今,心态变了,特别是意识里对女/人的占有和侵/犯之念,胆大多了。

    走几步,周思雨也察觉到他在看自己,脸上露出娇媚羞色,稍缓一步,不让他看得直接。周思雨是小西装,掐腰很紧,根本不露什么,只是外观相当壮观而已。

    见周思雨察觉自己的小小不规矩,杨东轩说,“周校,你知道不?一中不下三十个人都不敢直视你。”这是事实,李捷曾以这样的事打击过杨东轩,说他缺少男/人的进取心。

    “杨局这是在取笑我,都老太婆了,还提什么魅力。魅力是年轻人的资本。”

    “周校才是真正的校花,十足十。不信你做个问卷调查。”

    “男/人有些年纪、有些工作经历才显示魅力,女人过来三十就不一样了,老了。要不怎么有句话说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

    “这句话早过保质期了,周校,之前女/人不懂保养、生活物质缺少、营养不足等等,造就人平均年龄很低,过了三十虽便过了人生的一半,如今什么时代?女/人到三、四十岁正是风华茂盛、魅力巅峰,谁见了都被迷倒。”

    周思雨畅笑起来,声音脆响,好在巷子里没有其他人。“杨局升官了果然不同,变坏了啊。以前杨局是学校最本分的一个人,一心放在工作上。”

    “哪里是本分,那叫自卑。如今痛定思痛,觉得心里有什么话要说出来才对。”

    “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