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山神在都市 >

第21节

山神在都市-第21节

小说: 山神在都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察了很久,林南确认此画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古董而已,若是旁人得到这么一件作品,必定把它当作宝贝好好收藏,只是林南现在的需求并不在此,钱财够用即可,现在一切的努力也只是为自己的成神之路铺平道路而已。

    所以在自己的眼中,只有那些能够提高自身实力的东西,才算得上宝贝。只是一件普通的字画为何会带有灵气,这让林南百思不得其解。

    想到这,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魂力放出,慢慢的向字画靠近,感应着里面的变化。从纸张的年代看来确实属于清朝无疑,字墨也只是平常材料,魂力继续向字画的内部渗透,林南的魂力忽然感觉就像穿透了空间来到另一个世界一般,四周的灵气密度猛地增加了很多,其中夹杂着一丝丝‘道’的韵味。

    心中猛地一惊,魂力迅速的从古画中退了出来,惊疑不定的紧盯着字画,脑海中快速的思索着原因。

    突然灵光一闪,一个想法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自古以来古画就有一个‘画中画’的说法。很多作品因为过于珍贵,主人因为担心保不住或者一些别的什么原因,都会在字画上面覆盖上另外一副价值比较低的作品,用来藏住原画,这也就是所谓的‘的画中画’。

    如果自己没有猜错的话,这幅古画里面必定还隐藏着另外一副作品,而且居然会用一副方以智的真迹来作为掩饰,那被隐藏的作品肯定更加的珍贵。

    幸亏自己察觉到了灵气的存在,所以才能发现问题,倘若平常人得到这幅画,又有谁能想到一副真迹后面竟然还会隐藏着秘密。

    没有过多的考虑,林南简单的收拾一番,找来工具之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准备自己揭画了。之前看过古董类的节目,对于揭画的流程倒是一直记得,所谓的秘制药水对于自己倒是不难,毕竟材料都是现成的,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很快就准备好了一切。

    所以林南决定准备直接动手,毕竟拥有魂力,只要注意细节,倒也不用担心会损坏了字画。

    首先用干净毛巾将画卷四周围上,在喷壶里面倒入开水之后,小心的用喷壶的在画卷上面喷洒均匀,等画卷湿润之后,用毛巾轻轻的的蘸着画面上的水渍,避免破坏了画面上的笔墨。

    等到画面稍干一点之后,林南就将自己配置的药水拿了出来,小心的在上面涂抹上一层,等到浸透之后,随手拿起已经准备好的镊子,展开魂力,谨慎的沿着画卷的周边开始开始了揭画。

    毕竟已经黏贴到一起百年多的时间,所以两件作品的分离完全就是一个精细的技术活,而在整个过程中,依靠魂力的存在,提前把握好了每个地方的细节,每一分力度才能使用的恰到好处。

    随着林南手中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展开,最终一副完整的字画,展现在了面前。随手将手中的镊子放到一边,林南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渍,这虽然不是一个什么体力活,但正是因为其中需要把握的尺度要恰到好处,所以不管是在魂力还是力度上,对自己而言都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在这方面自己毕竟是新手,没什么经验,完整的揭完画对于现在的自己就像是经过了一场战斗一般的劳累。

    但是当看着这副作品的时候,林南的心中却激动不已,毕竟上面的人名实在是太有名了,特别是自己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听过他无数的故事。

    “这居然是王羲之的作品!”

    虽然在字画的鉴赏方面,自己没有过多的经验,无法从作品上面判断出真伪,但是光从前面竟然需要用一副真迹来掩藏它可以判断出,这绝对是王羲之的真迹无疑。

    没有过多的纠结作者的问题,林南再次将目光放到了作品之上,之前因为被隐藏的缘故,林南只能感应到淡淡的灵气。现在作品完全显露出来之后,充沛的灵气一下子爆发开,将整个房间都完全淹没了。

    将上面的文字仔细阅读了一遍,林南不禁惊呼一声,这竟然是传说中王羲之的《黄庭经》!

第四十章 道韵开光() 
关于王羲之的这幅《黄庭经》,民间传说中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相传,王羲之有一次来到天台山,因为被它的风光所吸引,故而在当地暂居,练习自己的书法,借助当地的奇观胜景,提升着自己书法的境界。

    有一日,因为对自己的进步速度不太满意,疲惫之下伏于案上休息,忽然一阵清风吹过,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上面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看着他笑道“你的字写得不错,可否让我一观?”

    “老人家过奖了,请您多多指正。”王羲之谦虚的说道。

    老人仔细观看之后,说道“我见你心诚,便送你一个笔诀,日后自有用处。”说完便在王羲之的手心写下了一个“永”字,之后便飘然而去。

    事后,王羲之正是根据这个“永”字所包含的笔诀,才使得书法境界大进。回到绍兴与好友聚会时,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集序》。

    后来,王羲之一直念念不忘天台山的那位神仙般的老者,多次寻找无果之后,根据字诀诚心诚意的写了一部《黄庭经》,放于山上的岩洞中,后人就叫他黄经洞。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游客时常跑到黄经洞,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还藏着那一副《黄庭经》。

    以前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林南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毕竟后人总喜欢给名人身上加上一些神奇的光环。但是当这幅《黄庭经》真的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这才意识到很多传说,不一定都是空穴来风。

    还没有揭画之前,林南的神魂便在里面感受到了一丝‘道’的韵味,现在直接面对着作品,哪怕不施展魂力,字里行间所夹带的那丝韵味,也是扑面而来。

    在远古时期,神灵大多是属于自然灵,天地孕育而生。而道家的修炼宗旨,是顺应天意,遵循法则,在自然中寻求突破,这也就有了“道法自然”的总纲,直到最后得道成仙。

    特别是道家发展的巅峰时刻,基本的修炼体系,如符、咒等,都是以观想鬼神的世界为依托。很多道法的施展,都是要依靠神灵来实现的,就像“请神”、“神打”及符箓施展时的咒语等。

    神与仙本是两种不同的修炼体系,但是随着二者的关系越扯越深,慢慢的也就融合到了一起,共同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神仙”。所以在山神的传承中,在远古天庭还存在的时候,不管是神还是仙,修炼大成者最后都是到达了天界,也就是天庭的所在。

    两种不同的修炼体系,正是因为都是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而眼前这幅字画中,所产生的那一丝“道”韵,正是道家一脉的高手,对于自然法则的领悟。

    由此林南可以推断,王羲之当年所遇到的那位老者,必是道家一脉的高手无疑。而他所留下的那一个“永”字,必然也承载着自己的一番体悟。

    而毫无修炼根基的王羲之,自然感受不到这个字所隐含的秘密,所以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字诀来处理,学习着里面的笔画。但是毕竟长时间的观摩学习,所以那一丝道韵,不知不觉中便被自己模仿出了基本神韵,然后融入到了这幅作品之中。

    从这幅作品中,林南完全可以想像,那位老者对于道的感悟绝对到达了某一个高度,倘若不然又怎会随便传下一个字,就能让一个普通人间接的领悟到一丝道韵。

    只可惜世间的灵气过于稀薄,已经很难再现远古时期的修炼高潮了。哪怕领悟再高,但是没有充足的灵气来提升境界,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如镜花水月,到老一场空。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个道家的没落,毕竟任谁没有了修炼下去的希望,再坚定的信仰也必有崩塌的那一天。

    天台山,林南心中默念道,在很多传说中,一些名山大川多有奇人隐藏其中,现在看来必是道家修炼者无疑。特别是近百年间,灵气已经开始有了慢慢恢复的迹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那些信仰坚定的修炼者而言,总归是能看到一丝希望。只是不知像天台山上那样的高手,现在的人间是否还有能达到者。

    甩开了脑海中这些不切实际的联想,林南再次将注意力放到了《黄庭经》的上面,它作为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首重意念,静思默想,虽然与自己的神道体系是两个概念,但是现在结合着上面的道韵,林南在观看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得沉浸在了其中。

    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道家修炼典籍,普通人得到之后,很难能依照它修炼出什么效果,问题不只是灵气稀薄,关键一点就在于所谓的传承。

    各流派的传承本就严密,一些关键点也只有在自家师徒间口口相传,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开光”。大多人把这一步骤当作了精神力或者身体修炼的一个阶段,但是真正的传承中,所谓的“开光”其实是将修炼典籍配合着前辈高人的感悟,使人快速的去理解典籍的秘密。

    这也正是为什么散修的修炼进度,永远无法和那些大型门派相提并论的原因,毕竟缺乏了前辈的感悟传承,单单依靠自己重新摸索,必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现在的这副《黄庭经》正是因为夹杂了这丝道韵,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才能吸引着周边的灵气聚集到它的周边,慢慢的滋润着自身,壮大着道韵的成长。

    林南脑海中的神魂空间,顺着这丝感悟悄然的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当读到“存思日月星辰”的一句时,空间内的一部分魂力悄然的扩散开来,在空间的上方按照一定的规律,散布在空中,虽然因为能量不足显得十分的微小,而且也没有什么亮光,但是星辰大海的的雏形却开始慢慢形成了。

第四十一章 周天星斗大阵() 
道家修炼大部分是靠对天地万物的领悟,以及对灵气的吐纳,以达到进化自身的目的。而神邸的修行则不然,除了牧养众生获得功德之外,就是借助众生的信仰,以吸收香火提升实力为主要的手段。

    但是林南现在的修行阶段则较为尴尬,虽然继承了山神的神位,但是因为山体已经丢失,自身的实力距离一个真正的山神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抛除脑海中的神格和神魂,剩下的也只能称其为一个比较强壮的普通人而已。

    所以林南现阶段的目标,才放到了以提升自身的实力为主。毕竟成神之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自己必须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提前做好准备,不可能危难到来再临时抱佛脚,实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不管是武术的修炼,还是对于灵气的吸收,林南可以说是对于强化自身的办法,都是来者不拒。毕竟现在的年代,是一个人道大兴,鬼神凋落的修行末世,要想再按照古老的传承,走功德成神的道路,根本就行不通。

    先不提神邸在这个年代是不是会遭到人道气运的扼杀,就连功德成神这一条路,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又如何去寻找这么多的功德,用来提高自身的实力。

    哪怕是信仰的传播,林南也只敢借势与信徒,悄悄的让其依靠自身去扩散,而不敢大张旗鼓的出现在众生面前,堂而皇之的显露神迹,吸引信徒,这一切就是为了避免与人道气运相冲突,遭到对方的抹杀。

    所以林南才在信仰传播的道路上,一直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人道气运的底线,为自己的成神之路铺设着道路。

    而此时沉浸在《黄庭经》中的林南,并没有察觉到神魂空间的变化,只是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经文之上。以前很难搞懂的文章,配合着那一丝道韵,竟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很多的感悟。

    “原来这才是‘道’家真正的传承。”读到高深处,林南不禁感概了一句。毕竟‘道’家凭借着对于世间万物的了解,而创造出来的修炼体系,最终达到与神灵同等的地位。这一切的根本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林南而言,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而随着自身感悟的加深,林南身上的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发生着转变,如果之前是带有了一丝神灵间的威严,让普通人见到不由自主生出一股敬畏之心的话,那么现在则更像是返朴归真了一般,将自身与周边的自然相融合,让人不免生出亲近之意。

    林南借助着这些感悟,与自身的修炼相结合,对于未来的修炼道路,也慢慢开始变得明朗起来。毕竟自己从得到神格开始,所经历的时间才短短几个月而已。而之前的岁月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整个修行的道路上,除了与唐老的一次对话,可以说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摸索着前行。

    武道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