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6节

兰陵风流-第6节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琰是商娘子所出,母子都住在景苑。”他对沈清猗道。

    “景苑的景色宛如江南,是父亲特意为商娘子所修,旁人都不得入,就连母亲……”萧琮止口。

    顿了一下,才又道:“父亲说商娘子体弱,要深居休养。府中或许除了父亲,谁都没见过商娘子。即使年节府中家宴,也从不出席。后来,阿琰一岁时,听说商娘子惹怒了父亲,父亲下令封了景苑,严禁府中人进入,也不许景苑的人出来,一应物事都是专人送去。时日久了,除了我们几兄弟,恐怕府中没多少人知道商娘子和阿琰。”

    他看了眼妻子,迟疑了下,“我曾向母亲打听当年情由。母亲说,景苑的奴婢服侍不尽心,被父亲全部杖毙……”

    沈清猗心中一凛。

    “阿琰的事,你心里清楚就好。”萧琮揉了下额头。

    沈清猗微微点头,寒眸沉幽。

    萧琮叫来大管事萧荣,吩咐道:“十七郎君来这,不许半丝风儿透出去!”

    萧荣一早得了萧承忠的通报,已作了安排,当即回道:“郎君放心,谁敢多句嘴,直接杖毙了事!”

    萧琮点了下头。

    ***

    萧琰回到清宁院,乐滋滋的去向母亲禀报承和院之行,抱怨萧府太大,她走了好半天都没碰上一个人,商清淡淡一句“那是你人小腿短”,噎得她卡住了。

    片刻,她仿佛下定了决心般,“大不了,从明天起,加喝一碗牛……哦不,羊乳。”

    商清看着书卷头也没抬,语气依然凉凉淡淡的,“不怕生出羊味了?”

    萧琰:“……”

    北方贵家都有饮牛羊乳的习惯,兰陵萧氏从江南迁到河西后,很多饮食就接地气了,既保持士族世家的饮食风雅,又吸纳其他有利的习俗,譬如强健身体的牛羊乳。不过商清不喜,所以萧琰从小也不吃,后来还是听绮娘劝,说习武不能太瘦弱了,才每日加了牛乳,羊乳却是怎么也不用的。其实是她的心理作用,他们唐人又不像胡族一样以肉食为主,身上怎会有那种羊的腥膻味儿?

    萧琰果断忽略母亲那句带着揶揄味的话。

    为了身高腿长,她,她拼了……

    萧琰一副悲壮的表情,搞不清楚的还以为她咋样呢。

    商清叫进绮娘,“晚食起,萧无念加一碗羊乳。”

    萧琰:“……”

    绮娘忍笑向萧琰眨了下眼,裣衽行礼退出。

    “说,遇上一个婢女……”商清闲闲看书卷,“继续。”

    萧琰嘴角抽了下。

    好在她已经习惯了母亲这种说话风格,自我调节的本事也极强,转眼便将“今晚就要喝羊乳”的郁闷抛开了,眼眸弯弯的说起那个“四喜丸子”,笑得哈哈哈的,说人家脸红得像萘果,还是祭祖涂朱砂的那种。

    她从小在景苑长大,没见过什么同龄人,找她麻烦的萧琤不算,萧琮虽然待她好,但年龄相差太大,如今见着个比她小一点的、长得秀美又挺可爱的小婢女,就觉得好玩了。

    她又说起萧琮:“阿兄太瘦了……”蹙着细眉头,很是忧心的模样。

    又说起沈清猗:“新四嫂,哦不,是新嫂子,四嫂,她长得有点像您。嗯,也不是长得像,是气质。”萧琰一双眼眸笑弯,“气质清华,这点像您,不过,还是您最好看。”

    商清斜了她一眼,“你知道什么是‘气质清华?’”

    “那当然。”萧琰很不满意母亲看低她的文学素养,抑扬顿挫的吟起四言赋诗,“气清岳秀,濯濯霜秋,恣高寒兮,玉质冰幽。……”

    商清扬了下眉毛,“看来你对新四嫂的印象很好嘛。”

    萧琰咳了一声,“不是新四嫂,是四嫂。”说的好像四哥又娶妻似的。

    “这不是你叫的么。”

    “……”

    萧琰呵呵声,又说:“不过四嫂太冷了些。寒气逼人呀,差点让我拔刀——亏得没带。难道四嫂是高手?”萧琰蹙着眉头,脸色陡然间阴晴不定,好半天拍了下腿,叹道,“四哥肯定是被压的那方。”

    她一脸扼腕的表情。

    商清:“……”她能说这孩子想多了么。

    半晌,她浅浅淡淡吐出一句:“又不是你被压。”

    萧琰:“……”

    转瞬,她细如刀的眉毛挑起,笑得一脸骄傲,“我当然是压人的那个。”

    商清淡淡的,“哦,你知道怎么压?”

    “……”

    十一岁的少年,哦不,少女,开始认真思考:要不明儿起找几本春宫图观摩观摩?

    ***

    转眼过了半月。

    这日是四月二十五,逢“五”的日子。

    萧琰上次送成亲贺礼后,并未按萧琮说的“逢五过来”——四月十五的时候,萧承忠去景苑,却孤身一人回来,禀报说“十七郎君不能来”,萧琮很是失望。

    如今又一个“逢五”,萧琮一早叮嘱萧承忠,莫忘了去景苑接十七郎君。

    萧承忠应诺。

    到了近午时分,萧琮又叫进萧承忠,让他记得去景苑接十七郎君。

    萧承忠沉默了下,木着脸应:“喏。”

    端砚垂下头憋笑。

    沈清猗盯着医书的目光凝了一下,萧琮对他这位十七弟倒真是上心。

    午时,夫妻二人在书房用了点心。萧琮有午后小憩的习惯,今日却了无睡意。沈清猗便拿了医书坐在榻前,陪他说话。

    未时二刻,萧琰竟然来了。

    “阿兄,阿嫂。”

    “阿琰,快过来坐。”萧琮整个眉眼都笑开了。

    萧琰今日穿了一身大唐郎君平日外出穿的圆领窄袖袍。沈清猗见她穿的服色依然素雅,不像高门士族子弟的袍衫上有着团花联珠等绣纹,这与萧琮倒是类似,却见她脸上覆着一张银色面具,仅露出眼睛鼻底和嘴巴。

    沈清猗不由一怔。

    她来贺州的路上,曾听随嫁侍女禀报打听来的萧氏轶事。据说萧氏子弟多有统兵的,一般练兵、行军打仗的时候,都会在脸上覆面具,以保持士族世家以肤白为美的传统——但这会在家戴什么面具?

    萧琮已经惊讶的笑起来,“阿琰怎的戴了面具?”

    萧琰木着脸坐下,“前日父亲让人拿来的,说出了景苑都得戴着。哼,我见不得人么!”语气里有着愤愤不平。

    萧琮咳了一声,伸出手在她冰凉的薄银面具上抚了下,微笑道:“阿琰怎会见不得人?是人见不得你啊!这般美质无双的少年郎君,只怕人见了,走路都要撞柱子呢。”

    “哪有阿兄说的那么夸张?”萧琰脸红了。

    萧琮正色道:“一点都不夸张。阿沈,你说是不是?”

    沈清猗幽幽道:“十七若揭面出游,要坐五马大车方妥。”

    萧琰呆呆的,“为何要坐五马大车?”五马车辂好像是公侯品级才能坐的。

    萧琮咳了声,道:“车不大,焉能装下果?”

    潘郎出游,妙有姿容,群女掷果盈车。

    书房内的奴婢都知道这个典故,低首闷声憋笑。

    萧琰连耳根子都红了,愤愤道:“哼,阿兄阿嫂一起取笑我!”

    萧琮哈哈笑得更开朗,沈清猗将案上茶汤端给他,清声道:“别笑急了。”

    萧琮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笑道:“不妨事,这般笑着真是畅怀。”又对萧琰道,“阿琰莫要气恼,要知道我们兰陵萧氏首位河西大都督可是令胡人闻风丧胆的‘金面温侯’啊!”

    “金面温侯?”萧琰诧异的睁大眼。

    温侯她是知道的,方天戟、赤兔马、温侯吕布,是汉末诸侯割据中武艺最高强的将军,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联手都没战胜他,是名副其实的勇冠三军。

    萧氏的先祖也有这么神勇?不过“金面”是什么意思?

    便听萧琮道:“我们的先祖萧温侯,任河西道大都督的时候,那时安西都护府还没设立,西域是突厥、铁勒、吐谷浑、回纥、吐蕃、鲜卑六胡横行。咱河西之地就是胡族侵唐首犯之地。先祖每上战场,都要戴一副金色面具,骑一匹赤骝战马,臂使七尺陌刀,神勇如温侯再世,胡虏纷纷走避,我河西儿郎都骄傲称先祖‘金面温侯’。每逢先祖出战,必是欢声雷动,将士莫不争先,无有怯退者。”

    萧琰听得心驰神往,双眸异彩涟涟,片刻回过神来,想到正题,“先祖为何要戴面具?”

    萧琮笑道:“阿琰你忘了,我们兰陵萧氏是膏梁士族,向以肤白为贵,若脸上不覆面具,在军中栉风沐雨的,不出一年,必是皮黑肉糙,风仪大减。”

    他说着又笑,“当然,也有怎么都晒不黑的白面将军,像父亲,八叔都是。不过,长期在军中风吹雨淋的,难免皮肤粗糙,若不仔细保养,只恐被人讥笑‘寒门黑面粗莽夫’了。之前,凡是咱们萧氏子弟领兵,都是要戴面具的。现今,膏梁士族不像以前那般讲究肤白为贵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以白为美的。”

    萧琰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人给她讲萧氏这些轶事,母亲不提,父亲更不用提了,院门都没见登过,但高门士族以白为美她还是知道的,就像她练武沐浴后若忘了擦面脂手霜之类的,绮娘定是要叨叨——“皮黑肉糙的,以后可怎么找美郎君!”

第八章 心可入药() 
萧琮笑道:“以前魏晋的时候,是以气度文雅、风骨清俊的郎君为美,到了大唐,就是以英姿勃发的郎君为美了,不过,肤白俊美的郎君还是比肤黑粗糙的受女郎欢迎哟,就像阿琰这样的。”

    萧琰撇了下嘴:我又不娶小娘子,要她们欢迎做什么?转念一想,她也比较喜欢肤白貎美的如花郎君。这么一想,对戴面具就不再抗拒了。

    心里那股子郁气便也就消散了,这才觉得口渴,伸手拿起案上的茶汤喝着。

    脸上戴着面具还不太习惯,喝得有些磕磕碰碰的。

    萧琮便笑说:“屋里不用戴,阿琰取下好了。”他心忖父亲大约是不想让外人见到阿琰,所以才着人送了面具,但他房里服侍的都是父亲挑选出来的人,忠心自不必说,又有萧荣和萧承忠的严厉管教,口风都紧得很。

    萧琰闻言立即摘下面具,扭了扭脖子舒了口气,眼眸笑得弯弯,“还是不戴舒服。”

    沈清猗清如雪的手接过去,“别放榻上,小心坐着了。搁书案上吧。”

    “谢阿嫂。”萧琰立时觉得这位新阿嫂不是那么难相处了。

    沈清猗起身将面具搁到一边的书案上。

    那面具很薄,拿在手里很轻,触感柔软又韧,戴着应该不会硌脸,应该是足银混合某种轻金制成。她手指捻了捻,表里都光滑如玉,内外没有一点瑕疵,绝非一般工匠打造得出来。

    梁国公真的厌弃萧十七?

    沈清猗寒眸闪了一闪,回身时又是一片幽静。

    萧琰欢快的声音道:“阿兄,娘子说,以后逢十可以过来。”商清的原话是“不可耽误了练字”。萧琰觉得,每个月抽三个下午出来,不会耽误。

    “对了,阿兄,我带了柳永州的游记来。那篇《潭西小丘记》我最喜欢,读给你听吧。”

    柳永州名柳子厚,是河东柳氏子弟,因曾任永州刺史十年,故人称柳永州,乃大唐最有名的文学大家,萧琮和萧琰都很喜欢他的山水游记。

    萧琮靠在隐囊上,神色欢悦道:“好。”

    萧琰翻开书卷,朗朗读起来:“……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商清很喜欢“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一句,萧琰读到这句时,忍不住重复吟了一遍,粉色唇边不觉已微笑。

    萧琮早已读过柳子厚的山水游记,但他喜欢听萧琰那还没变声的少年清脆声音琅琅读来,只觉比自个看书生动十分,那笔下的瑰丽景色仿佛化成了画卷,在他眼前迤逦展开。

    “真想身临其境啊。”

    萧琰读完,一脸悠然神往,她渴望外面的天地,想去亲历那些山山水水。

    萧琮也流露出同样的向往,“等阿兄病好了,咱们一起去看这些。”

    “好!”萧琰笑起来。

    沈清猗幽静坐在一边,听着兄弟俩的谈笑,心里思量着。

    萧琮这几兄弟中,与老大萧璋面和心不和;老三萧琤和萧琮一母同胞,但为人骄纵,与萧琮性情不相投;老五萧玳年岁尚轻却一身戾气,也为萧琮所不喜;唯有被“拘禁”的老四萧琰得了萧琮的缘法——恐怕除了萧十七性子讨喜外,也有“同病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