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46节

兰陵风流-第46节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琮此来就是点个卯,表示“来探望了”,见不着清川郡主那是意料中事,神色带着恳切道:“还请郡主安心养伤,某等他日再来拜望。”说罢,起身与韦蕴一起告辞而去。

    萧琰没见到郡主有些失望,回到乐水居还有些怏怏的,对才送走韦府家眷的沈清猗哀叹道:“我还在融合境呢,人家已经是登极境中期,哦,没准是后期了!哎,才比我大三、四岁,妖孽啊!”

    萧琮拿着茶盏笑了声,又敛了眉,想起任洵讲易数时说的:“盛唐气度就有天运气象,皇族每隔几十年便有英杰出,这不是偶然。”他眼里便如波光投影,一时摇曳看不清。

    沈清猗这会没注意他,萧琰那种天才遇上妖孽的表情让她觉得有几分好笑,揶揄的看了她一眼,“这就受打击了?”

    萧琰立时觉得不能被沈清猗看低了,下巴一抬,眉扬起来道:“武道之途,就是不断越过前面的目标,让他们统统成为后面的路碑!”她叉腰哈哈一声,“等我回府,就让萧怀中成为路碑,然后再向‘清川碑’挺进。”

    沈清猗见她那仰起下巴的骄傲表情,加上那太过出色的容貌,恍然觉得就是一只漂亮的绿孔雀翘起了尾巴开屏,不由噗的一笑,清如霜雪的容颜立时如寒梅绽放开来,生动了一片清雪。

    萧琰立时忘了维持自己的孔雀姿态,衷心赞道:“姊姊笑起来当真好看。”

    “嗯?笑起来才好看?”沈清猗有心情逗她。

    萧琰立即表态,“不笑起来也好看。嗯,阿兄也好看,同坐就是连璧呀。”

    萧琮轻笑一声。

    沈清猗斜眉,“嘴甜见长啊。”

    萧琰嘿嘿,“承和院的点心做得好。”

    萧琮、沈清猗都忍不住笑。

    说了一阵闲话,萧琮便说起正事,道:“此次郡主在镇州遇刺,安北都护府怕是有一番震动了。”

    像萧琮这样的世家少主,听闻清川郡主遇刺后的最大反应,不会是纠着于主使者是谁,而是这个刺杀事件的影响,谁会从中得利,谁会从中受打击,这些势力的博弈对自己的家族又有何影响,能否规避利害从中得益,等等。

    就如这次清川郡主在安北都护府遇刺,不管幕后主使者是何人,安北都护卢融都要引咎请罪,如果只是被圣人责斥“疏于防务,关隘不修”那倒还罢了,若是上升到怀疑他这个安北都护是否称职,那就是要去职了。卢融都脱不了责,袭杀事件发生在忠锐军地面上,忠锐军统军必定是要换人了。

    “忠锐军统军江存盛,出身易水江氏,”萧琮缓慢道,“其姊嫁给了卢融的庶弟,江存盛也是卢系的人。”

    沈清猗抬了抬眉,“圣人这是要对范阳卢氏出手了?”

    范阳卢氏,幽州第一士族,北魏时就是北方一等大姓之一,从北齐时代起已掌握幽州兵权,归附大唐后,历代卢氏家主交迭任职幽燕道兵马总管或安北都护府都护,虽然不是世袭,但卢氏子弟和姻亲子弟在幽燕道和安北都护府中任要职的不少,若将北境军队称为半个“卢家军”,那也是不为过的。

    萧琮拿着茶盏,目光深幽的回答沈清猗道:“大唐不会出现第二个河西道。”

    沈清猗明了,圣人不会允许出现第二个兰陵萧氏。所以,卢家的兵权是要开始削弱了。

    “不过,卢氏是齐王的妻族……”她沉吟着道,“此次袭杀郡主的主使倒不好说了。”

    如果是齐王主使,无论袭杀清川郡主是否成功,范阳卢氏都必然要承担圣人的怒火,这对齐王的势力当然是打击。

    “这要看值不值得。”萧琮道,“如果是齐王主使,那就表明清川郡主的份量值得付出范阳卢氏的军权……何况,兵权虽重要,对甲姓世家来讲,却不是最重要的。”

    一等大世族最重要的是累积数百年的底蕴,这个底蕴包括子弟、人脉、财富,前二者又是最重要的,只要家族有精英,家族就不会倒下,即使一时低落也只会是前进中的一个低谷。何况,卢氏在幽州经营四百年,其势力盘根错节,即使卢氏重要子弟去职也只是明面上的去职,卢氏在军中的影响力仍然是很大的。之后,若齐王得势,卢氏就能在军中复起。

    不过,清川郡主没有死,这对齐王来讲就是弊大于利了,固然皇帝对卢氏的问罪牵连不会那么广,但卢融的安北都护肯定是保不了的,他不上章请罪那就是蠢货,皇帝也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

    沈清猗微微扬眉,清川郡主值得齐王用妻族去换?她问道:“四郎觉得,齐王嫌疑最大?”

    萧琮抚着茶盏上的剔刻莲花,沉思了一会,道:“这难说的紧。若郡主在安北都护府遇刺身亡,圣人一怒之下换了卢融,最有可能替任的就是慕容氏。卢氏和慕容氏在安北府和幽燕道向有势力纷争,慕容氏若上任,与卢氏在安北军中的势力必有更激烈的争斗,安北府恐怕短期内难以平静了。安北府不稳,燕周与乌古斯汗国都能得利,如果说这两国合谋,一方出骑兵,一方出高手,联合刺杀清川郡主,也不无可能。”

    萧琰疑惑问道:“那前几年郡主在安南都护府、云滇道、安西都护府、东海都护府遇刺,去年又在安东都护府遇刺,这应该不是燕周或乌古斯干的吧?”

    她觉得齐王的嫌疑更大。

    萧琮放下茶盏,看了她和沈清猗一眼,声音幽幽的道:“因为大唐周边四夷诸国都不希望大唐出现第二个高武。”

    萧琰的沈清猗都吃惊的扬了眉。

    高武,即高宗武皇帝。

    四夷诸国将清川郡主视为第二个高武?

    萧琮低沉的声音道:“这是各个世家都隐约听闻的一个传言,据说圣人六年前祭端敬皇后时说出‘吾与汝长孙……高武’之语,当时只有内侍监高春服侍在侧,而高春几个月后就病逝了,这传言不知道是真是假。”

    若是真,那就是高春泄露的,而高春也为此而死。

    但让人疑虑的是,高春服侍圣人二十年,坐到内侍监这个位置,按说不会口风不紧,这是不是高春传出的就很让人怀疑了。圣人对高春的身后也颇为眷顾,赐正二品,谥号“忠勤”,两个义子也都提了内侍官职,看不出高春是“口风不严”的获罪,但也有可能是圣人赐死高春后的抚恤。总之,说不清。

    “这事端看有人信不信,信则真,不信则假。”萧琮道,“如果有人从中夸大,周边有国家会信也不奇怪。何况,就算不是真的,杀了清川郡主就能挑起太子和齐王的争斗变得激烈,大唐因争储而乱,这是四夷都期望的。这些年,郡主愈杀愈强,倒似证实了这个传言……袭杀恐怕是不会绝的。”

    萧琰奇道:“难道圣人就放任这些外夷的刺杀?”

    萧琮眉间冷笑,“放任?大唐如果一时不出手,那必定是要出拳更猛。你咬我一口,那就要打落你满嘴牙。五年前郡主最先在安南都护府遇刺,现在林邑国如何了?太子被杀,四个王子争位,国土被分裂成四块。四年前郡主在云滇道与吐蕃交界处遇刺,如今吐蕃又如何?

    “三年前郡主在安西都护府遇刺,次年大食帝国的波斯行省闹内乱,如今南部独立了两个省,东部被突厥人占了一个行省,这些地方,大食人恐怕收不回去了。

    “两年前,郡主在东海都护府遇刺,如今东海可还有大的海盗?号称南越千年家族、把持了广南一半海贸的南海赵氏又如何了?主谋被斩,从犯下狱,偌大家族四分五裂,被岭南世家一涌而上蚕食掉。

    “半年前,郡主在安东都护府遇刺,——这十几年,新罗联合百济、勾结高句丽遗民,一直在安东都护府暗底搅事。而王氏、尹氏两大高句丽遗族阴谋刺杀郡主,被安东都护府连根拔起,新罗、百济隐在安东都护府的势力也遭到大规模清洗和打击,几十年潜伏培养出来的谍探网毁于一旦,还得上表并赔上几十万银钱说这些贼子与吾国王室无关——这就是打落满嘴牙还得和血吞。”

    大唐要还手,不是还你一巴掌,而是要打得你满嘴吐牙还要趴下不起。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广州的郡号是南海。

    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赵佗建立南越国,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故广东广西又称南越。

    ………

    昨天早上7:30醒,竟然睡了10个小时,然后一天都头晕,思考问题反应迟钝,难道是拔牙后遗症?话说拔牙那点血不能算失血过多吧,咳咳,经期都没头晕的说。咨询医生说,可能是麻药过敏,意思是对麻药太敏感,影响到面部神经,再影响到脑部神经,摔,有这种症?

    还好,今天比较清醒了,再不清醒没法出差了。下午三点半出差,出门前把这一章发了(其实没写完),留到下一章吧,希望明天能更新。

第五十二章 横刀立马() 
萧琰对如今的皇帝陛下生出几分敬意。

    大唐如今的皇帝是长治皇帝;名声并不怎么好,因为谏官经常批他“耽色怠政嬉玩荒唐弛律”,总之与景宗以前的英主没法比。

    因为世宗文皇帝立诏书“不杀言官”;所以谏官都很尽责;他们多半有着世家出身,因为这个职位可以正大光明的骂皇帝而不会获罪,世家官员都觉得暗爽;所以谏官品阶不高,却被世家视为“清贵”之职。但给当今皇帝做谏官实在心塞,这位圣人是可以捋着袖子和谏官对骂的,不能用刀子杀你用言语杀死你;每年都要气晕两个谏官;门下侍中崔希真任左谏议大夫时气极骂皇帝是“无耻无赖的昏君”。

    但就是这样一位让谏官吃饭时都要骂几句的“无耻无赖昏君”,在不动声色中让林邑分裂、吐蕃内乱、大食波斯内讧,又灭了蓄养海盗、为祸东南的千年世家,将安东都护府的高句丽遗患拔去,顺带狠狠敲打了不安分的新罗百济。

    萧琰一脸赞叹道:“圣人哪里是谏官说的昏君啊,这权谋手段真是厉害了。”肯定是伏线已久啊。

    萧琮呵呵一声,道:“谏官批的没错,当今圣人,的确是耽色嬉玩荒唐,不勤政是真的,以私废律法也是有的,无耻无赖嘛,呵呵……”有几个皇帝能跳起来跟谏官对骂呢?打嘴仗要输了就捂着心口大叫“啊啊朕被你气得龙驭上宾了”撒泼耍赖的皇帝又有几个呢?当今这位圣人绝对是“不要脸皮第一”的皇帝。

    “但因为这些,就以为圣人昏庸无作为的,那就错得厉害了。”萧琮徐徐说出这一句。

    萧琰想起圣人后宫的三百佳丽、微服出宫拐骗小娘子的“光辉事迹”,觉得当今圣人就是史书上说的“帝王无私德”,权谋厉害她会赞却不会敬。还是高宗皇帝好,做帝王有气魄,做人有德行,果然她还是喜欢高宗这样的皇帝。

    萧琮又说道:“这些年清川郡主遇袭多次,即使不是齐王主使,但若说全无关系,恐怕圣人都不会相信。”暗底里可以做的小动作实在太多,清川郡主的践习路线被泄露出去就是其一。

    萧琰皱眉,“圣人既然知道齐王有嫌疑,为何还放任齐王行事?如果有心立齐王,那就废太子,何必拖着不决?”这不是挑着两个儿子相斗么?

    萧琮道:“圣人是历代大唐天子中子嗣最多的一位,共有三十七位皇子皇女,其中成年开府的皇子有十个,未开府已年满十五的皇子有七个,还有六位小皇子……圣人真不缺子女。已经开府的那些成年皇子也大多子女旺盛,齐王就已经有了七子二女,连嫡长孙都有了。相比之下,太子病弱子嗣不丰,仅有长女和幼子,在圣人看来就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圣人皇位传给太子,谁知道太子能在皇位上撑几年呢?

    “太子以德行和能力论,都能胜任太子之位,尤其为君的气度,是圣人其他皇子都不及的,与太子相处过的人,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儒士学子,没有说太子不好的,足见其气度和折服人的能力。齐王与太子相比气度略逊,但能力卓异,先后任工部、户部尚书,都有出色的政绩,而且为政有锐气,推陈出新,提出的几项改革措施深得圣人之心,而且,齐王如今三十五岁,正值英锐之年,身强体健,又有七子一孙,未来想必子孙更多,这都是太子不及的。

    “但是,圣人至今未废太子立齐王,或许有七成的原因在于清川郡主。”

    沈清猗缓缓道:“立皇孙?”

    萧琮点头,“父亲和任、顾二位先生分析,圣人应该是有这个意思,但还不明确。所以,齐王要争。郡主第一次遇刺,难说没有齐王在暗底搅事,但圣人没有去细究,这就是默许齐王去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