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376节

兰陵风流-第376节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是有些憎恶帝王的真爱的。在他看来,帝王可以有情,但不可以深情。就如高宗皇帝,一生后宫只一人,却始终爱而有度,深爱的,唯天下——这才是帝皇啊。

    李翊江对帝王感情看得通透,他的心性也宽仁,并不认为帝王的后宫就理应深爱帝王,相反,情也不宜深——爱得太深、太痴,而得不到同样的回报,就容易走入偏执:要么疯狂,像柳庶人那般害人害己;要么情深不寿,像神佑的母妃那般抑郁早逝,纵得了“皇后”的追赠又如何?他父皇的心也不会只给慕容皇后一人。

    爱太深,就毁人。

    皇帝李翊江为女儿考虑的未来后君,是和她相敬如宾,共同度过岁月的伴侣,有情,但不痴,这才是理想的帝王和后宫的生活。情不深不痴,昭华才能走得更长远。

    皇帝心中早将此事思虑得周全,沉稳不躁,温声安慰皇后道:“也不是没有收获,好歹咱们将所有的儿郎都看过了,有没有合适的,也有个谱儿。”

    皇后睨一眼李毓祯,秀丽的眉毛挑起,哼一声,“那也得有人上心啊。做父母的着急上火有甚用。”

    皇帝轻咳一声,给女儿使了个眼色——还不过来说两句好话!

    李毓祯上前一步,伸手扶了母亲的胳膊,凉薄的眼里也有了笑影儿,嘴角含笑说道:“阿父阿母一片爱心,女儿当然是上心的。只今日,头回相看,以世家的德性,在达成默契前,必不会让任何人出头,我何须费这劲儿。当然,世家有世家的盘算,咱们有咱们的想法,不必管世家如何——父亲母亲看着就是,不中意的就划去,中意的就留着,容后面慢慢看。以后要相处几十年,总得挑个合意的,日子过起来才舒心不是。”

    李毓祥心里哎哟一声,不知他姊瞄准谁了?——崔七?还是谢十一?或者是慕容家的小郎?虽然才十一、二岁小了点,但那俊模子已经同龄无朋友了。没准他姊失去了“志同道合”的,就只看脸了呢?

    崔皇后一听女儿说愿意选,立时转忧为喜——怕的就是她一直想着萧悦之,那可愁死人了。

    崔皇后这下也不心焦了,伸手轻拍李毓祯手背,笑得眼都弯了起来,眼角的几道浅纹似乎被笑意填满,说道:“我的儿,当然要慢挑细选,选个你最合意的。”

    你最合意,不是你最喜欢。

    皇后的想法很默契的与皇帝合拍了。

    帝后深爱不必,但求人生过得舒心。

    她和皇帝李翊江就是这样的夫妻,有情的人生不一定要深情,皇宫的岁月不是浓情而是相伴的温馨。

    这就是帝后。

第三六八章 何时赠之以芍药?() 
四月中旬之后,长安的牡丹花期就进入尾声了,但石榴玫瑰芍药这些夏花已经热烈开放了,天气还没有燠热起来,可帝都的皇宫、园林、各寺观和私人庭院都已经被绽出夏日的明烈。长安众多贵宦家的气氛也有了夏日的热度——都在等着大明宫的反应。

    可是花好会之后,宫中就没有传出任何有关太子选卿的消息。

    各个甲姓世家都稳得住,这原就在他们的算计之中,也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太子卿的人选绝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定下来:还有得看呢。

    这个看,是皇帝在看,也是世家在看。

    但宫中这般不急不躁,仿佛完全没有太子选卿这回事,也是对世家在花好会上的“互扯后腿”的一个小小的警告——当然,这是不言中的事。

    但是不是所有贵家都明白这其中的底里,就像乙姓中不显赫的,丙姓世家那就离皇家更元了,还有众多的寒门世第,就并不清楚皇帝和世家在太子选卿之事上已经有小小的交锋了。

    中旬一过很快就是四月二十七,朝内朝外都没什么大事,或者说大事一直在进行,比如和欧罗顿、大食的战争,也没在这一日有什么波动;只是对皇帝的兄弟姊妹来说,这一日有些特殊。

    因为皇后早两天就下了帖子,邀皇帝诸兄弟的妻子——诸位亲王妃,和皇帝的众姊妹——诸位长公主,无论平婚的还是下嫁的,均于二十七日到兴庆宫芳芍园赏花喝茶,聚一聚。

    众王妃长公主收到帖子并不讶异,因为每月的二十七若无意外,就是皇家姑嫂妯娌间聚会的日子,喝茶赏花、游园子、荡舟等,玩一玩,耍一耍,聊一聊,这是自穆宗皇后以来形成的皇后茶话会,既是维系姑嫂妯娌间的感情,也是聚一起玩个乐子;因这次茶话会临近端午,还要商定一下今年端午的皇室活动,每年除了官方例行的龙舟竞标、射粽子、水球赛等活动外,皇室还有自己的活动,这个就是由皇后来统筹了,诸位王妃长公主协助。当然如嘉国长公主这类有职在身的公主,是不参与这种闲谈茶会的,只有比较闲喜欢享乐的大唐公主们,才会热衷于筹划这些活动,并乐此不疲,是每年提出新趣主意的主力。

    这次茶话会是在花田里,一条狭长的玻璃顶赏花廊迤逦建在花田中,坐于廊中,两边开阔,视线阔朗,一眼望去漫漫一片娇艳的芍药花,一畦一品种,各类各色绽放,一朵一朵都大如碗口,有牡丹的富丽,也有芙蕖的清雅,安福长公主最喜欢那品粉熏台阁,累累层层的花瓣开满一片似潋滟的红波,漾着妩媚的浅粉胭脂,明艳又娇媚,便赞了句诗:“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坐她对面的上谷长公主便接道:“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还向长姊抛了个媚眼。

    众王妃长公主笑得回不过气,崔皇后也笑得撑不住,伸手指了她道:“就你每回促狭。”上谷长公主摇着缂丝团扇笑眯眯道:“我这是代苏姊姊说的。”

    苏姊姊就是苏少微。

    皇后和诸王妃长公主们又笑起来。

    安福长公主也禁不住乐道:“当年少微赠我芙蓉,就是一枝粉熏——后来我想想亏了,至少要让她抱满一怀才是啊。”

    “咯咯咯!”崔皇后和诸王妃长公主又笑得直颤,一片雪白的酥胸巍巍颤耸,比那两边怒放的芍药还要艳色。

    上谷长公主道:“哎呦我的姊,人家诗里‘赠之以芍药’都是赠一枝的,哪有谁抱一怀的呀,那就不是风雅,而是傻不愣登了。”

    “哈哈哈!”众人又大乐,安福长公主也笑得直仰。

    气氛极好中,安福长公主又对皇后笑说道:“不知今后谁有福,得昭华赠之以勺药呀。”

    诸位王妃和长公主一愣,跟着又笑了起来。

    《诗》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说的就是青年男子表达惜别和爱慕之情,因“药”与“约”谐音,赠以芍药便是相约了,大唐的青年男女们更奔放,赠芍药时还要作诗,直接表白。诸王妃长公主不由想象太子李毓祯那张薄凉的脸吟出情诗的样子……实在是难以想象。

    安福长公主是皇帝长妹,皇帝只相差一岁,幼时在宫中感情就好,到皇帝为太子,安福长公主出宫建府,又至皇帝即位到如今,三十多年下来兄妹感情一直不错,相应的安福长公主与崔皇后的感情也素来不错,在这种氛围中笑问一句太子的婚事,自不会惹得皇后疑心且不快。在座诸王妃公主中也唯有安福长公主敢这么问能这么问,而不会被帝后疑心,是承了哪家的情来打探。

    但这句笑语也不是随便说的。

    太子的婚事,帝都哪家不关心?

    全大唐的显贵都关心!

    安福长公主因为与帝后的亲近关系,这一阵她的芙蓉园就没清静过,来访的亲朋好友是一拨又一拨。闹得安福长公主也烦了,索性趁着今日是“闲谈”,摆出来给皇后嫂子听。反正她自个心坦荡,太子选卿还是不选卿,是否中意哪家的儿郎,跟她是无关的。

    崔皇后笑起来,今日茶话会,她也是要递个话儿出去。

    端起剔红茶盏不紧不慢的饮了一口,白皙的手指轻抚着茶盏上的朱砂垒芍药,带着几分嗔意笑说女儿:“昭华的性子呀,真个急人父母,以前一心落在剑道上,被先皇和圣人付以社稷重任后,又一心落在了国事上,如今燕北和安西两边还开着战呢。我和圣人观量着,这也不能只顾着国事啊。”众妯娌和小姑们都笑着称是,皇后说道:“若由得她自个想起来,恐怕都芍药花开花落不知几季了。她倒是能悠悠来,我和圣人却是等不得的。好花知时节,那就要当春开。”

    诸王妃和长公主心里掂掇着这话,口里都笑着应道:“皇嫂说的是。”

    皇后这话很快就传了出去。

    ……

    “皇后这话里,表达了好几个意思。”

    卫国公裴昶伸长了腿坐在湘竹躺椅上,右手握着一柄玉骨薄绢团扇,慢吞吞的摇着,跟世子裴恒说着:

    “其一表明太子还没有中意谁为太子卿,各家都有机会。呵,这是要引得各家都要争了。”

    裴恒点了点头。

    “其二嘛,表明太子对于选太子卿并不急。这也是,都是大圆满了,距离那个境界也就差一步,国事、晋阶,都比大婚要重要得多。再者,以宗师论,三四旬成亲生子也不为晚。按太子自个的意愿,当是没有早成亲的打算。”

    “父亲说的是。”

    裴恒道:“若以太子再几年的意思,咱们裴氏也不是不能打算。”

    现下没有合适的儿郎,但以后未必没有,七弟裴悢的嫡子裴咏之已经九岁,质敏而思捷,又比同龄孩子多了几分沉静稳重,若从现在起下意培养,将来未必不能争一争。

    裴昶说到其三:“太子能等个十年八年再考虑,圣人和皇后却是等不得的。”玉骨团扇一下一下摇着,怅叹一声,“圣人今年,已经五十逾六了。”

    以圣人先天有疾的身子骨,多年静心淡欲调养下来,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有寿”了,等不得太子慢慢看。

    “最多三年四年。”卫国公捏着扇柄说道。

    裴恒皱了眉,若只得三年四年,那咏之也才十二、三岁,“我原想着阿悢的嫡长或可一争,若以父亲之言,咱们就得另外做想了。”

    哪家选上去,对他们裴氏的影响才不会太大?

    裴昶半闭着目,玉柄轻顿着竹椅的扶手,顿了三响道:“咱们河东裴,如今已是这个位置,”世家第三,“兰陵萧氏,这个排除,”萧氏不可能参选太子卿,“第二,就是清河崔。你要考虑,咱们裴氏是能向上一步,还是继续要在这个位置稳着。”

    两个选择不同,决定了裴氏是支持崔清珏还是将他弄下去。

    裴昶也不说答案,让世子自己想。

    他在中枢也待不了多久了,到了七十就得致仕,之前崔希真逾七十而未退,是因为新帝刚即位太上皇请他再照看两三年之故,而当今太子可不同于她的父皇体弱,不能多虑政,不需要前面的旧臣子来“照看”;何况他也不是太子的外祖父,太子就算要留旧臣,也不定选他裴昶。

    早些退下来也好,难道让阿恒五十了才接国公位?老而不死是为贼,虽说不需要死,却也不能老霸着位置,家族要前进就要不断有青壮,有新鲜血液,把着位置不放就算父子也得生隙了。

    大唐是朝阳,他们裴氏也要做朝阳啊。

    裴昶想到这里,心里又呵呵的笑起来。

    就算选了太子卿,太子……恐怕也不会这么早诞子。生下来,母子、母女生隙么?做个三四十年的储君,没准还比母亲薨在前面,能不怨恨?现在的太子卿,未必就是以后的储君之父。他们裴氏,急什么。

    ……

    清河崔氏、蜀郡公府里也在谈着皇后的话。

    因崔希真已经退了国公位,由世子承爵,“宋国公府”便被“蜀郡公府”的门匾取代——但后者却是太子李毓祯赐笔,以崔氏未来而论,这个郡公倒是比国公更贵重了,爵位再升至国公,也是可预期的事。

    ——无论崔清珏能不能成为太子卿。

    成了,自是锦上添花;但不成,也不会影响清河崔氏的地位。

    蜀郡公崔光弼,这位清河崔氏的新家主对此心态颇为平稳。

    但崔清珏是他的儿子,如今既是“成也可,不成也可”,从父亲的角度考虑,他还是希望儿子有自己的人生,不要就吊死在太子这棵树上。

    “行之,”崔光弼叫着儿子的字,“当初你阿公给你取字时,弹了一曲《步出夏门行》,是期你志在千里,行行不止。你从小到大,也没让你阿公失望。”唯感情上让人头痛,怎么就遇上这么个情障呢!

    此时已是日暮鸟归时分,潇园中鸟鸣啾转树深苔凉,暮色下益发幽静,蜀郡公沉袖木屐徐行,侧头看了眼儿子,容色光洁如玉,鼻梁斜直如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